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小麦的抗弯能力,本文建立了小麦茎干抗弯能力的多元参数平衡方程,其中参数为株高构成指数.通过非线性优化分析,得到了最优参数样本,优化后的小麦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力比试验样本提高了14.49%,并得到基部第二节间的株高构成指数对小麦抗弯能力影响最大的结论.最后,本文从遗传学、栽培学、耕作学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分析了优化小麦茎秆株高构成指数的可行性,对于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小美旱杨树干液流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树干液流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小美旱杨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088L.cm^-2.d^-1;形成层以下不同深度的树液流速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在中午前后各深度流速值均达到最大,各深度流速差值亦达到最大,最大液流速度相对位点距形成层相对距离10mm处,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灌水时液流速度小于未灌水时液流速度。萌生苗液流速度大于扦插苗液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与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8-2010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以烟农21和藁城890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抗折力和抗倒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藁城8901的抗倒伏能力高于烟农21,但籽粒产量低.与低密度(基本苗为180×104株·hm-2)条件相比,同一品种高密度(基本苗为240×104株·hm-2)使茎秆抗折力和抗倒指数下降,尤以烟农21表现更为明显.喷施多效唑可明显降低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增强其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基部第2节间长度、基部(1+2)节间长度占节间总长的比例和表观倒伏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并结合喷施多效唑,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可作为半湿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田原位种植元阳梯田2个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和月亮谷,研究2年不同强度(0、2.5、5.0和7.5 kJ·m-2)UV-B辐射对水稻穗下第1至第4节的茎秆性状(节间长、茎秆粗和茎壁厚)和倒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强UV-B辐射对水稻茎秆的节间长和茎秆粗没有显著影响,但导致茎壁厚度显著减小,其中,7.5 kJ·m-2 UV-B辐射对水稻穗下第4节茎秆茎壁厚度的影响较大,降幅为11.6%~19.6%;增强UV-B辐射导致水稻茎秆的倒伏指数增加,增大水稻倒伏的风险,水稻穗下第4节茎秆倒伏指数最大,并大于倒伏临界值(200);水稻穗下第4节、第3节和第2节茎秆的倒伏指数与茎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增强UV-B辐射显著减小元阳梯田水稻茎秆的茎壁厚是增加其倒伏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记述白蚁科近扭白蚁属1新种,宜宾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yibinensis sp.nov..新种形态与近扭白蚁P.nitobei(Shirak,1909)相近,但个体较小,头部前端在头长约1/4处渐向前下方形成斜面,头中央纵缝由后端向前延伸过头长的3/4,中央纵缝两侧各有一条纵缝由后端前伸至约1/3处,上唇前缘平直,前胸背板橙黄色,前缘中央具浅凹,中胸、后胸和腹部呈淡黄色,触角第6、7、8、9节等长,均明显长于除柄节外的其余各节,第4节最短小,明显短小于相邻的第3、5节;有翅成虫囟圆形下凹,位于头背面中点稍后,明显大于复眼,囟孔椭圆形,色稍浅,头中央纵缝较明显,单眼卵圆形,与复眼距离小于单眼宽度,触角第3、4、5节明显小于其余各节,其中第5节最为短小,前胸背板近梯形,前阔后窄,前缘近似直线,直立翘起,侧缘前半部垂直于前缘,近1/2处明显缩窄,后缘中央浅凹,背板表面中前部有T型浅凹.模式标本保存于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以强筋(郑麦9023)、中筋(新麦13)和弱筋(豫麦50)型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它们非叶光合器官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净光合速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鞘>穗下节间>芒>穗部颖片,各非叶光合器官开花18d后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弱筋小麦的非叶光合器官在灌浆前期具有较高的Fv/Fm、ΦPSⅡ值,在灌浆后期其Fv/Fm和ΦPSⅡ值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强筋小麦并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非叶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相对贡献率依次为穗部>旗叶>节鞘,且对弱筋小麦籽粒的贡献率高于中筋和强筋小麦,其中节鞘和穗对弱筋小麦粒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5.7%和35.4%.研究表明,弱筋小麦豫麦50的非叶光合器官能维持较较强的光合能力,生产更多的光合产物,花后形成的光合产物对其粒重的增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张彤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08,28(4):1593-1600
