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集体林权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模糊优选法和灰色GM(1,1)模型综合评价泰安市集体林权改革对林业效应的影响及预测林业效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对泰安市林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显著,经济效益指数由2008年的0.3675增长到2011年的1.00,增长率达到172.1%;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滞后,这与泰安市2011年刚完成主体林改的实际相符合.泰安市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呈加速发展态势,灰色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泰安市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将是2011年的1.6326倍,年增长15.815%.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生态水平物元分析评价——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文斌  吴次芳  吴一洲 《生态学报》2009,29(7):3818-3827
针对我国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评价的物元模型,并以滨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和2005年,滨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都未达到第Ⅳ级(即"较差"水平),但是都具备向第Ⅳ级(即"较差"水平)转化的条件.2005年滨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比2002年部分有好转,向第Ⅱ级(即"良好"水平)转化的趋势更加强烈;城市废气和废水过度排放是滨州市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适用于城市土地生态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相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分析了1949-2008年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规律.结果表明:1949-2008年,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粗放式传统农业阶段-农业机械化进程阶段-前现代化农业协调发展阶段"3个历史时期,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效应基本吻合,系统耦合在"协调发展"和"极限发展"间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急剧变化过程.1955-1961年、1984-1992年,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处于极限化耦合态势;1962-1965年、1981-1983年,为纠正前阶段宏观政策后的快速过渡期;1949-1954年、1966-1980年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经过螺旋式发展,进入高水平协调发展阶段.目前,长武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有突破协调发展水平,并向极限化发展的潜在危险.良好的农业政策和外部环境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协调发展的水平上稳定发展,反之,容易出现系统相悖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宋慧敏  薛亮 《生态科学》2016,35(6):91-97
针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 以渭南市为例, 选取 2000-2013 年渭南市统计年鉴数据, 建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杨士弘提出的协调发展模型计算该市近 20 年的协调发展水平, 采用 NAR 模型对 2014-2020 年的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渭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动态非线性的, 具体表现在 2000-2004 年为发展初期, 这一阶段表现为失调衰退状态的更替及向协调状态的过渡调整, 土地利用的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发展; 2005-2010 年为发展中期, 两者协调发展, 整体呈稳步上升的状态; 2011 年以后, 两者的关系逐渐变得稳定协调, 生态环境的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的发展。并得出以下结论: 1)渭南市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性的变化; 2)自 2011 年起, 两者的关系 一直处于中级协调发展阶段, 反映出土地利用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可挖掘潜力。因此, 本文尝试提出渭南市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的同时, 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以保证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向更高的阶段推进。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值法的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锡涛  周学红  张伟 《生态学报》2012,32(22):7230-7238
在构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研究了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保护与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运行趋势.结果表明:(1) 2001-2009年,我国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综合指数、资源经济综合指数和社会进步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2001-2005年、2007-2009年,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与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值在0.14-0.35之间,整体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属于失调衰退类;2006年的协调发展度值为0.45,处于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过渡阶段.(3)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2001-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在0.15-0.31之间,属于传统较落后的发展阶段,2007、2008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45和0.47,属于传统较落后的发展阶段;2006年、2009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55和0.56,实现了由传统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绿地、林地、湿地(简称"三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持续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三地"建设直接关系到生态城市建设的水平。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态环境相关的评价体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上海"三地"特征和建设要求,筛选构建一个适合上海的"三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将指标分为定量有目标值指标、定量无目标值指标和定性指标3类,并赋予各指标5个评价等级,分别利用模糊数学、构造判断矩阵、统计问卷结果的方法得出3类评价指标的等级隶属度,继而加权求出"三地"综合评价结果。单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立体绿化、林地结构和湿地保护以及"三地"连接度均需改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三地"建设综合评价I级隶属度为0.3261、II级隶属度为0.3411、III级隶属度为0.2208、IV级隶属度为0.0707、V级隶属度为0.0446;上海市"三地"综合评价结果处于II级建设状态,总体建设水平相对较高,但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7.
