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坛紫菜叶状体的无菌化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坛紫菜叶状体的无菌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利用紫菜外生菌对无菌处理后的紫菜叶片进行了人工感染。经0.7%KI和0.1%(w/v)氨苄青霉素对紫菜叶片进行预处理后,利用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5种抗生素及其不同组合对紫菜叶片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抗生素组合、浓度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终浓度300μg/mL)、卡那霉素(终浓度100μg/mL)与庆大霉素(终浓度100μg/mL)3种抗生素组合对坛紫菜叶状体进行无菌处理18 h,对紫菜细胞的毒害较小,并且3种抗生素合用对89.5%紫菜外生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外生菌感染结果研究表明:用105/mL真菌孢子液和细菌菌液回染紫菜,培养22 d后,实验组紫菜生长状况较对照组好,对照组紫菜出现褪色。用108/mL真菌孢子液分别回染健康紫菜、穿刺紫菜(用灭菌刀片在紫菜表面划1~2 mm的伤口),分别在18℃、28℃和3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表明28℃和35℃高温和穿刺均会影响无菌紫菜健康生长,且加菌紫菜在高温和穿刺条件下,则会出现明显病斑,而18℃培养的加菌紫菜则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以其为出发菌株,采用梯度培养皿法,利用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5种抗生素,对自然界中和经过NaNO2诱变的菌株进行了耐药性菌株的分离及抗性水平的确定。在自然界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只对青霉素(80μg/mL)和四环素(60μg/mL)有抗性,而对红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则没有抗性。经过NaNO2诱变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40μg/mL)的抗性降低,但对青霉素(120μg/mL)和其他3种抗生素的抗性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细胞表型和积累模式,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其进行总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分析,并研究了舟形藻对氨苄青霉素(Amp)、卡那霉素(Kan)、草胺膦(PPT)、庆大霉素(Gen)、链霉素(Str)、遗传霉素(G418)、潮霉素(Hyg)以及氯霉素(Cm)这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舟形藻细胞以沉积底部的生长模式积累;其总油脂含量占其干物质重量的8.31%,脂肪酸种类主要有C16:0,C16:3(n-4)和C20:5(n-3)(EP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64.13%、15.87%和19.62%;舟形藻对Cm和G418非常敏感,对Hyg较敏感,而对不同浓度的Amp、Kan、Gen、Str以及PPT极不敏感.为舟形藻基因工程筛选标记的确立,进而建立其遗传转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内共生菌特异性引物,研究了内共生菌在B、Q型烟粉虱种群中的分布和感染率,同时评价了3种不同的抗生素利福平、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分别在3种不同的浓度下(100.0、50.0及25.0μg/mL)对烟粉虱内共生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B、Q型烟粉虱原生内共生细菌Portiera的带菌率均为100.0%;B、Q型烟粉虱次生内共生菌Hamiltonella的带菌率分别为91.7%和100.0%;B型烟粉虱次生内共生菌Rickettsia的带菌率为87.5%,Q型为0;其它次生内共生菌在B、Q型烟粉虱中均未检测到。利福平、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在3种不同的浓度下均不能去除B、Q型烟粉虱Portiera;利福平、氨苄青霉素在3种不同的浓度下均能完全去除B型烟粉虱Rickettsia,硫酸卡那霉素在不同浓度下去除Rickettsia的效果不同;3种抗生素去除Hamiltonella的能力受抗生素种类以及浓度的影响。同一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去除Hamiltonella的效果均是100.0μg/mL>50.0μg/mL>25.0μg/mL;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去除Hamiltonella的效果均是利福平>氨苄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各浓度与各抗生素之间的去除Hamiltonella的效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相思根瘤菌质粒与其抗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了相思根瘤菌MZ和AJ018在含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并用碱裂解方法对其质粒组成进行检测。结果:两菌株对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均无抗性,而对其它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MZ菌株对实验中的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的耐受范围与最大耐受值都比AJ018强,当平板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的终浓度分别为250μg/ml、75μg/ml、150μg/ml时,AJ018在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当三种抗生素终浓度分别为800μg/ml1、50μg/ml、400μg/ml时无菌落生长。两菌株都含有一个大约50kb的质粒。  相似文献   

6.
