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山雀Parus major在青岛市崂山区是留鸟。1989—1990年,我们做了人工挂巢招引大山雀试验,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1试验材料与方法用厚度1.2—1.5厘米的松板,做成直径15×15厘米、高29.5(后壁)×27(前壁)厘米的木板式巢箱。在巢箱前壁高21厘米处做直径为4.5厘米的圆形出入口。巢箱用油漆涂上绿、黑、黄三种颜色,并在巢箱前壁上编号、登记。挂巢地点设置在崂山区中韩镇浮山。阴坡,海拔350米左右。主要树种是黑松,山沟内有刺槐、赤杨等其它杂木,树龄15—20年,郁闭度0.6—0.7,植被条件较好。林缘有水库。山中、下部有果园。因远离村舍,人…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利用瓢虫来消灭害虫,最近几年我们对瓢虫的人工招引越冬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瓢虫越冬期间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察,现加以整理,供参考。 一、试验地点和方法 此项试验研究,是于1972年—1975年的三个冬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巢箱招引益鸟是增加鸟类数量、合理利用鸟类资源控制森林虫害的有效方法。各地在这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教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人工招引益鸟工作,我们于1984年3至8月,结合吉林省植被分布点,分别进行了挂置巢箱招引益鸟的试验。本文在总结各地人工招引鸟类的一些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挂置人工巢箱的意义、前景和巢箱损失的各种人为因素,提出了一些应该做到的科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急需优先抢救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目前,有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原因及相应解濒技术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已有的植物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对极小种群植物并不完全适用,迫切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和保育技术。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2016YFC0503100)"的研究意义、内容、目标及展望。项目拟针对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保护与恢复技术的研究,拟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研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更新复壮的技术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应用技术标准和示范基地,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玉溪市水电局、抚仙湖管理局共同承担的“白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项目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玉溪市政府拟定的院、市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于 1999年 4月正式启动。为顺利开展本项目的研究 ,以参加单位的有关科技人员的技术骨干 ,成立了“白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实验站。1999年在白鱼产卵种群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通过实验站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 ,收集白鱼受精卵 43 5kg,成功孵化出鱼苗 70 0万尾 ,孵化率 72 %。鱼苗暂养 5d后放湖。共计放湖 5 73 2万尾 ,暂养成活率 82 %…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玉溪市水电局、抚仙湖管理局共同承担的"鱇(鱼良)白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项目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玉溪市政府拟定的院、市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于1999年4月正式启动.为顺利开展本项目的研究,以参加单位的有关科技人员的技术骨干,成立了"鱇(鱼良)白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实验站.  相似文献   

7.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环境问题的改善是生态与环境学家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核心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遭到极大的破坏 ,最明显的表现是生境破碎和栖息地丧失。本文探讨了集合种群理论的形成与成因 ,概述了该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应用前景。在集合种群理论应用于生态恢复实践的论述中 ,阐述了一些原则性问题 ,包括集合种群平衡观、最小可存活集合种群、最适斑块密度以及高质量生境斑块等 ,以求在人们设计物种保护和恢复对策时 ,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虎(Panthera tigris)作为顶级捕食者, 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和结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 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历史上, 虎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 如今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破碎化栖息地, 各区域种群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准确了解野生虎的种群状态和生态需求信息对于科学开展保护和恢复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十年的研究文献, 总结了野生虎种群现状和主要威胁因素, 评价了已有研究的重点与不足, 为未来亚洲虎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出了建议。目前与虎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范围最广的孟加拉虎(P. t. tigris)和东北虎(P. t. altaica) 2个亚种, 而最急需关注的其他亚种仍研究不足。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和保护投入, 目前野生虎种群数量已从2010年的大约3,200只恢复到现在约4,500只, 但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3个国家已经灭绝。虎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持续的栖息地破坏和隔离、猎物缺乏、近交衰退、人虎冲突、贸易与盗猎和疾病威胁等。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种群和栖息地连通性恢复、个体重引入、疾病管控以及加强跨境合作和反盗猎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工掩蔽物法监测两栖动物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掩蔽物法是一种取法自然而加以人工改造的两栖动物监测方法。该法利用两栖动物昼伏夜出的习性,在其栖息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布设人工掩蔽物来吸引两栖动物栖居,从而达到白昼监测其种类和种群数量的目的。该方法主要用于监测草地、湿地、灌丛、滩涂、松林等自然掩蔽物较少的生境,作者的监测实践和有关报道的监测工作证实,此方法对于习居于这类生境中的陆生有尾类和无尾类两栖动物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的野外调查为基础,通过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优势度、斑块的大小分布以及斑块转化等各项指标,研究了茶陵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种群恢复初期的种群动态。作为人工管理下的自然种群,普通野生稻种群在1997~1999年间持续增加,个体数由447丛增加到803丛,4 m2以上的斑块数由19个增加到31个,斑块总面积由268 m2增加到780 m2,斑块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值由0.0627增加到0.1148。目前,种群以小斑块(面积小于20 m2)为主,种群的斑块大小分布为增长型分布。在斑块转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的野外调查为基础,通过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优势度、斑块的大小分布以及斑块转化等各项指标,研究了茶陵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种群恢复初期的种群动态。作为人工管理下的自然种群,普通野生稻种群在1997~1999年间持续增加,个体数由447丛增加到803丛,4 m2以上的斑块数由19个增加到31个,斑块总面积由268 m2增加到780 m2,斑块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值由0.0627增加到0.1148。目前,种群以小斑块(面积小于20 m2)为主,种群的斑块大小分布为增长型分布。在斑块转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群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是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本世纪70年代,国外已有大量报道,但国内的研究报道很少。本在种群水平上研究了人工油松种群一年生雌性枝条和雄性枝条在枝长、直径、叶数、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及新生枝条在大小孢子球生物量、雌雄枝条长度和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年生枝条除在西方向上雌雄枝条直径差异显和在东、西方向上雌雄枝条生物量差异显外,其它处理条件下雌雄枝  相似文献   

13.
