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规模化育苗及海区养殖技术。采集海区成熟藻体, 室内催熟放散受精卵, 收集并喷洒于水泥板、棕绳、木板3种附着基, 进行受精卵附着、萌发及苗体生长等实验, 发现棕绳育苗效果最佳。受精卵喷洒10d后, 3种附着基的出苗率分别为 85.5%、80.2%和91.3%, 平均株高约1.3 mm。前20天木板幼苗密度最高, 达8.2株/cm2, 但幼苗均生长缓慢。第30天, 幼苗出现明显分枝, 生长率增大到前20天的1.6倍, 其中棕绳幼苗株高最大, 幼苗存活率分别为83.6%、79.7%和75.6%。第60天棕绳幼苗密度及平均株高均最大。将附有幼苗的水泥板(藻礁)、棕绳放入海区进行养殖, 发现幼苗在浪大流急海区生长较快, 4周后平均株高分别达98.7和103.1 mm, 是对照组的1.5倍, 但棕绳脱苗严重。藻礁较适合海区规模化投放养殖, 是藻场修复和重建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积物捕获器和抽吸泵测量不同站点和不同水深的沉积物相对数量,通过现场测量铜藻的分布密度,评估了枸杞岛潮下带铜藻分布与沉积水平和暴波强度的关系,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沉积水平对铜藻幼孢子体附着和附着后藻苗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少且暴波强度小的站位铜藻分布密度最高,沉积物数量多、暴波强度高的站位铜藻分布稀少;在不同水深处,铜藻分布密度与沉积物数量呈负相关关系;附着基上沉积物数量干质量达到10.47 mg·cm-2(0.543 mm厚)时,仅4.4%的铜藻幼孢子体能够附着,当沉积数量为13.96 mg·cm-2(0.724 mm厚)时,则完全阻止幼孢子体附着;幼孢子体附着1周后,沉积物覆盖数量达到13.96 mg·cm-2时,铜藻幼苗仍有24.0%存活,当沉积物覆盖数量达到34.9 mg·cm-2(1.81 mm厚)时,铜藻幼苗全部死亡.总的来说,铜藻分布密度不但与沉积数量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暴波强度制约,沉积物对铜藻早期定居阶段的影响在铜藻种群分布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牡蛎幼体迁移与附着影响着牡蛎的空间分布、资源补充、种群维持及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监测了1个完整潮汐周期(9个潮时采样)内象山港2个试验点(采苗场和产卵场)表层、底层水体中熊本牡蛎幼体的时空动态,并开展野外附着试验,检验了熊本牡蛎在2个试验点和3个潮区(上层T、中层M和底层B)附着及生长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在1个完整潮汐周期内,2个试验点表层水体中牡蛎幼体丰度均有显著的时间变化,采苗场表层水体中熊本牡蛎幼体丰度最大值(20.8±5.6 ind·L-1)出现于高平潮时,显著高于其他8个潮时;而产卵场相反,高平潮时牡蛎幼体丰度最低(0.1±0.1 ind·L-1);2个试验点底层水体中牡蛎幼体丰度在不同潮时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采苗场附着牡蛎总丰度、成活率和壳高在不同潮区间差异显著,牡蛎总丰度大小顺序为B>T=M,成活率和壳高的大小顺序为T>M>B,活体牡蛎丰度在潮区之间无显著差异。产卵场附着牡蛎总丰度、成活率、活体牡蛎丰度和壳高在不同潮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高平潮时是熊本牡蛎附着的主要时段,产卵场和采苗场具有相似的牡蛎稚贝附着密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珊瑚石为培养载体,分析海水中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的变化、微生物膜的形态和底栖硅藻的种类,并比较附苗器上微生物膜培养时间对大珠母贝幼虫附着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营养盐时可溶性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均随时间逐渐下降,至16 d基本稳定,分别较初始值减少了99.11%和84.78%,而未添加营养盐时可溶性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添加营养盐的海水中培养了17 d的珊瑚石表面附着的硅藻包括菱形藻属、圆筛藻属、双眉藻属等,与球状细菌、胞外分泌物等共同形成微生物膜;未添加营养盐的海水中培养了17 d的珊瑚石表面附着的硅藻主要有异极藻属、胸隔藻属和曲壳藻属等,微生物膜结构相对疏松,珊瑚石孔洞间几乎没有微生物膜;在添加营养盐的微生物膜培养水体中处理4 d的附苗器48 h大珠母贝附苗率为25.78%,较对照组提升了9.87%,且显著高于处理2 d和3 d的附苗器附苗率。因此,自然海水中可以培育形成底栖硅藻和细菌微生物膜,促进大珠母贝幼虫附着。  相似文献   

5.
