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碧丹  邓征宇  孙奇 《广西植物》2020,40(10):1520-1530
广西是报春苣苔属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特有种较多。该研究针对线叶报春苣苔(Primulina linearifolia)、条叶报春苣苔(P. ophiopogoides)、刺齿报春苣苔(P. spinulosa)、大根报春苣苔(P. macrorhiza)、线萼报春苣苔(P. linearicalyx)、癞叶报春苣苔(P. leprosa)、桂中报春苣苔(P. guizhongensis)、百寿报春苣苔(P. baishouensis),八种广西特有种的开花物候期、开花动态、子房发育情况、花粉活性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八种广西特有报春苣苔属植物在野外及人工环境下部分种在花期、单株开花量、单花开放持续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人工栽培植株在单株开花量、单花开放持续时间要优于野生植株。(2)不同物种的单花花期长短不同,为3~14 d。雄蕊在花蕾阶段已经基本完成生长。雌雄蕊成熟期不一致,雄蕊先于雌蕊成熟。(3)花冠半开放至完全打开阶段的花粉活性最高,均在90%以上。(4)花冠完全开放阶段的柱头可授性最强。(5)自花授粉不能结实,异花授粉可正常结实,自交种子发芽率在80%以上。综上结果不仅为解决珍稀物种的繁殖障碍和保存种质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持,而且对后续提高报春苣苔属的杂交育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一新记录属——报春苣苔属,该属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仅报春苣苔一种。报春苣苔分布狭域,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报春苣苔在广西境内仅知一个分布点,对其野外种群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3.
王子琪  黄石连  洪欣  温放 《广西植物》2021,41(5):671-683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类群,其纷繁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和属下种间的特有分布引起了分类学家和植物学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该属除了极少数的物种如牛耳朵[(Primulina eburnea(Hance)Y. Z. Wang)]以外,绝大部分的物种为狭域分布或地方特有种,其分布范围很窄。为了揭示牛耳朵的传粉生物学和繁育系统对其生殖过程和拓殖能力的影响机制,作者系统地研究了牛耳朵的开花物候、花粉与柱头活性、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花粉胚珠比、OCI指数和套袋实验结实率,探究其传粉等生殖过程对牛耳朵的广布是否有正面影响。结果表明:牛耳朵的自然花期是3—5月,全花期约45 d,其中盛花期约20 d,单花期6~8 d; 开花后1~2 d花粉活力最强,开花前柱头没有可授性; 花粉胚珠比为537; 杂交指数为5; 去雌套袋、去雄套袋均无法结实,说明本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 与自然授粉相比,自花授粉结实率略低,异花授粉结实率略高,说明自交亲和; 牛耳朵的主要传粉者是花条蜂(Anthophora florea)和熊蜂(Bombus sp.)。花蜜产量较高、花粉量较大、花粉活力较强等特点,有利于牛耳朵完成传粉和结实的整个繁殖过程。因此,这一结果显然有利于牛耳朵的拓殖进而广布在我国华南至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4.