王仁忠 《植物研究》2000,20(4):450-457
植物种群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是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本世纪70年代,国外已有大量报道,但国内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在种群水平上研究了人工油松种群一年生雌性枝条和雄性枝条在枝长、直径、叶数、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及新生枝条在大小孢子球生物量、雌雄枝条长度和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年生枝条除在西方向上雌雄枝条直径差异显著和在东、西方向上雌雄枝条生物量差异显著外,其它处理条件下雌雄枝条在长度、直径、叶数、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而对新生枝条的取样分析表明同方向上雌雄枝条在大小孢子球生物量、雌雄枝条长度、雌雄枝条生物量等方面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无论是一年生枝条,还是新生枝条,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其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秦岭细鳞鲑(野生种群)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为了揭示野生种群与人工养殖种群的性状差异,科学区分秦岭细鳞鲑野生种群与人工养殖种群,本实验探究了秦岭细鳞鲑野生种群和人工养殖种群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种群和人工养殖种群的肌肉一般营养成分占比、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野生种群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种群(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种种群(P<0.05);C12:0仅在野生种群中被检测到,野生种群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种群(P<0.05),K、Na、Ca、Mg、P、Z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种群(P<0.05)。综上,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可作为野生种群与人工养殖种群鉴定的依据,为秦岭细鳞鲑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域繁殖海鸟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水华 《生物学通报》2010,45(3):1-4,F0004
在中国辽阔的海域中生活着多种海鸟,长期以来我国对海鸟的研究相对缺乏,近来的一些研究正推动着我国海鸟研究的开展。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在中国境内海域海岛上繁殖的海鸟4目13科25种,较为详细地列出了其繁殖分布区域或地点。通过分析中国繁殖海鸟的威胁因素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今后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镇灭鼠后鼠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及其控制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戚根贤  姚伟兰 《兽类学报》1998,18(3):226-230
根据室内繁殖和野外调查获得的生态学数据及种群参数,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南方城镇主要害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种群的数量恢复动态.研究不同杀灭效果和杀灭时间间隔对种群恢复的影响。并从实践出发,提出城镇灭鼠后控制害鼠种群数量恢复的措施,以达到长期控制城镇害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食虫鸟类的保护与招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前有关食虫乌类的保护与招引工作中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诸如捕食作用的估计、驯养放飞的利弊以及城市公园的人工招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供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工朱曦种群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蛋白质电泳、RAPD和微卫星DNA技术,对我国濒危保护动物———人工饲养朱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40只朱在前白蛋白(Pre)、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运铁蛋白(Tf)共4个蛋白质位点上没有发现多态性。用40个随机引物对40只朱进行RAPD分析,其中35个引物扩增出完全相同的RAPD带纹,仅筛选到5个多态性引物,朱群体的平均带纹相似率为0.86。利用其它物种的22对微卫星引物对30只朱的DNA进行检测,共筛选出4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扩增出13个等位基因。朱在这4对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376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382,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075。表明朱人工饲养群体的遗传多态性比发现之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然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19.
苏北滨海湿地麋鹿恢复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至2004年,在苏北滨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在麋鹿的产仔期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麋鹿进行称重,分析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半散养麋鹿种群由1986年引进的39 头,发展到2004年的706 头,年均出生率21.7%,鹿群年均增长率为17.5%,现已繁殖了子四代;野生放养麋鹿由31 头增加到2004年的41头,年均出生率16.3%,年均增长率为9.0% ,且于2003年、2004年各产1 头完全属野生的子二代。产仔季节相由引进时的紊乱已调整至目前的规律性产仔。研究表明大丰麋鹿种群繁殖很成功,其寿命、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完全适应了黄海湿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Iwao零频率法和Gerrard阈限密度法,提出一种改进的种群密度估计方法──“综合阈限密度估计法”,并由此探讨了苹果树上山楂叶螨成螨的密度估计及其抽样技术.采用零样频率来估计成螨的平均密度,并得到用概率保证的理论抽样数模型.比较结果表明,零频率法所需的理论抽样数少于直接计数法.综合阈限密度估计法的拟合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