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抗环瓜氨酸肽(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者视为对照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RF、AKA、ASO、RA33阳性情况,对抗CCP、RF、AKA、ASO、RA33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予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ASO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抗CCP、RF、AKA、RA3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敏感度为64.56%、特异度为92.94%;RF敏感度为60.46%、特异度为80.00%;AKA敏感度为51.90%、特异度为96.47%;ASO敏感度为10.13%、特异度为89.41%;抗RA33抗体敏感度为30.38%、特异度为95.29%。结论:抗CCP、RF、AKA、RA33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ASO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未经治疗的128例RA患者(RA组)、117例其他风湿病人(非RA组)、74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PI、抗CCP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采用魏氏法测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结果:(1)GPI、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1.09%、94.14%,与RF(78.53%)比有显著差异(P<0.01),敏感性分别为75.0%、75.8%,与RF(80.47%)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GPI和RF、抗CCP抗体和RF、GPI和抗CCP抗体两两组合检测,两个指标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4.24%、95.81%、96.34%,与单独检测RF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个指标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85.16%、85.94%、87.50%,与单独检测RF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单独检测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学.(3)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高达98.43%,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P=0.018),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为91.41%,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2,P=0;000,P=0.001).(4)GPI阳性的RA患者关节炎部位数、CRP、ESR水平明显高于GPI阴性RA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抗CCP抗体诊断RA比RF更具特异性,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R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GPI还可作为RA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V)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5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使用贝克曼库尔特Image800双光镜免疫浊度分析仪定量监测类风湿因子(RF),其中包括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5例,非RA组17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结果:抗-CCP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RF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35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阻性率为70.4%,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3.5%,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96.5%。RF的阳性率为63.7%,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14.1%,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7%、81.1%。联合应用抗CCP抗体与RF进行诊断,串联时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7.1%。并联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85.3%。结论:抗CCP抗体和RF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杨珂珂  徐玉梅  郑洁  陆咏  张安 《生物磁学》2014,(13):2480-248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患者98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30例,风湿性多肌痛(PMA)患者1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0例,正常老年健康对照4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并检测其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计算抗CCP抗体、IgM-RF及联合检测两者诊断EORA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EO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中年龄、性别、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ESR、CRP、骨损害的变化,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结果:EORA患者抗CCP抗体和IgM-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略低于IgM-RF,但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及IgM-RF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75.5%和97.1%、62.9%,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49%和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病程、ESR、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x线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损害,预后较差。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EORA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 年 3 月至2011 年3 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 患者98 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30 例,风湿性 多肌痛(PMA)患者10 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0 例,正常老年健康对照48 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抗CCP 抗体 水平,并检测其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计算抗CCP抗体、IgM-RF及联合检测两者诊断EORA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EORA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 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中年龄、性别、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 ESR、CRP、骨损害的变化,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结果:EORA 患者抗CCP 抗体和IgM-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患 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对EORA 诊断的敏感性略低于IgM-RF,但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及IgM-RF对EORA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75.5%和97.1%、62.9%,两者联 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49%和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病 程、ESR、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 抗体水平与DAS28 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x 线分期无明显 相关性(P>0.05)。但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损害,预后较差。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EORA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 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3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Ig G、Ig A、Ig M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63例痛风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及痛风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组。同时选取6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观察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身心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结果:RA组及GA组身心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RA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补体3(C3)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白细胞(WBC)总数明显少于GA组(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及补体4(C4)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差,易出现炎症、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程度较深,免疫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补肾通络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络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炎症细胞因子、骨代谢标志物、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碱性磷酸酶 (B-AL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DAS28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25羟维生素D[25( OH) D]、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甲状旁腺激素(PT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与对照组的25.64%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实现对骨代谢的调节,且能够对新生血管增生形成有效抑制,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抗RA33抗体、RF、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RF水平为:[(104.51±153.88)KIU/L]与健康对照组[(10.89±2.78)KIU/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CRP[(11.60±23.24)mg/L]与健康对照组[(2.57±2.18)mg/L]比较,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抗RA33抗体水平:[(17.81±35.11)U/mL]与健康对照组[(8.10±8.40)U/m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34.29%,42.86%,62.8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RA33抗体检出的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RA33抗体、ANA、RF、CRP、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7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9)、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R1、CD59以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白介素-6(IL-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RF、CRP、ESR、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CR1、CD59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RA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RA患者59例,包括32例RA活动期患者(RA活动期组)与27例RA缓解期患者(RA缓解期组),另抽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血清VEGF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A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三项炎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血清VEGF以及CRP、IL-6、TNF-α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以上各指标在RA活动期组、RA缓解期组、对照组中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血清VEGF与CRP、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56、r=0.517、0.682,均P0.05)。结论:血清VEGF及CRP、IL-6、TNF-α在RA患者病理改变过程中均表达过度,且VEGF与炎性因子间存在协同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质蛋白(AKA)抗体、抗核周围因子(APF)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94例RA患者和69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该4项指标,并将该4种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该4项指标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的敏感度分别为79.79%、45.74%、48.94%、75.53%,特异性分别为95.65%、94.20%、91.30%、79.71%,其中抗CCP与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15%、91.49%、88.46%、83.53%。4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任一指标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敏感度为89.36%,4项指标均为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特异度高达98.55%,阳性预测值达96.77%。结论 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RA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塞来昔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RP、R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患者的自评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显著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CRP、R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科学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随机抽样的2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测定调查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结果:2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结论:多种因素影响类风湿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文化程度,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病程等。  相似文献   

15.
于力  崔岚  邵岩  安晓红  于倩  张臻 《生物磁学》2011,(19):3749-375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科学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随机抽样的2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测定调查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结果:2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结论:多种因素影响类风湿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文化程度,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病程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以16例退行性关节炎患者、16例正常人及该30例患者治疗后(稳定期)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D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退行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在活动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EDF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针对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的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