Cr6+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研究材料,采用氧电极和快速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时间Cr6+处理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6+浓度大于40 μmol/L时,莱茵衣藻细胞数逐渐下降,而藻细胞变大;表观光合速率成为负值,呼吸作用随Cr6+处理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至对照水平;莱茵衣藻有活性放氧复合体比例随Cr6+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80 μmol/L Cr6+处理3 d时已下降至13.72%;光合驱动力(DFABS)随Cr6+浓度增加逐步下降,并以DFφPo在DFABS的下降中的贡献最大.研究发现,重金属Cr6+胁迫显著影响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而对呼吸作用则影响较小;Cr6+主要通过损伤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以及阻断QA至QB的电子传递而抑制光系统Ⅱ的功能;莱茵衣藻光系统Ⅱ对Cr6+处理比较敏感且存在着多个作用位点,并首先影响反应中心光能捕获效率,其次影响反应中心的活性,最后影响QA-之后的电子传递.  相似文献   

7.
G418和氯霉素作为转基因盐藻的抗生素筛选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寻找可以作为筛选标记的抗生素是进行盐藻转基因的前提,尤其是分子更小,反应更灵敏的抗生素,通过降低培养液中NaCl浓度至0.25mol/L以后,进行抗生素筛选,得到了一种可以作为筛选标记的抗生素-G418,700μg/ml G418在第5d即比较完全地杀死野生型盐藻细胞,由于未知的原因,实验中氯霉素表现出的抑制浓度是400μg/ml,作用时间是10d以上,不同于已有报道。在含1.5mol/L NaCl的盐藻培养基中,氯霉素,潮霉素,壮观霉素,G418,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都没有表现出杀死盐藻细胞的能力,这说明G418在低盐培养基中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转基因盐藻的抗生素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常被用于对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细胞进行筛选。在进行抗生素抗性筛选前,需要摸索合适的抗生素使用浓度,其原因在于:过低的筛选浓度无法抑制非转基因细胞的生长;反之,过高的筛选浓度会导致转基因细胞死亡。为了摸索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sheep skin fibroblasts, SSFs)对G418及Blasticidin S的抗性,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SSFs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上述两种抗生素处理SSFs,采用活细胞计数的方式检测SSFs对上述两种抗生素的抗性。单独使用G418或Blasticidin S导致SSFs全部死亡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200μg/mL及4μg/mL;当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其最低致死浓度为100μg/mL G418+3μg/mL Blasticidin S或150μg/mL G418+2μg/mL Blasticidin S。该实验为采用这两种抗生素筛选转基因SSFs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抗生素对西花蓟马的作用,选用氨苄青霉素(AMP)、氯霉素(CAP)和硫酸链霉素(SM)等3种抗生素分别采用薄膜饲喂法和叶片浸渍法处理西花蓟马,研究3种抗生素对西花蓟马死亡率及对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对西花蓟马的死亡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升高,在薄膜饲喂法和叶片浸渍法处理下,西花蓟马均是在3种抗生素浓度为50.00 mg/mL处理72 h时死亡率最大,薄膜饲喂法对西花蓟马死亡率的影响高于叶片浸渍法。在2种饲喂方式下,25.00 mg/mL氨苄青霉素和50.00 mg/mL硫酸链霉素处理72 h后对西花蓟马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去除效果最好;浓度为50.00 mg/mL氯霉素在薄膜饲喂法中处理24 h后对西花蓟马肠道细菌去除效果最好,但叶片浸渍法没有明显的作用。结果说明,西花蓟马死亡率及肠道细菌的去除效果与抗生素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相关,也与处理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莱茵衣藻849及其转基因衣藻lba进行光照强度、细胞浓度和培养基中硫酸盐含量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两个藻种的最佳产氢条件,同时对转基因藻和849产氢培养条件下的光合放氧速率和pH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25 ℃下,莱茵衣藻849和转基因衣藻lba的最佳产氢条件都为光照强度 60μmol/(m2·s),细胞浓度为叶绿素含量12.5μg/ml,培养基中硫酸盐含量0μmol/L。莱茵衣藻849和转基因衣藻lba的最高氢气产量分别达到了349μl/mg chlorophyll 和634μl/mg chlorophyll。在产氢条件下,转基因藻lba的净光合放氧速率比849低。结果为利用豆血红蛋白特性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质粒及其酶切片段的指纹分析,配合以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就我院一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暴发流行中任选的7个菌株进行了分子分析。