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保存活植物名录数据库的查询,详细整理了近100年来该园从中国引种植物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来源省份及不同阶段引种人(队)、引种主要类群、种类数量等。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阶段,爱丁堡植物园在持续不断地引种中国植物,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个人收集为主,每年收集成活几种到几十种,到90年代开始有专业考察队参与收集,每年收集成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在90年初收集成活数量最多的一年达500多种,引种地区涉及我国的20余个省(市、地区),其引种较多的地区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本文还探讨了在与生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面临问题、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以下简称“北京植物园”)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创建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这期间植物园的建设和发展几经坎坷,植物园这片热土上凝聚了老一辈植物园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俞德浚、孙可群等人的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植物园百年苍松的年轮中,将被世代传颂;  相似文献   

3.
西方园艺学家对高山常绿杜鹃花的引种栽培开始于17世纪,19世纪中期这一活动成为欧美 植物园的热点。伴随着杜鹃花栽培的热情高涨是西方人对中国植物区系的关注及对中国植物 的大量采集和研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众多西方人步入中国,进行植物考察和采集活 动,丰富的中国植物资源,经他们之手成为装点西方园林的重要素材。这期间有过一批由欧 美一些植物园和植物(园艺)协会选派的专业采集员,也有一些纯属业余的植物爱好者。这里 仅介绍十几位与中国及少数周边国家和地区杜鹃花关系密切的著名采集者。罗伯特·福琼英国园艺学家罗伯特…  相似文献   

4.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2018,26(3):304-25
世界植物园500多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既是整个生物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也表现出人类对植物资源发掘与利用, 使之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从16-17世纪的植物园主要研究药用植物并发掘药物, 到18-20世纪以来从植物分类学逐步拓展至众多植物学分支学科, 进一步发展到当今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代谢组学等等。植物园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 其科学研究内涵始终贯穿其中, 既奠定了18世纪植物分类学的根基, 也对18世纪以来许多生物学发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 16世纪以来跨大陆、跨地区、跨国家之间的植物引种驯化及其发掘利用与传播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社会格局, 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兴衰。在近代500多年的植物引种驯化与传播过程中, 植物园发挥了引领作用。本文试图对植物园500年来的科学研究轨迹进行梳理, 展望当今植物园在植物宏观与微观生物学及其大数据时代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为我国植物园的科研方向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植物园起源于16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后期自然科学与园林艺术的崛起,兴盛于18世纪西方殖民地对全世界的植物考察与收集鉴定、研究与发掘利用。植物园500余年的发展史充满着人类对自然奥秘、奇特植物的好奇与探索,是一部人类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渐进认知的历史;是一部人类对植物世界从混沌无序到分门别类有序认知的过程史。本文尝试从科学与艺术两个层面,分析世界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与承担社会功能的变迁,以史为鉴,思考我国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及承接的历史担当。本篇先从"艺术的外貌"综述世界植物园500年的发展历程,限于篇幅,仅聚焦里程碑式大事件的分析归纳,以期为我国植物园界同行提供可借鉴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庐山植物园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植物园成立已经60年了。半个多世纪以夹,庐山植物园在几代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努力下,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建成了一座占地300公顷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植物园,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保护保存、开发利用野生植物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1949年以后,庐山植物园园林建设欣欣向荣,科学研究蒸蒸日上。 艰苦创业(1934—1949) 1933年8月20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召开了中国植物学会成立大会。作为大会发起人之一的胡先骕教授,深刻地认识到,要研究、发掘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宝库,亟须建立起既是科学研究基地、科研成果示范场所,又是植物学研究人才培训基地的中国自己的植物园。1933年12月,当时任北平静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楼林立的重庆主城区,坐落着颇具人文和自然之美的南山,它如一道绿色的屏障,俯视着重庆城。南山的葱茏树影间,不仅有众多抗战遗址等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海拔420~680米、接近山顶的地带,还坐落着占地超过550公顷的南山植物园。无论春夏秋冬,植物园的多个专类园中不乏花朵盛放,南山也有了"山城花冠"的美誉。南山植物园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954  相似文献   

8.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英国最权威的植物学研究机构。18世纪20年代起,邱园就已经是皇室私家花园,以后范围在不断扩大,占地121公顷。1841年,皇家将植物园交给了国家,从而开始了作为植物学研究机构的历史。邱园的第一任主任是威廉·虎克(Willan Hooker)爵士,他建立了植物标本馆,图书馆和经济植物部。1876年佐杜尔(Jodrell)爵士又捐资建立了佐杜尔实验室,植物园也从单纯的园艺观赏发展到收集、保护、引种驯化植物。标本馆,佐杜尔实验室和活植物收集构成了现在邱园植物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植物园与世界植物园同步挑起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历史重担,使植物园的数量迅速增加至近200个,收集保存了占中国植物区系2/3的20000个物种,并在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研究上获得了新的进展。然而,中国植物园的布局与世界的植物园一样,物种越丰富的地区,已建立的植物园越少;在保存的物种中,不仅忽视了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而且有约1/3的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主要因适应性问题而生长不良、出现生殖障碍,甚至死亡。为了提高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本文就《中国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名录》的修订与公布、《中国植物保护战略》的制定,以及我国植物园协调机制的建立、植物迁地保护网络系统的完善、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规范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牛津大学植物园始建于1621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英国最古老和经典的植物园,在历史和学术上都处于世界一流的地位。牛津植物园由亨利·丹佛斯和其后的厄尔利·丹拜创建的"药圃"发展而成,其主要功能是支持科研、教育及物种保存,现已收集有6000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牛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生态学和植物学家曲仲湘、吴征镒和蔡希陶等,他们根据热带森林的多层多种结构和当地少数民族利用森林的空间发展经济植物的传统经验,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了以三叶橡胶为上层的经济植物多层多种经营的实验群落研究,即构建混农林系统。  相似文献   

