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经MVD治疗的TN患者,分析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TN患者中,单纯静脉压迫所致TN患者13例,单纯动脉压迫所致TN患者60例,混合性血管压迫所致TN患者46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术后1天、3月、1年、3年的缓解率分别为84.6%、76.9%、69.2%、61.5%。单纯动脉压迫患者为88.3%、85.0%、83.3%、70.0%。混合型压迫患者为93.5%、93.5%、91.3%、87.0%。A组患者术后1年、3年缓解率低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术后1天、3月、1年缓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组术后3年缓解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纯静脉压迫TN患者MVD术后缓解率较单纯动脉压迫TN患者及混合性压迫TN患者低,混合性压迫TN患者长期缓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48名在我院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总结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血管减压术后痊愈率及明显缓解率分别为92.5%及4.2%。249名(16.09%)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面瘫及术后手术区域皮肤感觉障碍,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患者。听力损害发生率为3.5%。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后组颅神经损伤、外展神经损伤、颅内出血等。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安全有效操作,以手术区域感觉障碍及迟发性面瘫是主要的并发症,持久性的或者严重的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MVD)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TN患者124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MVD组及PBC组各62例,两组分别行对应手术,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MVD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分别大于PBC组(均P0.05)。MVD组治疗后完全无痛的比例显著高于PBC组,轻度复发的比例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MVD组的麻木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结论:MVD术式与PBC术式在治疗PTN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MVD术后无痛和并发症情况较好,而PBC创伤较小,较适合高龄体弱而无法耐受较大手术者,临床治疗时应合理地选用相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羟考酮麻醉,研究组予以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IL-8、CRP、TNF-α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8、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优良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心动过缓、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发生,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显著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MVD治疗)和研究组(n=40,MVD联合PS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睡眠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联合PSR治疗原发性TN,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等方面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乙状窦后入路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比开窗减压术与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及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区别分为A组(颌骨囊肿刮治术,28例)和B组(开窗减压术,32例),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及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评分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的骨密度水平更高,骨质增生厚度更厚,囊腔体积缩小率更大,囊肿愈合时间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 h、术后12 h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低于A组,β内啡肽(β-EP)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相比,开窗减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癌(RHC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20年6月医院介入放射科就诊的224例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联合组44例,TACE组180例,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按1:1匹配分为联合组40例和TACE组40例。联合组使用TACE联合MWA(TACE-MWA)治疗,TACE组使用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匹配后肿瘤应答与不良反应,使用Logrank进行生存分析,使用Logisi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PSM匹配后,术后1月、3月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60.00%、77.50%)高于TACE组(37.50%、40.00%),术后3月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92.50%)高于TACE组(65.00%)(P<0.05);联合组3年的生存率(45.00%)高于TACE组(20.00%)(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发热、腹痛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HCC患者术后的3年生存率与年龄、乙型肝炎(HBV)感染、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直径、TACE次数、治疗方法有关,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BV感染、TACE次数≥3次是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TACE-MWA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TACE联合MWA治疗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癌可显著改善RHCC患者的病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受年龄≥60岁、HBV感染、TACE次数≥3次、治疗方法4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或ESE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病变部位大小、整块切除率、并发症等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穿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4例患者完整切除瘤体(94.12%),肿瘤平均直径(16.98±8.29)mm。食管病灶病理类型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有15例(22.06%);胃部病灶分布以胃体、胃底和胃窦居多,分别有18例(26.47%)、16例(23.53%)和12例(17.65%),病理类型以间质瘤最多,占36.76%;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6.18%),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5.88%),经过内镜下止血后好转,8例患术中穿孔(11.76%),均行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钛夹行荷包缝合,其中1例患者术中穿孔合并术后迟发性出血;病灶最大直径(≥25 mm,P=0.036)和病灶部位(胃底,P=0.015)是导致ESD或ESE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和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但需注意病灶大小和胃底病变,因其是导致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HFS Hemifacial Spas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底在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四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 M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治疗的40名面肌痉挛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量表(QOL Quality of Life)评分,对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MVD的明显缓解率为95%,手术前后不同生活质量项目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QOL量表评分总值为21.83±2.01,术后总值为2.15±0.8,术后QOL量表评分总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的症状缓解效果显著,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患者内心窘迫的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和疱疹后三叉神经痛(PHN)的临床特征,并比较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RF-TC)治疗PTN和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3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RF-TC进行治疗,治疗后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巴罗神经研究所疼痛强度量表对面部疼痛评分进行疼痛评估,通过巴罗神经研究所麻木评分进行麻木评定,通过健康问卷-9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测量患者心理状态。结果:PTN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PHN患者(P<0.05),而病程显著高于PHN患者(P<0.05);PHN患者的眼支发生率高于PTN患者(39.39% vs 8.89%, P<0.05)。两组患者经RF-TC治疗前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PHN组从轻度到重度影响睡眠质量的比例显著高于PTN组(30.30% vs 10.00%, P<0.05)。PTN组患者治疗后中重度抑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HN组患者(21.11% vs 9.09%, P<0.05)。两组患者经RF-TC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面麻木程度以及巴罗神经研究所疼痛强度量表评定的面部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但治疗后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失眠的发生率较高,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抑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5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0例患者采用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2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内皮血管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76%(229/2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69%(163/26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24/260),与研究组[10.85%(28/2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较单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更好,其可显著改善患者内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与单用盐酸曲美他嗪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乒乓球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疼痛敏感点分别皮内注射A型肉毒素与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7、30、60天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睡眠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Sleep,Q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疗法可以显著减轻PHN患者的疼痛及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