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放化疗手段治疗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肿瘤科和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五味子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卡氏(KPS)评分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39.02%,与对照组(2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改善率为70.7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期非小细胞肺癌虽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但可有效缓解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化疗期间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化疗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化疗前(P0.05)。80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46例抑郁症,抑郁症发生率为57.50%。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疼痛程度、知晓病情均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抑郁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女性、家庭月收入2500元、Ⅰ度及以上疼痛、知晓病情均是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95、1.692、3.952、4.015,P0.05)。结论:化疗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会增加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女性、家庭月收入2500元、Ⅰ度及以上疼痛、知晓病情均是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步和序贯放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归入两组,同步放化疗组22例;序贯放化疗组23例。全组病例依据病情分别选择艾素和顺铂、吉西他滨和顺铂、长春瑞滨和顺铂或培美曲塞和顺铂方案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毒性反应。结果:同步组近期有效率为81.8%高于序贯组73.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随放疗剂量增加有效率升高趋势。NP和TP方案两组近期疗效相近(P0.05)。同步组和序贯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9%和86.9%(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和52.2%(P0.05)。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同步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有优于序贯放化疗的趋势,但毒副反应发生相对增多。联合治疗模式下,分期越早,患者远期生存时间越长。近期疗效有随放疗剂量增高而提高趋势,但放疗剂量、病理类型、化疗方案等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准备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后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接受行腔镜手术的健康教育与宣讲,并观看相应手术视频和手术室及监护室环境的图片,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只接受传统的的口头和文字叙述为主的术前宣教方式。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癌症生存量表核心量表(QLQ-C30)中文版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1)术后12个月,实验组的角色、情绪和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1个月,实验组的疲劳、疼痛和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视觉化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氲氦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初诊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归为2组:氩氦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组和放化疗组.结果:氩氦冷冻消融后肿块冰球覆盖率高,术后CT值明显降低;氢氯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组和放化疗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59.2%和32.7%(p<0.05),卡氏评分治疗后改善分别为36.7%和16.3%(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月、14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7.3%和53%(p>0.05),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氩氦冷冻消融是一种安全的减瘤术,氩氦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从选择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在我科治疗的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三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组;C组:单纯化疗.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1个月,A、B两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指标仅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组患者体力功能、情绪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认知功能、总体状况、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和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腹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余症状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的评分仍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B组呼吸困难评分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射频消融、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宫颈癌患者早期放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同期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共74例,于放化疗前、放化疗中、放化疗结束时进行磁共振(MR)扫描及DWI检查。记录不同时间段的肿瘤体积和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依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比较放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ADC值及其变化率。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以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对宫颈癌复发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放化疗前、中、结束时患者的肿瘤体积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化疗前相比,不同疗效组放化疗后的ADC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放化疗后各组ADC值和ADC变化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宫颈癌复发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3%和95.45%。结论:DWI可以预测宫颈癌早期放化疗临床疗效,并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唑来膦酸对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TP方案化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镇痛效果、活动能力、骨转移灶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活动能力、骨转移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安全有效,可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强镇痛效果和活动能力,减缓骨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7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脑放化疗同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81.08%,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9.4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优秀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CEA、CA19-9、CA125及CA15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15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肺癌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血清CEA、CA19-9、CA125、CA153水平,并与对照组的上述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术前空腹血清CEA、CA19-9、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血清CEA、CA19-9、CA125、CA153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平均空腹血清CEA、CA19-9、CA125、CA153水平高于术后3个月平均水平,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CA153水平进行围手术期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AimTo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 in locally-advanced stage IV (M0)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us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with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SIB) in daily clinical practice.BackgroundDespite SIB-IMRT has been reported a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treatment, there are few data about its concurrent use with systemic therapies.Material and MethodsWe reviewed 41 staged IV (M0)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in two radiotherapy units in the city of Messina (Italy) during the last six years, using intensity modulated techniques-SIB. 22/41 patients had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or cetuximab. Acute and late toxicities, objective response (OR) rate, local control (LC)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have been evaluated.Results37/41 patients received the planned doses of radiotherapy, 