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口服沙利度胺,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均治疗10周。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标准(PAS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2.50%,高于对照组的47.5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VEGF和bF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VEGF和b F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中TNF-α、VEGF和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原发性肝癌(HC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7例HCC患者,均在DSA引导下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超声造影评价疗效。结果:77例HCC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治疗,治疗后始增强度、增强速率降低(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增加(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有效共46例(有效组),稳定(SD)+进展(PD)为无效共31例(无效组),有效组治疗后始增强度、增强速率低于无效组(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多于无效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始增强度、增强速率预测HCC患者DSA引导下TACE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8、0.717、0.64、0.668、0.713。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HCC患者DSA引导下TACE治疗前后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其超声参数达峰时间、增强速率对DSA引导下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实验性矽肺形成过程中肺组织局部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以及沙利度胺对矽肺肺纤维化血管生成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矽肺组和沙利度胺组气管内注入二氧化硅混旋液复制实验性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第二天起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采用HE染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实验性大鼠矽肺的发病过程,肺组织中p-Akt蛋白和局部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胶原蛋白含量的关系。结果矽肺组第7天新生血管明显增多,第30天较第7天有所减少,到第60天肺组织正常结构基本消失,取代为广泛结节性纤维化,少见血管;沙利度胺组血管生成在第7天轻于矽肺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p-Akt蛋白在矽肺组第7天明显达到高峰,第30天时较第7天有所减弱,第60天时明显减弱。沙利度胺组p-Akt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矽肺组,但高于对照组。结论矽肺早期血管生成显著,血管生成在矽肺肺纤维化发生早期可能起重要作用;沙利度胺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的血管生成,对实验性矽肺具有一定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癌症复发恐惧(FCR)情的影响因素,同时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FCR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400例行TACE的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量表获取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癌症患者FC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CR发生的影响因素。针对存在FCR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8)和研究组(n=128),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FCR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本院选取的400例PHC患者TACE术后FoP-Q-SF评分为(38.43±5.29)分,其中总分≥34分256例,总分<34分14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C患者TACE术后FCR与家庭人均月收入、性别、临床病理分期、年龄、术后时间、婚姻状况、TACE治疗次数、疾病应对方式、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CE治疗次数≥10次、年龄偏低、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社会支持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临床病理分期为III期是PHC患者TACE术后FC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两组FoP-Q-SF、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偏低、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TACE治疗次数≥10次、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临床病理分期为III期是PHC患者TACE术后FCR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存在TACE术后FCR的PHC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减轻FCR程度,减轻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种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服用安慰剂;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个组患者中,前者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治疗6个月;后者服用沙利度胺每日服200mg,每周增加200mg/d,直至最大剂量每日600mg,至少服用4月。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210ng/ml,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32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8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均降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322ng/m1,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17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5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均降低。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低于沙利度胺高(P<0.05)。对照组肝癌组织MVD为(44.32±5.16)个,索拉非尼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21.75±1.49)个,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34.78±2.31)个。结论:多靶点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最大,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可为其肝癌患者提供新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吴碧川  曾虎  张杰军  朱晋峰 《生物磁学》2011,(16):3095-3097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种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每纽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服用安慰剂;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个组患者中,前者服用索拉非尼400mg/次,2次/d,治疗6个月;后者服用沙利度胺每日服200mg,每周增加200mg/d,直至最大剂量每日600mg,至少服用4月。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210ng/ml,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32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8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均降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322ng/ml,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17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5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均降低。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低于沙利度胺高(P〈0.05)。对照组肝癌组织MVD为(44.32±5.16)个,索拉非尼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21.75±1.49)个,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34.78±2.31)个。结论:多靶点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最大,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可为其肝癌患者提供新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TACE治疗)和研究组(49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血清AFP、AFP-L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AFP-L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改善其短期预后及生存质量,降低其血清AFP、AFP-L3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sTim-3)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行TACE治疗2个月,采用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疗效,根据不同疗效分为疗效不良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2)。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治疗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经TACE治疗,62例患者疗效良好、32例患者疗效不良,治疗有效率为65.96%。疗效良好组术前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显著长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显著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82.12%,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可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疗效,且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D)联合甲氨喋呤(MTX)、羟氯喹(HCQ)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MTX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HD与HCQ,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P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ESR、CRP、RF、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4、5、6个月比较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细胞降低、消化道症状、呼吸道感染、月经紊乱、皮疹、ALT升高、头晕嗜睡、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甲氨喋呤、羟氯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缓解患者痛苦,同时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沙利度胺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hronic sciatic nerve constriction,CCI)的镇痛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C组、L组、M组及H组,S组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四组建立CCI模型,术后分别用20 mg/kg、50mg/kg、100 mg/kg沙利度胺处理L组、M组、H组。