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调查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三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制订药学监护点。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7年5月16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选用TAC、TP或AC→T方案,对三组患者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胃肠道反应:TAC组Ⅰ度8例,Ⅱ度28例;AC→T组Ⅰ度4例,Ⅱ度100例;Ⅲ度4例;TP组Ⅱ度20例,Ⅲ度4例。骨髓抑制:TAC组Ⅱ度32例,Ⅲ度4例;AC→T组Ⅱ度92例,Ⅲ度16例;TP组Ⅱ度20例,Ⅲ度4例。三组不同化疗方案TNBC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TAC 88.9%;AC→T 92.6%;TP 100%,平均化疗费用:TAC20686.94±199.87元;AC→T 19470.83±150.988元;TP 12895.42±276.341元,平均住院天数为8.808±0.2792天;10.213±0.2429天;10.958±0.3782天。结论:在TAC、TP和AC→T方案中,T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可,副反应少,费用少,是较优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三阴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NACT)的预后与Ki-67、TOPK的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NACT的TNBC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和TOPK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分析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治疗情况方面,91.11 %(82/90)的患者接受了≥4个周期的NACT治疗,84.44 %(76/90)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pCR为22.22 %(20/90),ORR为75.56 %(68/90)。为期5年的随访中,90例患者中共死亡8例(死于TNBC者6例,其他原因2例),失访2例;治疗后Ki-67和TOPK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Ki-67、TOPK阳性和阴性表达病例在不同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和TOPK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短于阴性表达者(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Ki-67和TOPK阳性表达均为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67和TOPK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通过调节BRCA1表达逆转多西紫杉醇耐药的具体机制。方法:应用三阴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SUM-131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评估分析不同治疗组的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治疗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blot分析各治疗组BRCA1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发现大豆苷元、多西紫杉醇及联合组对乳腺癌MDA-MB-231、SUM1315细胞的抑制呈浓度依赖的原则。并且BRCA1表达的细胞系MDA-MB-231比BRCA1突变的细胞系SUM1315抑瘤率更高,两个细胞系不同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凋亡率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大豆苷元的加入,可使多西紫杉醇的凋亡率显著增加,并且可减少多西紫杉醇的用量。在SUM-1315细胞系,大豆苷元逆转多西紫杉醇耐药,增加凋亡比率更为显著。大豆苷元可使BRCA1突变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SUM-1315表达BRCA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对各组细胞的凋亡蛋白的变化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大豆苷元联合多西紫杉醇可通过调节caspase依赖的凋亡通路活性来增强多西紫杉醇的凋亡作用,从而增强乳腺癌细胞杀伤。结论:大豆苷元可通过调节BRCA1表达量,协同增强多西紫杉类药物杀伤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促进凋亡进而逆转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表达Ki-67和低表达Ki-67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结果: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的表达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Ki-67组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30.77%;低Ki-67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2%,5年生存率为46.48%;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呈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在保乳手术前给予AC-T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在保乳手术前给予TAC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2%,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控制率为95.56%,对照组为91.11%,两组总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口腔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脱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及1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乳手术前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与TAC方案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2.5、5、10 mmol/L)二甲双胍和20μmol/L卡铂处理后,采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5、10mM组细胞OD490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10 mM组细胞OD490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单药相比,二甲双胍和卡铂联用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单药相比,二甲双胍和卡铂联用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卡铂能够有效的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TNBC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4)患者给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研究组(n=45)患者给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63.64%(28/4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CD4+CD25+Treg、Th17/ Treg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Th17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TNBC,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并确诊TNBC患者85例,术后免疫学化疗证实ER、PR、HER-2均呈阴性,随机分组入试,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45例,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长春瑞滨25 mg/m2,前3天辅以顺铂25 mg/m2滴注,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40例,第1天小剂量滴注紫杉醇135~175 mg/m2,,顺铂用量、用法及用药周期同上所示。对比观察病症缓释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NP组总有效率(RR)48.89%,控制率(PD)为77.78%,TP组总有效率(RR)为37.50%,控制率(PD)55.56%,两组间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和胃肠道反应。