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20世纪六十年代末结肠镜检査术问世以来,无论是其操作手法还是器械改革均得到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直视病灶、实现活检及治疗成为可能。虽然,结肠镜检查为结直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并成为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局限性也日渐明显。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结肠镜检查无法避免的腹部疼痛、难以预知的并发症、无法保证的成功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漏诊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增加了操作的困难度,且使一部分具有操作指征的患者错失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最佳时机。本文简要阐述了传统注气式结肠镜检查法的一般特点并总结了其应用现状,以期为今后传统注气式结肠镜检查法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爱国 《蛇志》2002,14(2):42-42
本院应用奥林巴斯纤维结肠镜复位治疗 4例成人肠套叠 ,均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8~ 68岁 ,发病 1 2 h至 7天 ,均行纤维结肠镜明确诊断 ,其中 3例为原发性肠套叠 ,1例继发于结肠癌肠套叠。主要表现为反复右下腹痛 ,恶心 ,偶有呕吐 ,便血 ,腹部包块。1 .2 治疗方法 按肠镜检查常规术前准备 ,将肠镜插入升结肠 ,见紫红色肠管套入升结肠 ,套入部肠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调整肠镜角度 ,反复注水冲洗肠腔 ,边注气、边进镜。随之套入的回肠慢慢回纳复位。1 .3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肠镜…  相似文献   

3.
透明帽辅助结肠镜单人操作在老年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结肠镜单人操作在老年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8月至12月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检查的408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204例)和B组(204例),全部检查均在非麻醉状态下操作.A组予以透明帽辅助结肠镜检查,B组行常规结肠镜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平均插镜时间、平均疼痛评分、息肉检出率等指标进行比较.针对性别、年龄、腹部或盆腔手术史、长期便秘、肠道憩室等指标分析插镜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和B组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分别为99.1%和98.5%.平均插镜时间分别为6.4 min和10.8 min(P<0.05).平均疼痛分数分别为5.8分和5.1分.息肉检出率分别为70.6%和49.5%(P<0.05).全部检查无并发症发生.在插镜时间的影响因素中,女性、年龄>80岁、腹部或盆腔手术史、长期便秘等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透明帽辅助结肠镜单人操作对于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插镜时间较短、息肉检出率较高的检查方法,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女性、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长期便秘是导致插镜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猕猴结肠镜检及活检取材,对结肠镜检测方法应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予以评价。方法实验猴在麻醉状态下接受结肠镜检查和活检标本取材,对活检标本进行固定和病理切片观察,并对所检猴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各取材点的情况。结果结肠镜下及大体标本观察见猕猴肠壁厚度明显小于人体,活检取材部位见黏膜破损、肠出血,个别部位见肠穿孔。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发现,与人体比较,猕猴大肠腺较小而表浅,固有层内淋巴小结数量较少,肌层、黏膜下层明显较薄。结论对猕猴行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取材是可行的,但因猕猴肠壁较人体薄而极易穿孔,故需尽量应用活检杯小的活检钳,并需要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有经验的肠镜操作。  相似文献   

5.
苗旺 《生物技术通报》2018,24(11):81-83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的饮食控制方法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饮食控制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患者在肠镜检查前1d给予无渣饮食、B组患者在检查前3d行无渣饮食,两组检查前当天早晨均禁食,并在检查前6~8h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和肠道检查中出现的不适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11,P>0.05),但A组患者肠道检查中舒适率明显高于B组(χ2=5.83,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前1d给予患者无渣饮食,检查当天早晨禁食,在检查前6~8h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肠道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患者检查中不适反应较少,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肠镜检查前1天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及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对照组检查前1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大便时间(开始服药至初次大便时间)、排便次数、大便清澈时间(初次大便至大便清澈时间)、肠道准备清洁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完成肠道准备的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可提高肠道清洁度,增加排便次数,缩短大便清澈时间,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降低肠镜检查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李健红 《蛇志》2007,19(1):75-76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肠道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对高位结肠病变如早期癌肿、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很大的价值。近年来,对部分病变检查确诊尤其对肠内动脉出血凶猛,呈喷射状的诊断及治疗,我科采用在镜下套扎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避免了外科手术。但有很多病人尤其是初次受检查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疫苗生产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检查,其应用具有非常大的广泛性,并且检查的准确性非常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疫苗生产检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种预包装无渣流食与传统低渣饮食比较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为其作为肠道准备代餐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干预研究,2019年1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招募73名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饮食组(n=36例,检查前2日均低渣饮食)和代餐组(n=37例,检查前天低渣饮食+前1天预包装无渣流食),比较两组检查前2日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饥饿程度评分、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结肠镜操作时间及息肉检出率。结果:共70例受试者完成研究(饮食组35例、代餐组35例);代餐组肠镜检查前2日蛋白质、脂肪及膳食纤维平均摄入量显著低于饮食组(P<0.05);代餐组Boston总评分(6.49±1.12)显著高于饮食组(5.71±1.18),且在盲肠和升结肠、降结肠到直肠部位Boston评分(2.09±0.45、2.29±0.46)均显著高于饮食组(1.80±0.47、1.90±0.54)(P<0.05);肠道准备优良率(BBPS总评分≥8分)代餐组显著高于饮食组,且肠镜检查操作时间显著低于饮食组(P<0.05);两组肠镜结肠息肉检出率在各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代餐组结肠息肉总检出率(54.29%)显著高于饮食组(20.00%)(P<0.05)。结论:结肠镜检前进食预包装无渣流食较传统低渣饮食能够显著改善肠道准备效果,提高结肠息肉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静脉泵入丙泊酚后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针刺镇痛,比较两组检查时间、检查后腹痛NRS评分、丙泊酚用量及患者满意度,连续动态监测检查前、检查后2 min、检查后5 min、检查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记录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调查愿意接受复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检查后腹痛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愿意接受复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检查后2 min、检查后5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检查后2 min、5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较单用丙泊酚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丹参注射液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5月~2017年5月105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n=50)与丹参多酚酸盐组(n=55),前者在PCI术前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连续3 d;后者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1次/d,连续3 d。分别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系数(IMR)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术后CFR、IMR及TIMI血流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IMR明显小于丹参组(P0.05),CFR、TIMI血流分级与丹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均能显著改善UA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一定程度上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全血黏度和红细胞比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86%)显著低于研究组(94.29%)(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3.
