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中国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肿瘤切除、肝移植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术后的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导致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必要因子。综述了CTCs的标记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转铁蛋白受体、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上皮细胞粘附因子、高尔基蛋白73和异常凝血酶原等,以及利用这些标记物检测CTCs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期为肝细胞癌转移的早期检测、术后的复发、预后评估和选择治疗方案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邱合信  赵晓华  李其斌 《蛇志》2012,24(1):8-10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住ICU脓毒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CRRT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广谱抗生素等治疗,CRRT组在上述基础上连续3天应用CRRT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的APACHEⅡ评分,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结果两组比较,CRRT组治疗3天后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S’比值已明显升高,治疗7天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RRT具有增强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患者的预后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具有癌干细胞(CSC)标志的CTC(CSC-CTC),探讨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CSC的相关性。方法:患者和健康者PBMC与磁珠偶联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单抗孵育后,用磁性分离法富集PBMC中的上皮细胞。以CK+为患者PBMC中CTC标志,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健康者和患者的PBMC中CK+细胞及CK+/CD44+/CD24-细胞含量,并比较各组间CTC、CSC-CTC含量的差异。结果:用FCM在73.07%的患者中检测到CTC,在19例检测到CTC的患者中18例有CSC-CTC(94.74%),CTC中CSC数量比例平均为19.01%,且患者PBMC中CTC和CSC-CTC比例与临床TNM分期相关。结论:初步建立了患者外周血CSC-CTC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中有CSC-CTC的参与,临床分期越晚的患者CTC和CSC-CTC的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性研究AFP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微结构特征及AFP和Tn (Thomsen-Friedenreich-related antigen)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4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分为三组:对照组(正常肝组织,5例);AFP阳性肝细胞癌组 (血清AFP>10ng/ml,22例);AFP阴性肝细胞癌组(血清AFP<10ng/ml,21例).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图象分析技术对AFP阴性与阳性肝癌细胞超微结构及AFP和Tn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进行AFP和Tn蛋白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1.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AFP阴性肝细胞癌组癌细胞中(1)Tn蛋白表达强度(0.1498±0.0371)明显高于AFP阳性肝细胞癌组(0.0685±0.0156)(P<0.01);(2)AFP蛋白表达强度(0.1269±0.0347) 低于AFP阳性肝细胞癌组(0.1852±0.0234)(P<0.01).2.透射电镜观察:在AFP阴性组肝癌细胞中,癌细胞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胞质内细胞器大多十分简单,唯游离多聚核糖核蛋白体十分丰富.而在AFP阳性组肝癌细胞中,癌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相对较多,特别是粗面内质网尤为丰富.此外,线粒体及高尔基器也较明显.3.免疫电镜标记显示:AFP蛋白阳性标记主要位于粗面内质网,Tn蛋白阳性标记多位于游离多聚核糖核蛋白体,粗面内质网仅见有散在阳性分布.结论 (1)AFP和Tn蛋白在AFP阴性与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具有差异性分布特征,Tn蛋白有望成为AFP阴性肝细胞癌诊断辅助指标之一.(2)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表明:AFP和Tn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合成部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血行播散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检测腋窝淋巴结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转移。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前提,对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将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简要综述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Ⅲb~Ⅳ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DC-CIK免疫疗法联合化疗(顺铂+吉西他滨),1个月为一个周期。化疗组仅进行单纯化疗,1个月为一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DCR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的中位PFS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NK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CD3+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的CD3+、CD3+CD4+和NK细胞较化疗组显著上升(P0.05),CD3+CD8+细胞较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疲乏、疼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DC-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DCR,延长患者的PFS,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 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 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 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 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 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有关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试验已经展开。本文简述了GPC3的结构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回顾了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结果, 并总结了GPC3相关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新的抗GPC3抗体正在研发, 它们与其它靶向药物联用的临床试验正在展开;有关GPC3靶向的TRAB、GPC3疫苗和GPC3基于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的研究正在进行。我们认为,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期待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此, 为靶向GPC3疗法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稀土磁治疗床对食管癌、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力及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选食管癌患者37例,肺癌23例,采集手术前及稀土磁治疗床治疗后患者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和NK细胞的比例变化,检查手术切口疼痛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给予稀土磁治疗床治疗后与手术前相比较CD3 、CD4 、NK、CD4 /CD8 细胞有显著提高(P<0.05),也高于对照组术后的T细胞亚群水平(P<0.05)。结论:稀土磁治疗床可提高食管癌、肺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力,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ALAD模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在微血管侵犯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200例,选择同期确诊为肝硬化患者49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53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罗氏Cobas e602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  相似文献   

10.
