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颞肌筋膜包裹自体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或耳屏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17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及副鼻窦CT检查,术中分别采用颞肌筋膜包裹自体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或带软骨膜的自体耳屏软骨,形成骨性支架,修补鼻中隔穿孔。术后均予抗生素抗感染,并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涂抹创面,促进周边黏膜向穿孔处生长。结果:17例患者均一次修复成功,术后1~2月穿孔处被黏膜完全覆盖,鼻中隔正常解剖结构得以恢复,随访1~3年无再次穿孔,鼻中隔穿孔产生的临床症状术后改善明显。结论: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或耳屏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安全、有效、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Totally Extra-preperioneal Prosthetic,TEP)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全麻风险大,TEP术式疗效是否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排除两种修补术明确的禁忌症患者,对研究入组的92例≥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TEP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术后分别统计:(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等级、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2)远期随访指标(术后2年内的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估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TEP术相比于无张力疝术只显示出在平均减少20 m L出血量及缓解术后24小时1个AVS疼痛数量级的优势(P0.01);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96小时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慢性疼痛指数及远期疗效等主要评价指标中均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P0.05);但却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P0.01)。结论:针对≥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疾病多,对医疗费用敏感的人群,开展无张力修补术仍不失为目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使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脂肪瘤、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和增生性息肉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变最大径、创面长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3.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能够提高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外用凝胶联合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接受诊治的鼓膜大穿孔患者120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研究组接受重组牛bFGF外用凝胶联合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对比两组愈合情况、听力情况[骨导听阈、气导听阈、气骨导差(A-B ga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愈合例数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骨导听阈、气导听阈、A-B ga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dTNF-α、IL-1β、IL-6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牛bFGF外用凝胶联合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可缩短鼓膜愈合时间,改善患者听力,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或ESE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病变部位大小、整块切除率、并发症等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穿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4例患者完整切除瘤体(94.12%),肿瘤平均直径(16.98±8.29)mm。食管病灶病理类型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有15例(22.06%);胃部病灶分布以胃体、胃底和胃窦居多,分别有18例(26.47%)、16例(23.53%)和12例(17.65%),病理类型以间质瘤最多,占36.76%;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6.18%),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5.88%),经过内镜下止血后好转,8例患术中穿孔(11.76%),均行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钛夹行荷包缝合,其中1例患者术中穿孔合并术后迟发性出血;病灶最大直径(≥25 mm,P=0.036)和病灶部位(胃底,P=0.015)是导致ESD或ESE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和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但需注意病灶大小和胃底病变,因其是导致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ESD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ESD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整块完整切除率(63.27%)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内均未出现原发病灶转移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与传统手术相比,ESD手术并发症较少、且安全性较高,更加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倒刺线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孔缝线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修补穿孔(n=57例),观察组采用倒刺线缝合修补穿孔(n=5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疼痛指标、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孔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能够一定程度降低腹腔镜下穿孔的缝合难度,并且可显著减少缝合和手术时间,从而加快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术后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施行ESD治疗。1例发生术后出血,经积极止血补液对症治疗出血停止。其余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对该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士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食道粘膜下肿瘤患者172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72例。观察组给予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对照组给予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天数与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 %(P<0.05)。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后14 d的血清IL-2、sIL-2R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1年与2年复发率分别为2.0 %和6.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 %和15.3 %(P<0.05)。结论:隧道法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粘膜下肿瘤能减少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8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给予对照组内镜下注射碘化油与组织胶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中组织胶总用量,注射点数及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治疗14d后行胃镜检查,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再出血死亡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胶总用量、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点数、再出血发生率、再出血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使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观察组联合普萘洛尔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止血和半年内再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A、SOD、胆碱酯酶水平比较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胆碱酯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静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思连康对肝硬化血浆内毒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思连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思连康液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思连康(每次两粒,每日三次)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思连康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及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连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4.
刘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1):53-54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思连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思连康液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思连康(每次两粒,每日三次)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思连康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及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连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以及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癌胚抗原(Cancer embryo antigen,CEA)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及2周后的肝功能以及AFP、CA199及CE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临床疗效较高(87.04%Vs 72.2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一周后实验组ALT水平较低(195.37±13.42 U/L Vs 154.72±13.44 U/L)、AST水平较低(323.41±21.33 U/L Vs 233.55±21.63 U/L),TB水平较低(125.36±4.26 U/L Vs 108.16±6.45 U/L)(P0.05),治疗两周后,实验组ALT水平较低(124.28±15.84 U/L Vs 78.53±12.55U/L)、AST水平较低(147.15±13.56 U/L Vs 83.42±20.88 U/L),TB水平较低(92.82±9.64 U/L Vs 56.32±7.43)(P0.05)。结论:复方氨基酸能够影响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胃穿孔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胃肠动力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术前、术后第1h、1d、2d、3d血清中胃泌素(GAS)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d、2d、3d GAS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更短,胃肠动力恢复更快,并发症较少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回春生治疗肝硬化双盲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春生是大连医学院微生态学研究室研制的活菌制剂。给肝硬化患者口服,进行临床双盲观察。结果表明,对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LLT(p<0.005),A/G(p<0.05),TTT(p<0.00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双歧杆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ST、ALT及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I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复合乳酸杆菌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7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复合乳酸杆菌联合肝硬化常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浆ALT、AST、内毒素、IL-1β、TNF-α、血氨及消化道症状积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LT、AST、内毒素、IL-1β、TNF-α、血氨水平及消化道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合乳酸杆菌联合常规疗法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和白蛋白相关免疫、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90例。将其按照肝硬化的差异区分为早期肝硬化组(45例)与晚期肝硬化组(45例)。45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无症状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CD3+、CD4+、CD8+和CD20(+)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ALT、AST、TBIL、DBIL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ALB、TP、A/G、PA均低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低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HA、LN、PIIINP、CIV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的TNF-α、IL-6、TLR4和TLR9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CD3+、CD4+、CD8+、CD20+、TNF-α和IL-6与HA、LN、PNIIINP、CIV水平呈正相关,而ALB、TP、A/G和PA与HA、LN、PNIIINP、CIV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免疫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浓度与四种肝纤维化标志物在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硬化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指导临床诊治,减少肝癌的发生,更好地判断疾病预后与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