导管组织在木本植物水力学特性及水分关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但其长度的传统测试装置和方法相对繁琐。本研究在注气法原理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装置简易、操作便捷。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成功测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导管的长度及相关参数:气体传导耗散系数为0.111±0.012;最大导管长度为56.9±1.5 cm;平均导管长度为19.6±2.5 cm;最大分布导管长度为9.8±1.3 cm。枝条注气方向对测试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测试过程中注气端压强变化不明显,对导管长度及相关参数的测定和计算影响不显著。本方法与传统注气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老年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清BNP(脑钠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NP、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PaO_2水平升高,PaCO_2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BNP、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PaO_2水平较高,PaCO_2水平较低(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好,推测其机制与降低血清BNP、MDA及升高血清SO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院内镜中心清洗与消毒过程中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内镜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专人检查内镜清洗消毒全过程,统计各个环节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随机抽取600例消毒后处于备用状态的内镜,采集内镜内腔及外表面标本,检测结果作为评估清洗消毒质量指标。结果:检测600例样本合格584例,合格率97.3%,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气管镜和超声内镜合格率分别为98.6%,96.8%,95.6%,96.0%和97.2%;16例不合格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幽门杆菌13株,大肠埃希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绿脓杆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16例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中,刷洗不彻底占37.5%,未按说明要求使用多酶及消毒液占18.75%,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内镜未做特殊处理占12.5%,内镜干燥不充分及工作人员手卫生不达标各占6.25%。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环节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应加强对内镜中心所有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定期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职业化培训,规范管理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可追溯性登记系统,从各个环节把关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是预防消化内镜中心发生感染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罗哌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各37例,即罗哌卡因8 mg向头注药组、罗哌卡因8mg向尾注药组、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组以及罗哌卡因10 mg向尾注药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尿潴留、腰部不适、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与向尾注药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10 mg向尾注药组(P0.05),以10 mg向头注药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短(P0.05),8 mg向尾注药比10 mg向尾注药阻滞起效明显减慢(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8 mg向头注药组(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四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罗哌卡因8 mg向尾注药组的尿潴留以及腰部不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向尾端迅速注射罗帕卡因8 mg进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最好,且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用治疗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给予A型肉毒素治疗,B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C组给予A型肉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C组患者体积、痛痒觉、硬度和自我评价的改善评分均高于B组和A组(P0.05),B组的各项指标改善评分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治疗后半年、1年瘢痕疙瘩复发率均低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A型肉毒素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相比,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瘢痕疙瘩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成本-效益。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A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B组患儿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成本、成本-效益,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A组患儿的平均用药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成本-效益较B组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肝肾功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疗效更佳,但其成本-效益较低,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半硬性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输尿管镜类型分为3组:硬镜组(给予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297例,软镜组172例(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孙氏镜组(给予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46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分别为81.5%、94.2%、95.7%,其中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显著高于硬镜组(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5.8%、4.3%,其中硬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软镜组和孙氏镜组(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8.6±6.2)min、(49.4±12.4)min、(26.1±6.5)min,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及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4±3.2)d、(6.7±5.7)d、(5.0±2.5)d,软镜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和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软镜清石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较硬镜更有优势,但手术耗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孙氏镜有望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Colorectal cancer can be prevented if detected early (e.g., precancerous polyps‐adenoma). Endoscopic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yperplastic polyps (that have little or no risk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nd adenomas (that have prominent malignant latency) remains an unambiguous clinical challenge. Raman spectroscopy is an optical vibrational technique capable of probing biomolecular changes of tissue associated with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This work aims to apply a fiber‐optic simultaneous fingerprint (FP) and high wavenumber (HW) Raman spectroscopy technique for real‐time in vivo assessment of adenomatous polyps during clinical colonoscopy. We have developed a fiber‐optic Raman endoscopic technique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acquiring both the FP (i.e., 800–1800 cm–1) and HW (i.e., 2800–3600 cm–1) Raman spectra from colorectal tissue subsurface (<200 µm) for real‐time assessment of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In vivo FP/HW Raman spectra were acquired from 50 patients with 17 colorectal polyps during clinical colonoscopy. Prominent Raman spectral differences (p < 0.001) were found between hyperplastic (n = 118 spectra), adenoma (n = 184 spectra) tha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changes in inter‐ and intra‐cellular proteins, lipids, DNA and water structures and conformations. Simultaneous FP/HW Raman endoscopy provides a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90.9% and specificity of 83.3% for differentiating adenoma from hyperplastic polyps, which is superior to either the FP or HW Raman technique alone. This study shows that simultaneous FP/HW Raman spectroscopy technique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clinically powerful tool for improving early diagnosis of adenomatous polyps in vivo during colonoscopic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