枸杞岛铜藻垂直分布格局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远新  章守宇  王伟定  吴祖立 《生态学报》2014,34(17):4931-4937
以枸杞岛铜藻垂直分布特征为基础,并通过现场实验分析了环境因子(沉积物、暴波强度(wave exposure)、光照强度)对铜藻幼苗阶段垂直分布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藻的主要繁殖群体集中分布在潮间带低潮区121—240 cm的水深范围内,水深大于480 cm没有发现成藻植株;光照对铜藻的生长起重要作用,低光照强度可能不会导致铜藻的大量死亡,但明显抑制了铜藻的生长,248μmol m-2s-1的光照强度为铜藻快速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并没有导致铜藻幼苗大量死亡;低暴波强度虽降低了铜藻被移除的风险,但为沉积物和附生生物在铜藻附着基上的积累创造了条件,进而影响了铜藻早期定居阶段的存活;随着水深的增加,沉积物在附着基上的沉积水平显著增多(P0.01),沉积物长时间的覆盖导致了铜藻幼苗大量死亡。因此说,沉积物可能是影响铜藻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陈周  刘志媛  彭宇飞  王帅 《微生物学报》2015,55(10):1336-1342
摘要:【目的】对1 株热带底栖硅藻———双眉藻(Amphora sp. HN08)的盐度和附着材料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分析测定双眉藻在琼脂板、玻璃、PVC塑料板、塑料保鲜膜和尼龙网5种附着材料和6个盐度梯度(10‰–60‰)下处理9 d后的生物质产量、光合色素含量和细胞附着状态。【结果】双眉藻在玻璃板和PVC塑料板上的生物质产量最高,细胞干重达到3.64 g/m2;细胞在玻璃上的附着强度为III级,容易刮取和采用离心法脱水。盐度对双眉藻生物质产量无极显著影响,但对其附着性和光合色素含量有显著影响。盐度为30‰和40‰的培养液中,细胞的附着强度为IV级,易于离心采收;在50‰和60‰高盐度条件下的藻细胞多悬浮于培养基中,离心法较难采收。盐度大于30‰培养条件下的双眉藻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盐条件下(10‰和20‰),50‰盐度条件下的Chl 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干细胞重的26.27%和11.11%。【结论】从采收性和生物质量两方面考虑,双眉藻的最佳生长和采收培养条件为:附着材料选用玻璃板,盐度为30‰–40‰;然而综合安全性和成本考虑,建议将来生产上采用PVC塑料板作为附着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为研究对象, 对比室内养殖条件下添加附着基与否对分叉小猛水蚤的种群密度的影响, 并同步分析水体化学要素(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磷酸盐)与桡足类种群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附着基并未达到增加桡足类种群密度的效果, 反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水体三氮一磷的分析表明亚硝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均与桡足类种群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氨氮浓度与桡足类种群密度间没有相关性, 这与之前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验证了现有养殖方法的可靠性。此外, 添加附着基养殖池中快速升高的亚硝氮含量可能抵消了附着基的积极作用, 因此, 后续相关研究需要综合考量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8.
刺参的趋光性以及对附着基颜色的感应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刺参的趋光特性和附着基颜色对其行为反应的影响,分别用平均趋光率(mean phototactic rate, MPR)和平均聚集率(mean attractive rate, MAR)统计分析了刺参在100、50、10、5和1 lx共5档强度的光照和7种颜色的附着基(红色、灰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和绿色)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水平光场内,光源照度为100、50和10 lx时,光照度较强区与光照度较低区之间的MPR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光源照度为5和1 lx时,各区域之间的MPR无显著差异;不同颜色附着基实验时,刺参在黑暗和自然光照条件下,同种颜色附着基的MAR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黑色和灰色附着基的MAR明显优于其他颜色的附着基,与蓝色、黄色及不放置附着基的MAR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颜色附着基的MAR由大到小排列为黑色>灰色>红色>绿色>白色>蓝色>黄色。表明刺参的趋光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呈负趋光性;平均聚集率较高的3种颜色的附着基是黑色、灰色和红色。  相似文献   

9.
