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均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BV和CBF水平较高,MTT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较高、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6个月病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可有效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温兰芳 《蛇志》2009,21(2):164-165
我科于2006年5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4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自2009 年6 月至2013 年12 月入我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再出血季节、感染、激动 情绪、吸烟、酗酒、便秘、咳嗽、运动过早或加剧等数据进行生存分析,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我们观察 的160 患者中,年龄16-86 岁,平均年龄46.5± 16.5 岁,男性共132 例,女性28 例,共有42 例发生再出血。通过对患者众多情况的 单因素logistic 分析,感染、激动情绪、酗酒、便秘、年龄、高血压、咳嗽、冬季,P<0.05,将之纳入多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激动情绪(P=0.000)、酗酒(P=0.002)、便秘(P=0.003)、年龄(P =0.000)、高血压(P=0.000)、咳嗽(P=0.000)为蛛网膜下 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激动情绪、酗酒、便秘、年龄、高血压、咳嗽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注意情绪、饮 酒、血压的控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镇咳药控制咳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性低氧对小鼠脑组织内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将BALA/C小鼠随机分成常氧对照组(I加)、急性低氧1、2、3、4次组(H1~H4)共5组。应用SDS-PAGE、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5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内MMP-2及MMP-9的蛋白表达量及其活性的变化。结果:①随着低氧次数的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MMP-2的蛋白表达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H4组MMP-2蛋白表达量的降低显著(P〈0.05,n=6),而小鼠大脑皮层组织内MMP-2的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此外,在海马和大脑皮层组织内均未检测到MMP-2的活性组分;②海马组织内MMP-9的蛋白表达量随重复性低氧次数的增加,其含量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H1组MMP-9表达量的增高和H4组MMP-9表达量的降低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样,海马组织内MMP-9活性组分的变化与其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与H0组相比.H1组MMP-9活性组分增高和H4组的降低均显著(P〈0.05)。大脑皮层组织内MMP-9表达量及其活性组分在脑低氧预处理过程中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MMP-2和MMP-9可能在脑低氧预处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提示其蛋白表达量及活性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内的差异变化可能与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对低氧的选择易损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百令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对膜性肾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98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试验组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Scr、BUN、UA、Ccr、尿蛋白、MMP-9、MMP-3及TIMP-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5.9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cr、BUN、UA、MMP-9、MMP-3、TIMP-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r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试验组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对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MMP-9、MMP-3和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大鼠脑血流量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流量、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的改变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对假手术对照组和SAH模型组大鼠检测24h局部脑血流量(rCBF)、SEP潜伏期和血清及脑组织NO含量动态变化。结果:非开颅刺破Willis环的方法可成功地诱发SAH。SAH后rCBF立即降低,在24h内无恢复趋势。SEP潜伏期于SAH后1h开始至24h明显延长。血清和脑组织NO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结构及血清MMP-9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分为氯沙坦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0).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w,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以判定左心室肥厚程度,另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结果:治疗8w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LVMI值、血清MMP-9均较治疗前低(P<0.01或P<0.05),且氯沙坦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LVMI值、血清MMP-9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氯沙坦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并且能降低血清MMP-9表达.  相似文献   

8.
