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针对泰安市林业合作社经营类型多、规模大小和经济效益悬殊大、发展起步晚的特点,首先根据调查问卷确定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分析春安市林业合作社的发展状态,然后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泰安市林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不高,2011-2014年处在第二等级即"发展水平一般"阶段,但发展趋势逐渐向好,到2020年可达到第三等级即"发展水平较高"阶段.基于上述分析,对加快泰安市林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采用梯形函数对各指标评价值进行归一化,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1年,雁栖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均有所提高,其中,生态效益的增幅最大,其效益评价值由2004年的0.210提高到2011年的0.255,增幅为21.5%;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值由0.734提高到0.840,增幅为14.2%.目前,流域已达到高级生态系统阶段,系统处于良性循环,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的演变情况, 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综合利用2010—2018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数据, 应用TOPSIS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 (1)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缓的发展趋势; (2)甘肃省土地利用整体综合效益增幅为500%; (3)甘肃省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增长最为明显, 增幅为944.44%。同时, 如陇南和临夏市个别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较低,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该研究利用9年数据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为今后甘肃省土地的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 为政府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集体林权改革的过程中,集体权益逐渐向着个体权益靠近,并没有真正将公益林与商品林区分开来。并且考虑到公益林林权是以私人所有权形式开展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生态补偿很多时候不能完全到位,就会使得干预公益林私权受到限制,造成公益林保护力度的不够,最终影响到林业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发挥。本文便是针对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下公益林林权制度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给予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旭升  李献文  孙涛 《生态学报》2017,37(18):6196-6204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内蒙古磴口县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对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代表性意义。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相关文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构建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完成1991—2015年磴口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评价体系中,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所占比重不同,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造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硫年增加价值、削减粉尘年增加价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在综合效益评价中权重比例较大;近年来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较1990—1999年期间有所提高,但波动幅度较大,而近年来研究区综合效益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遏制沙化土地扩展等方面的成效相对显著,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其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则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利用的有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广东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分析了1978-2007年间广东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1998年降至最低,仅为1978年的37.3%;最近10年间开始出现波动上升,2007年升至1978年的55.1%.综合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故认为将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区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的预测是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小麦条锈病病害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性,首先用Brown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建立了甘肃天水地区1995年到2003年的普遍率的单项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预测残差方差最小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和预测值,拟合率达到94.5%.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域,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模型, 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灰色关联改进理想解(TOPSIS)的评价方法, 对甘肃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甘肃省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甘肃省2009—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安全等级从敏感上升至一般; 驱动力、压力及影响指标有波动下降的趋势, 状态及响应指标值逐年上升; 甘肃省2019—2023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0.7274增长至0.9463, 达到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数据收集、文献查阅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市场价值法计算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采用当量法及LY/T 1721—2008评估法分别计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以及在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和当量法分别计算社会经济效益所包括的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并据此对2000年至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以及2000年至2002年的投资收益率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从2000年的3.25×108元增加到2010年的9.40×108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直接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分别占总效益的约20%、76%和3%~5%,生态经济效益的比例最高;在2010年的生态经济效益中按价值量由高至低各指标依次排序为固碳释氧(60.00%)、净化空气(22.80%)、维持生物多样性(6.15%)、涵养水源(5.59%)、保育土壤(5.45%)。此外,公路绿化作为森林碳汇,具有一定的固碳能力。公路绿化产生的综合效益随绿化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当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即木材价值)远小于当年的绿化投入,而当年的生态经济效益则高于其绿化投入,在综合效益中占主要地位。总体上看,2000年至2002年公路绿化的投资收益率都在6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公路绿化乔木林的效益小于自然森林,但公路绿化的主要功能在于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因而,应注重与完善公路绿化在净化空气方面的功能效益。从长远的角度看,公路绿化是一项投资收益率较高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沈慧  姜凤岐  杜晓军 《生态学报》2000,20(5):753-758
