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绕行急诊、直接呼叫120能否缩短基层医院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的再灌注时间及改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邳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连续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STEMI患者共405例,分为绕行急诊组198例(包括直接呼叫120转运组95例和网络医院转诊组105例)和非绕行急诊组207例,对比分析两组之间一般资料;PCI相关情况;救治质量指标:1.基线及24小时CKMB、cTnI、BNP、hs-CRP、PCT,2.术后30 min及发病24小时ST段回落率,3.术后1周心脏超声LVEF、LVDd,4.术后1周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5.住院期间MACE事件及总MACE事件发生率,6.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7.住院天数;救治时间指标:S2B时间、S2FMC时间、FMC2ECG时间、FMC2DAPT时间、FMC2B时间、FMC2B达标率、D2B时间、D2B达标率,并进一步对绕行急诊组进行亚组分析,对比分析直接呼叫120组及网络医院转诊组的相关指标。结果:1.绕行急诊组与非绕行急诊组相比,mini-GRACE评分较低,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较高,24小时CKMB、cTnI、BNP、hs-CRP、PCT较低,术后30 min及24小时ST段回落率较高,术后1周LVEF较高、LVDd较小,术后1周SDNN较高,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及总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S2B时间、FMC2ECG时间、FMC2DAPT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较短,FMC2B达标率、D2B达标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直接呼叫120组与网络医院转诊组相比,24小时CKMB、cTnI、BNP、hs-CRP、PCT较低,术后1周LVEF较高、LVDd较小,术后1周SDNN较高,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及总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S2B时间、FM2B时间较短,FMC2B达标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绕行急诊和直接呼叫120能缩短基层医院胸痛中心STEMI患者急诊PCI的救治时间,并能改善预后,对本地区及其他基层医院STEMI救治的规范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STEMI并成功行急诊PCI的患者275例,按照入院时SUA水平三分位法将患者分成A组91例(低尿酸)、B组90例(中尿酸)、C组94例(高尿酸)。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吸烟史、既往病史、血液学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等,观察三组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6年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SUA水平对患者近期及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组男性和心律失常病史比例明显高于A、B组(P0.05)。同时,三组患者AIP、Scr、BUN、SUA、APT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形成、总MACE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年心力衰竭、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闭塞和总MACE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吸烟史、TC、SUA、血栓抽吸术、IABP应用是住院期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AIP、SUA、APTT、IABP应用是PCI术后6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SUA水平是其近期及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升高者长期MACE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选择素(P-selectin)联合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心电图STR分为STR不良组和STR良好组,另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P-selectin、IMA水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TEMI组PCI术前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P<0.05)。根据心电图STR将ASTEMI患者分为STR不良组35例和STR良好组65例。STR不良组与STR良好组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低于PCI术前(P<0.05);STR不良组PCI术前和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高于STR良好组(P<0.05)。STR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比例和肌钙蛋白I高于STR良好组,ST段偏差总和低于STR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和NT-proBNP、P-selectin、IMA升高为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P-selectin联合IMA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T-proBNP、P-selectin和IMA单独预测。结论: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与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独立相关,三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莫殿全 《蛇志》2014,(1):93-94
<正>在临床各类急性病症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早期再灌注治疗是临床用于挽救STEMI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溶栓治疗以及支架置入术。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实施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使病人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幸存者心功能也可得到显著改善[1]。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心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24 h;B组患者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24 h。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p-PLA2、IL-6、TNF-α、ALT及AST等因子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p-PLA2、IL-6、TNF-α、ALT及AST等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患者的Lp-PLA2、IL-6及TNF-α因子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ALT、AST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与稳定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PCI术前、后心电图QRS-T夹角的变化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5例AMI患者为实验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狭窄亚组,在患者PCI术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AMI患者3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QRS-T夹角;AMI各亚组间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变化及12个月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应用Pearson模型和Cox回归模型分析QRS-T夹角与MACE的相关性及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PCI术前QRS-T夹角明显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各亚组PCI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均较各自术前降低,且随着各亚组AMI冠脉病变程度依次加重,术前及术后QRS-T夹角值均依次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低度亚组和中度亚组的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度亚组(χ2=14.12,P=0.001);Gensini积分、PCI术前及术后24h内的QRS-T夹角均与MACE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HR=1.015,P=0.024)和术前QRS-T夹角(HR=1.009,P=0.027)是急性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Gensini积分和术前QRS-T夹角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术前QRS-T夹角对AM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志刚  