穗状狐尾藻与不同生长期苦草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作用在水体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对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与不同生长期(幼苗期和成株期)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生长期的苦草,穗状狐尾藻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成株期苦草的竞争能力强于其幼苗期;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平均株高比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平均株高增加了128.6%(P0.05),但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植株平均干重比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植株平均干重降低了62.8%(P0.05);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分枝较多、株丛大,对苦草幼苗形成了较大的遮光作用;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分枝少、植株较长,顶端漂浮于水面生长,表明受苦草的种间竞争压力增大,但仍小于穗状狐尾藻的种内竞争;另外,苦草幼苗组中的苦草根长比苦草成株组中的苦草根长平均长28.6%(P0.05),表明在与穗状狐尾藻竞争过程中,苦草幼苗更趋于竞争地下资源。本研究结果说明穗状狐尾藻竞争能力强于苦草,苦草幼苗受穗状狐尾藻的竞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薛俊增  吴惠仙 《生态学报》2002,22(12):2091-2095
研究蟹板茗荷在三疣梭子蟹鳃及口肢上的定向、附着和种群特征 ,结果显示蟹板茗荷主要附着在三疣梭子蟹鳃的腹面 ,占 67.86% ,以在第五对鳃上的附着量最大。位于鳃腹面的蟹板茗荷主要以 0°方式定向 ,鳃背面的蟹板茗荷则主要以± 90°方式定向 ,鳃室壁上的蟹板茗荷主要以 0°方式定向。蟹板茗荷在不同的附着部位形态上有差异 ,口肢上的个体柄短、壳板厚而硬 ,鳃室里的柄长、壳板薄而软。附着于三疣梭子蟹鳃及口肢上的蟹板茗荷 ,其种群年龄结构和数量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
西湖湖西浮游与着生藻类季节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调查了西湖湖西沿岸带浮游藻类和不同基质(植物、石块和底泥)上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分析了着生丝状藻与浮游丝状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探讨湖西生态修复过程中季节性暴发的丝状藻水华的原因。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和植物、底泥、石头上着生藻类中均以硅藻门种类数(分别占52.5%、60.4%、86.7%和72.7%)最多, 蓝藻门(分别占10.1%、8.9%、6.7%和15.2%)和绿藻门(分别占26.3%、19.8%、5.6%和10.6%)次之, 其他门类相对较少, 浮游藻类与着生藻类优势种季节差异较大。附植丝状藻密度显著高于附泥和附石丝状藻, 且狐尾藻上着生丝状藻密度与浮游丝状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狐尾藻着生丝状藻可能是浮游丝状藻较重要的来源之一, 该结果可为西湖丝状藻水华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相关性分析表明, 着生藻类和丝状藻与各理化因子(水深、透明度、溶解氧、水温、pH、TN、SRP、TP等)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枸杞岛铜藻种群分布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清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时空分布,并探明大型海藻场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方法,采用水下样方法,对枸杞岛铜藻种群藻苗和成藻两个时期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铜藻幼苗到成藻阶段密度平均损失率达61%,除了波浪作用对附着牢度差的铜藻造成移除作用外,密度制约机制可能也起了一定作用;铜藻幼苗时期水深分布范围为121 ~547 cm,而成藻时期为132~461 cm,铜藻垂直分布的宽幅缩小,而且不同站点间的水深分布宽幅变化较大,这与站点间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不同有关;尤其是对分布在水深上限的铜藻来说,暴波强度的影响可能占主要作用;铜藻的生长速度与海水透明度相关,波浪的作用可能导致了沉积物再悬浮影响光照强度,抑制铜藻生长;光照强度降低是否会导致铜藻死亡还需做进一步研究,以便查清铜藻垂直分布上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谭清  庞仁乙  高熹  张忠  袁远  陈斌  张海涛  吴国星 《昆虫学报》2014,57(10):1245-1252
【目的】为解释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对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等 3种虫态的致病性差异,研究分析了蜡蚧轮枝菌L. lecanii分生孢子在3种虫态体表的附着能力及与寄主体表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量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B.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体表的附着数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技术观察供试虫体体壁外长物分布情况以及附着分生孢子情况。【结果】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3种虫态上的附着数量差异显著(P=0.0001),成虫附着孢子数量为(1.35±0.12)×106个/头,而蛹和幼虫分别为(0.57±0.09)×106个/头和(0.45±0.06)×106个/头。成虫周身微毛上均有孢子附着;整个蛹体仅棘刺底部呈“绳索状”的褶皱处可发现有孢子的附着;幼虫的体表未发现有孢子的附着。【结论】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成虫、蛹、幼虫体表的附着能力与寄主体表结构有密切关系,是蜡蚧轮枝菌对该虫不同虫态间存在致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光学显微镜、电镜技术和附着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了发根农杆菌各菌株附着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离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不同菌株对共培养基离子强度的敏感性有差异。菌株R1000附着植物细胞及其引起植物细胞的聚集对离子强度不敏感,而菌株A4和15834则非常敏感;农杆菌对植物细胞附着的多寡与其引起植物细胞的聚集程度有相关性;共培养基中Mg~(2 )、Mn~(2 )等二价刚离子(不包括Ca~(2 ))是农杆菌附着所必需的;植物凝集素ConA显著地促进了附着和植物细胞与细菌聚集团的形成。