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III类错??上下颌骨发育及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儿2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比较矫正前1个月和佩戴矫治器6个月后患儿软组织变化情况,评价患儿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矫治前后患儿头颅侧位片指标差异,评价上下颌骨发育状况。结果:治疗后患儿面凸角由负变正,全面凸角显著减少,上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显著减少(P<0.05);但下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NA、ANB、Wits值、FMA、SND、SN-MP、SN-PP都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侧貌,促进患儿上颌发育,改变下颌骨生长方向,并使两者变得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CBCT观察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22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应用CBCT评估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矫治后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及口咽体积显著增大(P0.05);软腭尖、会厌顶平面上气道的截面积及口咽段最小截面积、软腭尖平面矢状径、横径与会厌顶平面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硬腭平面的截面积、横径与矢状径及会厌平面的矢状径无显著变化(P0.05)。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的矢横径比显著增大,会厌顶平面的矢横径比显著减小(P0.05)。结论: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后上气道变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牙合面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能力,从而评估该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片,进行牙合面硬组织及髁状突的测量,包括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髁状突宽度、髁状突高度以及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均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髁状突高度显著增加(P0.05),髁状突宽度及关节前、上、后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具有明显的骨矫形作用,髁状突的适应性改建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侧貌软硬组织的角度和厚度、软硬组织标记点到垂直参考线的距离及随访6个月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体积和根长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上下颌中切牙的根颈部与根体部体积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结果:随访6个月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唇缘点垂直参考线(UL-VRL)、鼻唇角(NLA)、上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UI)、上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UL'')较治疗前升高,MLA、鼻下点前下交角(MP-SN)、L1-SN、下唇缘点垂直参考线(LL-VRL)、Pog-VRL、颏唇沟点矢状面距离(DBs)、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软组织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s)、下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LI)、下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LL'')、颏前点至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Po-NB)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上中切牙牙根总体积、牙根顶端体积高于下中切牙(P<0.05);根颈部上中切牙、下中切牙体积变化和体积减少百分比均低于根体部(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改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侧貌软硬组织,但可导致患者牙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治疗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研究。采用T4K矫治器治疗患儿6个月,对比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模型测量值、X线头影测量数据以及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随访3年,分析X线头颅侧位片的检测数据。结果: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前牙覆合值、前牙覆盖值、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更低,上牙弓宽度和下牙弓宽度较治疗前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SNA角、ANB角以及U1-SN角和覆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NB角、L1-MP角以及U1-L1角和下颌平面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上面高、下面高以及下面高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显示,ANB角和L1-MP角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而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覆盖均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T4K矫治器对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好,有利于其康复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晓敏  陈杰 《生物磁学》2011,(3):523-526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唇形态的影响。方法:从直丝弓矫治的AngleⅠ类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15例(A组),非拔牙矫治患者15例(B组),经X线头影软组织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口唇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唇的突度有明显改善,平均减少1.42和2.03mm;上下唇的长度也平均增加0.51和1.58mm;非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鼻唇角、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均有增加,但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牙矫治有利于减小上下唇突度从而改善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调阅2010-2013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病历资料,选择病历资料完整且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正畸病人病历44例进行分析,实验组22例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对照组22例为单纯直丝弓治疗组。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进行扫描分析,对治疗时间及辅助支抗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完成时,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的前牙覆合覆盖均减少,上切牙切缘均向远中移动,上下磨牙均伸长,前下面高度均增加,两组治疗结束后硬组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相比,治疗时间短,使用辅助支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上一种速度快,费用低,效果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钕铁硼永磁体与双阻板矫治器矫治Angle Ⅲ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阻板矫治器基础上使用钕铁硼永磁体矫治Angle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15例替牙及恒牙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9-13岁,平均11-25岁.在双阻板矫治器的上下阻板安放第三代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钕铁硼,矫治过程中磁块间距的增加说明疗效,间距加1mm以上考虑加力.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Ao-Bo距,NA-PA角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力双阻板矫治器克服了传统矫形装置的缺点,从而能获得持续的矫形力,磁力调整易于控制,便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CBCT(Cone-Beam 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在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中,下切牙唇向移动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对17名需要进行正颌手术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矫治前及正颌手术前对下切牙区进行CBCT扫描,经软件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对每个牙根单独成像后分别测量其牙根体积。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牙根体积量及吸收量百分比的变化。结果:①下切牙在唇向移动后牙根体积显著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②不同牙位间牙根吸收量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在术前正畸治疗移动下切牙的过程中,下切牙牙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吸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阻板矫治器基础上使用钕铁硼永磁体矫治Angle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15例替牙及恒牙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9-13岁,平均11.25岁。在双阻板矫治器的上下阻板安放第三代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钕铁硼,矫治过程中磁块间距的增加说明疗效,间距加1mm以上考虑加力。