森林效益评价是目前林业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通过评价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对效益评价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探索。指出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层为效益评价综合指数,准则层包括土壤肥力、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3个方面,指标层由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pH值、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分散率、土壤硬度和渗透系数构成。在计算效益评价综合指数时,首先要对各项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值分析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值分析构建了包括能值流量、能值来源指标、社会亚系统评价指标、经济亚系统评价指标、自然亚系统评价指标和综合指数等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全面评估了2000—2010年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0—2010年,辽宁省总能值用量从3440.12×1020sej增长到7636.33×1020sej,其中,2010年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所占比重(68.6%)最大;人均能值从8.32×1015sej增长到17.96×1015sej;能值自给率虽然较高,却从2000年的91.1%下降到2010年的79.9%;环境负荷率从3.22提升到7.80;可持续发展指数由3.47降低到0.64;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由6.73降低到1.56.表明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2010年的辽宁省生态经济水平仅达到美国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模型的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浩田  周林飞  成遣 《生态学报》2017,37(24):8264-8274
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辽河流域主要的湿地保护区域。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4年TM影像作为研究的数据源,在3S技术平台支撑下构建了凌河口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获取了5个时期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PSR数学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数,构建了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指数,应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 growth model)对各个单项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最后用计算CEI的综合评价法对5个时期湿地的生态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200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642、0.617,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状态为比较健康;2005年、2009年和2014年生态健康指数为0.524、0.436和0.405,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对该研究区进行生态系统保护。最后通过选取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构建凌河口湿地生态健康预测模型GM(1,1),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发现灰色绝对关联度、后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的精度检验等级均为一级,预测模型精度较为理想,因此采用GM(1,1)模型对凌河口湿地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的湿地生态健康值分别为:0.357、0.321、0.291、0.267,研究区处于一般病态,并有向病态发展的趋势,生态健康面临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垂直结构与林下植物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在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一个典型坡面的上坡、中坡和下坡分别建立24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不同林冠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冠高分别为:>8、4~8和0~4 m)的覆盖度并监测林下植物的更新,研究林冠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林下植物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后森林的恢复,林冠总覆盖度显著增加,从2009年的54.0%提高到2011年的67.4%,不同冠层覆盖度和恢复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上层林冠覆盖度显著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林冠的恢复增长显著优于上层林冠.林下更新的木本植物共55种,优势科和优势种与现有群落的基本一致.同一年份不同坡位林下更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坡位不同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冠层的覆盖度与更新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相关性不显著;中层、下层和林冠总覆盖度与林下更新植物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冠层覆盖度显著影响着林下更新,中、下层林冠对林下更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川渝77县长防林(一期)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川渝77县长防林一期工程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迄今综合效益提高了6倍,到2010年提高约9倍。还对川江各支流的林分结构调整与新建长防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定量地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综合效益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对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值CE=0.64,属于中级生态经济系统,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熵权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不确定性.建立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计算重庆市的生态安全的关联度,以此对重庆市的生态安全做出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城市生态安全进行熵权灰色关联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相吻合,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清原县森林资源结构及其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GIS技术和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森林的经济效益指标(生物量、林分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指标(涵养水源量、固土量),对清原县现有森林类型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 经优化配置后,清原县森林类型的结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由43%、51%减少到23%、31%,针阔混交林面积由3%增加到43%,灌木林面积保持不变;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林分生产力分别增加0.6%、2.1%,而涵养水源功能增加31.7%,固土功能基本保持不变,在保留较高木材生产效益的同时,可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功能,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生态安全状态及趋势定量评价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为研究区域生态安全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基于熵权法赋权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时间尺度上(1990~2004年)对广东省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125增加至2004年的0.402,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区域生态压力在不断加大及生态安全现状水平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对广东省环境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评估,得出在实现环境目标的情景下,201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分别达到0.533(临界安全)和0.691(较安全).评价方法简单直观,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9.
捕捞对长山群岛海域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捕捞对渔业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程度,建立渔业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本文基于状态、压力和生物群落响应PSR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捕捞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模型,包含渔船数量、捕捞压力指数、渔获量、底层鱼类比重、营养级、优势种单体重量、经济鱼类渔获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3个层次9个指标,并选择1987—1988年和2006—2007年长山群岛游泳生物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在捕捞强度不断增加的压力下,渔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长寿命、高营养级的肉食性鱼类生物量下降明显,系统以短寿命、小型鱼类占优势;鱼类资源量、底层鱼类比重、营养级、优势种单体重量、经济鱼类渔获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年退化率分别为4.75%、3.64%、0.31%、4.28%、2.32%、0.39%、1.14%;通过模型评价,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34,低于评价等级Ⅲ级,说明近20年捕捞导致长山群岛渔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豚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不实施任何防治措施的空白对照进行综合评价.对3种防治措施的综合效益和综合成本进行计算和排序,作为选择豚草防治措施的准则.结果表明:豚草生物防治所获得的综合效益最高,综合成本最低;空白对照的综合效益最低,综合成本最高;化学防治的综合效益和综合成本居中.豚草生物防治效益成本比最高,说明其是一种最为理想的防治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