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 ~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4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转运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2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转运危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危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投诉率、转运意外发生率(包括...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指导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高效的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流程。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院内转运指导单对其实施转运,比较应用转运指导单前后的转运准备符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指导单对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后,转运准备符合率由使用前的85%提高到98%,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原来的4.3%下降到0.9%。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指导单的应用有助于规范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3.
廖翠新 《蛇志》2014,(2):239-241
<正>危重患者常因转科、诊断性检查、特殊治疗以及手术的需要进行院内安全转运,院内转运时间虽短,但存在很多医疗安全隐患,由于危重患者病情急重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有资料显示,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也较平常高9.6%[1]。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成功转运危重患者,对降低危重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前国内尚无危重患者转运指南,各地医疗机构对危重患者转运也无统一标  相似文献   

4.
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明 《蛇志》2007,19(4):319-320
我院ICU主要收治内、外、妇、产等科室的危重症患者,以神经外科、普外科的危重病人居多。对于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来说,从其它科转运到ICU的安全护理也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2006年1月~2007年1月106例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到ICU的情况,对如何安全转运病人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病人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7~89岁。其中外科全麻术后病人70例,其它36例。1·2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106例病人中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为31例,其中心跳呼吸停止3例,气管插管移位2例,血氧饱和度低至90%以下4例,血管活性药物滴速不均致血压波动大于20%以上10…  相似文献   

5.
黄雪梅 《蛇志》2010,22(3):300-301
建立有效的气道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良好的通气是转运危重患者的首要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5年6月~2008年12月对186例院前行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的气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骨科患者共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结论:风险评估在骨科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安全性,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使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行转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转运两种救治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救治方案不同分为易化PCI组(先在基层医院经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再转运至我院行PCI,58例)、直接转运PCI组(拒绝在基层医院接受溶栓治疗而要求直接转运PCI,42例)。比较两组PCI前后血管再通率、PCI后无复流发生率和ST段回落率(STR)、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首次冠脉造影显示易化PCI组PCI前TIMI 3级血流者占32.7%(19/59),显著高于直接转运PCI组[14.3%(6/42),P0.05]。PCI后14 d时,易化PCI组TIMI 3级血流者占93.1%(54/58),较直接转运PCI组[90.5%(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易化PCI组无复流发生率为6.9%(4/58),较直接转运PCI组[21.4%(9/42)]显著降低(P0.05)。PCI后24 h时,易化PCI组STR值为(61.53±11.27)%,显著高于直接转运PCI组[(52.40±12.63)%,P0.05]。住院期间,易化PCI组MACE发生率为10.3%(6/58),较直接转运PCI组[14.3%(6/42)]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期间,易化PCI组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11/58),与直接转运PCI组的14.3%(6/42)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易化PCI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9.0%(11/58),显著低于直接转运PCI组[40.5%(17/42),P0.05]。结论:与直接转运PCI相比,STEMI患者应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行转运PCI有利于早期开通梗死血管,提高介入干预效果,PCI后获得优异的心肌灌注水平,从而改善远期预后,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转院转运工作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远群  杜凌  陈文震  吴华容 《蛇志》2011,23(2):126-128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对转院转运工作的影响.方法 在转院转运工作中应用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对比其应用前(对照组)、应用后(研究组)转院患者转运途中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及医生、护士对实施MEWS评分转运管理模式前(对照组)、后(研究组)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转院患者转运途中病情恶化发生率由应用前(对照组)的10.63%降至应用后(研究组)的3.74%,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方满意度则由96%提高至99%,医护人员对实施MEWS评分转运管理模式前、后的满意度由应用前的83.3%提高至应用后的95%,应用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EWS评分能对转院患者的病情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质量和医疗干预意识,从而有效降低转院患者转运途中的病情恶化发生率和提高院前医患双方的满意度,是转院转运工作中简便、快捷、客观、实用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1%(32/34)和76.5%(26/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2/34),对照组为17.6%(6/3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组护理制度用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一2012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分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选取2009年1月—2011年2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与护理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与护理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实行分组护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护理文书合格率,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并大幅度提升护理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_2、FIO_2、OI均较治疗前降低,PaO_2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观察组PaCO_2、FIO_2、OI明显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相比,沐舒坦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可以更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31)I应用于甲亢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24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丙硫氧嘧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甲减、粒细胞减少、肝脏损害、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10.8%,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131)I可使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合成显著减少,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加用法舒地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0%,高于对照组的70.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3级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观察组TIMI血流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9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5.35%,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中使用法舒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调神益气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PS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PS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周,观察组(40例)采用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调神益气针法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疲劳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 vs 62.50%,P<0.05)。两组治疗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SS-QOL、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调神益气针法可更有效地改善疲劳症状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介入治疗对伽玛刀治疗肝癌肝硬化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癌肝硬化患者共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伽玛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3%,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均有效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61.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96%、24.49%,复发率分别为9.8%、34.69%,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对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hospho 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的影响。方法:2014年8月到2018年8月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汉中3201医院(本院)肾内科诊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e, CREA)、尿酸(Uric acid, UA)值都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值都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alonic dialodehyde, MDA)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能抑制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调节氧化应激功能,从而促进肾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1年生存率,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的化疗缓解率(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痛、脱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耐受,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骨转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1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n=18,对照组,n=42。对照组开展伊班膦酸+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开展替雷利珠单抗+地舒单抗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骨密度水平、骨相关事件、相关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控制率为82.86 %,对照组治疗控制率为54.76 %,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右足SOS变化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22.22 %,对照组为50.00 %,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及抑郁自评表(SAS)、(SD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评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4.44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2.38 %,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提升实体瘤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提升骨密度,降低骨不良事件风险,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标,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提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两组都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都治疗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都注射耐受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6%);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和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分别为7.56±2.44d和2867.33±456.10 m L,对照组分别为9.44±2.89d和1989.92±444.20 m L,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抽出胸腔积液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延长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胸腔积液引流时间,增加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