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6例,直径≥1 cm者23例,直径1 cm者33例)和B组(n=44例,直径≥1 cm者17例,直径1 cm者27例),其中A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B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直径≥1 cm和1 cm者手术时间为(55.9±1.6)min和(38.9±0.7)min显著低于B组的(72.8±1.4)min和(53.6±0.7)min(P0.05);A组直径≥1 cm者结石排净率为87%显著高于B组的58.8%(P0.05),A组直径1 cm者90.9%与B组88.9%相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短,对于直径≥1 cm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期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开放手术)和观察组(n=59,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术后下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且先降低后升高(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MDA、Cor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IL-2、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改善临床指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从2008年5月到2010年12月,共有123例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非护理干预组和护理干预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后比手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非护理干预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单发肾结石且结石直径均≤ 2 cm的患者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90 例,A组采取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组采取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尿Kim-1 及血清NGAL、Cys-C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6 h、12 h、24 h、72 h尿Kim-1 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A 组术后48 h尿Kim-1 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尿Kim-1 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 6 h、12 h、24 h、48 h、72 h血清NGAL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2 h、术后6 h血清Cys-C 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2 h、24 h、48 h、72 h血清Cys-C 水平均A 组均高于B 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 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均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伤,但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肾小球损伤更为严重,经皮肾镜下钬激 光碎石术对肾小管损伤较为严重,临床应注意。  相似文献   

5.
陆火珍  雷春芳 《蛇志》2004,16(2):58-59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在提倡微创腔内治疗技术的今天,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Cor、ACTH、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导致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1月间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的10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FURS组),另外的100例患者采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UMP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以及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出现严重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在清石率方面,两组均有较高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8% vs 97%,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 vs 8%,P>0.05);术中血红蛋白下降水平FURS组少于UMP组(6.82±2.27 vs 16.75±4.92,P<0.01);FURS组较UMP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53±2.24 vs 15.46±2.61,P<0.01)以及住院天数(3.46±1.69 vs 6.15±1.27,P<0.01)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都可以成为直径<2 cm肾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更为安全,疗效确切,更加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协同输尿管硬镜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输尿管软镜协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次性碎石成功率、结石彻底清除率、炎症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住院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44例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97.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83.1%)(P<0.05).输尿管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2± 14.7)min和(79.6± 2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8)ml和(36.4± 3.7)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d和(6.7±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组均优于后腹腔镜组.输尿管镜组手术后并发症6例,后腹腔镜组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输尿管镜组17例有结石残留,后腹腔镜组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镜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RLU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而USL相对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石率低,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泌尿外科医师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炎性息肉包裹、梗阻程度、肾积水量等术前检查结果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辅助使用管路封堵器后,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需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病例198例,随机分为应用管路封堵器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封堵器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封堵器组患者使用英诺伟IVX-SC10型管路封堵器超越结石远端封堵结石,再予钬激光碎石,对照组术中输尿管镜发现结石后,直接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2至4周。记录并随访患者输尿管镜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肾脏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管路封堵器组碎石成功率95.9%(94/98),对照组碎石成功率81.0%(81/10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碎石成功后管路封堵器组出现3例(3.2%)肾脏破裂出血,而对照组无肾脏破裂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048)。结论:辅助应用管路封堵器能提高输尿管镜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其使用并没有增加术后肾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最佳冲击波频率,并分析碎石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来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频率将患者分为低频组(48例,频率为60~70次/min)、中频组(51例,频率为80~90次/min)和高频组(49例,频率为100~120次/min),观察三组患者的碎石结局、肾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三组患者的碎石结局,按照碎石结局的不同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碎石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碎石成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1 d、术后14 d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升高后下降(P<0.05)。高频组、中频组术后1 d BUN、Scr均高于低频组,且高频组高于中频组(P<0.05)。高频组、中频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低频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ESWL术后碎石失败与病程、结石位置、结石直径、肾绞痛、结石嵌顿、服用坦索罗辛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偏长、结石位置中下段、结石直径偏大、结石嵌顿、未服用坦索罗辛是碎石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中、高三种频率下的ESWL用于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均有较好的碎石效果。但随着频率的增加,患者一过性肾功能损伤增大,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也相应增加。此外,病程偏长、结石位置中下段、结石直径偏大、结石嵌顿、未服用坦索罗辛是碎石失败的危险因素,可考虑结合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下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应用坦洛新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于ESWL术后,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坦洛新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术后排石效果、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石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7%)(P0.05);观察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排石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0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率及VAS评分均较低(P0.01)。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坦洛新能有效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排石效果,减轻机体损伤,缓解术后疼痛,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冲击波碎石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排除情况和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6.25±24.53)min与住院时间(3.51±0.62)d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54.93±20.81)min,与住院时间(4.90±1.26)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快、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半硬性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输尿管镜类型分为3组:硬镜组(给予半硬性输尿管镜治疗)297例,软镜组172例(给予输尿管软镜治疗),孙氏镜组(给予孙氏末段可弯输尿管镜治疗)46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分别为81.5%、94.2%、95.7%,其中软镜组、孙氏镜组清石率显著高于硬镜组(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5.8%、4.3%,其中硬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软镜组和孙氏镜组(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8.6±6.2)min、(49.4±12.4)min、(26.1±6.5)min,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及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镜组、软镜组、孙氏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4±3.2)d、(6.7±5.7)d、(5.0±2.5)d,软镜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硬镜组和孙氏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软镜清石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较硬镜更有优势,但手术耗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孙氏镜有望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以血液流变学及男性性功能指标为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L)在输尿管上段结石(UU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男性UUC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MPCNL组、FURL组各40例;比较两组清石率、血液流变学、性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1w(82.50% vs 85.00%)、术后1mo(92.50% vs 97.50%)、术后3mo(100.00% vs 100.00%)的清石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L组术后1天、术后7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MPCNL组(P<0.05)。两组术后男性性功能指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FURL组术后3mo、6mo的男性性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对于UUC患者,MPCNL和FURL均能有效清除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FURL较MPCNL对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小,且更利于术后性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钬激光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1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经URL治疗85例,MPCNL治疗97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MPCNL术中一期碎石清除率为(93/97)95.88%,5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2~0.4 mm,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平均手术时间75±2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5 d,平均住院费用14589±3284 RMB;URL术一期碎石清除率为(39/85)45.88%,46例残石者残石大小0.3~1.5 mm,需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治疗排石,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为(72/85)84.71%,平均手术时间102±4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平均住院费用9086±1259 RMB。MPCNL术中有1例因穿刺后出血改行二期MPCNL术。URL术中输尿管扭曲、狭窄、息肉出血视野模糊不清,需改行切开取石术6例,结石移位到肾内改行MPCNL术11例。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MPCNL和URL联合钬激光治疗各有其优缺点。MPCNL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URL相对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结石移位发生率、残石率较高,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结石位置、大小、梗阻程度、肾积水量、患者经济状况,术前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术者的经验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性结石患者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的效果。方法:选入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3D打印技术。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肾功能指标、结石清石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U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Cys-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残留结石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可帮助术者快速、准确定位结石位置,提高手术效率及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减轻肾脏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