以不同倍性的小麦为材料,研究干旱和复水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抗旱生理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在逐步干旱过程中不同倍性小麦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但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不同.复水后,不同倍性小麦净光合速率的恢复能力也有差异,豫麦49的净光合速率恢复最快,并且表现出较强的旱后超补偿效应.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减少时,栽培二粒叶片蒸腾速率的降低要明显快于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但节节麦蒸腾速率的变化没有变现出类似的适应现象.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各组WUE(water use efficiency)的大小为栽培二粒>豫麦49>节节麦,变水处理增加了栽培二粒和豫麦49叶片的WUE,但节节麦叶片的WUE在变水条件下却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应用茎秆生物力学性质指标研究不同剂量除草剂对柴胡安全性的影响,以南柴胡和北柴胡茎秆为试验材料,精恶唑禾草灵为试验除草剂,分别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利用非金属材料万能试验机对茎秆基部第2节间的最大荷载、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剪切强度等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柴胡的茎杆直径、最大荷载、抗拉强度等均高于南柴胡,最大荷载高了约13%,抗拉强度与茎杆直径呈线性相关关系(R=0.9194);南柴胡和北柴胡拔节期的茎杆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均高于开花期;柴胡茎经中低剂量(0-1500ml/hm~2)的精恶唑禾草灵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无明显变化,但高剂量(3000ml/hm~2)的精恶唑禾草灵施用后显著降低了柴胡茎杆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会直接导致柴胡抗倒伏能力降低,造成柴胡产量和品质下降.该结果可为柴胡田除草剂的安全施用及药材机械化收割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小偃81",是由抗病虫害小麦品种"小偃54"和高产小麦品种"8602"杂交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作者运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新品种茎秆组织结构以及木质素含量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母本"小偃54"和父本"8602"相比,"小偃81"的茎秆直径变小、横切面上维管束数目减少,而茎秆直径与壁厚比、横切面上机械组织比例却显著增大,单位面积上维管束数目增多.Klason法测定木质素结果显示:"小偃81"茎秆中木质素含量高于"小偃54"和"8602".经Maule和Wiesner的木质素显色反应,"小偃81"茎秆横切面染色明显加深.用H2O2/Hac弃除酚酸以后,新品种小麦的木质素自发荧光明显强于亲本.FTIR分析结果表明:"小偃8l"中所含的紫丁香基、愈创木酚基等木质素特征基团的吸收峰值也显著高于亲本.由此推断,新品种"小偃8l"的茎秆具有优良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0.
糜子根-茎过渡区始于下胚轴基部,止于胚芽鞘节。过渡区维管组织总的变化趋势与小麦、玉米等相同,转变的第一步是木质部外始区转变成内始式;胚芽鞘迹和第一真叶的部分侧脉来自子叶迹的分支,第一片真叶的主脉直接由轴中的维管束提供。但糜子子叶迹分支位置在子叶节处,与玉米相同而不同于小麦和燕麦。在整个转变过程中有旋转、分割与合并。但分割与合并均与传统模式不同。在木质部的转变中,出现了平周和垂周分割,分割后的两束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来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弹性模量钛合金股骨假体在羊股骨置换模型中von-Mises应力分布的情况。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一健康成年羊的下肢股骨进行全长的CT扫描,扫描层厚为0.5 mm,扫描所得的数据存储为DICOM文件。将得到的DICOM文件导入到CT图像分析软件Mimics 10.0,然后利用Mimics 10.0软件来生成股骨的骨质点云数据,再将生成的骨质点云数据导入到Simpleware分析软件,通过机械加工反求中的复杂曲面造型技术建立起精确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确定了髓腔的形状,并根据羊下肢股骨髓腔的形状设计了作者实验用的羊股骨假体模型,然后在ANSYS 12.1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给予加载缓慢行走载荷以及扭转载荷,分析并比较羊股骨以及3种不同弹性模量钛合金股骨假体在股骨置换模型中von-Mises应力分布的情况。