12.
1635年,根据法王路易十三的命令,在巴黎建立了“药用植物园”。到18世纪初,该园逐渐扩大,到1793年重新调整组织,正式建立了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简称M.N.H.N.),至今已有187年的历史。 该馆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大部分研究机构都集中在巴黎第5区的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es)内及其周围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街道,如南面的布丰路、北面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赞许和解读了洪德元院士在2016年以"三个‘哪些’:植物园的使命"为题而提出的植物园引种收集了哪些、培育开发了哪些和挽救了哪些的"三个哪些"的重要见解。笔者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植物园已从约110个发展至约200个,收集、保存了占我国2/3区系成分的约20,000种植物,远高于世界2,000多个植物园所保存的约1/3的世界种类。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我国植物园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与其追求保护植物的数量,不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侧重和优先收集、保存具有重要科研、经济或文化价值种类中已受严重威胁的种类;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它们的有效保护研究,以解决30多年来植物园新增的和死亡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相当(各约80%)的状况。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那些具有保护功能的植物园的科学布局,切实解决好在我国植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环境越独特的地方植物园越少或空白的问题,而且要在洪院士所提出的"三个哪些"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和支持植物园开展植物有效保护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谈到植物园,就不能不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邱园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植物园之一,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优美的环境,还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植物学家和最丰富的植物收集,任何一个走进邱园的游客都能从其博大的内涵中吸收到有益的知识,得到无尽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日本植物园协会现有百余个成员,隶属于政府机构的约24个,隶属于学校的34个,隶属于企业研究部门的近10个,隶属于协会、团体或公园的近40个。各类植物园中,药用植物园约占40%,其它专类植物园约占20%。企业所属的植物园大多与药有关,医科、药科大学也普遍附属有相当规模的药用植物园。很多综合性大学的理学部或农学部附属有综合性植物园,药学部则另附属有药用植物园。  相似文献   

16.
访苏散记     
我们应苏联科学院和人与生物圈苏联国家委员会的邀请,前往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参观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学活动。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逗留20多天里,我们参观访问了14个博物馆和9所研究所,特别对苏联科学院和莫斯科大学所属的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其中有历史悠久的列宁格勒的民族博物馆、动物博物馆、植物博物馆;莫斯科大学的人类学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地球科学博物馆;苏联科学院的总植物园等,还有一些历史与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世界植物区系缩影—柏林大莱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柏林大莱植物园(BerlinDahlem Botanical Garden),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郊,它是在舒伯格植物园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自1801年以来,该园历任园长均为植物分类研究史上的著名学者,其中近代植物分类学泰斗──阿道夫·恩格勒,就是从1889年至1921年间担任园长达33年之久。目前,柏林大莱植物园占地42公顷,收集保存的活植物20750种,位居世界前列,与英国的丘园和美国的纽约植物园共称世界三大植物园。 现在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植物园约有1500多个,其中…  相似文献   

18.
白暨豚保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暨豚是一种仅存于中国的淡水豚,迄今已有约2500万年的历史。20年来,白暨豚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400头,锐减到90年代末不足100头。白暨豚的生存环境也急剧恶化,目前仅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有分布。导致白暨豚濒危的主要原因源于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包括水利工程、渔业活动、水体污染等。白暨豚的保护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建立白暨豚自然保护区,保护其自然种群和栖息地环境;②建立半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③建立细胞库、基因库等,保护其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为目前最为紧迫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2月9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巴莱莫植物园迎来了建园200周年园庆。会议与意大利植物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结合举行,是意大利植物学历史上少有的盛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植物园的知名专家,就关于植物园如何迈向第三个世纪进行了专题讨论、实际上这也是全世界植物园今后发展方向的一次学术性交流。英国的Heywall教授应邀专程到会作总结发言。与会注册代表35O余人,实际参加会议的人数在500人以上。东亚地区唯一代表,我国代表,国际植物园协会副主席,南京中山植物园主任贺善安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意大利巴莱…  相似文献   

20.
过去20年中国耕地生长季起始期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时相遥感数据能够较好地描述区域尺度的植被物候和生长季节的变化特征.利用NDVI时序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分别提取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等3个时期为我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计算3个时期平均生长起始期,并分析了我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的区域空间分异规律;然后,从区域和省份两个尺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两个阶段我国耕地生长季起始期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清楚地呈现出一个从南向北逐渐推迟的空间特征;从不同区域看,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两个时期,我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变化都是提前和推迟并存,不同区域变化程度不一;从不同省份看,在过去20年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耕地第一生长季起始期都表现为总体提前的趋势,但不同省份的起始期变化具有差异性.影响我国耕地生长季起始期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区别气候变化等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生长季起始期变化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