范高阳  王业忠  许晖  刘祺  姬云翔  赵冬 《生物磁学》2011,(20):3860-3863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有典型神经损伤症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EBI)的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在4h、8h、12h、24h、48h、72h时间点,观察比较行为学与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2)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髓鞘内存在空泡和板层分离现象。(3)实验组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对照组4h出现典型神经系统损伤表现,12h后恢复正常,空白组未见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种简便、可重复的症状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适宜于研究早期脑损伤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上最具破坏性和难以治疗的神经疾病之一,尤其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对aSAH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和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包括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治疗)有所改善,但a SAH仍然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严重和显著的健康问题。aSAH后造成脑损伤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传统上,在动脉瘤破裂后3~7天内出现的脑动脉痉挛被认为是脑损伤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所以大多数的体内研究都着重强调了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在aSAH后的病理生理学或形态学上变化的基本机制。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发现最终将重点转向了早期脑损伤对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上。大量的证据表明,脑损伤从动脉瘤破裂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患者的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将从a SAH后脑损伤机制开始,回顾aSAH的研究历史,以及早期脑损伤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有典型神经损伤症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EBI)的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在4h、8h、12h、24h、48h、72 h时间点,观察比较行为学与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2)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髓鞘内存在空泡和板层分离现象。(3)实验组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对照组4h出现典型神经系统损伤表现,12h后恢复正常,空白组未见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种简便、可重复的症状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适宜于研究早期脑损伤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颅内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夹闭术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神经功能、免疫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高分级aSAH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8,颅内夹闭术)和B组(n=42,颅内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免疫状态、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3.81%(31/42),高于A组的60.53%(23/3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5d免疫球蛋白(Ig)G、Ig A及Ig M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B组术后1d、术后5d Ig G、Ig A及Ig M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低于A组的31.58%(12/38)(P0.05)。结论:颅内介入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aSAH患者的疗效优于颅内夹闭术,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Ghrelin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20只、假手术组(SHAM组)20只、脑出血组(ICH组)20只、Ghrelin治疗组(Ghrelin组)20只。利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Ghrelin组于建立脑出血模型后经股静脉注射Ghrelin 10 nmol/Kg·d。分别于12 h、24 h、3d、5 d、7 d时间点根据Berderson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系统功能;利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脑组织中MMP-9表达情况。结果:在12 h、24 h、3 d、5 d、7 d,ICH组、Ghrelin组大鼠Berderson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高于NC组、SHAM组(P0.05);在5 d、7 d,ICH组大鼠Berderson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高于Ghrelin组(P0.05)。WB结果表明在12 h、24 h、3 d、5 d、7 d,ICH组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均高于NC组、SHAM组(P0.05);Ghrelin组MMP-9的表达在12 h、24 h、3 d高于NC组、SHAM组(P0.05),在5 d、7 d,与NC组、SHAM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5 d、7 d,ICH组MMP-9表达高于Ghrelin组(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Ghrelin可以在5 d后降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程度,从而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于2015年3月~2017年8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治疗的aSAH后CV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及观察组(n=3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大脑前、后、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后、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ET-1、VEGF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L-8、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8、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尼莫地平联合使用治疗aSAH后CVS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3例aSAH患者,分为脑血管痉挛(CVS)组37例和无CVS组46例;迟发性脑缺血(DCI)组31例和非DCI组52例;根据不同动脉瘤直径分为5 mm组43例,5-10 mm组29例,10 mm组11例;预后良好组49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检测aSAH患者血浆v WF、GMP-140、ADAMTS13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VS组患者第4 d、10 d血浆v WF水平高于非CVS组,第1 d、4 d、10 d血浆GMP-140水平高于非CVS组,第1 d、10 d血浆ADAMTS13水平低于非CV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患者第1 d血浆v WF水平高于非DCI组,ADAMTS13水平低于非DCI组,第4 d血浆v WF、GMP-140水平高于非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m组患者第1 d、4 d血浆v WF、GMP-140水平高于5 mm组和5-10 mm组,且5-10 mm组第4d的血浆v WF水平、第1 d的血浆,水平均高于5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m组患者第1d的血浆ADAMTS13水平低于5 mm组和5-10 mm组,且5-10 mm组低于5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第4 d、10 d血浆v WF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第1 d、4 d、10 d血浆GMP-140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第1 d、4 d血浆ADAMTS13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1 d、4 d血浆v WF与GMP-140呈正相关,与ADAMTS13呈负相关,GMP-140与ADAMTS13呈负相关(r=0.334、-0.426、-0.398、0.278、-0.311、-0.235,P0.05),第10 d血浆v WF、GMP-140、ADAMTS13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 WF、GMP-140、ADAMTS13与CVS、DCI、动脉瘤直径以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综合评估aSAH患者病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I(ANXA1)、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1)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aSAH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NXA1、dickkopf-1水平,比较两组血清ANXA1、dickkopf-1水平差异。