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7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进行急诊治疗的11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脾脏切除手术,观察组给予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与治疗前后CD4~+/CD8~+、CD8~+、CD4~+、CD3~+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并抢救成功,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间的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7.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天,两组白细胞与血小板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1天(P0.05),而观察组血小板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白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天与术后1个月的CD4+/CD8+、CD4+、CD3+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能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度烧伤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结果:对照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为(95.57±11.41)g/L,低于实验组的(137.91±14.29)g/L(t=3.726,P0.001);对照组术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为(80.89±11.38)g/L,低于实验组的(131.28±13.47)g/L(t=3.917,P0.001);实验组术后1周总蛋白水平为(61.47±5.19)g/L,高于对照组的(39.18±2.76)g/L(t=3.927,P0.001);实验组术后2周总蛋白水平为(55.78±6.38)g/L,高于对照组的(36.81±5.17)g/L(t=3.847,P0.001)。实验组术后24h的TNF-α和IL-6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周的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术后2周的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长为(47.82±7.4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36±8.10)天(t=4.275,P0.001);观察组的供皮区、植皮区、深Ⅱ度痂下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h GH对重度烧伤的疗效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脾动脉灌注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全脾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组采取二级脾蒂离断法全脾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并分析比较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拔管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PLT、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而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全脾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抑制患者术后高凝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行脾切除手术,观察术后大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脾切除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SD大鼠45只建立PHT模型,随机分为PHT组、脾全切组及部分脾切除组,每组各15只。另选取10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分别对四组大鼠行不同的脾切除方案,术后检测四组大鼠的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等,分析各指标的意义。结果:四组大鼠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PHT组大鼠WBC高于对照组,PHTTS组高于PHT组,PHTSS组高于PHTTS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血浆中IgG含量差异显著(P0.05);IgA、IgM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大鼠CD4+、CD8+含量差异显著(P0.05);CD29+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脏直接参于细胞介导免疫调节,脾切除可降低门脉压力,消除脾亢,有利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学改变及AF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血供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肿瘤内动脉、肿瘤周边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低,肿瘤周边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高,治疗后血清AFP、CA19-9、GGT、AFU水平较低,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CD4~+、CD4~+/CD8~+比值水平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发热、乏力疲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能够有效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血供,降低AFP、CA19-9、GGT、AFU水平,减轻免疫抑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DSA损伤分级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手术组(45例)和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50例),常规手术组行开腹脾全切术,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在DSA引导下行脾动脉栓塞术,分析两组与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不同DSA分级的手术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含量及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10(IL-10)、促吞噬素因子(Tuftsin)水平。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CD3+、CD4+、CD4+/CD8+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IgG、IgA、IgM水平较高(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PLT含量较低;与DSA Ⅲ级比较,DSA Ⅰ~Ⅱ级PLT含量较低(P<0.05)。术后14 d,与常规手术组比较,DSA引导下脾动脉栓塞组血清IL-6水平较低,血清IL-10、Tuftsin水平较高(P<0.05)。结论:于DSA损伤分级指导下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开展脾动脉栓塞术,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且术中不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血小板含量,还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脾全切除术和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脾全切除组42例采用脾全切除术治疗,脾部分切除组42例采用脾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清Ig A、Ig G、Ig M、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部分切除组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全切除组,但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全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组血小板计数、Ig M、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 A、Ig G、CD3~+、CD4~+、CD8~+、CD4~+/CD8~+显著高于全切除组(P0.05)。部分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切除组(P0.05)。结论: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裂的手术效果优于脾全切除术,且对患者血小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对患者性激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14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7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以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雌二醇(E_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CD3~+、CD4~+、CD8~+,CD4~+/CD8~+,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月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_2、P、FSH、LH、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CD3~+、CD4~+、CD4~+/CD8~+均有明显上升,且实验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能够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减少复发,且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60例行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泵入Dex,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1h(T1)、术后1h(T2)、术后24 h(T3)四个时期的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值、自然杀伤细胞(NK)数量、以及IL-2、IL-6、IL-10浓度。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T2期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期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的NK值显著低于T0期,实验组T2时的NK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T0,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在T1、T2期的水平显著低于T0期,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6在T2、T3期显著低于T0期,对照组IL-6在T1、T2、T3期水平显著低于T0期,且实验组在T1、T2、T3期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IL-10在T2、T3期高于T0期,且实验组在T2、T3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手术应激及麻醉可能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Dex可以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手术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实验组给予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4%和43.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的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CD4~+T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8~+T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H Pfisterer 《Blut》1967,14(6):321-324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