于术后第1、2、3、4周测量和比较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沙利度胺浓度与TNFR mRNA相对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组术前术后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均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四组术后痛阈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组术后第4周时机械性痛阈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其他时间点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L组、M组、H组术后机械性痛阈、热痛阈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对比S组明显降低(P=0.000),亦显著低于L组(P=0.000);而不同剂量组机械性痛阈、热痛阈相比,H组高于M组(P=0.000),M组高于L组(P=0.000)。相对于C组,L组、M组、H组术后第4周TNFR1 mRNA及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H组下降最为明显,M组次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浓度的增加与TNFR1表达水平的升高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97,P=0.036)。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TNFR表达水平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发挥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有望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镇痛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实验组给予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4%和43.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的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CD4~+T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8~+T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命质量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n=43,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和研究组(n=43,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生命质量、生存率血清VEGF、E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69.77%(30/43),高于对照组的48.84%(21/43)(P<0.05)。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血清VEGF、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QOL)、卡劳夫斯基(KP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胶质瘤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EGF、E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伴有不同肝炎后肝硬化类型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131例曾行TACE的伴有不同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以肝炎后肝硬化类别(乙肝、丙肝)分类,乙肝后肝硬化组为组1,丙肝后肝硬化组为组2,随访观察术后一年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等的变化以及预后。两组研究因素采用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随访预后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半年和一年AST、ALT、ALP、GGT、PT、PLT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一半年、一年远处转移率同组二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组一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8.1%;组二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8.5%,58.9%,两组间同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9,P=0.884;X2=0.183,P=0.669)。结论:TACE治疗PHC安全可靠,对于伴有乙肝或丙肝后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疗效及预后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HCC)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6,P=0.021),观察组有效率52.50%,高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7,P=0.028)。治疗后观察组手足皮肤反应和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生率为22.50%、2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3%、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2个月的生存率为95.00%、8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9.49%、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HCC具有疗效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活性因子、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RFA治疗,研究组给予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预后。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3.85%(28/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17/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氨基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T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未加重肝功能损伤,且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与FAM方案(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13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采用GEMOX方案(吉西他滨0.8-1.0 g/m~2、奥沙利铂85-100 mg/m~2加入超液化碘油10~30 mL)TACE治疗,每月1次,连用2-3次,经TACE治疗后3-4周行3DCRT,总剂量DT48~60Gy,每次4~5Gy,隔天1次,每周3次,连续4周;对照组68例,采用FAM方案(5-氟尿嘧啶500-1000 mg注入靶动脉,然后将阿霉素50 mg/m~2,丝裂霉素12 mg/m~2与超液化碘油10-30 mL充分混合后缓慢注入,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动脉)TACE治疗,每月1次,连用2-3次;经TACE治疗后3-4周行3DCRT,方案同研究组。结果:治疗中研究组2例、对照组1例患者于3DCRT后3-4个月死亡,未进行即期疗效评价。研究组68例患者中CR3例(4.4%),PR 48例(70.6%),SD10例(14.7%),PD7例(10.3%),总有效率(CR+PR)为75.0%(51/67);对照组67例患者中CR1例(1.5%),PR36例(53.7%),SD13例(19.4%),PD17例(25.4%),总有效率(CR+PR)为55.2%(37/67);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0.973,P0.001)。总生存时间中位数研究组14.0月(95%CI 11.5~16.5)优于对照组的11.0月(95%CI 9.7~12.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093,P=0.014);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研究组7.0月(95%CI,5.6~8.3),对照组6.0月(95%CI 5.1~6.8),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460,P=0.019)。1、2、3年生存率研究组分别为63.4%、39.7%、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3%、23.9%、10.5%;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GEMOX方案明显优于FAM方案,不良反应可相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讨中国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积累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CBM及CNKI上从1994年1月到2008年9月的关于中国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文章,分析总结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死亡的原因及特点。结果:中国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较为危重,致死率较高,死亡原因有84%是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破裂出血,且死亡病例发生在术后1月内的占78.7%,因此大多是早期死亡。结论:中国肝细胞患者TACE术后死亡原因主要是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破裂出血,且术后死亡常为早期死亡,因此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我们需要提高对TACE术选择时机的重视程度,规范介入治疗手段和流程,尽量避免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诺欣妥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心内科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170例HFr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均给予心衰(heart failure,HF)标准化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诺欣妥治疗,起始剂量50 mg/次,2次/d,每隔2-4周增加1倍剂量,逐步调整至200 mg/次并作为维持剂量,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住院及随访期间的预后转归。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情绪、其他领域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除其他领域评分外其余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30 d内HF再住院率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诺欣妥治疗可使HFrEF患者明显获益,在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生活质量及近期预后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心衰标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序贯B超/CT精准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治疗应用,分析比较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行TACE序贯联合B超/CT精准引导下MWA治疗(联合组),另54例仅行单纯TACE治疗(TACE组)。术后1月、3月、6月、1年、2年复查增强CT/MRI、AFP、肝功能,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复发、进展和生存情况,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肿瘤坏死率92.9%,TACE组肿瘤坏死率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肿瘤复发率7.1%,TACE组肿瘤复发率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肿瘤进展率19.1%,TACE组肿瘤进展率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肿瘤进展时间13.2个月,TACE组肿瘤进展时间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1年生存率83.3%,TACE组1年生存率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年生存率62%,TACE组2年生存率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28.9个月,TACE组中位生存时间16.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MWA治疗肝癌安全有效,互补增益,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