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变胎儿、胎盘相对位置对≤34周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300例及其新生儿,根据胎儿胎盘相对位置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脐带、脐带胎儿端、脐带胎盘端位于同一水平面,B组脐带胎儿端低于胎盘端15 cm,C组脐带胎儿端低于胎盘端30 cm,记录和比较各组母儿预后。结果:三组孕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 d、2 d与3 d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都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5),预后显著差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孕妇产后出血、感染、便秘、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5.0%和4.0%,A组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脐带胎儿端低于胎盘端可增加胎盘输血,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改善孕妇与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脐动脉血流用于预测子痫前期新生儿和产妇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建档分娩的1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子痫前期发病情况分为子痫前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记录和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血脂、血糖水平、分娩前脐动脉血流与新生儿体重、胎盘的重量及Apgar评分,并进行相关性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孕周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的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C、TG、LDL-C、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组脐动脉S/D、RI与PI值显著升高(P0.05)。所有孕产妇都顺利完成分娩,孕产妇与新生儿都存活,子痫前期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和胎盘的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中,脐动脉S/D、RI、PI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与子痫前期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脐动脉血流监测可为预测新生儿和产妇结局以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对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患者,根据第一产程时间并通过PSM法匹配分组,第一产程时间<8 h和≥8 h产妇各771例;分析一般资料、产程时间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间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孕次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组及各亚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组、16~20 h组及≥20 h组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8 h组(P<0.05);接受或未接受产程干预情况下≥8 h组第二产程时间和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和<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结论: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时第二产程时间往往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本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当产生确切的镇痛效果,进入第二产程后,观察组的51例产妇采用0.4μg/m L舒芬太尼以及0.08%罗哌卡因进行持续镇痛分娩;对照组的50例产妇则在宫口开全后,使用生理盐水替代泵内的局麻药物,直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一以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小于8分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可显著提高产妇对第二产程镇痛和修复会阴部时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54例分娩镇痛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7例产妇接受常规的静脉麻醉镇痛,研究组77例产妇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分级、母婴结局及24h泌乳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0级及Ⅰ级疼痛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及Ⅲ级疼痛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尿潴留及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4h有效泌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母婴结局,促进产后泌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钠(SD)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1)以不同终浓度(0、0.015mg/mL、0.05 mg/mL、0.15 mg/mL、0.5 mg/mL、1.0 mg/mL)的脱氧胆酸钠分别作用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TUNEL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2)以终浓度为0.15 mg/mL的SD作用于HUVEC4、8、12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7、9蛋白及PARP活化情况;(3)观察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0.15 mg/mL脱氧胆酸钠组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随SD浓度(0~1.0 mg/mL)及作用时间(0~12 h)增加,HUVEC活力降低,0.15 mg/mL时活力为80%,1.0 mg/mL时细胞活力仅不到10%;Tunel检测示随着SD浓度的增加HUVEC凋亡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示SD作用于HUVEC后Caspase-3、7、9蛋白及PARP活化明显增加;Z-DEVD-FMK明显抑制了0.15 mg/mLSD引起的PARP活化。结论:脱氧胆酸钠(SD)通过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介导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筛查和诊断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筛查的管理及提高新生儿生命健康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地区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共184308例新生儿的CH筛查资料和诊断结果。统计确诊CH患儿的基本情况、体检情况、筛查检验情况、确诊检验情况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共筛查184308例新生儿,其中92例为确诊CH患儿,发病率1/2003(0.499‰)。新生儿CH临床非特异性表现复杂多样,多表现为病理性黄疸,占72.8%,经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17~48天;其次为前囟大、后囟未闭,占58.7%;少哭、喑哑次之,占51.1%;其他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胀、肠鸣减弱、便秘、脐疝)、特殊面容、粘液水肿等。CH患儿筛查检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重度升高者占52.2%,中度升高者为26.1%,轻度升高者为21.7%。CH患儿绝大部分表现为TSH升高和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4)降低。经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2周后,患儿症状改善,并根据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4、TSH检测结果调整剂量,恢复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36~48个月随访,患儿身高、体重基本达到正常参照标准。结论:秦皇岛地区新生儿CH发病率较全国水平(1/3120)稍高,需加强CH患儿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新生儿CH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根据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地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一个星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BIL、DBIL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DH、CK、CK-MB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用蓝光照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生早期母婴分离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出生的新生小鼠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新生小鼠出生后实施母婴分离的作为观察组(60只),出生后不实施母婴分离的作为对照组(60只)。比较两组新生小鼠的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新生小鼠在母婴分离第7天、14天、21天的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P值均0.05),神经元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新生小鼠的母婴分离14天、21天的神经胶质细胞小窝蛋白-1(Caveo-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新生小鼠的神经胶质细胞Caveo-1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生早期实施母婴分离,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影响新生儿发育中神经系统的表达,进而会影响新生儿成年后的行为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初步探究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的安全性。方法:将雌、雄KM小鼠以3:1比例合笼配种,得到孕鼠饲养至分娩。分娩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葛根素低剂量(18 mg?kg-1)、高剂量组(72 mg?kg-1),每组8只。从产后第3 d起,每天灌胃一次,共10 d。观察小鼠每日泌乳量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催乳素(PRL)、孕酮(P4)、雌二醇(E2)含量,HE染色观察乳腺、肝、肾、子宫、卵巢组织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LR)、酪氨酸激酶 2(JAK2)和信号传导与激活因子5a(STAT5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从给药的第6天起,葛根素低剂量组的泌乳量显著升高(P<0.05);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均可见乳腺小叶内腺泡明显变大,分泌物明显增多,且低剂量组更为明显;葛根素低、高剂量组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葛根素低剂量组PRLR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葛根素高剂量组PRLR、JAK2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低剂量组PRLR、JAK2、STAT5a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葛根素高剂量组(P<0.01或P<0.05)。结论:葛根素低剂量对产后正常小鼠有一定促进泌乳作用,高剂量时对泌乳作用不明显。