所有流行株均有相同的生化反应谱,血清学鉴定均属0.Hi型。按Mic结果及质粒指纹分析,可将这七个株分成两组,甲组:5个株耐青霉素(PC>500mg/ml),氨苄青霉素(AP,>500μg/ml),头孢唑啉(Cz,16μg/ml),红霉素(Er,>500μg/ml),氯霉素(Cm,250μg/ml),链霉素(Sm,>500μg/ml),卡那霉素(Km,>500μg/ml)及四环素(Tc,>500μg/ml)8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短期内高浓度CO2培养下莱茵衣藻光系统Ⅱ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培养导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加,同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快相)曲线中O、J、I、P期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与空气培养的细胞相比,高浓度CO2在J期的相对可变荧光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单位反应中心复合体吸收的能量在高浓度CO2培养6小时后有明显的增加,但单位反应中心捕获和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并没有明显地增加。高浓度CO2培养使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传递的电子能引起的光化学反应效率和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均明显低于通空气培养的细胞。以上结果表明不同CO2浓度培养导致莱茵衣藻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快相的变化与其光系统Ⅱ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也可能与HCO-3转运过程中能量需求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利用一株溶藻细菌BS01分泌的杀藻化合物(二异丁氧基苯基)胺作用于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研究该化合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作用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0和20μg/mL的杀藻化合物处理塔玛亚历山大藻,观察藻细胞的响应。【结果】研究发现,利用20μg/mL的杀藻化合物处理藻,24 h后杀藻率达到84.1%,此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的58.5%。而当对藻细胞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进行测定时发现,20 μg/mL的浓度处理24 h后,最大光化学效率相比于对照细胞降低了55.5%,这说明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细胞内部的活性氧(ROS)水平在处理0.5 h后即开始增高,并导致细胞内部的脂质过氧化,使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上升。藻细胞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清除细胞内部的活性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20 μg/mL的浓度处理24 h后,细胞内重要的细胞结构解体,细胞严重空泡化,显示出细胞死亡的特征。【结论】杀藻化合物(二异丁氧基苯基)胺能够通过引起藻细胞内部氧化损伤的方式引起藻细胞的死亡,同时该化合物仅针对少数几种藻类具有杀藻效果,因此该杀藻化合物在赤潮的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分离自新疆沙漠的4株小球藻GTD8A1、GTD4A-1、GTD7C-2和TLD6B进行几种常用基因工程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以期筛选出沙漠小球藻基因工程中选择标记的抗生素。方法:运用藻株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藻体颜色变化和血球板细胞计数的方法,系统性研究沙漠小球藻对几种常用基因工程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4株沙漠小球藻对卡那霉素和链霉素都非常敏感,敏感浓度(细胞致死浓度,下同)均为25μg/m L;对氯霉素也很敏感,GTD8A1、GTD7C-2和TLD6B的敏感浓度也均为25μg/m L,GTD4A-1的敏感浓度为100μg/m L;4株沙漠小球藻对氨苄西林和头孢霉素的敏感性都不是很明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氨苄西林和头孢霉素对藻细胞的生长还具有促进作用,当氨苄西林和头孢霉素的浓度很高时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可作为沙漠小球藻基因工程选择标记中的2种抗生素,为今后建立其遗传转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新分离的两个螺原体和典型的柑桔僵化病螺原体,在体外条件下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其敏感程度用最小生长抑制浓度(MIC)和最小致死浓度(MBC)表示。结果表明,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有较强的生长抑制和致死作用;其次是氯霉素、夹竹桃霉素、庆大霉素;作用较弱的有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01—2000μg/ml)无作用。三株供试菌中,以柑桔僵化病螺原体(Sc189)对10种抗生素最敏感,新分离的两个螺原体CH-1和CB-2的敏感性相似。同时,不同培养时间对MIC测定  相似文献   

16.