王子琪  黄石连  洪欣  温放 《广西植物》2021,41(5):671-683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类群,其纷繁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和属下种间的特有分布引起了分类学家和植物学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该属除了极少数的物种如牛耳朵[(Primulina eburnea (Hance) Y. Z. Wang)]以外,绝大部分的物种为狭域分布或地方特有种,其分布范围很窄。为了揭示牛耳朵的传粉生物学和繁育系统对其生殖过程和拓殖能力的影响机制,作者系统地研究了牛耳朵的开花物候、花粉与柱头活性、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花粉胚珠比、OCI指数和套袋实验结实率,探究其传粉等生殖过程对牛耳朵的广布是否有正面影响。结果表明:牛耳朵的自然花期是3—5月,全花期约45 d,其中盛花期约20 d,单花期6~8 d;开花后1~2 d花粉活力最强,开花前柱头没有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为537;杂交指数为5;去雌套袋、去雄套袋均无法结实,说明本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与自然授粉相比,自花授粉结实率略低,异花授粉结实率略高,说明自交亲和;牛耳朵的主要传粉者是花条蜂(Anthophora florea)和熊蜂(Bombus sp.)。花蜜产量较高、花粉量较大、花粉活力较强等特点,有利于牛耳朵完成传粉和结实的整个繁殖过程。因此,这一结果显然有利于牛耳朵的拓殖进而广布在我国华南至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苦苣苔科异片苣苔属、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等3个特有属中3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植物的花粉形状比较一致,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表明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观察到两种类型的花粉外壁纹饰:细网状纹饰、粗网状纹饰;异片苣苔属具粗网状纹饰,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具细网状纹饰。还讨论了一些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系统研究方面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报春苣苔是一类生长在石灰岩基质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已知的种类160余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石灰岩地区。该属植物许多种类分布极其狭域,往往仅零星分布在某个或少数几个地点。近年来,该属植物许多新种类不断地被发现和报道,预示着该属植物可能有更加丰富的多样性。该研究报道了在广西博白县发现的该属植物一新种。从形态上判断,该新种属于广义报春苣苔属,其具有的一些特别的形态特征,如花冠下唇比上唇长得多,上唇内部具有两个近圆形斑点(其它多数种类具有条形斑点),而易于与本属其它物种区分。而且,基于叶绿体mat K基因序列重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该新种的确属于报春苣苔属且广义报春苣苔属是单系类群。该新种与钟冠报春(P.swinglei)和疏花报春(P.laxiflora)最为近缘,其mat K基因与后两者分别有5个和11个碱基差异,暗示这些物种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独立演化或mat K基因在这些物种中具有较高的碱基替换速率。另外,该新种只生长在丹霞岩石上,而其近缘种以及同属大多数其它种类都生长在石灰岩基质上,暗示该新种获得了特殊的适应能力以及与其它近缘种间存在生态隔离。该新种以及近年来本属许多其它新种类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对该属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以及该属植物的演化与多样性分化之谜。这些物种所具有的高度区域或局域特有性和稀有性,以及形态上的特殊性和遗传上的独立性,进一步强化了对该属植物开展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原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 ex D. Don)为一个人为界定的属, 2011年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及其近缘属开展了系统发育重建工作,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唇柱苣苔属唇柱苣苔组(Sect. Gibbosaccus C. B. Clark)的物种被并入了广义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早期经典分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现报春苣苔属部分物种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认知不够,该属下一些物种的分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比如,在对中国和越南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个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广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直至中南半岛中部的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Merr.)Mich. Möller & A. Weber]命名人和原被认为是中国与广西特有种的疏花报春苣苔[P. laxiflora(W. T. Wang)Yin. Z. Wang]之间的鉴定存在分类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文对这两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比较,同时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原始描述对比、植物标本检查、栽培观察以及野外实地观察,确定疏花报春苣苔是钟冠报春苣苔的异名。此外,还明确了钟冠报春苣苔的后选指定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湖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hunanensis)为我国特有的极具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野生植物,具耐荫、耐贫瘠等特性,但其自然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规模小。