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期UC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益生菌和美沙拉秦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单药治疗,两组其余治疗相同。观察、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结果、血清炎症相关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和医师总体评价。共观察6个月,通过改良Mayo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73.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PCT、CRP及ESR水平下降显著(均P0.05)。 结论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抽签法将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研究组治疗采用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Fg、D-D水平及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化应激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并改善免疫功能,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思连康联合美沙拉秦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道黏膜肠黏膜Toll样受体(TLR)4、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观察组联合思连康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Baron内镜评分、肠粘膜TLR4、NF-κb表达、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Baron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腹痛、腹泻、脓血便及Baron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粘膜TLR4、NF-κb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肠粘膜TLR4、NF-κb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酵母菌、梭菌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变(P0.05),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酵母菌、梭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粘膜修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肠粘膜TLR4、NF-κb的表达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多种指标的改变。方法 42例确诊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养乐多1瓶/次+艾迪莎1g/次、1日3次)20例,对照组(艾迪莎1g/次、1日3次)22例,共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安全性和实验室多种指标也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1.82%,治疗组临床完全缓解率为45.00%,对照组为31.82%,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7.48、59.42,P0.05),前者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后者(χ2=58.65,P0.05)。且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82、2.21、2.18,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t值分别为0.10、0.11、0.20,P0.05);治疗组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非常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5.17、4.87,P0.01),而对照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01、2.43,P0.05);治疗组的血清TNF-α、IL-17和IL-23细胞因子出现非常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39、5.98、12.19,P0.01),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17和IL-23细胞因子出现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33、2.59、11.37,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2.23、2.09、2.09、2.34、2.26、2.78、2.71,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清TNF-α、IL-17和IL-23细胞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比单用美沙拉秦更能显著地降低促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诱导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和维持缓解作用更强,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的治疗效果,表明该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行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治疗组行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治疗,总疗程16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积分、有效率以及炎症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颗粒联合美常安胶囊可有效提高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西医结合科和消化内科收治的20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苦参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黏膜病变、疾病活动指数与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肠镜下黏膜病变与疾病活动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汤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肠道黏膜病变,降低肠道炎性反应,控制病情进展,疗效安全显著,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胶囊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每组30 例,Ⅰ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Ⅱ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Ⅲ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 丹参酮胶囊治疗,三组均治疗4 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和D -二聚体(D-D)、C- 反应蛋白(CRP),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Ⅰ及Ⅱ组比较,Ⅲ组PLT、PAG(Max)及D-D 在治疗2、4 周后明显降低(P<0.05),APTT 及MPV 在治疗4 周后升高(P<0.05);FIB 及CRP 亦在治疗4 周后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Mayo 指数评分均降低,但Ⅲ组治疗4 周后显著低于Ⅰ及Ⅱ组(P<0.05),其中Ⅲ组治疗后Mayo 指数评分降低幅度(△Mayo 指数评分)大于Ⅰ及Ⅱ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及高凝状态,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呋喃西林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呋喃西林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呋喃西林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灌肠和口服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用于治疗UC,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增大疗效,改善其血小板功能状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美沙拉秦+安慰剂与美沙拉秦+益生菌诱导轻至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的疗效。方法:32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美沙拉秦联用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用美沙拉秦及安慰剂治疗。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UC-DAI评分及肠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UC-DAI指数评分比较,均有效,P<0.05,两组间UC-DAI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但两组间缓解率无明显差异,表明美沙拉秦加用益生菌对诱导轻中度活动溃结促进缓解作用。结论:对于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加用益生菌有改善病情作用,但可能无益于诱导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 DAI评分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17、IL-23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丽珠肠乐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结肠炎症状改善程度,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指数评分、肠道菌群评分、肠镜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与对照组的8.3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粘膜中IL-6及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根据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为轻度组(11例)、中度组(19例)、重度组(14例)、缓解期组(16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粘膜细胞因子IL-6及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IL-6和IL-23表达水平逐渐增高,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患者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L-6和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能够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的炎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和尿酸(UA)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UC的患者90例(UC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9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UC组按Truelove-Witts病情程度分级标准和Mayo评分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对象STB和U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STB和UA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的关系。结果:STB在UC组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C重度患者STB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者(P<0.05),STB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降低(P<0.05);血清UA、TNF-α、IL-1β和IL-6在UC组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升高(P<0.05);STB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UA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TB和UA在UC患者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UC的炎性反应过程,二者均与病情有关,可以用来辅助评估UC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1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