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放大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尤为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诊断。目前新型的放大内镜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粘膜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发现和诊断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一些早期病变,特别是早期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近年来在放大内镜检查中加上染色对比技术及窄带成像等技术,使放大内镜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文就放大内镜对结节性胃炎及其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BI)、染色内镜及常规内镜模式鉴别诊断非肿瘤性、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收治的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患者,均行NBI、染色内镜、常规内镜检查。比较三种模式图像清晰度以及鉴别诊断非肿瘤性、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效能。结果:NBI、染色内镜模式图像质量评分分布优于常规内镜(P<0.05),NBI图像质量评分分布优于染色内镜模式(P<0.05)。以病理结果为准,常规内镜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检出率73.13%,NBI 91.04%,染色内镜96.26%,NBI、染色内镜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内镜(P<0.05),NBI、染色内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BI模式下检测NBI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01,P<0.05)。NBI、染色内镜诊断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染色内镜、NBI、常规内镜诊断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95%CI:0.812~0.956)、0.921(95%CI:0.860~0.982)、0.750(95%CI:0.651~0.848)。结论:NBI、染色内镜在鉴别非肿瘤性和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方面效能相似,均优于常规内镜,NBI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一致性高,更适合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MT患者81例,均进行EUS检查,且在院内进行内镜,或者手术治疗,将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7处病变,经EUS诊断结果显示,平滑肌瘤35处,间质瘤36处,异位胰腺6处,脂肪瘤6处,类癌1处,囊肿1处,2处未做明确的诊断。经计算,EUS诊断SMT的阳性预测值79.31%,其中平滑肌瘤阳性预测值94.29%,间质瘤阳性预测值69.44%,异位胰腺阳性预测值83.33%,脂肪瘤阳性预测值66.67%。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符的EUS诊断病变共18处,诊断错误率20.69%,食管病变7处,胃病变10处,十二指肠病变1处。结论:EUS对上消化道SMT的诊断效果总体令人满意,但需要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6月于我院行EUS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获取诊断的293例有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分析病变的超声特点,对比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在293例患者中,270例超声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EUS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2.3%。在多种隆起性病变中,以平滑肌瘤(30.7%)及间质瘤(32.4%)最多见,超声对平滑肌瘤及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7.8%、95.8%。结论: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准确的初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mi R-17-92簇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胃癌125例(Ⅰ期35例,Ⅱ期28例,Ⅲ期39例,Ⅳ期23例)和癌前病变24例(包括肠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同时选择65例慢性胃炎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患者血清中的mi R-17-92基因簇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及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mi R-17-92基因簇表达水平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慢性胃炎与癌前病变mi R-17-92基因簇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mi R-17-5p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胃炎(P0.05),mi R-19a-3p、mi R-19b-3p、mi R-20a-5p和mi R-92a-3p表达则显著低于慢性胃炎及进展期胃癌(P0.05);(3)miR-17-5p诊断早期胃癌的曲线下面积较mi R-19a-3p、mi R-19b-3p、mi R-20a-5p、mi R-92a-3p及CEA更高;(4)miR-19a-3p、mi R-19b-3p、mi R-20a-5p、mi R-92a-3p高低表达组与在胃癌的浸润深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i R-19b-3p高低表达组在胃癌的临床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5)miR-17-5p、mi R-19a-3p、mi R-19b-p、mi R-20a-5p、mi R-92a-3p诊断早期胃癌的阳性率较CEA、CA199高。结论:外周血mi R-17-92基因簇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EA和CA199,这可能为胃癌的早诊早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摘要:成像技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热声成像作为一种非电离和非侵入性的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结合了微波成像高对比度和超声成像高分辨率的优点。因其具有利用内源性对比剂(如水和离子)或多种外源性对比剂(或两者兼有)提供结构、功能、和分子信息的能力,在预临床和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近几十年来,由于微波辐射源和超声硬件的不断发展,热声成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本文阐述了热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成像特点,介绍了近年来热声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当前在解决相应临床问题应用中的优势及研究现状,最后针对热声成像技术在现有生物医学中面临的挑战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近几年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发展迅速,大大改善了结直肠镜下图像的清晰程度,NBI辅助下的结直肠镜检查在早期诊治肠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优化结直肠镜的诊断效能,多种NBI辅助的结直肠镜下的结直肠病变分型被提出。针对病变的表面形态、颜色分布以及微血管的形态与走形,Sano分型、Jikei分型、Showa分型、Hiroshima分型和NICE(Narrow-Band Imaging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分型相继被提出。其中NICE分型以良好的学习曲线和诊断效能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CE)、窄带成像内镜(NBI)对大肠平坦型病变的检出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至6月来我院国际医学中心的276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262例患者入选。先行常规白光模式插镜至回盲部,应用NBI模式退镜观察,检出平坦型病变后记录病变特征(包括数量、部位、形态、大小),然后再在常规白光模式下插镜至回盲部,应用0.25%靛胭脂染色后行色素内镜退镜观察,检出平坦型病变后记录病变特征,最后于病变活检。