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生殖系统微生物感染及免疫疾病是导致不育的重要病因.睾丸和附睾是精子产生与成熟的器官,具有特殊的免疫环境,既可以防止精子诱导免疫反应,又能有效抵御微生物感染.然而,某些病理状态(包括微生物感染、环境毒素及组织损伤等)可能破坏睾丸免疫平衡,引发感染或自身免疫睾丸炎及附睾炎,并可导致男性不育.微生物感染还会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与尿道炎,可干扰精子功能而影响男性生育能力.认识感染和免疫引起的男性不育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线索,本文重点综述男性生殖系统微生物感染、免疫微环境调节及免疫疾病导致男性不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感染了链球菌A并不表现出症状 ,或仅发生咽喉炎 .然而 ,有时链球菌A感染会发生威胁生命的疾病 ,引起若干器官的衰竭以至休克 .甚至在某些罕见的机会 ,链球菌A感染会以异常显著的速度使人死亡 .人的免疫基因之间的微细的变异可用来解释感染了链球菌A后所产生的各种根本不同的结果 .难以理解的是 ,对链球菌A产生最强反应的免疫基因类型也使人易感染最严重的疾病 .科学家集中研究了编码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s)的细胞表面蛋白 .在某些细胞上 ,这些HLAs分子将一些微生物提交给其他免疫细胞 ,并促使其发生反应 .人逐渐形成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3.
宿主微生物群落对机体局部以及系统免疫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现局部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对机体远端部位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会通过"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系统改变与急性、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呼吸道微生物在肠-肺轴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对从微生物角度进行疾病治疗干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念珠菌是寄生在人体皮肤表面、消化道、呼吸道及阴道等多处的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在一般情况下,念珠菌并不会引发疾病,但当宿主免疫力减弱时,如患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等,则很可能引发机体感染,而感染引起的炎症可驱动一部分恶性肿瘤[1]。近年研究发现,念珠菌除了参与诱导免疫、促进炎症感染等生理病理活动以外,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探讨其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可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寻找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患病率逐年在增高,已成为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是遗传、环境、感染、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被认为是引发AITD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诱发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现就病原微生物对AITD的影响及特定病原微生物在AITD中的发病机制作一概述,为甲状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 要:婴幼儿从出生开始正常呼吸道微生物就无时不刻地进行着演替,最终呼吸系统微生物形成动态平衡。婴幼儿时期是呼吸道微生物群演替的重要时期,也是免疫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季节、疫苗接种等。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的呼吸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发育会影响微生物群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现对婴幼儿呼吸道微生物群演替及其影响因素,如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季节、疫苗接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随着人类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存在于人体百万亿计的微生物,尤其是机体中最为复杂的胃肠道微生物。同时,肠道黏膜免疫学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代谢场所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它们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平衡和免疫监视。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论述胃肠道微生物在肿瘤尤其是胃癌的发生和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感染人和动物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h17细胞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衣原体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Th17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功能研究很多,但Th17细胞在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仅就对Th17细胞在衣原体感染中的诱导、发生、发育、分化等机制和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动物肠道经常接触微生物而引起免疫应答,持续感染将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大量文献报道了果蝇中肠是研究肠道干细胞稳态的理想模型.本文将对果蝇肠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进行简要归纳和总结,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研究果蝇肠道内稳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女性生殖系统微生物群落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阴道微生物的菌群变化伴随着多种阴道疾病的发生并可能通过宫颈感染子宫,孕期子宫内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胎儿早产(Preterm Birth,PTB),PTB被定义为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所发生的分娩现象,PTB婴儿死亡率很高并面临着多种健康疾病,除了明确病原微生物的感染,PTB还...  相似文献   

11.
<正>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能影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降低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但目前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尚不清晰。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effrey I.Gordon等研究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而做出不同反应。为了研究饮食方式改变对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采集了限制卡路里、纤维素丰富饮食者(CRON)以及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能影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降低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但目前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尚不清晰。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effrey I.Gordon等研究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而做出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13.
宿主皮肤、口腔以及胃肠道的大量共生微生物组与宿主免疫系统互相作用,对于维持宿主的能量代谢、免疫稳态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定植于宿主体表的共生微生物组既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又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和炎症感染。因此,通过研究共生微生物组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对话交流,可以明晰宿主免疫系统维持共生微生物组的生态平衡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明确共生微生物组调节宿主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对于探索共生微生物引起的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和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维护人体健康和体力的重要保证,且与机体免疫调节、营养代谢等生理功能关系极为密切。睡眠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绝大部分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体内肠道菌群的微生物丰度及其代谢活动会对机体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针对影响睡眠机制的因素,本研究综述了调节睡眠机制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讨论肠道微生物对睡眠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研究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健康以及睡眠等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住院病人因基础疾病以及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如某些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手术、各种引流,以及抗菌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常常影响、减弱了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导致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产生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抑郁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神经和免疫等途径,肠道微生物稳态经由以上途径参与大脑功能的维持与调控。反之,脑功能的紊乱也会破坏微生物组成以及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微生物-脑轴”近年来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从肠腔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通过靶向特定器官、调控信号通路以及配-受体结合等方式,调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针对“肠-微生物-脑轴”所研发的多种微生物药物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了新的窗口,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综述介绍微生物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解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学是研究人、动物及植物正常微生物群的新学科。正常微生物群对其宿主不但无害 ,而且有益 ,并具有众多的生理效应。这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长期共生的进化结果 ,是微生态平衡状态的表现。但是 ,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微生态平衡就要遭到破坏 ,发生微生态失调 ,并引起宿主各种类型的疾病。微生态失调引起的疾病来源于内源性与外源性两个方面。内源性主要来源于正常微生物群的比例失调、定位转移和二重感染。外源性主要来自外袭菌的侵入 ,形成新的感染。感染如果在群体中有传播性 ,这就是传染病或传播病 (communicabledis ease)…  相似文献   

18.
正百日咳的人攻击模型微生物病原体攻击人体的研究为研究其感染的自然过程和免疫应答提供了机会,使我们对细菌与病毒病原体以及对感染的免疫应答有了重大认识。以前人体攻击模型用于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经验评述及有关的伦理考虑可在别处查阅。人体攻击模型用于如下疾病是安全的符合伦理的:对健康人体是非致命的且是自限的疾病;有其能使受试者迅速恢复健康的营救性治疗的疾病。这些研究特别有用,因为能在控制的环境中实施,用少量的志愿者就能  相似文献   

19.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依赖于自诱导剂的产生、释放和识别的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过程,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肠道环境中,鼠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艰难梭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感染宿主机体,影响宿主机体的正常免疫代谢过程,引发急性肠胃炎、痢疾等疾病。传统治疗方案中,抗生素可以应对肠道致病菌引起的并发性感染,但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出现多重耐药性,且耐药性会在遗传水平上发生迁移和突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操纵QS系统来调控菌体生物膜形成、毒力因子产生和耐药性抑制等行为。该文首先对几种典型菌体QS系统的工作路径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几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的QS治疗策略,以期为肠道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和相关的肠道致病菌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存在一种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为主要任务的一部分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Treg对T细胞成熟、分化的抑制及其对杀伤性T细胞的调节作用是机体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的免疫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Treg在多种病毒的慢性持续感染中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虽然使得病原体能够长期在机体内存活,进而导致疾病的慢性化,但同时也避免了机体由于过度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免疫损伤。研究证实,Treg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Treg有可能成为针对HIV感染治疗的新靶点。我们就Treg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