2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therapy. The major acute regional toxicities were skin reaction and mucositis. A case of mandibular osteoradionecrosis was recorded. At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OR was evaluated in 38 patients: 32/38 patients (84.2%) had complete (55.3%) and partial (28.9%) response. The 1- and 5-year LC rates were 73.4% and 69.73%, respectively. The 1-, 3-, and 5-year OS rates were 85.93%, 51.49% and 44.14%, 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alone vs. irradiation concomitant to chemo/biotherapy. The median OS was 45 months.ConclusionSIB-IMRT is safeand can be used with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biotherapy in real-life daily clinical practice. SIB-IMRT alone is a valid alternative in patients unfit for systemic therap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中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00例记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分为肺炎组28例与无肺炎组72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放疗前后肺功能及放疗参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高于放疗前,且肺炎组放疗前、后FEV_1、FEV_1/FVC、DLCO均低于无肺炎组(均P0.05)。两组年龄、肿瘤类型、化疗史、美国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评分、放疗靶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计划靶区(PTV)、受到一定剂量以上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V_(dose))、平均肺计量(MLD)、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总射野数高于无肺炎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胸部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肺癌、化疗史、ECOG评分为2分、放疗靶区以肺野为主、PTV、MLD、V_(dose)、NTCP、总射野数、FEV_1、FEV_1/FVC(均P0.05)。结论:放疗可有效改善胸部肿瘤患者的肺功能,其中肺癌、化疗史、ECOG评分为2分、放疗靶区以肺野为主以及PTV、MLD、V_(dose)、NTCP、总射野数、FEV_1、FEV_1/FVC是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同步化疗情况、卡氏评分、肿瘤分期等资料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V5、V10、V20、V30、Dmean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损伤人数为27例,发生率为27.00%。其中1级20例,2级7例。经单因素分析可得: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与卡氏评分、V5、V10、V20、V30以及Dmean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同步化疗、肿瘤分期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卡氏评分80分、V5≥60%、V10≥40%、V20≥25%、V30≥20%、Dmean≥10%均是食管癌调强放疗患者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卡氏评分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V5、V10、V20、V30、Dmean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控制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减少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后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给予分期手术+化疗治疗)与研究组(50例,给予分期手术+化疗+孕激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63.46%,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局部复发率为4.00%,远处转移率为2.00%,3年生存率为9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11.54%、73.08%,P0.05);研究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肾损伤、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手术联合化疗、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放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内分泌治疗,放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SBRT治疗。对比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状况、3年生存率、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和扩展性前列腺癌复合指数量表(EPIC)各项评分。结果:随访3年,对照组有2例失访、放疗组有3例失访,放疗组的PSA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放疗组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均下降,但放疗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CD8+均升高,但放疗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放疗组性功能、激素功能、泌尿功能、肠道功能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PSA缓解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SBRT联合内分泌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可延长患者PSA进展时间,减轻免疫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非手术治疗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275例非手术治疗老年肺癌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165例。以中央型肺癌、鳞癌易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由革兰阴性菌导致的HAP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放疗加化疗HAP感染率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随着白细胞下降,感染率明显增高,特别是粒细胞〈1.0×10^9/L者感染率最高。结论根据老年肺癌非手术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把HAP的预防作为根本措施,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例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65例共计80例胰头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例数分别为32例和48例,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的肿瘤早期复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费用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头癌患者术后肿瘤早期复发与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有无神经侵犯、术前白蛋白、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术后有无放化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术后未放化疗以及术前CA125水平较高是胰头癌患者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两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早期复发率无显著差异。胰头癌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受到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术后放化疗、术前CA125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分别接受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PF)化疗联合时辰放疗以及PF化疗联合常规放疗时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我科45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分别为22例和23例。两组均采用相同放射治疗方法和治疗剂量,同步给予PF方案化疗。时辰放疗组放疗时间在20:00-22:00,而常规放疗组在8:00-10:00。结果:两组患者在放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进行时比较发现,时辰放疗组患者的鼻咽部及颈部的肿瘤完全消退率(CR率)均比常规放疗组高(P<0.05)。而时辰放疗组的各种急性副作用发生率较常规放疗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时辰组CD4/CD8升高,常规组CD4/CD8降低(P<0.05)。结论:时辰放疗联合PF同步化疗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同时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调查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并分析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9例肺癌化疗患者。分别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评分、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患者疲乏程度、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癌因性疲乏与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89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6.30%。182例肺癌化疗患者中,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66.48%(121/182)。将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纳为疲乏组(n=121),未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纳为无疲乏组(n=61)。疲乏组FACT-L评分低于无疲乏组,PSQI评分高于无疲乏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PFS评分与FACT-L评分呈负相关,而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疲乏组与疲乏组组间比较,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血红蛋白、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分期、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家庭月收入、血红蛋白、文化程度、化疗次数、白蛋白、临床分期均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越严重,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越差,且癌因性疲乏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实际中应尽可能针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