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龙  孙慧 《生态学报》2017,37(16):5273-5284
新疆正面临"五化同步"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的矛盾。水资源瓶颈制约已成为影响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之一。运用VAR模型,通过ADF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贡献度分解,对2000—2014年新疆耗水产业生态系统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与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经济发展对用水量产生负向冲击,工业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随着经济发展出现正向冲击效应。(3)新疆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水资源的大力开发和过度利用。据此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实施严格的退地减水政策,明确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指标,加强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防止浪费等多途径维持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耗水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煤制油产业布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思策  石磊 《生态学报》2015,35(12):4203-4214
煤制油是我国应对石油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高耗水的特点使其备受争议。利用水足迹理论对全国五大煤炭基地2015年规划的煤制油产业进行了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的测算,分析了煤制油产业对这些区域水资源的耗用情况及冲击程度。结果显示,神东、晋东和新疆伊犁3个基地的煤制油产业蓝水足迹超过了1亿t、灰水足迹超过了3亿t,其中神东地区作为最大的煤制油产地两项数值分别达到1.9亿t和4.1亿t与当地水资源总量对比,宁东地区煤制油耗水冲击最大,占当地水资源总量的28.2%;新疆伊犁地区比例最小,为0.36%。通过对这5个煤炭基地以区域为尺度的水足迹结构分析和评价比较,得出了两种煤制油工艺的水资源消耗差异,并且为煤制油产业在五大基地的合理布局给出了依据,与此同时为接下来煤制油产业的技术革新和流程优化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瑞玲  朱绍华  李志勇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835-3842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MFA)建立物质流账户,分析唐山市在经济 环境系统运行中物质投入量与产出量的阶段特征及物质投入和产出强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直接物质投入(DMI)和直接废弃物排放(DPO)进行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探索了各指标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和长期关系.结果表明: 1992—2011年,唐山市DMI和DPO 均呈增长趋势,DMI的增幅高于DPO.DMI投入强度呈增长趋势,DPO产出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GDP与DMI、DPO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协整关系,指标间的作用关系经历了由波动到逐步平稳的过程.DMI与DPO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发展起到较强的正向冲击作用,但是经济-环境系统会逐步消化这些影响,并对系统内外指标进行短期的动态调整,最终使系统表现出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发展受到经济规模效应的影响逐步增加.将各指标对GDP的贡献度予以分解,其中,DMI的贡献度上升,GDP的贡献度下降,DPO的贡献度变化不大.总体上,唐山市的经济发展遵循了资源型城市的传统生产轨迹,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质投入,高能源消耗又加剧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运用物质流分析法对银川市2006-2012 年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不含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总量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物质输入以气体和固体为主, 其中固体物质主要以化石燃料、矿物和建筑材料的增加最为明显; 物质输出端主要以气体为主, 其中化石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在总气体排放中所占的量最多。固体废弃物的增加, 也加大了研究区的环境压力。(2)水输入量波动下降, 水输出量不断上升。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98%, 农业用水量在不断下降, 工业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在不断上升; 废水排放以工业污水为主。(3)从整体来看, 物质利用强度和输出强度在缓慢降低, 银川市经济发展一方面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 环境污染的压力在迅速减轻; 单位产值的物质消耗量在减少, 废弃物的输出效率明显提高, 银川市资源利用效率在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及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环境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问题。但针对小尺度区域,将资源消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纳入一个体系开展的分析研究较少。本文采用2000—2013年庆阳市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资源消耗量和人均GDP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协整检验、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存在协整关系,庆阳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化学需氧量和烟尘的排放对庆阳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但二氧化硫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水资源消耗量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庆阳市经济增长是以污染物排放量增多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其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度较强,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还未出现解耦,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水平, 通过收集整理海西州2005—2018年农业、畜牧业、工业发展和水资源的相关数据, 构建合理指标, 应用冗余分析、变差分析分析了海西州不同产业结构的用水特征, 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海西州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 海西州工业用水主要依赖于地下供水; 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用水主要依赖于地表供水。在2005—2018年, 海西州农业发展的主要依赖因素由灌溉用水量和拖拉机数量转变为地表水储量; 海西州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解释变量(水资源、农业机械数量和从业人数)的耦合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2005—2008年的未发展阶段, 2009—2014年的不稳定发展阶段和2015—2018年的稳步发展阶段。典范对应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定量支持。  相似文献   

7.