结果:在缓慢行走载荷以及扭转载荷条件下,3种不同弹性模量钛合金股骨假体von-Mises应力分布变化趋势一致,假体的柄颈结合部以及假体柄上1/3为应力集中区域。3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最大应力集中点均位于柄颈结合部,60 GPa弹性模量的股骨假体植入后假体的最大应力最小(37.8 MPa、29.1 MPa),股骨的最大应力最大(12.6 MPa、24.5 MPa);80 GPa的次之,假体的最大应力(38.4 MPa、33.4 MPa),股骨的最大应力(12.5 MPa、24.5 MPa);110 GPa的股骨假体植入后假体的最大应力最大(38.9 MPa、38.1 MPa),股骨的最大应力最小(12.3 MPa、24.5 MPa)。60 GPa弹性模量的股骨假体植入后的假体最大位移和相对位移均最小(缓慢行走载荷下假体最大位移为0.551 mm、相对位移为0.008 mm,扭转载荷下假体最大位移为0.730 mm、相对位移为0.011 mm)。结论:较低弹性模量的钛合金股骨假体(60 GPa)由于其弹性模量更接近于骨组织的弹性模量,股骨假体与股骨间的"应力遮挡"效应较小,更有利于应力在股骨假体及股骨间的传递,增加了股骨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延长了其临床寿命。  相似文献   

12.
用GGE双标图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山西小麦地方品种抗旱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7个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和2个对照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其在大田正常供水及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性状抗旱系数;再利用GGE双标图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指标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最后利用隶属函数与抗旱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小麦品种抗旱性的主要形态及生理指标包括穗下节长、株高、节间长、叶面积、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相对电导率;各单项抗旱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指标对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影响不同,这是造成小麦品种抗旱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依据抗旱性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3类,即抗旱型、中间型和敏感型,从中选出两个高抗旱小麦地方品种白和尚头和竹杆青,其抗旱性与对照抗旱型品种晋麦47相似,可作为小麦抗旱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小麦内生细菌及其对根茎部主要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对小麦植株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和数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根、茎、叶及未成熟籽粒等器官中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鲜组织中平均约含内生细菌5.0×105 CFU·g-1,其中根系中内生细菌数量达7.8×105 CFU·g-1,而茎秆、叶片和未成熟籽粒中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为4.8×105、3.2×105和2.8×105 CFU·g-1.内生细菌数量在不同生育期也存在差异,幼苗期平均约为3.1×105 CFU·g-1、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为5.7×105和7.0×105 CFU·g-1.不同小麦田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长武县一田块植物鲜组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为6.1×105 CFU·g-1,而大荔县一田块约为3.9×105 CFU·g-1.试验结果发现,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有5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有45株.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有71株对两种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对小麦全蚀病菌抑菌圈直径大于10 mm的有23株,其中来源于根系、茎秆、叶片和籽粒的分别为6株、7株、9株和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抑菌圈超过10 mm的有20株,其中来源于根系、茎秆、叶片和籽粒的分别为7株、5株、7株和1株,说明从小麦叶片诱捕分离的内生细菌中,对小麦全蚀病菌和纹枯病菌抑菌作用较强的分离株比率最高,其次为茎秆,而根部和未成熟籽粒中比例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4.