NP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微重于TP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新辅助化疗方案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较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逆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药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建立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顺铂(DDP)耐药细胞株,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调控三阴性乳腺癌DDP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间歇诱导法建立MDA-MB-231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在MDA-MB-231/DDP中构建TGF-β1沉默细胞并分为TGF-β1沉默组(sh-TGF-β1)、阴性对照组以及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TGF-β1含量。另取MDA-MB-231细胞和MDA-MB-231/DDP细胞分为MDA-MB-231组(正常培养MDA-MB-231敏感细胞)、MDA-MB-231-DDP组(正常培养MDA-MB-231 DDP耐药细胞)、TGFβ1-shRNA组(MDA-MB-231 DDP细胞转染TGFβ1-shRNA慢病毒载体)和MDA-MB-231-DDP+3-MA组(MDA-MB-231 DDP细胞给予5mM 3-MA处理2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耐药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及逆转耐药指数,RT-qPCR检测TGF-β1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自噬相关蛋白LC3-I、LC3-II表达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流的变化,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建立DDP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耐药指数为5.231;MDA-MB-231/DDP细胞的TGF-β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较MDA-MB-231细胞显著上调(P<0.05)。DDP耐药细胞MDA-MB-231/DDP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表达较MDA-MB-231细胞显著升高(P<0.05);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MDA-MB-231/DDP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表达显著下降(P<0.05);沉默MDA-MB-231/DDP细胞的TGF-β1基因后,DDP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指数从5.231下降到3.404,同时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表达降低(P<0.05),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黄色和红色斑点的显著减少,表明自噬受到抑制。结论:TGF-β1与三阴性乳腺癌DDP耐药有关,其机制可能是增加自噬引起MDA-MB-231细胞DDP耐药。通过沉默TGF-β1可降低自噬水平,恢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患者自主意愿、身体条件、经济状况,将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23例)和B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新辅助化疗,在此基础上A组接受保乳术,B组接受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乳房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HAMA、HRSD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乳房美容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QLQ-BR23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2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乳房美观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及乳腺外科2016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给予TEC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70例给予TE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CD_4~+、CD_8~+和CD_4~+/CD_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板计数、CD_4~+、CD_8~+和CD_4~+/CD_8~+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减少,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口腔黏膜炎、呕吐、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毒性反应致死事件。结论:TE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乳腺癌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能有效抑制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雄激素受体(A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钙黏蛋白(E-cadhenr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集的91例TNB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61例乳腺增生组织(对照组)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AR、MMP-9、E-cadhenrin表达情况。分析AR、MMP-9、E-cadhenrin表达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AR、MMP-9、E-cadhenrin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AR、E-cadhenrin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P<0.05)。AR表达与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有关,MMP-9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Ki-67表达有关,E-cadhenr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MP-9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均低于MMP-9阴性表达患者,AR、E-cadhenr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均低于AR、E-cadhenrin阳性表达患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N1-2、MMP-9阳性表达、AR、E-cadhenrin阴性表达是TNB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MP-9过度表达和AR、E-cadhenrin表达缺乏与TNBC患者肿瘤恶性侵袭行为和预后不良有关,评价AR、MMP-9、E-cadhenrin表达状态可为TNBC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阴性乳腺癌是最具侵略性的乳腺癌之一。目前首要的治疗方案是化疗,通常以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为主。然而,由于P-糖蛋白(Pgp)的存在,化疗的疗效受到限制。Pgp是一种膜转运蛋白,可以排出阿霉素,减少其细胞积累和疗效。因此,如何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抑制Pgp的活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来自意大利都灵大学的Chiara Riganti及其团队证明了一种来自灰毛豆的异戊二烯基黄酮Glabratephrin(Glab)能增加阿霉素在高Pgp含量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的积累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P53基因热点突变的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TNBC患者手术石蜡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ADx-ARMS方法检测P53基因突变热点情况,并分析两者与TNBC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71例患者总共有1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为19.7%。71例患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0%,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或转移率为18.4%,与P53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的复发或转移率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共有5例患者检出P53热点突变,P53热点突发生率为7.0%。