贺铿  李莺  石刚  叶君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48-5850,585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GOODMAN血栓抽吸装置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例和标准PCI治疗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TMPG、ST段回落百分比、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抽签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7-12 h进行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发病后≤6 h进行介入治疗,检测、记录血清FGF21表达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周的血清FGF21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 %,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在两组120例患者中,发病后≤6 h进行介入治疗为影响患者治疗后血清FGF21水平、近期疗效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发病后≤6 h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促进血清FGF21的释放,提高治疗近期疗效,改善心功能,也可降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FGF2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FGF-2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PPCI手术并住院治疗且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73例患者,根据FGF-21水平高低,将73例患者分为FGF-21低水平组(>140.41 ng/L,n=54例)和FGF-21高水平组(<140.41 ng/L,n=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救时间窗和SO-to-FMC时间差异,再通过Spearson法判断急救时间窗与FGF-2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FGF-21低水平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窗SO-to-FMC、FMC-to-B、D2B和STB均较FGF-21高水平组患者时间长,且SO-to-FMC时间>120 min是导致FGF-21水平变低的危险因素,介入手术时间窗指标与FGF-21水平均呈正相关(r=0.235、0.462、0.298、0.337)。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首次医疗接触方式(急诊)和SO-to-FMC均是FGF-21水平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to-FMC时间和STB时间延长可能促进STEMI患者FGF-21水平异常,故应严格把握好院外的急救时间。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24例ANSTEMI患者为ANSTEMI组,PCI术后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期6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对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NSTEMI组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224例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6.07%(36/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KILLIP分级≥Ⅱ级、S100A4、S100A12水平升高为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联合预测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S100A4、S100A12单独预测。结论: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升高与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联合预测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术后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有无fQRS,分成fQRS组(n=52),非fQRS组(n=5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术后fQRS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情况,心肌灌注采用心肌呈色分级法(MBG)进行分析。随访1年,分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用于评价短期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冠脉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心绞痛发作至血管开通时间与术后fQRS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冠脉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心绞痛发作至血管开通时间为术后fQRS的影响因素(P<0.05)。fQRS组MBG 3级占比为46.15%,显著低于非fQRS组的76.79%(P<0.05)。fQRS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6.92%,显著高于非fQRS组的10.71%(P<0.05)。结论:STEMI患者术后fQRS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冠脉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以及心绞痛发作至血管开通时间,且术后fQRS可预测心肌灌注情况及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靶血管长病变(病变>25 mm)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因STEMI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急诊行PCI处理的患者442例,以靶病变长度分为两组,即≤25 mm为短病变组(n=235)和>25mm为长病变组(n=207),均急诊行PCI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辅助措施(临时起搏、IABP、血栓抽吸装置)应用情况,术后30天、2年电话或临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短病变组比较,长病变组吸烟者更多(81.6%vs 62.6%,P=0.000);以三支病变偏多(34.8%vs 24.7%,P=0.037);多枚支架使用率更高(1.47±0.63 vs 1.04±0.28,P=0.000),平均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29.80±7.02 mm vs 22.95±5.58mm,P=0.000),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辅助措施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及2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短病变患者对比,长病变患者虽然病变复杂,多枚支架使用率高,平均支架总长度增加,但术中并发症、30天、2年内MACE与短病变患者相当,提示在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的介入治疗时代,急诊PCI处理STEMI靶血管长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入院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1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190例急性STEMI患者,发病12小时内并且行PCI(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按术中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2组:正常复流组(138例)和无复流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PCI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论证得到PLR预测无复流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无复流组PLR显著高于正常复流组(246±98VS 169±108,P0.01)。当PLR=188时,预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72%。