镧浸种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0、25、50和100 mg/L硝酸镧浸种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临抗11和临优2069根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处理小麦幼苗植株矮,根系短,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性吸收面积以及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叶片MDA与Pro含量水平显著上升;在钠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Na2CO3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2)适当浓度硝酸镧浸种处理增加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株高、总根长、根系活性吸收面积及SOD和CAT活性,且各指标在盐胁迫下增加幅度高于正常水分处理.(3)2个小麦品种对镧处理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盐胁迫下最适的镧浸种浓度不同.研究发现,适当浓度镧浸种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具有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培育壮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盐分和温度对盐节木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节木是新疆盐生荒漠中分布的优势植物种,对盐生生境具有适应性.利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不同盐分类型(单盐NaCl或者土壤复合盐)和盐分浓度梯度对盐节木早期幼苗根长及鲜重的影响,探讨盐分和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盐分(EC<6.25 dS/m)对盐节木幼苗根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于这一浓度,根长生长逐渐被抑制.15/25℃的变温最有利于幼苗根生长,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根长生长均被抑制,但这种变化因盐类型不同而变化.15/35℃的变温有利于盐节木幼苗生物量的积累,5/15℃不利于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幼苗生物量积累在盐分浓度为9.38 dS/m达到最大.温度、盐分浓度及盐类型对盐节木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复合盐对盐节木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要小于单盐,可能是复合盐中的不同离子之间发生拮抗作用,削弱了单盐离子造成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大豆苗期茎秆相关性状对荫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自然光照和遮荫环境2个处理,对51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苗期茎秆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茎秆相关性状在自然光照和遮荫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40%~78.06%和11.27%~84.68%,除第1、2节节间长度外,其他各性状在荫蔽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在自然光照下的变异系数。苗期荫蔽胁迫导致大豆株高、最低分枝高度、各节间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而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极显著降低。对2种光照环境下的株高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株高指数IL以及I2、I4和I6在2种光照环境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荫蔽环境下,除第1节外,大豆株高与各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自然光照下,第10(0.752)、11(0.736)节对株高的正向作用最大,而在荫蔽环境下,第7(0.752)、10(0.732)节对株高的正向效应较大。在筛选的材料中,有6份材料的株高在2种光照环境下差异不显著,可为套作大豆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小麦的现有类型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小麦中的云南小麦亚种(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King)为我国云南省所特有的小麦类型。它具有许多与普通小麦有明显区别的较为原始的性状,如穗轴易断(下节位断裂,即每个小穗都与自己着生的穗轴节片联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和不同生态条件下我国作物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法,研究了我国不同生态条件下20个长期试验点8个肥料处理的水稻、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作物SYI值因施肥、作物种类和水热因子不同而呈显著差异.长期不施肥(CK)条件下,水稻、玉米和小麦的SYI值较低,分别为0.55、0.44和0.43;施肥尤其是NPK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性,水稻、玉米和小麦的SYI值分别为0.66、0.58和0.57;单施N肥或NK肥的玉米和小麦的SYI值在0.36~0.47.SYI值大于0.55表明可持续性较好,小于0.45表明可持续性差.经纬度和气象因子对作物SYI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种作物不施肥时,水稻SYI变异较小,与各因子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玉米SYI变异最大且与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小麦介于两者之间.因此,NPK配施有机肥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是维持系统可持续性的最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载3新种: Ceraphron siwalikus, sp. nov. 本种与古北区种类C. spinifer(Kieffer)相近似,m脉与r脉之比相同,后背板有一刺,但不同处在于触角柄节长度与以下5节而不是4节之和相等,第2触角节的长度为厚度的3倍而不是2倍。本种亦与C. alticola(Kieffer)相近,但不同处为复眼不裸出而盖有稠密的毛,体形也较大。 Dendrocerus dalhousieanus, sp. nov. 本种与古北区种类D. fuscipennis(Kieffer)相近似,不同处在于触角柄节基部不为淡黄色;翅在翅痣后方不为褐色。 Dendrocerus pykarus, sp. nov. 本种与D. indicus(Mani)不同处在于体长为2.10毫米,而后者为1.29毫米;触角第5索节不为圆柱形,而呈锯齿状;头部刻纹亦不相同。本种与暂时鉴定的D. fuscipes(Kieffer)相近似,区别处在于仅只触角7~9节为圆柱形;翅痣位置稍微超过前缘的中部,离翅端不太近。  相似文献   

20.
以黄淮麦区优良品种矮抗58、周麦18、豫麦49、百农418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抗倒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茎秆机械强度在开花期至花后20 d处于较高水平,在花后30 d明显下降;倒伏指数在开花期最小,花后30 d最大,其余两个时期处于中间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机械强度与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与节长、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花后10 d和花后20 d机械强度与节长、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茎粗、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这段时期正好与之相反;花后30 d机械强度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明确各个生育时期与抗倒性相关的茎秆特性,可为黄淮麦区高产抗倒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