朱小东 《蛇志》1996,8(1):19-21
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3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12例非癌人群(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鼻咽癌患者OKT3、OKT4及OKT4/OKT8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OKT8显著上升(P<0.05);放疗后OKT3、OKT4及OKT4/OKT8值进一步下降,OKT8进一步升高(P<0.01)。提示鼻咽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放射治疗可进一步抑制鼻咽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4(Th1)和CD8(Tc1)T细胞对肝癌患者的AFP的应答反应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HCC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重点分析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对HCC患者的AFP-衍生肽的反应;用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对IFN-γ进行检测。结果:抗AFP的Tc1反应检测阳性结果在对照组为28.5%,在OkudaⅠ期的肝癌患者中为25.0%,在Ⅱ或Ⅲ期的HCC患者中为31.6%。抗AFP Th1阳性反应仅在HCC患者中检测到。抗AFP Th1阳性反应在44.4%的Child-Pugh A级的HCC患者中检测到,但是在Child-Pugh B或C级中仅15.4%。Tc1型反应在Child-Pugh A级肝功的患者中为16.7%,在Child-Pugh B或C级患者中为46.2%。结论:抗AFP Th1应答更多出现在早期肝硬化的HCC的患者中,而抗AFP Tc1应答更可能出现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这些结论为抗肝癌疫苗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数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角质素19可溶片段(Cy-fra21-1)水平的关系。方法:将从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纳入研究,记作NSCLC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0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再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人员的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C和血清SCC-Ag、Cy-fra21-1诊断NSCLC的效能。此外,分析CTC和血清SCC-Ag、Cy-fra21-1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NSCLC组及良性病变组的CTC数以及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NSCLC组CTC数以及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NSCLC患者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呈正相关(r=0.642、0.601,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CTC和血清SCC-Ag、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较上述指标单独检测高(P<0.05)。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CTC数与血清SCC-Ag及Cy-fra21-1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加准确的诊断NSCLC,且上述三项指标可能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及预后差的特点,大多数患者确诊时为进展期,已失去手术机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虽然目前相关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预后仍较差,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疗法在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是否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65),分别给予一般化疗方案治疗和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淋巴细胞亚群,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改变,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CE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RR、DCR和PFS分别为44.68%、65.96%、6.5个月,观察组治疗对应指标分别为46.15%、86.15%、9个月,观察组DCR和FP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达到Ⅳ级(P=0.023)和年龄超过60岁(P=0.006)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系统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于入院后和系统治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AFP值后,将入院时AFP值作为基线,以变化50%作为标准分组,并进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析。结果:9例患者血清AFP值下降超过50%(A组),28例患者AFP值升高超过50%(B组),而AFP值变化小于50%(C组)的为16例。和C组相比,A组患者PFS明显延长(P<0.05),B组PFS明显缩短(P<0.05)。B组OS短于C组(P<0.01),而A组和C组间OS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肝癌系统治疗前后的AFP值变化可作为临床上预后判断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06月于中心导管室行肝癌介入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见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行为。采用焦虑自测评量表(SAS)、抑郁自量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术前1天及术后1天和1周时进行焦虑状和抑郁态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4、-0.08,P0.05),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明显差异(t=16.63、15.87、9.64、11.31,P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1周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F=10.37、42.07、4.76、29.68,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认知干预后SAS和SDS评分相比均有明显降低(t=1.97、4.58、5.29、1.83、3.85、5.20,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认知干预行为对肝癌介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具有明显的缓解和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判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作为循环肿瘤细胞的标志物的意义,探讨在肾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 的表达 情况和临床价值,并观察汉族与维吾尔族肾癌患者之间循环肿瘤细胞的差异。方法:50 例肾癌病人设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群50 例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人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K19 的表达水平;并探讨肾癌病人外周血CK19 的表达与肾 癌病理分类、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20 例汉族肾细胞癌患者及20 例维吾尔族肾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的差异 表达情况。结果:组间比较,50例对照组中无阳性,50 例肾癌患者组中24 例阳性;组内比较,不同肾癌病理分类之间CK19 表达差 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癌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之间CK19 表达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 两个不同民族肾癌之间的血清循环肿瘤细胞存在着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 可以初步判断循环 肿瘤细胞的水平,对早期肾癌的诊断、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维吾尔族肾癌与汉族肾癌患者之间循环肿瘤 细胞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门静脉癌栓的出现加速了肝功衰竭以及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概率,严重影响了肝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疗尤为棘手。传统的治疗手段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欠佳,且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可。以往单独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TACE联合其他介入手段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TACE联合其他介入手段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方式及疗效做一综述,以期对肝癌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一种有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并鉴定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并鉴定。采用直径8μm纳米滤膜截留外周血中体积较大的白细胞及肿瘤细胞,利用多重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D45、EpCAM、CK8、CK18、CK19、vimentin及twist基因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滤膜截留下的细胞进行鉴定并分型。结果:本研究所使用的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可以高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该方法富集细胞的效率超过90%。15例健康志愿者中1例志愿者检测结果阳性。20例纳入研究的骨肉瘤患者中19例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CTC,CTC计数范围为0-20。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11.33±5.88,肿瘤未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4.36±2.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间质型CTC比例高于肿瘤未转移患者(P=0.0031)。结论: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辅助判断肿瘤转移情况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