结论:入院时P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手术期血浆apelin的表达变化,分析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pelin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apelin在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72例于2012年2月~8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并成功完成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elin-13水平;进一步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AMI患者(每组各20例)进行亚组分析,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AMI患者术后0 h组apelin水平与术前基线水平明显降低(31.54±5.48 vs35.15±6.48 ng/L,P0.05);术后4小时及24小时组apeli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39.65±5.48 vs 35.15±6.48 ng/L,43.93±5.37 vs35.15±6.48 ng/L,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apelin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ap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1.12±5.50 vs 29.21±6.53 ng/L,40.57±5.37 vs 33.49±3.89 ng/L,43.50±7.41 vs 34.54±3.52 ng/L,P0.05)。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T2DM组LVEF值改善明显高于NT2DM组,但MACCE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存在血浆apelin表达的升高,其中糖尿病患者在术后血浆apelin表达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提示PCI冠脉血运重建可促进糖尿病患者apelin分泌,调节胰岛素抵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调查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66例80-89岁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45例行PCI术,5例因为左主干病变或者严重的三支病变行冠脉搭桥(CABG)术,其余16例做保守治疗。发病到行介入治疗时间<72h。结果:45例行PCI术中42例成功,再血管化的成功率为63.6%,失败的3例PCI术病人中2例因导丝或球囊未能通过病变,1例为顽固性室速。共植入支架80枚,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均达到TIMI2-3级。术后死亡2例(心源性休克、颅内出血各1例),死亡率为4.8%。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较高,有4(9.5%)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消化道、颅内出血各1例)。住院期间无再发心肌梗死,偶发心绞痛2例。结论:穿刺尽管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早期介入主要出血事件较多,但可改善住院期间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 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随访期间,研究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9.7%,显著低于对照组25.8%,且6 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 6MWD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可明显促进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术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评价QTVI指标对该类患者未来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一周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50%者排除,LVEF≥50%者入选。共3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入选者继续测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QTVI曲线上心室收缩期速度峰值(Sa),并计算左室平均收缩期速度峰值(mean Sa)。术后12个月随访,查LVEF。结果:PCI术12个月后有17位患者LEVF<50%,21位患者LEVF≥50%。入选的STEMI者术后7天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12个月出现LVEF减低(<50%)的患者,其术后7天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低于PCI术12个月后LVEF正常的患者(P<0.01)。结论:通过QTVI检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能够早期发现单支病变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的左心室功能受损;PCI术后LVEF正常的STEMI患者,术后7天QTVI测得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减低可能预示着将来发展为LVEF减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CI的CH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一年再行冠脉造影检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SR分为观察组(38例,发生ISR)和对照组(162例,未发生ISR),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数占比、病程及支架直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及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小)以及高水平LP(a)、低水平UA为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论: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有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以及高水平LP(a)、低水平UA,因此在PCI术中应尽可能选用较大的支架,同时戒烟、控制血糖有利于预防ISR的发生,定期检测血清LP(a)、UA水平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医疗与保健措施能够减少ISR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4例。查阅相关问卷制定调查表,收集、整理患者资料,统计术后衰弱发生情况,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衰弱纳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的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术后合并衰弱者92例,占比68.66%。未合并衰弱者42例,占比31.34%。合并衰弱的患者纳为衰弱组(n=92),未合并衰弱的纳为非衰弱组(n=42)。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与婚姻状况、年龄、放入支架数量、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文化程度、吸烟史、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种类数、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近1年跌倒史、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史、年龄偏大、合并症种类数≥3种、心功能分级III级、有焦虑情况、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有抑郁情况、有近1年跌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营养状况不良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衰弱组的非常规就诊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饮酒史、合并症种类数、心功能分级、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有近1年跌倒史、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衰弱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14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按动脉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107例)与研究组(107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PCI(TFI),研究组行经桡动脉PCI(TRI),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动脉穿刺时间、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PCI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