葛根素低、高剂量均未对产后正常小鼠的肝、肾、卵巢和子宫产生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脊柱骨折大鼠愈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脊柱骨折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hUC-MSCs组与对照组,各15只。hUC-MSCs组大鼠在骨折部位移植0.5 mL的hUC-MSCs(细胞浓度为2×106/mL),对照组大鼠移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愈合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造模后15 min、30 min、90 min的平均动脉压都波动明显,不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后2 w对比,两组造模后4 w的神经功能BBB评分均升高,且hUC-MSCs组造模后2 w、4 w的神经功能BBB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s组造模后8 w的骨体积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s组骨折部位附近有少量骨痂生长,骨折线逐渐消失;骨痂已明显包裹骨折部位。hUC-MSCs组造模后8 w的脊髓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在脊柱骨折大鼠的应用能促进骨折愈合与改善神经功能,也可以抑制脊髓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脐带干细胞(UBC-MSCs)联用对糖尿病足(DF)模型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20只)建立糖尿病足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大鼠。A组注射PBS于DF动物溃疡处,B组采用人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C组采用人UBC-MSCs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D组采用人UBC-MSCs+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治疗14d后,记录大鼠的血糖水平与血清CRP、TNF-α、VEGF相对表达,采用arraystar公司12×135K芯片测定lncRNA的表达谱。结果:治疗14d后,B、C、D组均较A组显著降低,D组显著低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的血清CRP、TNF-α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降低,血清VEGF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升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存在1563个显著差异的IncRNA,C组与A组比较存在1982个显著差异的IncRNA,D组与A组比较存在2854个显著差异的IncRNA。将靶基因带入差异m RNA数据,筛选得到与DF相关的靶基因的lncRNA有6条,具体为CHI3L1、FA2H、CAMTA1、DOCK、STRADB和TNFRSF1A (P1101039、BF74369、Uc001aoh、N385370、AF116618和HMlincRNA1336)。结论:UBC-MSCs和PRP联合可能通过改变lncRNA的表达,影响炎症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的表达,进而发挥降血糖和治疗DF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方法对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只Sprague Dawley (SD)大鼠,建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模型,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减重平板训练组、游泳训练组和转笼训练组。分别于损伤前和损伤后对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测;术后35 d对大鼠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yic factor, 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和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进行评测。结果:损伤后,手术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降低;经不同方式训练后,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上升,14 d~35 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与模型组相比,训练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缩短,波幅、BDNF和NSE表达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增大,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均降低,14 d~35 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减重平板训练组各指标检测结果最优。结论:三种训练方式均可促进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其中减重平板训练组恢复效果>游泳训练组>转笼训练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精索阻滞麻醉对阴囊急诊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行阴囊急诊手术的急诊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行精索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盲探穿刺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麻醉方式更改人数、麻醉药物追加人数及并发症发生人数,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的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的应激反应[皮质醇(Cor)]、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成功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麻醉方式更改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9例30.33%(P<0.05),两组麻醉药物追加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5 min及术后4、8、12 h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Cor、IL-6、IL-8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是观察组为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SOD均低于术前,而观察组为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肿、刺破血管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30.00%、36.67%(P<0.05)。结论:精索阻滞麻醉对阴囊急诊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阻滞效果,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应激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健康足月胎儿脐带中分离培养hUC-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IL-17,采用EdU细胞增殖法检测hUC-M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UC-MSCs表面标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大脑神经元细胞凋亡及IL-17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SCI组、BYHWD组,通过在T3-T4横突间横断右侧半脊髓制备SCI模型,分别于手术前1d及术后1 d、1 w、4 w、8 w运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8 w用Tun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IL-17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比较:SCI组、BYHWD组BBB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YHWD组在术后4 w、8 w两个时间点均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比较:SCI组与BYHWD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YHWD组凋亡率低于SC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阳性细胞率比较:SCI组、BYHWD组IL-17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1)。BYHWD组IL-17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IL-17的表达增加有关,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下调IL-17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2只体重220~240 g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假手术对照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组)、积雪草酸5 mg/kg组(AA_1组)及积雪草酸10 mg/kg组(AA_2组)。S组大鼠只暴露但不结扎坐骨神经;N组大鼠仅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AA_1组和AA_2组大鼠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于模型建立后即刻及术后1、3、5、7天分别腹腔注射积雪草酸5、10、20 mg/kg(溶于0.1 mL生理盐水)。于术前1天(T0)及术后1、3、5、7天(T1-T4)分别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位(MWTs)和热缩足潜伏期(TWL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HMGB1、RAGE、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AA2组T1-T4时间点MWT显著增加、TWL明显缩短,而AA1组仅MWT显著增加(P0.05),但各组各时间点TW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N组脊髓浆蛋白HMGB1和RAGE及总蛋白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N组比较,AA_1和AA_2组脊髓浆蛋白HMGB1和RAGE及总蛋白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AA_1组比较,AA_2组脊髓脊髓浆蛋白HMGB1和RAGE及总蛋白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都明显降低(P0.05)。结论:积雪草酸可能通过缓解HMGB1-RAGE信号通路介导的脊髓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联合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白藜芦醇及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同处理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后对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HTR8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改变Bax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白藜芦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调控Bax、Bcl-2、MMP-9的蛋白表达逆转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的抑制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作为潜在的治疗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手段,孕妇需要小心使用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经剖宫产术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Cook双球囊进行止血,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止血成功率、子宫切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切除率和切口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ook双球囊,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