比较CE和NBI对平坦型病变的检出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262例患者中,共计检出病变198个,其中平坦型病变69个,检出率为34.8%。NBI检出平坦型病变51个(73.9%);CE检出平坦型病变69个(100%)(P<0.05)。NBI漏诊了18个平坦型病变,漏诊率为26.1%。NBI检出的平坦型病变平均大小为8.7±2.6mm,CE检出的平坦型病变平均大小为4.5±2.1mm(P<0.05)。NBI检出<5mm的平坦型病变5个(7.2%),CE检出<5mm的平坦型病变19个(27.5%)(P<0.05)。NBI检出的IIc型平坦型病变13个(18.8%),CE检出的IIc型平坦型病变25个(3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8个病灶)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进行阴式超声、RTE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在2D、RTE、CEUS三种条件下分别测量病灶的直径。分析术前弹性图特征并分组,测量病灶弹性应变比率(E/E_0),对比分析组间、组内的E/E_0。比较2D、RTE、CEUS条件下病灶直径之间的差异。术后以弹性图像上病灶显示蓝绿相间为判定消融不全的标准,与CEUS对比,分析RTE与CEUS对消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术前肌瘤弹性图像将病灶分为蓝色组8个(21.1%),蓝色为主组20个(52.6%),绿色为主组10个(26.3%),术前3组病灶之间E/E_0差异明显,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E/E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FA术后1小时、3个月病灶E/E_0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3个月E/E_0大于术后1小时(P0.05);术前RTE检测病灶直径大于2D及CEUS(P0.05),术后1小时2D测量直径大于RTE及CEUS(P0.05),三种成像技术在术后3个月测量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1小时及术后3个月RTE对病灶消融程度评估结果与CEUS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46、0.54。结论:RFA术后肌瘤逐步变硬,RTE检查能够反映这种硬度变化,并且能够评估消融病灶的范围并预估消融程度,因此RTE在子宫肌瘤RFA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E成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超声E成像、MR mDixon序列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杨氏模量值(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5),ElastPQ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E成像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的受损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乳腺癌化疗后并发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180例患者,化疗方案均选择蒽环类药物(以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为主),进行6个周期(每周期为21 d)的治疗,在化疗前后对180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GMPI检测,并按照不同检测方式分为常规组(n=180)与研究组(n=180),常规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研究组采用GMPI进行检测。于化疗前(A1)、化疗第2周期末(A2)、化疗第4周期末(A3)、化疗第6周期末(A4)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GMPI检测,观察两种检查参数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对心肌损害的检出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种检测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再次绘制ROC曲线评估GMPI中具有显著变化的不同参数对化疗后发生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随着蒽环类药物剂量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他参数变化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GMPI参数显示随着蒽环类药物剂量的累积增加,LVEF呈显著下降趋势,相位标准差(SD)、相位直方图带宽(BW)、熵呈显著上升趋势(均P<0.05),其他参数变化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GMPI对乳腺癌化疗后发生心肌损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ROC曲线显示,GMPI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后产生心肌损害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另一ROC曲线结果显示,相比于GMPI单一参数检测,联合参数检测对诊断乳腺癌化疗后出现心肌损害的曲线下面积显著较高(P<0.05)。结论:相比于超声心动图,GMPI显像能更有效的在早期诊断出患者在化疗后是否发生心肌损害,且运用GMPI中的多参数联合检侧能进一步提高化疗后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断率,可为乳腺癌化疗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间皮素联合CDK6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的51例I~Ⅱ期卵巢癌患者(实验组)及同期经病理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的43例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和比较其血清MSLN、CA125、CA199、HE4、VEGF-C水平及卵巢癌组织CDK6的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两种间上述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同时,对新指标与血清CA125、CA199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其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清MSLN、CA125、CA199、HE4、VEGF-C水平及CDK6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SLN、CA125、CDK6表达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有价值(P0.05),且血清CA125的影响程度最高(RR=1.421)。卵巢癌患者血清MSLN(r=0.573,P=0.013)和卵巢癌组织CDK6表达(r=0.412,P=0.037)与CA125呈正相关关系。ROC曲线提示血清MSLN、CDK6表达、血清CA125及MSLN联合CDK6诊断早期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9、0.700、0.715、0.765,MSLN联合CDK6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血清MSLN联合癌组织CDK6的表达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常规血清学指标CA125、CA199。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结合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对前列腺癌(PCa)Gleason分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PCa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并参照2019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PCa分级共识会议,将纳入研究病例分为低级别PCa组81例(Gleason 评分≤3+4)和高级别PCa组69例(Gleason 评分≥4+3)。另选取同时期内经病理学证实为前列腺良性增生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善多模态MR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检查,并计算出前列腺健康指数(PHI)。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和PHI水平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及PHI水平鉴别PCa患者Gleason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低级别PCa组和高级别PCa组的ADC值和Tmax逐渐减小,而SImax和Rmax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级别PCa组和高级别PCa组PHI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MRI参数ADC值和Tmax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呈负相关(r=0.536、0.540,均P<0.001);多模态MRI参数SImax和Rmax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r=0.495、0.507,均P<0.001)。