P53热点突变全部都在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中检出,而有P53热点突变的患者均没有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P53热点突变在TNBC患者中发生率不高,均出现在有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中,而出现P53热点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Ki6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76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化疗前及术后行经B超引导下核芯针穿刺取病理活检,检测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为57例,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为69例,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为119例,新辅助化疗后ER阴性10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34例(19.32%),其中12例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转变为ER阳性,22例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ER阴性,化疗前后患者ER表达变化有统计学差异(x~2=8.044,P=0.037);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PR阳性为83例,新辅助化疗后PR阳性为89例,新辅助化疗前PR阴性为93例,新辅助化疗后PR阴性8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82例(46.59%),其中45例新辅助化疗前PR阴性转变为PR阳性,37例新辅助化疗前PR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PR阴性,化疗前后患者PR表达变化有统计学差异(x~2=6.311,P=0.049);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为31例,新辅助化疗后HER2阳性为30例,新辅助化疗前HER2阴性为145例,新辅助化疗后HER2阴性14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3例(1.70%),其中1例新辅助化疗前HER2阴性转变为HER2阳性,2例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HER2阴性,化疗前后患者HER2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x~2=0.522,P=0.945);17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Ki67阳性为104例,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为95例,新辅助化疗前Ki67阴性为72例,新辅助化疗后Ki67阴性81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状态改变了109例(61.93%),其中54例新辅助化疗前Ki67阴性转变为Ki67阳性,55例新辅助化疗前Ki67阳性转变为新辅助化疗后Ki67阴性,化疗前后患者Ki67表达变化有统计学差异(x~2=2.936,P=0.048),经过新辅助化疗后,Ki67出现上调表达最高,为23.86%,同时也是下调表达最高,为38.07%。HER2表达保持不变最高,为98.30%。结论:新辅助化疗会对乳腺癌患者ER、PR、Ki67的表达造成影响,其中对Ki67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对三阴性乳腺癌对多西他赛敏感性的影响,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包装慢病毒构建PRMT5过表达稳转细胞系和PRMT5敲除细胞系。采用平板克隆测定不同浓度下多西他赛对于MDA-MB-231细胞和PRMT5过表达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周期和凋亡检测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对PRMT5过表达和PRMT5敲除以及MDA-MB-231亲本细胞的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RP以及p21、p27及LC3等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RMT5过表达及敲除稳转系。与对应对照组(MDA-MB-231细胞)比较,4nM和8nM的多西他赛处理的PRMT5过表达细胞系(MDA-MB-231-PRMT5细胞)形成克隆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细胞周期p21分子表达增多(P0.05),但未随浓度增加增高(P0.05),cycling D1、PARP剪切体、LC3-Ⅱ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4nM和8nM的多西他赛处理的PRMT5敲除稳转系(MDA-MB-231-sh PRMT5)细胞凋亡率、p21、p27、cyclin D1、LC3-Ⅱ的表达均较对应对照组(MDA-MB-231细胞)明显降低(P0.05),LC3-Ⅱ表达水平较亲本低(P0.05)。结论:PRMT5高表达可增加MDA-MB-231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PRMT5有望成为多西他赛临床治疗敏感性预测和方案选择的关键分子,并有望成为调控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耐药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多西他赛或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及45例同期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病理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2.22%vs.55.5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和宫旁浸润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辅助化疗宫颈癌的疗效与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相当,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临床低毒性且有效的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和多西紫杉醇联合新辅助化疗(ET)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状态的改善及其疗效,评价该化疗方案在三阴乳腺癌的化疗中加入紫杉类化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0例乳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表柔比星,研究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案(ET方案),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疾病无缓解率(1.33%)及疾病恶化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及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68例(45.3%)复发或转移,而研究组患者35例(23.3%)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在三阴乳腺癌的化疗中加入紫杉类化疗药物是可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达到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of axillary,apCR)的远期生存以及影响远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624例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状态与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关系及影响apCR预后的因素。结果:apCR与非apCR患者比较DFS(P=0.013)和OS(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CR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受体状态、HER-2、ki67状态、分子分型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与非apCR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apCR患者预后更好,但apCR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20.
P53、P16、Ki-67对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P16、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病例回顾性统计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初诊乳腺癌病人共586例进行筛选,共得出113例三阴乳腺癌(ER、PgR、HER2均为阴性)作为实验组(A组),同期随机选出113例非三阴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B组),统计这两组三阴乳腺癌标本P53、P16、Ki-67的表达.调查这两组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与5年内死亡率.结果:A组相对B组中P53、P16、Ki-67均较高表达(p<0.05),A组相对B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较低(p<0.05),5年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高表达与其预后差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