胚胎发育是植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研究湖南报春苣苔的胚胎发育特征,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的栽培育种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湖南报春苣苔为材料,运用经典石蜡切片技术,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湖南报春苣苔花药4室,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偶为交叉(十字)形,多为四面体形,花粉为二细胞型;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方式为蓼型。湖南报春苣苔花粉粒发育不同步,存在花粉败育、雌雄配子体异熟现象。结论:研究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植物积累了基础的胚胎学资料,对于揭示苦苣苔科植物生殖机制及改良植物繁殖育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文君  徐慧  万佐玺  黄升 《广西植物》2017,37(10):1279-1289
该研究对苦苣苔科的蛛毛苣苔属[Paraboea(C.B.Clarke)Ridley]、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 Bentham)、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D.Don)、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 Solereder)、半蒴苣苔属(Hemiboea C.B.Clarke)、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 Wallich)、光叶苣苔属(Glabrella Mich.MollerW.H.Chen)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对马铃苣苔属的马铃苣苔组、川滇马铃苣苔组、大叶石上莲组进行组间远缘杂交,统计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及播种后的种子萌发情况,以明确不同属(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为通过远缘杂交进行苦苣苔科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不同属作为父本,与同一母本进行杂交,以及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父本,与同一母本进行杂交,结实情况差异显著。(2)不同属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进行杂交,以及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进行杂交,结实情况同样存在显著差异。(3)相同两个种正反交杂交成功率也并不一致。(4)马铃苣苔属与半蒴苣苔属,报春苣苔属与吊石苣苔属,吊石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和半蒴苣苔属,光叶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和吊石苣苔属之间部分种进行远缘杂交能够正常结实,且杂交种子能够正常萌发。(5)马铃苣苔属内组间杂交无明显生殖隔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杂交问题一直是沙拐枣属植物分类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自然生境和植物园的开花物候观测,人工授粉杂交实验以及花粉管荧光显色实验来探讨同域分布的沙拐枣属植物是否存在杂交,结果显示:同域分布种间均存在花期重叠;人工杂交授粉坐果率极低,且无法正常萌发,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实验表明杂交花粉能在柱头上萌发,但是花粉管不能伸长到子房。综上实验结果表明,种间配子亲和性很低,既存在合子前隔离,又存在合子后生殖隔离,认为该属不存在杂交。开展此项研究对于了解同域分布沙拐枣属植物间的隔离分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该属不存在杂交提供有力证据,也为该属的分类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黄翠莹  孟开开  郭剑强  陈昉  廖文波  凡强 《广西植物》2020,40(10):1429-1437
该文报道了在广东丹霞山发现的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Primulina huangjiniana),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该新种与同属物种短序报春苣苔(P. depressa)最为相似,但两者在形态特征上能够很好地区别:黄进报春苣苔具有更短的、长2.5~6 mm的苞片(vs. 短序报春苣苔具有长15~30 mm的苞片,顺序下同); 花萼裂片等长(vs. 不等长),花丝基部附近膝状突起,中部以上具腺毛(vs. 于中部膝状突起且无毛); 柱头倒三角形,深2裂成2线形裂片(vs. 片状,稍2浅裂,裂片为三角形),侧膜胎座(vs. 中轴胎座)。加上该新种在内,丹霞山目前共记录有6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其中丹霞小花苣苔(P. danxiaensis)和该新种均为丹霞地貌特有植物。黄进报春苣苔目前在丹霞山的两个地方有发现,成年植株不超过200株,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属于极危种。  相似文献   

12.
覃信梅  盘波  卢永彬  沈利娜  张强  梁燕妮 《广西植物》2020,40(10):1466-1476
石山苣苔属(苦苣苔科)约4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到目前为止,仅其中四种的染色体数目被研究和报道,其余绝大多数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尚不清楚,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在该属及其姐妹属报春苣苔属中的演变历史及其对两属物种多样性分化的影响亦不清楚。该文以叶片水培生根法获取的四种(含一变种)石山苣苔属植物 [即石山苣苔原变种(Petrocodon dealbatus var. dealbatus)、齿缘石山苣苔(Petrocodon dealbatus var. denticulatus)、弄岗石山苣苔(Petrocodon longangensis)、石山苣苔未定名种(Petrocodon sp.)]的根尖细胞为材料开展染色体实验,探索了多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获取染色体数目,在石山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的系统树上追踪了染色体数目和倍性的演变历史,同时探讨染色体数目尤其是倍性变化是否对两属物种多样性分化存在影响。