李华  蔡永立 《生态学报》2010,30(13):3654-3664
结合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由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5个子系统71个参数构成的上海崇明岛区域生态安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变量"净GDP"为参考依据,通过情景仿真进行生态安全趋势分析和方案比较,确定生态安全的指标阈值;通过系统模拟对阈值进行验证,认为阈值在反映系统动态发展趋势上,是一定发展模式下的生态安全的特征参照系。这一尝试克服了目前生态安全指标阈值的研究中以参照法为主的静态性缺憾。将确定的阈值应用于崇明岛生态安全的评价和因子分析中,发现由于崇明岛生态岛的定位和生态保障措施的实施,近几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呈现逐步提高的特点,但目前(2007年)得分为0.523,仍处于中等水平;并以阈值为标准的因子检验发现各主要安全因子差异较大,主要的制约因子主要体现为环境治污水平和能源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旭升  李献文  孙涛 《生态学报》2017,37(18):6196-6204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内蒙古磴口县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对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代表性意义。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相关文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构建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完成1991—2015年磴口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评价体系中,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所占比重不同,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造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硫年增加价值、削减粉尘年增加价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在综合效益评价中权重比例较大;近年来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较1990—1999年期间有所提高,但波动幅度较大,而近年来研究区综合效益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遏制沙化土地扩展等方面的成效相对显著,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生态脆弱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通过构建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以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为基础分析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趋势, 并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揭示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 贵阳市城市化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两大系统的发展均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共同进步, 不同子系统与指标对综合评价体系具有不同的作用;协调度的演变明显表现为不同的两个阶段, 而协调发展度演变表现为线形的上升趋势, 由严重不协调阶段逐渐步入高级协调阶段。只有两大系统共同发展, 二者的耦合关系才会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最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1990-2005年间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增强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1一1.7范围内变动;经济与社会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平均发展水平高于1990年,且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资源减量投入评价指数变化不稳定,平均发展水平略低于1990年;资源环境安全发展呈现逐年缓慢降低的趋势.障碍度分析表明,资源循环利用对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最大,但障碍度大小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的障碍度随着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资源减量投入指标的障碍度自2001年后有较为明显的增幅.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流域尺度的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流域尺度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水资源规划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提供参考依据.为得到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从水资源、居民生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综合分析法对甘肃省2009—2018年水资源承载力进...  相似文献   

12.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对2006年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研究区生态状况处于基本安全水平,其隶属度值为0.3347,综合评分值为0.551;水资源安全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分别处于比较安全和非常安全水平,而环境安全指数则处于不安全水平状态.水资源是绿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社会经济指数和环境安全指数展示了绿洲的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三因素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绿洲的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采用梯形函数对各指标评价值进行归一化,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1年,雁栖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均有所提高,其中,生态效益的增幅最大,其效益评价值由2004年的0.210提高到2011年的0.255,增幅为21.5%;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值由0.734提高到0.840,增幅为14.2%.目前,流域已达到高级生态系统阶段,系统处于良性循环,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值分析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值分析构建了包括能值流量、能值来源指标、社会亚系统评价指标、经济亚系统评价指标、自然亚系统评价指标和综合指数等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全面评估了2000—2010年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0—2010年,辽宁省总能值用量从3440.12×1020sej增长到7636.33×1020sej,其中,2010年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所占比重(68.6%)最大;人均能值从8.32×1015sej增长到17.96×1015sej;能值自给率虽然较高,却从2000年的91.1%下降到2010年的79.9%;环境负荷率从3.22提升到7.80;可持续发展指数由3.47降低到0.64;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由6.73降低到1.56.表明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2010年的辽宁省生态经济水平仅达到美国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新安县郁山林区为研究对象, 利用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 系统的测定了土壤pH值、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四项指标。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 依次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 郁山林区土壤pH值变幅范围是5.70-8.77, 符合北方土壤特性, 基本适合林业的发展。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幅范围是43.43-105.70 mg·kg-1, 变异系数21.03%, 属于低水平(4级)。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幅范围是13.45-54.35 mg·kg-1, 变异系数30.22%, 属于较高水平(2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幅范围是58.67-93.36 mg·kg-1, 变异系数13.18%, 属于低水平(4级)。土壤综合养分指数为1.63,变异系数51.10%, 属于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等级分类标准的3级, 土壤养分肥力程度一般。因而建议今后在林区的管理中施加氮肥和钾肥, 平衡土壤养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采用一种完全递阶的层次结构,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目标层,以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为目标,第二层次是准则层,即发展水平、发展力度和发展协调度3个准则,第三层次是指标层,选择了30项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线性隶属方法对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总体上向着高效、和谐的方向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的协调度年际变化较大,且子系统及其组成要素存在着发展的非均衡性,因而,必须进一步调整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的吉林省生态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原理,综合考虑吉林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现状,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各风险因子的贡献率,并运用GIS技术生成吉林省生态灾害风险区划图.评价结果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的生态环境风险水平,有针对性地确定生态恢复与管理决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目标的杨树速生丰产林主伐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是产业决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系统工程观点来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本质上是一个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决策进行研究,以年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土地期望价、效益成本比、成本利润率为指标,提出用熵技术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理想点"法、TOPSIS法和线性加权和法三种方法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择优,得到不同排序结果,最后用平均值法得到最终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密度为10×10m~2、8×8m~2、6×8m~2、5×6m~2的杨速生丰产林进行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其最优主伐龄分别为:13年、10年、9年、9年.随着密度的增大,经济成熟龄提前.本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决策研究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年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指标数据,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建立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造改进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函数,测度淮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10年,淮河流域城市化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低于生态环境子系统,两者综合协调指数值为0.186,两类响应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平均值为0.475,流域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处于颉颃阶段.不同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子系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生态环境子系统现状发展水平之间差异相对较小.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706,表明淮河流域正处于高度协调耦合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较高.  相似文献   

20.
评价了三峡库区兰陵溪流域257个小班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为林地小班的空间对位配置和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构建植被结构、生态服务和生态环境等3项一级指标,林龄结构、郁闭度、灌木层盖度等16项二级指标,利用物元模型和二类调查数据评价兰陵溪流域小班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结果表明:综合评价等级为"优良"的小班有83个,占32.30%;"一般"的小班有115个,占44.75%;"较差"的小班有59个,占22.96%;土壤有机质密度、郁闭度与小班综合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裸岩率、土壤孔隙度与小班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相关性显著(P0.05)。植被类型间差异明显,小班综合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排序为:阔叶林、乔灌林针叶林经济林;通过可拓变换,在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信息更为丰富,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物元模型适用于小班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