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膳食饲喂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4只SD(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连续饲喂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42 d,并于第0、9、18、30和42天采集大鼠粪便,应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和q-PCR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第42天时A、B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值(TC)分别为(2.01±0.14)mmol/L、(5.16±0.22)mmol/L,B组TC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DGGE电泳图谱显示B组42 d时肠道菌群构成较0 d时变化显著,而A组不同时期肠道菌落构成无明显差异。q-PCR定量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高脂饲料天数的增加,B组小鼠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较0 d明显降低(P〈0.01),而拟杆菌门数量呈递减趋势且趋势比较平缓;梭菌属呈递增趋势且增幅相对拟杆菌门的变化较大。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进一步促进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长链菊粉对抗生素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肠道菌群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50只健康的10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5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35只饮用水中含4种抗生素连续喂养7 d,诱导小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后,再随机分为长链菊粉恢复组(饮用水中添加5%(W/W)长链菊粉)和自发恢复组(饮用水为无菌水),连续处理21 d。受试小鼠在抗生素治疗后的第7天以及恢复喂养的第7、14和21天,取结肠组织进行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分析,无菌取粪便进行16Sr RNA测序分析,观察小鼠肠道组织及菌群恢复情况。【结果】抗生素处理7 d后,小鼠结肠组织有轻微炎症,但肠道菌群严重失调。组织学分析表明,在补充长链菊粉或自发恢复21d后,结肠炎症逐渐减轻;但相比于自发恢复,长链菊粉干预延迟了结肠组织的恢复。16S r 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分析显示无论是长链菊粉补充还是自发恢复都无法在属水平上恢复肠道菌群组成。尤其是长链菊粉的补充,反而导致了某些机会致病菌的选择性扩增,并提高了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途径。【结论】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严重失调后补充长链菊粉会延迟肠道菌群的重建,可能会导致潜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过敏性疾病以及高脂饮食、肥胖等的大量研究报告,探究高脂饮食以及高脂饮食带来的肥胖是否会对食物过敏的发生产生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食物过敏发生率,降低食物过敏阈值,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并且高脂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高脂饮食改变肠道微生物结构,导致短链脂肪酸产生差异,而短链脂肪酸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组蛋白乙酰化等途径引起Treg细胞分化、IgA产生以及致耐受性的DC细胞产生,影响肠道屏障的健康,因此,高脂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改变带来的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差异影响了肠道屏障的健康,进而导致食物过敏的阈值降低,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慢性便秘是一种患病率高、治疗困难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许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慢性便秘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饮食结构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慢性便秘的发生,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5-羟色胺、短链脂肪酸和慢性肠道炎症等几个方面综述高脂饮食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引起慢性便秘的作用及机制,以期通过精准的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达到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5.
6.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评价西芹对昆明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高脂饲料,复制高脂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每日给予小鼠西芹提取液灌胃,连续28 d。分别在实验的0、14和42 d,收集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针对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后肠道益生菌约氏乳杆菌等趋近消失,出现了特异菌真杆菌,而西芹灌胃组和食用基础饲料组真杆菌数量显著减少,且西芹灌胃组作用大于食用基础饲料自然恢复组。结论西芹对高脂小鼠肠道菌群的平衡有显著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明芦笋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情况,为芦笋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和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其中正常组喂食正常饲料,其余组喂食高脂饲料。分别灌胃蒸馏水(正常组、高脂饮食组)、芦笋1.05 g/(kg•d)(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芦笋2.10 g/(kg•d)(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芦笋4.20 g/(kg•d)(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和降脂理肝汤1.19 g/(kg•d)(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每天2次,每次0.35 mL。比较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及肠道酶活性。结果 酶活方面,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能明显降低淀粉酶、木聚糖酶以及蛋白酶的活性,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1)。肠道微生物方面,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能显著降低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芦笋能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肠道内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小鼠淀粉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等肠道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衰老这个永恒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肠道菌群失衡是衰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介导菌群影响机体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衰老、肠道菌群及SCFAs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为临床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影响SCFAs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idec敲除(CIDEC-KO)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方法:随机分别挑选体重相近、2月龄5只野生型和5只Cidec敲除的雄性小鼠,收集两种基因型小鼠经高脂饲料16周喂养前后的新鲜粪便。提取粪便中的细菌基因组,对菌群基因组16S r RNA基因V4高变区进行测序,对数据进行PCoA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及LEf Se分析。结果:属水平下的LEf Se分析显示,在普通饲料喂养条件下,Cidec缺失小鼠对比野生型小鼠粪便中PrevotellaceaUCG001属丰度显著上升,Blautia属、Streptococcus属、LachnospiraceaeUCG006属丰度显著下降。与同月龄同高脂喂养的野生型小鼠比,Cidec敲除小鼠粪便中RuminococcaceaeUCG014属丰度显著下降。进一步比较同一种基因型下饮食对肠道菌群的改变,发现在喂养高脂饲料后,某些属的丰度仅在Cidec缺失小鼠中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在野生型小鼠中未发现有显著变化,这些属包括:Alistipes属、Bacteroides属、Paraprevotella属、Streptococcus属、LachnospiraceaeUCG006属丰度显著上升。而喂养高脂后,仅在野生型小鼠中发现Peptococcus属和Ruminococcustorquesgroup属丰度的显著上升,以及Tyzzerella3属、Ruminiclostidium6属和A2属丰度的显著下降,在Cidec缺失小鼠粪便中并未发现这些属的丰度有显著变化。结论:高脂诱导下,对比野生型小鼠,某些同代谢综合征正相关的属只在Cidec缺失小鼠肠道菌群中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0.
