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的疗效,并分析两种入路方式对假体位置和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THA患者,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LA组37例和DAA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影像学指标、步态参数、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AA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短于PL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P<0.05);DAA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PLA组,VAS评分低于PLA组(P<0.05)。DAA组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高于PLA组(P<0.05);两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假体居中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DAA组的单腿支撑时间长于PLA组,步频大于PLA组,Foot off高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DAA组术后7 d的5-HT、PGE2、NO水平低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THA患者采用DAA的入路方式,除手术时间较长外,其在手术切口、术中损伤、髋关节功能恢复、步态参数、减轻术后疼痛、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等方面均优于PLA,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olateral approach, DAA)与髋关节前外侧入路(Orthopaedische Chirurgie Muenchen,OCM)对青年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青年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DAA组(35例)与OCM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最后对比两组术后7 d、1个月及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1)OCM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DA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C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AA组(P0.05);(3)两组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7 d及1个月,OCM组Harris评分优于DA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DAA术,OCM术施术时间更短,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但对比两种术式对髋关节远期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侧卧位直接外侧入路(DLA)对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次THA患者97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n=47)和B组(n=50),A组行侧卧位DLA,B组行平卧位DAA,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参数、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初次下床行走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步频、步速、步长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对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侧卧位DLA相比,初次THA患者行平卧位DAA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手术效果,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且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关节疾病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1月期间到我院行THA治疗的髋关节疾病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54,后外侧入路)和B组(n=51,SuperPATH入路),术后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短于A组(均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均较术前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趋势(P0.05);B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方式相比,髋关节疾病患者THA中采用SuperPATH入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羟考酮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2水平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在术后使用硫酸吗啡注射液,观察组在术后使用羟考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2水平的变化、镇痛效果、术后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48、72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TNF-α、IL-6、IL-2水平的影响较小,且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的水平及其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37、IL-6、IL-10和CRP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IL-37水平均较对照组(CON组)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其血清CRP(r=0.3,P0.05)、IL-6(r=0.4,P0.05)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16)。当排除SAP组患者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CRP(r=0.3,P0.05)、IL-6(r=0.5,P0.05)、IL-10(r=0.2,P0.05)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与IL-6、IL-10、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比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采用超声引导内侧或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TH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例数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阻滞相关指标、疼痛介质、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拔管/手术/住院/第一次下床活动、复苏室停留等状态时间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内侧组术后48h 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小于外侧组(P<0.05)。两组穿刺注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内侧组置管时间短于外侧组,导管重新固定例数少于外侧组,置管深度长于外侧组(P<0.05)。两组术后24h的 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均升高,但内侧组低于外侧组(P<0.05)。两组术后24h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均升高,但内侧组低于外侧组(P<0.05)。外侧组、内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内侧与外侧入路FICB均可为THA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阻滞,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内侧入路在减轻疼痛刺激、应激反应、置管操作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OPG、BGP、ALP、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肯定,虽可引起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上升,但未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n=48)和后外侧入路组(n=48)。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下床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内优势明显,表现为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性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分析PCT,CRP及IL-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CT水平为(1.24±0.23)ng/m L,对照组PCT水平为(0.12±0.10)n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RP水平为(105.27±19.93)mg/m L,对照组CRP水平为(7.62±2.97)m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6水平为(248.15±35.60)ng/m L,对照组IL-6水平为(144.05±20.26)n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IL-6及CRP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301,0.468,0.413,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BS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疑似细菌性BSI患者216例,入院后均送检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102例)和阴性组(114例)。统计细菌性BSI阳性率、革兰阳性菌感染率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率;检测血清PCT、CRP、IL-6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同时绘制ROC曲线并计算出各指标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值。结果:所有疑似BSI患者的细菌阳性检出率为47.22%,革兰阳性菌感染率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率对比无差异(P0.05);阳性组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IL-6的AUC明显大于PCT和CRP(P0.05);PCT、CRP及IL-6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PCT、CRP及IL-6对于BSI均有着一定诊断价值,而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BSI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探讨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对7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采用ELISA和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的IL-6、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体检健康者34例作对照。显示患者CRP、IL-6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在测定病人CRP及IL-6水平的同时建立患者的个体标准,则可以对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苦参碱注射液对宫颈癌患者化疗的增敏作用及对T细胞亚群、CA125、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增加苦参碱注射液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A125及IL-6水平的变化、肿瘤病灶面积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剂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CA125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5),CD3~+、CD4~+及CD4/CD8~+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辅助宫颈癌化疗的增敏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CA125及IL-6水平,显著改善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七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七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ox-LDL、CRP、IL-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评分(SNSS)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ox-LDL、CRP、IL-6、HAMD、S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七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ox-LDL、CRP、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