结果表明:(1)长度为1~1.5 cm的根尖,0.002 mol·L-1 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5 h,解离4 min为较适宜的染色体制备条件。(2)四种(含一变种)石山苣苔属植物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二倍体(2n=2x=36)。(3)两属之间及两属各自的最近共同祖先染色体数目尚不能确定,除个别物种染色体条数或倍性有变化以外,其余已知染色体数目的物种均为2n=2x=36,在两属中高度一致,石山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物种多样性分化尤其两属物种多样性巨大差异与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倍性变化无关。综上结果为石山苣苔属植物及其近缘类群染色体制备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对该类群的分类、系统演化和物种形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洪欣  单皖粤  张丹丹  晁天彩  温放  周守标 《广西植物》2020,40(10):1457-1465
苦苣苔科原大花旋蒴苣苔(former Boea clarkeana Hemsl.)为我国特有的复苏植物,在最近的修订中被并入套唇苣苔属(Damrongia Kerr),更名为大花套唇苣苔[D. clarkeana(Hemsl.)C. Puglisi]。为了探究该植物对喀斯特特殊生境的适应机制,该文以大花套唇苣苔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观察钙盐和模拟干旱互作试验,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共同作用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盐及模拟干旱互作时,低浓度钙盐可减轻干旱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且低程度的干旱与低浓度的钙盐相互作用时反而会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低钙盐低干旱复合条件对大花套唇苣苔生长的促进作用体现了该物种对喀斯特地区保水性差的石灰岩土壤基质的专适性,避免了和其他植物直接生态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越南苦苣苔科植物四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4个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在越南的分布新记录,其中1种为半蒴苣苔属(Hemiboea)的红苞半蒴苣苔(H.rubribracteata),2种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的文采报春苣苔(P.wentsaii)和疏花报春苣苔(P.laxi flora),还有1种为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的桂黔吊石苣苔(L.aesch ynanthoides)。文中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附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为斌  郭婧  盘波  张强  刘演 《广西植物》2017,37(10):1226-1226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共有44属67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特有属11个;特有种573种,占总种数的85.39%.种数最多的10个属依次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80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22种)、石蝴蝶属(39种)、半蒴苣苔属(39种)、芒毛苣苔属(38种)、长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1种)、吊石苣苔属(31种)、蛛毛苣苔属(28种)、汉克苣苔属(22种).在地理分布上,种数排名前10的省份(区)有广西(260种,33属)、云南(236种,30属)、贵州(96种,28属)、广东(93种,17属)、四川(85种,21属)、湖南(58种,13属)、西藏(39种,9属)、湖北(29种,15属)、福建(26种,13属)、江西(25种,9属).含中国特有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中排前10位的分别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78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19种)、石蝴蝶属(37种)、半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0种)、长蒴苣苔属(29种)、吊石苣苔属(23种)、蛛毛苣苔属(19种)、芒毛苣苔属(19种)、汉克苣苔属(11种).这表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苦苣苔科植物的一个分布中心,特别是石灰岩地区有着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马铃苣苔属、石蝴蝶属、半蒴苣苔属、石山苣苔属、吊石苣苔属等为我国典型的优势属.此外,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对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共有44属67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特有属11个;特有种573种,占总种数的85.39%。种数最多的10个属依次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80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22种)、石蝴蝶属(39种)、半蒴苣苔属(39种)、芒毛苣苔属(38种)、长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1种)、吊石苣苔属(31种)、蛛毛苣苔属(28种)、汉克苣苔属(22种)。在地理分布上,种数排名前10的省份(区)有广西(260种,33属)、云南(236种,30属)、贵州(96种,28属)、广东(93种,17属)、四川(85种,21属)、湖南(58种,13属)、西藏(39种,9属)、湖北(29种,15属)、福建(26种,13属)、江西(25种,9属)。含中国特有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中排前10位的分别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78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19种)、石蝴蝶属(37种)、半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0种)、长蒴苣苔属(29种)、吊石苣苔属(23种)、蛛毛苣苔属(19种)、芒毛苣苔属(19种)、汉克苣苔属(11种)。