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保护素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密度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已经确诊的11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和观察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和重组人骨保护素),连续治疗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髋关节Harris评分、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水平以及复发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较高平(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总有效率(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P0.05)。两组血清TRAP及CTX-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TRAP及CTX-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重组人骨保护素能够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和强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望成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5例(30髋)按病因分三组,A组酒精性17例,B组为激素性6例,C组潜水性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患髋功能,X片等,并进行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三组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9.7±2.8)、(81.5±3.1)分、(87.8±2.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假肢松动髋数率分别为4.8%、16.7%、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随访3年总体髋部优良率分别为100%、83.3%、1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对酒精性病因患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各40例。全麻组患者术前应用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前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MMSE评分变化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均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 h、24 h、72 h,腰硬联合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1 d,全麻组的患者出现19例POCD,腰硬联合麻醉组出现4例,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麻醉起效快,缩短了完全阻滞时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麻醉药物用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款关节置换术,选取55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62髋,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5.5±2.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较好,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结合良好,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45分以上,临床效果值得肯定。结论:通过外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达到预期疗效,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减轻患者自身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 年2 月-2011 年2 月我院收 治的320 例(34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 例(172 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 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 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 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 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 评分及住 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34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例(172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关节疾病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1月期间到我院行THA治疗的髋关节疾病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54,后外侧入路)和B组(n=51,SuperPATH入路),术后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短于A组(均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均较术前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趋势(P0.05);B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方式相比,髋关节疾病患者THA中采用SuperPATH入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3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平卧床、患肢持续皮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骨保护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TRAP与CTX-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77%,相对于对照组的72.31%明显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股骨头局部骨密度均有上升(P0.01),其中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平均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RAP与CTX-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骨保护素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有效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密度、改善患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IFF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HR组(n=51)和PFNA组(n=51),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AFHR组,下地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多于A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FHR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5.88%,与AFHR组的1.96%和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IFF的手术治疗中,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AFHR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ERAS)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FN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ERAS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术后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应用ERAS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伤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据患者入院的编号的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2例采用伤口浸润麻醉方法,观察组的43例采用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伤口浸润麻醉方法。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恢复痛觉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6 h和1 d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2 d的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伤口浸润麻醉对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在手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 分析117 例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比较两组手 术效果,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急诊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个月,急诊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术后3 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不但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中出血量,而且术后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