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高校校园植物调查与景观特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6所代表性高校校园植物实地调查。结果表明,6所高校共有维管植物356种,隶属87科215属。其中,校园主入口绿地区域共记录98种植物,主要应用观花、观叶植物,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的垂直结构多层次配置植物景观;主干道区域共使用植物59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建筑绿地区域内共应用植物97种,植物种类丰富,景观特色突出;广场绿地区域共记录植物85种,其中观花、观叶类灌木应用频率较高,观赏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刘贵峰  梁曼  刘玉平 《生态科学》2013,32(5):642-647
为了研究通辽市公园木本植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对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乔灌木的树种组成、观赏习性、应用频率,乔木的重要值及其灌木的相对盖度等特征。结果表明,通辽市公园木本植物种类不是特别丰富,共有49 种,隶属于20 科35 属,其中以乔木的种类居多,应用较多且较为集中。在通辽市公园中运用蔷薇科、杨柳科、木犀科等植物种数较多,而柽柳科、银杏科、无患子科等都相对较少。应用频率较高的木本植物种类有油松、垂榆、山桃、云杉和榆叶梅等。重要值较高的木本植物种类有油松、圆柏、山桃等。灌木相对盖度较高的只有榆叶梅。最后提出应加强乡土树种和芳香植物的利用及增加木本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广州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州城区10 个公园中92 块样地进行调查, 旨在探讨不同公园中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其多样性。调查显示: 样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共出现维管植物275 种, 以被子植物为主; 样地中乔木共计143 种; 在乔木层中, 有6个树种出现频度超过50%, 8 种灌木频度超过50%, 12 种草本植物频度超过50%; 而不同公园间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小, 但是, 越秀公园、雕塑公园和天河公园等面积较大的公园乔木多样性较低; 与乔木层相比, 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普遍偏低在乔木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景观植被中灌木植物的配置, 进而提升城市公园森林美景。  相似文献   

4.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产常绿木本植物的区系特点、观赏特性、园林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产常绿木本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仅有4科7属37种1亚种3变种,阔叶形的仅有2科2属;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85.7%,为处在温带地区的植物引种栽培提供可能;习性有乔木、灌木,叶形多样,花型花色丰富,果型果色独特,可用于孤植、丛植、地被、绿篱、行道树、群植、林植等,该研究可为城市园林及各类风景园林的绿化在树种选择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方法,对南岳境内的野生篦子三尖杉株群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1 500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23种,隶属于69科99属,群落优势科不明显,种类主要集中在单种的科属内。植物生活型谱以小高位芽为主的木本植物占优势,叶的生活期以夏绿叶为主,常绿叶次之,群落外貌较整齐,冠面颜色黄绿色,结构层次明显,群落中乔木种类稀少,个体数较多,优势种为毛竹,灌木层的种类和个体数最多,优势种为篦子三尖杉等。该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有13个分布区类型,温带性成分占52.53%,热带性成分占38.38%,说明该群落植物属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并表现出该区域植物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不高,各层次的丰富度格局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乔木层,多样性格局、均匀度格局和生态优势度局均为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6.
薇甘菊对香港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危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对不同类型群落的危害,群落中各植物种类受薇甘菊危害的程度,以及薇甘菊与群落中主要乔木和灌木的种间联结性等方面,对香港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样地所在的植被受薇甘菊的危害严重,草灌丛中薇甘菊的平均覆盖率高达80%,灌木群落中薇甘菊的平均覆盖率为60%左右,常绿阔叶林中的薇甘菊覆盖率平均约为30%。对香港郊野公园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受薇甘菊危害最大的主要是乔木和灌木,草本和藤本的受害比例和受害程度相对较小。受薇甘菊危害的乔木有30种,占群落中乔木的62.50%;受薇甘菊危害的灌木有29种,占群落中灌木的70.73%;受薇甘菊危害的草本植物有10种,占群落中草本植物的33.33%。通过无样方法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对薇甘菊与群落中主要乔木和灌木的种间联结性分析表明:与薇甘菊呈正联结的乔木有12种,占主要乔木(28种)的42.86%,这些种大多是阳生性乔木;与薇甘菊呈负联结的乔木有16种,占主要乔木的57.16%。与薇甘菊呈正联结的灌木有11种,占主要灌木(19种)的57.89%,多是阳生性灌木;与薇甘菊呈负联结的灌木有8种,占主要灌木的42.11%,这些种大多数也是阳生性灌木,仅九节是耐阴性灌木。  相似文献   

7.