这表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苦苣苔科植物的一个分布中心,特别是石灰岩地区有着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马铃苣苔属、石蝴蝶属、半蒴苣苔属、石山苣苔属、吊石苣苔属等为我国典型的优势属。此外,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对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已知有报春苣苔分布的广东、湖南、广西、江西4省14地的石灰岩洞口或崖壁进行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以期对珍稀濒危植物报春苣苔种群的生存和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4个地点共出现101科242属342种维管植物,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科、属、种分别是苦苣苔科、凤尾蕨科、荨麻科、铁线蕨科、爵床科;凤尾蕨属(Pteris)、报春苣苔属(Primulina)、铁线蕨属(Adiantum)、苎麻属(Boehmeria)、唇柱苣苔属(Chirita);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 Hance)、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 Bak.)、蜈蚣草(P.vittata L.)、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等。植物种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40%,最小为0,平均值为14.24%,表明虽均为石灰岩生境,但各地的种类各具特色。鉴于大多数报春苣苔分布点未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生存状况堪忧,建议加强对报春苣苔种群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弥勒苣苔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一度被认为灭绝后又被重新发现,引起了学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种子库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物种开展种子保存需要较为深入的了解其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但对于弥勒苣苔,现有资料十分有限,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弥勒苣苔种子的休眠状态及萌发习性。在对其种子进行X光透视后,发现其种子的胚发育完全,且基本充满整个种子,因此认为该种子不具有形态休眠。在多个变温及恒温条件下对新鲜种子进行萌发测试,发现在较高温度(高于20℃)下萌发率很高且萌发迅速,赤霉素及低温层积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在较低温度下(低于20℃)的萌发率,因此可以判定其种子存在浅的生理休眠。种子在恒温下的萌发率比相应的变温下萌发率要高,可能是其对所处荫蔽环境的一种适应。硝酸钾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野外环境下,硝酸钾有对生境空窗及较少竞争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弥勒苣苔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一度被认为灭绝后又被重新发现,引起了学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种子库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物种开展种子保存需要较为深入的了解其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但对于弥勒苣苔,现有资料十分有限,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弥勒苣苔种子的休眠状态及萌发习性.在对其种子进行X光透视后,发现其种子的胚发育完全,且基本充满整个种子,因此认为该种子不具有形态休眠.在多个变温及恒温条件下对新鲜种子进行萌发测试,发现在较高温度(高于20℃)下萌发率很高且萌发迅速,赤霉素及低温层积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在较低温度下(低于20℃)的萌发率,因此可以判定其种子存在浅的生理休眠.种子在恒温下的萌发率比相应的变温下萌发率要高,可能是其对所处荫蔽环境的一种适应.硝酸钾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野外环境下,硝酸钾有对生境空窗及较少竞争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山苣苔属(苦苣苔科)约3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的石灰岩地区。目前该属已知物种数虽少但花形态极其多样,是该科中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基于分子证据,其它8个属中花形态迥异的一些物种被并入石山苣苔属。然而,该属花形态的演化趋势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传统分类对属的界定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以及是否有形态特征支持新界定的石山苣苔属还不清楚。该研究中,总共编码了19种石山苣苔属植物和9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35个形态特征,其中包括26个花部形态特征,在分子系统树上追踪了它们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无论属内还是属间,多数花部形态特征,尤其以往属的分类界定特征,在演化过程中变化频繁且发生了高度同塑性演化,这是导致传统形态分类不自然的关键因素。此外,在观察研究的所有特征中,花丝和柱头的差异可能在石山苣苔属植物共同祖先中经历了演变,或可用于区分石山苣苔属与其姐妹报春苣苔属的大多数种类。因此,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应当慎用这些花部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且应对形态特征进行广泛地观察研究,在密集的取样和分辨率更高、更可靠的系统树上追踪它们的演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导致复杂形态性状演化的内在分子调控机理和外在的自然选择动力,最终更加深入地理解石山苣苔属等典型喀斯特植物的演化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