分析血清ANXA1、dickkopf-1水平与aSAH患者脑损伤程度和手术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ANX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ickkop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NXA1与Hunt-Hess评分、WFNS评分和改良Fisher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dickkopf-1与Hunt-Hess评分、WFNS评分和改良Fisher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经统计术后预后不良患者有56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ANXA1水平为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高dickkopf-1水平、高Hunt-Hess评分、高WFNS评分、高改良Fisher评分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血清ANXA1、dickkopf-1及Hunt-Hess评分、WFNS评分、改良Fisher评分对aSA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最高,ROC-AUC(0.95CI)为0.843(0.748~0.942)。结论:aSAH患者血清ANXA1、dickkopf-1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联合血清ANXA1、dickkopf-1与病情评分对aSAH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乳酸(Lac)联合检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15例aSAH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10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受试者血清cTnI、Hcy以及Lac水平。此外,按照术后转归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作转归不良组以及转归良好组,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血清cTnI、Hcy、Lac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另外,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cTnI、Hcy及Lac联合检测对aSAH术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TnI、Hcy以及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不良组血清Hcy以及Lac水平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得: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前脑疝、术前再出血均和aSAH患者术后转归密切相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unt-Hes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大小≥5 mm、术前GCS评分、术前脑疝、术前再出血及血清cTnI、Hcy、Lac均是研究组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cTnI、Hcy及Lac联合预测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TnI、Hcy及Lac联合检测对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早期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脓毒症时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组(NS组)和血必净组(XBJ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 h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内皮素-1(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XBJ组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较NS组明显减轻。术后6 h,NS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显著高于Sham组(5.37±0.12 vs 4.33±0.06,P0.01),XBJ组肺组织W/D较NS组显著降低(4.67±0.09 vs 5.37±0.12,P0.05)。此外,XBJ组大鼠肺组织ET-1(0.511±0.111 vs 0.705±0.122,P0.01)、iNOS(0.456±0.075 vs 0.548±0.098,P0.05),MMP-9(0.617±0.079 vs 0.732±0.131,P0.05)、TIMP-1(0.438±0.043vs 0.515±0.049,P0.01)mRNA的表达均较NS组明显降低,而NS组大鼠肺组织ET-1(0.705±0.122 vs 0.400±0.033,P0.01)、iNOS(0.548±0.098 vs 0.334±0.027,P0.01)、MMP-9(0.732±0.131 vs 0.352±0.061,P0.01)、TIMP-1mRNA(0.515±0.049 vs 0.365±0.068,P0.01)水平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ET-1、iNOS、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Bakri球囊压迫联合治疗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卵巢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接诊治疗的8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给予Bakri球囊压迫单一治疗及卡贝缩宫素、Bakri球囊压迫联合治疗。检测对比患者的卵巢功能指标包括LH、FSH、E2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出血量变化和止血起效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DBP、SBP及心率变化波动较小,治疗后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 h、24 h出血量减少,且研究组治疗后2 h、24 h出血量及止血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FIB水平降低,PT、APPT水平升高,且研究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升高,FSH、LH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血清E2、FSH、LH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高于对照组(4.88%),但是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Bakri球囊压迫可改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卵巢功能及凝血功能,提升产后止血效果,增强患者子宫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每组各16只。模型组以及辛伐他汀组给予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法以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辛伐他汀组于第1次注血后开始给予辛伐他汀皮下注射,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组织学检查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内径、血管舒张度、血管痉挛程度、eNOS以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无大鼠死亡,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33.33%,辛伐他汀死亡率为6.67%,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辛伐他汀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评分及TNF-α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内径、D/T及eNOS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评分及TNF-α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内径、D/T及eNOS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这可能与其上调eNOS蛋白表达并下调TNF-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