付玉娟  金泉  张志斌  张旭东  白伟桦 《生态学报》2021,41(22):9029-9038
为破解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受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的迷局,以典型老工业基地辽宁本溪市为例,通过产业结构区位熵明确本溪市各产业在全国的发展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度、结构协调度分析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相关程度和协调程度,并通过结构偏差系数对各产业间和行业间的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2008-2017年,本溪市一产发展稳定,二产在经历过大幅下跌之后缓慢增长,三产在2016年之后成为本溪市的支柱产业;三大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0.06 ∶ 0.60 ∶ 0.34调整为2017年的0.06 ∶ 0.44 ∶ 0.50,曾经占主导优势的重工业及化工业都呈现下降趋势,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三大产业平均用水量比例由2008年的0.39 ∶ 0.59 ∶ 0.02 调整为2017年的0.41 ∶ 0.51 ∶ 0.07,总用水量减少了1/4以上;规模以上行业中,大部分行业的用水量随着产值的增加而增加,需要进一步转换生产工艺;产值最高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从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可作为大力扶持发展的产业。行业生产规模比较大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产业与用水的结构逐渐朝着均衡的状态发展,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水足迹及农业用水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晶  宋振伟  陈阜 《生态学报》2010,30(23):6546-6554
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评价了1990—2005年北京市水足迹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水足迹从1990年的81.5亿m3上升至2005年的168.6亿m3,人均水足迹由750.1m3上升为1096.0m3;(2)北京市水资源匮乏度不断升高,1995年以来水资源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水资源依赖度越来越高;(3)农业部门用水量在本地用水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为55.1%,虚拟水净输入量在虚拟水净输入总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达到89.1%;(4)高耗水型作物产品生产用水比例升高加大了农业用水压力,动物产品生产用水量呈增加趋势,2001—2005年动物产品生产引入的虚拟水占到其虚拟水总量的81.3%。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通过农业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业部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渤海地区污染之区域整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大渤海地区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预测了地区经济发展对未来环境影响.以生态学和区域科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该地区污染之区域整治的基本对策.1)治理目标的整体性.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地区自然资源长期供给能力,污染治理要与经济支持能力相适应.2)因地制宜分区治理.根据不同地区的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和治理.3)建立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体系,调整工业结构,将资源利用贯穿于开发、利用、加工及产品转化的全过程,对严重缺水、污染比较严重的三大城市群严格控制大耗水、耗能工业的发展,将新建的耗水、耗能工业尽可能安排在滨海地区.4)对主要污染流域、海域和城市群实行重点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水足迹理论分析江苏省2000-2010年水资源的真实利用情况,同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选取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COD排放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从业人员数作为投入指标,GDP和粮食产量作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R和BC2模型对这11a间江苏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10年江苏省的水足迹为778.28m3,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虚拟水贸易是江苏省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11a间DEA有效年份占64%,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均为0,即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优状态.在DEA无效年份中存在冗余,存在资源浪费和污染高排放的情况.可以通过DEA投影结果对其进行改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等经济社会多要素的综合影响。开展区域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各要素空间格局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制定差别化的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和均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京津冀地区2005—20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区域重心模型、空间关联性分析方法、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区域人口、经济、消费水平、第二产业、贫困度、碳排放量等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转移特征和地理集中度,并对各要素与碳排放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京津冀地区各经济社会要素均不同程度偏离区域几何中心,各要素在空间上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均衡状态有所减缓。(2)研究期内,各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京津冀地区各要素重心格局易于波动,碳排放与其他要素重心空间耦合性呈现波动式变化。(3)人口因素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数值也都较高,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也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  相似文献   

12.
刘宁  李华姣  边志强  刘晓佳 《生态学报》2022,42(22):9335-9347
随着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虚拟水成为地区水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提高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探索水资源区域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采用“自下而上”法核算了山东省17个城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与灰水足迹,在分析2009—2018年水足迹时空分布规律基础上,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面板数据STIRPA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水足迹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量化分析了人口数量、富裕程度、技术进步、城镇化和产业升级等影响因素对水足迹的本地影响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2009—2018年山东省水足迹总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布局上呈现东部沿海和西部平原水足迹高,中部山地水足迹低的特点。(2)山东省水足迹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相比地理位置相邻,水足迹的空间相关性受人口数量因素影响更大,表现出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但是受到经济因素的主要影响,区域间水足迹空间相关性随时间发展逐渐下降。(3)人口数量是山东省水足迹增长的重要来源,经济增长是推动各地区间水资源竞争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城镇化能够缓解本地水资源压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仅能缓解本地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3.