共生菌Wolbachia能够诱导许多节肢动物发生产雌孤雌生殖现象。由于该菌无法在宿主细胞外离体培养,人们常采用抗生素处理获得Wolbachia去除或滴度降低的宿主种群,用以研究Wolbachia对宿主的调控作用,但抗生素可能会对宿主产生附加效应。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生素处理是否可以恢复感染寄生蜂的两性生殖,较少关注抗生素对宿主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四环素(0、5 mg/mL、15 mg/mL和25 mg/mL)连续饲喂5代来明确四环素对产雌孤雌生殖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适合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随各浓度四环素处理世代的增加,雌蜂的繁殖力先降低后升高。在F_1代、F_2代和F_5代中,雌蜂繁殖力随四环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但在F_3代和F_4代中,抗生素浓度对雌蜂繁殖力无显著差异;(2)在四环素不同浓度处理下,F_1代和F_3代的羽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F_2代、F_4代和F_5代中,四环素对羽化率存在负面影响;(3)经四环素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子代雄性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在5 mg/mL的四环素处理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子代雄性比随处理世代的增加而升高,但在25 mg/mL的四环素处理条件下随世代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结果表明:四环素能够使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恢复两性生殖,但对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合度存在不利影响。此外,随着四环素处理世代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对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作为一种植物细胞的内源信号分子,在植物信号传导及抗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拟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光化学活性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4μg/mL的水杨酸处理能促进拟微绿球藻的生长,而高于12μg/mL的水杨酸处理会抑制拟微绿球藻生长;水杨酸的处理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2. 5~40μg/mL范围内,水杨酸质量浓度越大,抑制生长的作用越强。水杨酸处理会使拟微绿球藻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显著增加,但水杨酸处理会降低三角褐指藻的YⅡ。此外,8~12μg/mL的水杨酸处理能够促进拟微绿球藻的油脂积累,使其分别增加了23. 21%及45. 87%,而40μg/mL的水杨酸使三角褐指藻的油脂含量增加了87. 48%。  相似文献   

18.
以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ureum)为供试材料, 研究了5个不同浓度的Cd2+对紫球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藻红蛋白含量及ATP含量的影响, 以及对紫球藻的最大光量子产额(Fv/Fm)、实际光量子产额(YII)、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及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影响, 探讨了各荧光参数在不同浓度的Cd2+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在Cd2+胁迫的6d内, 紫球藻的生长速度显著下降, 且Cd2+的浓度越高, 生长速度下降越快; Cd2+胁迫显著的减少叶绿素a、藻红蛋白及ATP含量, 且浓度越高, 减少的幅度越大; 在Cd2+浓度低于200 μmol/L时, 紫球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I及ET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下降幅度逐步增大; NPQ在低浓度下(<200 μmol/L)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高浓度下(>500 μmol/L)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因此, 水体中浓度超过50 μmol/L的Cd2+就会显著影响紫球藻的生长及光化学活性, 水生环境中不断累积的Cd2+将会对紫球藻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两种抗生素对龙须菜的光合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两种抗生素(氯霉素和青霉素G钠)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色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菜的生长受到两种抗生素的影响,但是氯霉素的影响要比青霉素G钠的影响大的多。在氯霉素处理的过程中,光合作用、有效光化学效率(Yield)、藻红藻蓝蛋白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随着氯霉素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但是呼吸作用速率由于氯霉素的处理而升高;此外光合色素含量不受氯霉素的影响。在青霉素G钠的处理中,光合作用、有效光化学效率随着青霉素G钠的升高而下降,龙须菜叶绿素a与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青霉素G钠浓度的升高而具有升高的趋势,但藻红蛋白、藻蓝蛋白以及可溶性蛋白在各处理组之间均没有表现出一定趋势。这些结果说明,氯霉素对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光合作用速率的下降,以及有关蛋白合成下降引起,而青霉素G钠对生长的影响可能原因是呼吸作用速率的增加引起。由于龙须菜对氯霉素的敏感性比对青霉素G钠的敏感性更强,氯霉素在基因工程的育种中可能更适合作为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品之中。长期以来,三氯生随生活污水排放至水环境中,对动植物产生毒性作用,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开发高效绿色的三氯生降解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藻作为重要的水环境分解者,参与水体中外源化学物的代谢降解。茉莉酸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能诱导高等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逆性,但其对微藻类低等植物防御体系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中,笔者考察了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对莱茵衣藻应答三氯生胁迫作用及对三氯生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0. 05、0. 15和0. 45μmol/L茉莉酸处理不同程度缓解了三氯生对莱茵衣藻的氧化胁迫,但高浓度茉莉酸(0. 45μmol/L)会抑制莱茵衣藻的生长。与三氯生单独处理的莱茵衣藻样本相比,0. 15μmol/L茉莉酸处理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降低了体内过氧化物酶活力。此外,茉莉酸处理莱茵衣藻体内三氯生积累量显著小于未处理组,而培养液中三氯生残留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茉莉酸促进了衣藻对三氯生的代谢降解。进一步通过高分辨质谱鉴定了6种三氯生在莱茵衣藻体内的代谢产物,其中有4种只在茉莉酸处理组中检出,说明在茉莉酸处理下莱茵衣藻代谢三氯生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降解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