木本植物是园林植物造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云台山是苏北地区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拥有丰富的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大多具备较好的观赏价值,且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对云台山进行线路和样方调查,将结果予以鉴定、分类和评价,筛选出92种观赏价值和应用前景较好的木本植物,按乔木、灌木和藤木分类讨论其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以期为苏北、皖北、豫南等气候型相近地区,在开发利用乡土野生树种资源上提供参考.该92种木本植物中,多含有云台山当地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或其他类别的关键树种,故对结合园林开发利用予以保护珍稀濒危树种的方式,也一并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福诏高速公路景观绿化24个样点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段景观绿化植物种类有92种(乔木32种,灌木地被49种,竹类3种,藤本4种,草皮4种),分属39科;主要由观花植物(35%),观叶造型植物(25%)和棕榈植物(25%)组成,具有显著的热带、亚热带风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小榄镇城区绿地植物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小榄镇城区绿地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调查发现,小榄镇植物种类丰富,有105科433种.其中,公园绿地和苗圃区植物种类最多,街头与街道附属绿地植物种类较单调:乔木与灌木应用较多,藤本植物应用较少:乔木花卉于公园中应用较多;人工造林的林相、林型单一.旧城区绿地严重缺乏;部分工厂、学校对绿化不重视.研究提出,合理选择绿化树种,将木兰科植物作为乡土类的重点,紫葳科、木棉科和豆科作为外来树种引进的重点;对贺榄山现存桉树、相思疏残林进行林相改造,选择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作为骨干树种分期、分批进行混植.最后,筛选出适合各种类型绿地应用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0.
木本植物是绿道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要素。以广州市域分布的绿道为研究对象, 进行实地调查与统计处理, 并对主要树种组成、开花时间特征、重要值、乡土植物使用情况等开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1)广州绿道常见观花木本植物有28种; 全年皆有开花树种, 主要集中在夏季, 如6、7和8月份分别有15、14和12种; (2)优势植物主要有细叶榕、羊蹄甲、高山榕和杧果等, 乡土植物使用率占总数的73%, 但部分乔木树种(如细叶榕)运用频率较高导致群落组成单一; (3)广州绿道树木长势较为良好, 病虫害情况较少, 但也需要加强后期病虫害防护措施; (4)多数常见树种的胸径与冠幅、树高呈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为避免绿道植物群落同质化现象, 建议后续在绿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栽植更多种类的乔灌植物, 加强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提升广州市绿道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调查,对厦门地区冬季观果和观花园林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其生活型、观赏特征、色彩和应用频度。结果表明,厦门冬季具有观赏价值的观果植物有20科22属25种(含种下等级),观花植物有33科51属63种(含种下等级)。厦门冬季观果植物以常绿乔木、灌木为主,果色以红色系为主,高应用频率的观果植物优势不明显;观花植物以乔木为主,花色以红色系、黄色系为主,高应用频率的观花植物优势明显,开花呈衬式花相的种类占多数。厦门冬季观果与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冬季表现较好的观果种类较少,而一些表现较好的植物未普遍应用,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针对此问题提出改善厦门冬季植物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 ha样地的群落学调查,研究了云南绿汁江下游河谷两岸的季雨林植被。结果显示:该群落高15~20 m,乔木层分为明显的两层,由落叶的厚皮树和常绿的灰毛浆果楝等树种组成;样地内共记录维管植物116种,其中乔木层树种36种,灌木14种,草本43种,藤本21种,附生植物2种;综合1 ha样地计算所得乔木层树种Shannon-Wienner指数为2.2824,Simpson指数为0.8321;样地中共记录到胸径≥1 cm的树木1 764株,且以中、小径级占优势;该群落主要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并且以单叶、纸质、全缘和非尾尖的植物种类和小叶植物为主;群落的种——面积曲线在取样面积为2 000 m2时趋于平缓,建议将2 000 m2作为其最小取样面积。根据乔木第一层与第二层的优势种,将该群落初步定为厚皮树——灰毛浆果楝林。  相似文献   

13.
周仕顺  王洪  朱华   《广西植物》2007,27(3):475-481,502
根据5个20m×25m样地的调查资料,对分布于澜沧江糯扎渡河岸山地,以厚皮树、家麻树为优势种的季雨林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该群落乔木层以落叶成分厚皮树和家麻树为优势种,层间以常绿的大型木质藤本云南翅子藤为特征;(2)在群落2500m2样地内,共计维管束植物72种,隶属于38科65属;其中有乔木25种,草本植物25种,灌木10种和层间藤本植物12种;(3)综合5个样地后计算所得群落乔木层树种丰富度为25种,Shannon-Wiener指数为2.901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9012,Simpson指数为0.9346,在群落中,随着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数和种数逐渐减小;(4)该群落主要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并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占所统计总种数的35.8%;(5)该群落中落叶种类占总种数的62.5%,中叶占47.2%,小叶占41.7%,单叶占69.4%,纸质叶占61.1%,全缘叶占56.9%;(6)该群落的物种数/样地面积关系曲线显示在取样面积1000m2时开始趋于平缓,意味着该取样面积可以考虑作为群落最小取样面积。  相似文献   

14.