PHI水平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r=0.514,P<0.001)。以PCa患者Gleason分级作为状态变量,将多模态MRI参数和PHI水平联合分别作为检验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多模态MRI参数(ADC值、Tmax、SImax、Rmax)和PHI水平联合鉴别低级别PCa组和高级别PCa组的AUC为0.875(95%CI:0.775-0.976,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83.7%,优于多模态MRI参数或PHI水平的单独应用。结论:多模态MRI参数联合PHI水平可作为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PCa的重要诊断依据,在术前Gleason分级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CT联合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78例已知或疑似肝癌患者,分别对其实施CT及MRI检测,以病灶部位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50例确诊为早期肝癌,28例为良性病变),分别评估CT、MRI、CT联合MRI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将确诊为肝癌的50例患者按照病灶大小区分为直径≤3 cm组(21例)和>3 cm组(29例),对比CT与MRI对不同直径肝癌诊断率。结果:(1)检测发现,CT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73.08 %,灵敏度为72.00 %,特异度为75.00 %;(2)MRI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82.05 %,灵敏度为82.00 %,特异度为82.14 %;(3)CT联合MRI检测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93.59 %,灵敏度为92.00 %,特异度为96.43 %;(4)对比发现,对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率明显高于CT(95.24 % vs 76.19 %,P<0.05)。结论:CT及MRI对早期肝癌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联合检测明显优于任一单独检测,同时对病灶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索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2月至12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4例(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42例(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的水平,同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间的差异,同时绘制各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别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及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PGR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下降,且胃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Ⅱ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血清G-17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Ⅰ90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51.0%,血清PGR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R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54.0%,血清G-17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G-175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1%和64.0%。血清PGⅠ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Ⅰ73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74.9%;血清PGR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R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和62.5%;血清G-17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G-174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61.3%。结论: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下降明显,且胃癌患者的血清G-17异常升高,血清PG联合GS-17测定可用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在青海地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选择在本院进行食管癌筛查的青海地区患者25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色素内镜检查,同时给予血浆CRP和TRF检查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25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原位癌2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慢性炎症200例;其中早期食管癌38例。卢戈液色素内镜显示不染色47例,淡染色95例,浓染色10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血浆CRP值都高于非早期食管癌患者,TRF值低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食管癌与色素内镜卢戈液不染色、CRP、TRF值存在相关性(P<0.05)。色素内镜联合CRP和TRF在青海地区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4 %和100.0 %。结论:色素内镜联合CRP和TRF在青海地区早期食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能有效预测早期食管癌发生情况,对早期诊治早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周围型肺癌3.0 T磁共振成像(MRI)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DWI)各参数值对其血供情况以及细胞密集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后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50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以及IVIM-DWI成像,分别测量所有病灶以及对侧相对称正常肺组织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以及灌注分数(?)。比较两者IVIM-DWI参数;比较不同强化程度下周围型肺癌病灶IVIM-DWI参数;Spearman 秩相关分析周围型肺癌病灶IVIM-DWI参数与强化程度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与强化程度存在相关性的IVIM-DWI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血供情况及细胞密集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周围型肺癌病灶的sADC、D均低于正常肺组织,D*、?均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强化下周围型肺癌病灶D*高于中度强化、轻度强化,?低于中度强化、轻度强化,而D仅高于轻度强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化程度间sAD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周围型肺癌病灶的D*与强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强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D*、?对周围型肺癌血供情况以及细胞密集程度评估的AUC大于0.700,提示其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结论:IVIM-DWI模型既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的血供情况,也可以反映病变细胞密集程度,有助于提高对周围性肺癌血管情况及细胞密集程度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