肠道是动物机体重要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器官。肠道菌群决定肠道健康,进而影响机体健康。近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且肠道菌群酵解底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备受人们关注。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及其盐类。在对肠道功效方面,短链脂肪酸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氧化供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免疫、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等。因此,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鸡肠道不同种类、含量的菌群对短链脂肪酸来源和吸收的影响;不同种类、含量和制剂形态的短链脂肪酸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了解鸡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相互关系和提高禽类养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小鼠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的30只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花生四烯酸组(基础饲料+10%花生四烯酸)、鱼油组(基础饲料+10%鱼油)。喂食16周,16周后提取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DNA,采用Roche 454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16Sr RNA基因V3-V5区域进行测序,对菌群的组成结构以及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达到(55.3±5.26)%,与对照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30.23±8.75)%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并且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变形菌门的含量(3±0.762)%与对照组(1.5±0.265)%相比也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会造成小鼠体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失衡,导致厚壁菌门以及变形菌门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对机体的健康,尤其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是肠道微生物干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途径。该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调节大脑功能:一是肠道微生物直接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肠神经细胞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二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刺激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神经肽类和胃肠激素类物质,影响大脑功能;三是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产生干扰素类物质干扰大脑免疫反应。本文对"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总结了有关肠道微生物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依据"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利用肠道微生物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或将成为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代谢性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研究表明代谢紊乱疾病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共病现象。富含高糖高脂的西方饮食通常可造成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代谢紊乱性疾病,近期研究发现高脂饮食是情绪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然而具体高脂饮食对情绪紊乱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其可能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凋亡、大脑奖赏回路系统等。本文对近年来报道的高脂饮食诱发情绪障碍可能机制及药物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和消化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衡量宿主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性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肠道菌群构成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模式生物小鼠(Mus musculus)为对象,探究性激素的变化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建立小鼠去势模型,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性激素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去势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正常小鼠和去势小鼠肠道细菌群落均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埃普西隆杆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组成,主要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物种,两门占物种相对丰度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铁皮石斛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联合高脂饲料给予小鼠8周后观察肠黏膜结构及肠黏膜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显著破坏了肠黏膜结构,表现为肠黏膜萎缩,上皮细胞脱落并伴有炎性渗出,Corynebacterium_1及Staphylococcus等与感染及炎症相关的菌属大量增殖。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Corynebacterium_1的丰度,同时提高肠黏膜共生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丰度,促进了Muribaculaceae、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菌的增殖。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或与其维持肠黏膜结构完整,调节肠黏膜菌群组成及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铁皮石斛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联合高脂饲料给予小鼠8周后观察肠黏膜结构及肠黏膜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显著破坏了肠黏膜结构,表现为肠黏膜萎缩,上皮细胞脱落并伴有炎性渗出,Corynebacterium_1及Staphylococcus等与感染及炎症相关的菌属大量增殖。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Corynebacterium_1的丰度,同时提高肠黏膜共生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丰度,促进了Muribaculaceae、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菌的增殖。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或与其维持肠黏膜结构完整,调节肠黏膜菌群组成及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热量物质的过度摄入是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诱发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比较高果糖、高脂及高果糖高脂混合喂饲对小鼠体内能量代谢的影响,探索饮食诱发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20%高果糖水,60%高脂饲料,及二者混合方式饲养C57BL/6小鼠3个月后,观察各组小鼠24小时内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呼吸商及能量消耗的改变。结果:不同饮食喂饲3个月,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果糖组、高脂组、及高果糖高脂组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肝内脂质蓄积,氧气消耗量增加,呼吸商下降,能量消耗增加。结论:过剩的高热量物质摄入导致机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发生改变,糖代谢受损,脂代谢增强,能量代谢方式从糖氧化为主转变为脂氧化供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下,不同低氧暴露时间对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免疫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 m高度,构建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低氧模型,随机分为1、3、5、7、14和30 d低氧组及其常氧对照组,每组6只常规饲养,记录体重。在对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制作小鼠回肠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肠道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浆免疫因子IL-6、IL-22和TNF-α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各低氧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回肠组织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低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上皮绒毛缺损,淋巴细胞增多等变化,且7、14 d组低氧组小鼠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常氧组相比,7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14 d低氧组小鼠血浆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相应的常氧组对比,低氧组TNF-α和IL-22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各低氧组间出现差异。不同低氧时间组与其常氧对照组的肠道菌群构成具有显著差异;在菌属水平上,低氧组中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颤螺菌属(Oscillospira)、拟杆菌属(Bacteroide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臭气杆菌属(Odoribacter),相对丰度较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免疫因子与肠道菌群相关分析表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IL-6、IL-2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r=0.27,P<0.05)。结论: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环境显著改变C57BL/6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免疫因子水平显著相关,这些变化与低氧暴露时间相关,是小鼠低氧应激响应肠道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