衡山青冈栎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设计了15个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20m×5 m,对衡山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5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6科37属46种,其中优势科为壳斗科、山茶科和蔷薇科等;该群落主要是以青冈栎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叶级谱以中、小型叶为优势的特点,群落季相不明显;群落分层较明显,乔木层树种很少,灌木层种类较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其多样性复杂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和标本查阅以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区类型的差异,并分析了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新疆共分布有野生灌木植物39科127属462种,其中北疆分布有37科104属350种,南疆分布有28科63属160种。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中含2~10种的科最多,分别占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总科数的59.5%和60.7%,共有的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在属级水平上均以含1种的属和含2~10种的属占优势。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均以世界广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北疆灌木植物中这2个分布型科的数量分别占总科数的43.2%和32.4%、在南疆灌木植物中分别占总科数的50.0%和28.6%。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北疆灌木植物中这2个分布型属的数量分别占总属数的26.9%和22.1%、在南疆灌木植物中则分别占总属数的31.7%和27.0%。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中分别包含特有种15和8种,此外还包含一些珍稀濒危种类及古老的孑遗种。北疆与南疆灌木植物区系在科、属、种水平上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6.1%、69.4%和40.8%,表明在科、属水平上2个区域的灌木植物区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在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特有种数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均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杨超  田大伦  胡曰利  闫文德  方晰  梁小翠 《生态学报》2011,31(10):2737-2747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在14a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物种类呈现波动性的减少趋势,其中木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0.0%,草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7.1%。林下植被生物量由杉木林3年生29.48 t/hm2下降至14年生的2.53 t/hm2,其中木本植物生物量由7.07 t/hm2,下降至1.25 t/hm2,下降了82.3%;草本植物由22.41 t/hm2,下降至1.28 t/hm2,下降了94.3%。在此期间,木本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均出现波动现象。3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乔木树种生物量6068.97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85.88%,藤本植物生物量736.97 kg/hm2为次,占10.44%,灌木植物生物量259.87 kg/hm2最低,仅占3.68%。14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灌木植物生物量881.87 kg/hm2为首,占总生物量70.73%,藤本植物生物量247.07 kg/hm2为次,占19.82%,乔木树种生物量117.87 kg/hm2最少,只占9.45%。3年生杉木林下草本植物以蕨类植物生物量8391.44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的37.44%,过路黄生物量36.77 kg/hm2最低,仅占0.16%。杉木14年生时,以芒生物量573.00 kg/hm2最大,占总生物量44.78%,金毛耳草生物量2.93 kg/hm2最小,仅占0.2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杉木林养分循环、碳平衡、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省磐安县红叶树种资源及其应用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共有乔木、灌木、藤本红叶木本植物37种,分属19科26属,其中,落叶乔木所占比例最大,有21种,占该县红叶树种的56.8%。根据叶片变色规律可分成秋叶变红、嫩叶红色、秋叶和嫩叶均呈红色、常年有红叶等四大类型,种数最多的是秋叶变红类,有26种,占该县红叶树种的70.3%。本文对部分重要的红叶树种的园林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该县红叶树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演替初期的白背桐群落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龄群落总生物量为57.819 t·hm-2,其中乔木层为51.019 t·hm-2(占群落生物量的88.24%),灌木层5.644 t·hm-2(占9.76%),层间植物1.013 t·hm-2(占1.75%),草本层0.143 t·hm-2(占0.25%).与其5龄群落相比,10龄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的生物量分别增长了105.04%、122.73%和93.32%,草本层生物量降低83.53%.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少数优势树种,白背桐、木姜子、榕树的生物量合计26.170 t·hm-2(占乔木层生物量的51.29%).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以小径级树木的生物量为主,其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干>枝>根>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144科594属1734种的观赏性调查分析,共发现哈巴雪山共有野生观赏植物73科167属429种,占保护区维管植物种类的25.18%,其中木本植物141种,草本植物275种(含蕨类植物12种),藤本植物9种。野生观赏植物中数目占优势的科是蔷薇科、杜鹃花科、龙胆科、报春花科、毛茛科、百合科、兰科和玄参科。观花、观叶、观果、观姿态这几类分别占观赏植物总数的81.65%、12.00%、8.00%和4.00%。在园林应用上主要包括园景类、盆景类、花灌木类、花坛花镜类和花丛等几类,它们分别占总中数的12.47%、15.76%、17.41%、22.83%和21.18%。文中对保护区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前景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位于福建省和浙江省8个地区39个村庄的乡村人居林4种林型(庭院林、道路林、水岸林和游憩林)的树木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省的乡村人居林共有乔木61科130属201种,共有灌木34科52属76种;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灌木种类较为丰富.4种林型中,庭院林树种数最多,道路林树种数最少;组成庭院林的乔木树种和单株数均最多,而组成道路林的乔木树种及单株数均最少;组成庭院林和游憩林的灌木树种和单株(丛)数均较多,组成水岸林的灌木树种及单株(丛)数最少.在福建省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常绿树种、乡土树种和2003年以前种植的树种株数较多,分别占两省乡村人居林树木总株数的71.05%、85.57%、61.20%和65.95%、76.02%、61.43%;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株数均较少,但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的株数均多于福建省.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均明显大于浙江省,而两省灌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差异较小.福建省的游憩林及浙江省的水岸林中乔木的胸径最大,而福建省的水岸林及浙江省的庭院林中灌木的地径最大;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胸径10.0 cm以上的乔木所占比例高于浙江省,其中福建省的4种林型中胸径在30.0 cm以上的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种类数及株数均高于浙江省.两省乡村人居林中频度最高的10个树种明显不同,仅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共存于两省所有林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