肖强  胡聃  肖洋  李勇志  谭宏  黄勇 《生态学报》2012,32(11):3577-3585
许多研究文献忽略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双向作用机制,从而导致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偏差。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别考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这两类变量之间的动态冲击反应。2)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来考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在解释因素变动时的相对重要性。结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非平稳序列的经济增长指标、生态环境因子经过一阶差分后变得平稳,均为一阶单整,存在协整统计关系。从长期来看,人均GDP与废气排放量、固废排放量呈现负相关,而与矿产开采总量、化肥使用强度呈现正相关。其高度正相关性实证了该地区主要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快速经济增长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经济增长存在着反作用力。就响应效果而言,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响应表明生态环境退化将导致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需求偏好的改变,从而对经济增长进程的变化产生外在压力,但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强  李秀梅  高倩  熊丹  邹春辉 《生态科学》2018,37(4):188-194
水资源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所能支撑的最大可利用的水资源。在对山东省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 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供水模数、降雨量, 人均 GDP、人口密度、人均生活用水量、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万元农业产值用水量, 耕地灌溉率、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共 13 个主要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山东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评价结果 a 值在 2001-2009 年间低于 0.6, 2010-2015 年间高于 0.6, 表明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得到了提高; 另外 2001-2015 年间, 大部分年份的 a 值小于 0.6, 个别年份低于 0.4, 年际变化相对较大, 可见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总体较弱, 年际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翌锦 《植物杂志》2010,(11):1-1
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人口激增、全球气候变暖、工农业污染引发的土地贫瘠化和水资源缺乏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地球生命系统;矿产资源的过度采挖、农业生产用地的过度利用、高寒与极地脆弱生态系统资源的不当开发、  相似文献   

16.
辽河流域辽宁段水环境演变与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鑫  许东  付晓  吴钢 《生态学报》2015,35(6):1955-1960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调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取社会经济指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为自变量,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为因变量定量研究了2001—2010年辽河水环境演变与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水环境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作为模型中指标,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与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推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人口是影响辽河水质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的社会经济重要因素,影响氨氮浓度变化的因素众多;辽河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曲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应在开展工业点源污染达标排放控制的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计量的作物耗水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强  袁立婷  李维佳 《生态学报》2018,38(5):1874-1883
通过使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TM)数据库中1985—2016年"作物耗水"的相关文献,评估作物耗水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期为该领域学者日后研究提供方向。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6年作物耗水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随时间呈增长趋势;从主要研究力量方面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研究力量构成上占有较大席位,发展中国家研究力量则以中国和印度为主;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USDA)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为国际上作物耗水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就目前研究状况看来,研究热点集中于作物灌溉、资源利用以及生物化学领域。在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方面,作物耗水与能源供给间的关系、作物蒸散发和作物生长关系等方向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系统,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是破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经济计量方法,对1997-2009年四川省及其21个地级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动态、环境承载情况、运行效率、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四川省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加强,结构优势度总体情况较好,而过度依赖经济能值的投入使系统可持续性能力逐年减弱;区域间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状况的差异较大,成都平原区和川西高原区要么资源开发过度,要么资源利用不足,而四川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属于四川农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运行效率较低,各地状况不一,既包括技术效率较低因素,也有规模不当的原因;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经济能值指标与产出能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动态关系,但短期内的能值投入远未达到理想的产出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稻田因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水稻是中国最大的耗水作物,大约消耗了全国总用水量的50%,因此,减少中国水稻用水量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中国主要的4种节水灌溉技术,即"浅、湿、晒"灌溉技术、间歇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和蓄雨型灌溉技术;指出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增产机理,并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然而,这4种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没有同栽培和高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节水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同时,有些高效的节水技术长期使用可能降低土壤肥力。为此,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今后水稻节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生物经济是指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生物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概述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现状,梳理世界主要经济体生物经济战略布局,归纳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通过调研统计分析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三个生物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数据,预判未来生物产业投融资前景,并针对我国生物产业投融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