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 DAI评分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17、IL-23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 DAI评分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17、IL-23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呋喃西林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呋喃西林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呋喃西林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NF-α、IL-8及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TNF-α、IL-8及IL-10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研究组TNF-α、IL-8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对UC患者黏膜的保护作用显著,且有效抑制UC相关的炎性反应,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抽签法将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研究组治疗采用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Fg、D-D水平及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化应激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并改善免疫功能,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肠道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影响,了解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72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奥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灌肠和口服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用于治疗UC,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增大疗效,改善其血小板功能状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瑞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CRP、ESR、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CRP、ESR、内镜评分及DA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且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美沙拉嗪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1)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应用美沙拉嗪治疗,实验组44例增加益生菌与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8.57%,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糖分子探针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值)、细胞因子(IL-8及TNF-α)指标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能有效改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加快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美沙拉嗪单药治疗,可能与其增加调节性T细胞以及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例,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TNF-α、IL-6及IL-8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变化有利于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缓解期UC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沙拉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临床疗效、病情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7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均下降,而PDSS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较低,而PDS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且对于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肝脾胃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肠镜检查情况,并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及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有改善,充血水肿及溃疡处明显减少,脓性分泌物也明显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结肠改善情况更好。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患者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UC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UC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行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治疗组行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总疗程16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积分、有效率以及炎症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可有效提高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8、IL10以及与颅内血肿水平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消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栓通注射液活血消肿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IL-8、IL-10、TNF-α、CRP水平、颅内血肿面积、层数和低密度影像水平以及NIHSS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IL-8、IL-10、TNF-α、CRP及颅内血肿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L-8、IL-10、TNF-α、CRP及颅内血肿水平较低(P0.05);NIHSS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状态及炎性反应状态,降低炎性因子及坏死因子的释放,改善病灶区脑组织血液循环,可作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康唑胶囊联合知柏地黄丸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7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TNF-α、阴道健康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阴道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TNF-α水平较低,阴道健康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胶囊联合知柏地黄丸能够有效提高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IL-10、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对照组采取美沙拉秦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炎症因子水平、T细胞亚群以及Fas/FasL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T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对照组,CD8+、Fas/FasL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Fas/Fasl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NF-琢、IL-8 及IL-10 水平的影响。方 法:选择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UC 患者6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沙拉嗪 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TNF-alpha、IL-8及IL-10 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治疗后,两组TNF-alpha、IL-8 水平显著降低,IL-10 水平显著 升高(均P<0.01),研究组TNF-alpha、IL-8 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对UC 患者黏膜的保护作用显著,且有效抑制UC 相关的炎性反应,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性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分析PCT,CRP及IL-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CT水平为(1.24±0.23)ng/m L,对照组PCT水平为(0.12±0.10)n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RP水平为(105.27±19.93)mg/m L,对照组CRP水平为(7.62±2.97)m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6水平为(248.15±35.60)ng/m L,对照组IL-6水平为(144.05±20.26)n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IL-6及CRP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301,0.468,0.413,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