从菌株A4附着植物细胞的进程可以看出,附着至少是两步的过程:第一步主要是离子力的相互作用,是第二步附着发生的前提;第二步是位点专一的特异性附着,不可逆。发根农杆菌对植物细胞的附着机制不同于根癌农杆菌。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通过模拟养殖水体,探究附着生物对磺胺甲恶唑(SMX)的胁迫响应及其对SMX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5和10 mg/L SMX胁迫下,附着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分泌较对照组增加31.3%和21.5%,抗氧化能力降低20.6%和31.8%,但生物量的积累没有显著差异。SMX使附着生物抗氧化系统受到损伤,并刺激其分泌更多胞外聚合物以提高耐受性。去除实验结果表明,附着生物会促进SMX的消减, 1 g/L附着生物在第14天对SMX的去除率为25.10%。主要降解中间产物有N4-乙酰基-磺胺甲恶唑(TP295)、对苯醌亚胺(TP107)、去砜基磺胺甲恶唑(TP189)和去氨基磺胺甲恶唑(TP238),键的断裂和苯环上氨基反应是SMX降解的两种主要途径。研究结果对评估SMX在养殖水体中的生态风险和利用附着生物去除SMX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应雪萍 《动物学研究》2005,26(4):429-434
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正常附着胚胎及流产胚胎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受精卵从生殖孔排出15min后,孵化室中的孵化液体积增大,使胚胎浸没在孵化液中,胚胎表面具有粘性;产卵后30min.卵柄初步形成;80~140min后卵柄完全形成,胚胎牢固地粘附在携卵绒毛上。正常胚胎的卵柄高度扭曲,上有很多毛状物,同时携卵刚毛上有很多粘液;流产胚胎的卵柄上无毛状物,但卵柄及胚胎表面有许多寄生物附着。携卵刚毛上的粘液及卵柄上的毛状物可能和胚胎附着有关;而胚胎表面寄生物的活动,可能使胚胎外被、卵柄以及卵索的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胚胎之间的摩擦,进而胚胎呼吸困难,以致死亡和流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底物中钙含量对牡蛎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本研究设计2因子随机区组实验,检验底物碳酸钙含量(4个处理水平:5%、20%、40%和60%)和海水中牡蛎幼虫丰度(低处理组:1 ind·m L~(-1),高处理组:7~8 ind·m L~(-1))对实验底物上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稚贝附着效果(密度和壳高)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含量和海水中牡蛎幼虫丰度均显著影响实验底物上附着牡蛎稚贝的密度(P0.05),钙含量对附着稚贝壳高的影响不显著(P0.05),幼虫丰度显著影响附着稚贝的壳高(P0.05);在相同牡蛎浮游幼虫丰度下,20%碳酸钙处理组对牡蛎幼虫附着的诱导能力最大,显著高于60%处理组(P0.05),5%和40%处理组的诱导能力介于中间;在碳酸钙含量相同情况下,高牡蛎幼虫丰度处理组中实验底物上牡蛎稚贝附着量显著高于低幼虫丰度处理组(P0.05),而平均壳高却表现为高幼虫丰度处理组低幼虫丰度处理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固位体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为精密附着体固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记录了在戴牙时,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6个月四个时段,基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结果精密附着体基牙牙周各指数四个时段纵向比较,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在四个时段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基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在修复后3个月与戴牙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精密附着体对基牙牙周有一定的影响,应强化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花楸树种子散布、萌发与种群天然更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花楸树是我国东北林区重要的非木质资源树种,其实生天然更新不良.本文通过研究花楸树种子散布、土壤种子库及种子萌发出土过程,分析花楸树实生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散落的花楸树果实96.1%分布于母株2 m范围内,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0~2 cm)的种子数占土壤种子库总数的97.0%;不同季节花楸树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差别很大,当年11月上旬种子数量最多,达(257.7±69.2)粒·m-2;翌年7月下旬种子数量最少,仅为(2.9±2.9)粒·m-2;温度不是花楸树种子萌发出土过程的限制因子,0 ℃~5 ℃时幼苗出苗率达(67.5±6.6)%,但对其出苗速率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为50%时,花楸树出苗率最高,达(74.7±4.2)%;含水量为60%时,幼苗死亡率最低,为(32.6±0.6)%.花楸树种子的散布格局和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分布格局影响种子的萌发出土过程,进而影响其种群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6月、9月和12月对青岛栈桥、威海双岛湾及荣成月湖3个典型海域大叶藻(Zostera marina)草场的附着大型藻类进行了调查,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聚类和排序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各海域不同季节附着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大型藻类17种,隶属3门14属,其中红藻门4属5种、褐藻门4属4种和绿藻门6属8种;三海域附着藻类种数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的栈桥和月湖(均为7种),最小值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的月湖(均为1种);三海域附着藻类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春季,而最低值分别为秋季(栈桥)、冬季(双岛)和夏季(月湖);栈桥的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双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一年中夏季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附着藻类群落结构在海域间和海域内不同采样点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和地域的差异对大叶藻附着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