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Ao—Bo距,NA—PA角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力双阻板矫治器克服了传统矫形装置的缺点,从而能获得持续的矫形力,磁力调整易于控制,便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对下颌骨位置变化的影响,为正畸治疗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戴用Splint治疗的患者23例,在其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Jarabak分析法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戴用Splint治疗后,出现下颌后缩,面下1/3变长;口内表现为前牙覆盖变大,覆牙合变浅或者开牙合,可见早接触点;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显示N-Go-Me显著增加(P0.05),后面高/前面高、S-Ar-Go和N-Go-Me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N-S-Ar和Ar-Go-Me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同时改变了下颌骨的位置,使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正畸治疗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下颌骨可能发生的这种变化,以便更好的确定正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对脊柱侧弯患者下颌骨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下颌骨对称性,为进一步揭示脊柱侧弯与错牙合畸形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3例脊柱侧弯患者(其中特发性38例,先天性35例)及40例身体姿势无异常志愿者拍摄锥形束CT并经三维重建后,对下颌骨左右侧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对比不对称指数。结果:(1)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脊柱畸形及身体姿势失平衡程度较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严重。(2)脊柱侧弯患者下颌骨体长度、下颌升支长度、下颌骨总长度不对称指数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脊柱侧弯组中下颌角点成角不对称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先天性脊柱侧弯组髁突顶点成角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侧弯患者下颌骨结构偏斜,提示脊柱形态及身体姿势对下颌骨发育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小型猪下颌骨升支部植入自行设计的钛板,通过机械力限制下颌骨生长,建立一种无髁状突直接损伤或破坏的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提供一种可靠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4月龄贵州小型猪(8只)单侧下颌骨升支后缘植入并螺钉固定末端卷曲的T形钛板,对侧假手术作为对照.术后24周处死动物,进行下颌骨大体形态观察、咬合关系观察下颌骨组织学检查.结果:大体观察显示小型猪下颌骨发生向植入侧的偏斜,牙列发生代偿性倾斜.组织学检查显示,植入侧后缘成骨活性低,骨质致密,未见明显成骨活动.对照侧成骨活跃,骨小梁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骨活动存在.结论:通过植入钛板影响下颌骨生长发育的方法,能够有效建立小型猪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动物模型.可能主要是机械力的作用直接导致骨骼大小与形态的改变;肌力等局部环境改变的变化、手术所造成的创伤与瘢痕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该方法成功率较高,为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发生、发展以及对骨性偏颌畸形的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建立动物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肺氧合功能、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和指数(OI)及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h、48h、72h,两组患儿OI及a/APO_2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得到了显著(P0.05),且观察组OI及a/APO_2表达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D-D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SP-B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D-D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TⅢ、SP-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肺氧合功能及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螺钉种植体支抗(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MIA)技术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MIA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帽口外弓支抗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MIA组给予MIA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检测龈沟液MMP-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MIA组正畸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SNA角、OB与OJ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畸前后SNB角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龈沟液MMP-2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MIA技术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能抑制龈沟液MMP-2的表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头颅与牙齿的X线指标,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器及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两种正畸牵引方式矫治上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疗效。方法:选择10例患者10颗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的程度均相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方牵引器牵引和颌间牵引,对两组的牵引时间和成功率进行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方牵引组牵引时间长于颌间牵引组,有显著差异(P0.05),前方牵引组成功率为100%,颌间牵引组为6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外科开窗术后,通过前方牵引器牵引的时间显著长于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但成功率显著高于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唇形态的影响.方法:从直丝弓矫治的Angle Ⅰ类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15例(A组),非拔牙矫治患者15例(B组),经X线头影软组织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口唇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唇的突度有明显改善,平均减少1.42和2.03 mm;上下唇的长度也平均增加0.51和1.58 mm;非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鼻唇角、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均有增加,但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牙矫治有利于减小上下唇突度从而改善软组织侧貌.
Abstract:
Obji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gle Class Ⅰ maloccl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and without extractions on lip position changes.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Ⅰ malocclusion were chosen. 15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4 first-premolars extraction (Group A) and 1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out extraction (Group B). The soft tissue X-ray cephalometric of the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ompar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fter the extraction treatment, the upper and lower projecting lip reduced by 1.42 mm and 2.03, mmrespectively. The lengt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ps increased by 0.51mm and 1.58mm, respectively. For the group B, the nasolabial angle, the lower lip protrusion, the length of upper and lower lips had been increased, though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s: After extraction treatment the upper and lower projecting lips decreased. The patients with extractment treatment had the facial aesthelic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及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表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康复方法可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下腰椎结核老年患者共84例,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采用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对照组42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分别对两组一期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患者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Oswestry障碍指数(ODI)及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SIA)分级进行客观评定。结果:实验组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为(8.22±1.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为(5.02±1.93)°,(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ODI为(21.25±3.75)%,对照组ODI为(35.72±4.1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ASIA分级全部转化为E级。而对照组仍有7人为D级。结论: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给予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粘结成功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疗效良好,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