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咬合蛋白(Occludin)、C反应蛋白(快速)(CRPI)、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辅助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两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occludin、CRPI、IL-6水平,治疗后腹胀、腹痛、恶性呕吐及腹膜刺激征等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8.1%、6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occludin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血清IL-6及CRP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腹胀、腹痛、恶性呕吐、腹膜刺激征等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不仅能改善腹胀、腹痛、恶性呕吐及腹膜刺激征,而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I、IL-6水平和提高occludin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bin bo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首次给予10 BU,隔日给予5 BU,每两天给药1次;观察组在巴曲酶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脑血康胶囊,每天3 次,每次3粒。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MBP、NSE、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NHISS和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25 %,明显高于对照组(64.2%,P<0.05);两组血清MBP、NSE、WBV、HCT、PV和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I评分明显升高(P<0.05),NHI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BP、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替普酶(rt-PA)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1%,较对照组(62.3%)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与对照组(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巴曲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更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对重症肺炎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04例重症肺炎患者,52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氢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T、cTn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LDH、HBDH、CK-C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好,且可有效降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与观察组(n=7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乌司他丁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两组均治疗28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Ig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4%(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7%(50/74)(P0.05)。两组患者治疗28d后血清IL-6、CRP、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8d后IgA、IgG、IgM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SAP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73例COPD缓解期患者纳入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同时比较急性期组细菌感染与无细菌感染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期组与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组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缓解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0.05),而D-D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间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肺功能分级越高水平越高(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均显著的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利于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有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应用乌司他丁(ULi)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联合干预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并择期行CPB瓣膜置换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联合乌司他丁(ULi)。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肺功能指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本组T_0时相比,两组在T_2、T_3、T_4、T_5血清IL-6、IL-8、T_NF-α及SP-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同期对比,观察组在T_2、T_3、T_4、T_5的血清炎性因子及SP-A水平更低(P0.01)。与本组T_0时比较,两组在T_2、T_3、T_4、T_5的RI、A-a DO2值均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在T_2、T_3、T_4、T_5各时点的RI、A-a DO2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与本组T_0时对比,两组在T_1时的Cst值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PB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ULi联合Ala-Gln干预更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营养神经、抗凝、自由基清除、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T-proBNT、hs-CRP及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例数37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8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高于治疗前,脑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者ESS评分高于对照组,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NT-proBNT、hs-CRP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上述指标为(1.02±0.21)ng/mL、(120.26±19.47)pmol/L、(8.33±1.45)mg/L、(11.25±2.71)pg/mL,低于对照组的(1.45±0.24)ng/mL、(219.68±22.51)pmol/L、(16.92±2.70)mg/L、(20.07±4.62)p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清S100β、NT-proBNT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SE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3/47)](P0.05);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SS评分各内容和总分、血清MDA、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TCSS评分中症状评分、反射评分、感觉评分和总分及、血清MDA、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4.26%(2/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神经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NS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实验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1-D)的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有效率(91.11%)与对照组(82.22%)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FIB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D-D含量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使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D-二聚体水平下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AB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BP(MABP组)38例及重症ABP(SABP组)1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4例,另选42例单纯胆囊结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7 d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hs-CRP和PCT水平,对患者进行改良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分析血清hs-CRP及PCT水平与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三组血清hs-CRP、PCT逐渐升高,第3 d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第7 d时仍较第1 d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ABP组、SABP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水平明显升高,且SABP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MABP组(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较死亡组明显较低(P0.05);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改变与改良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BP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呈高表达,检测两指标可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ACH)伴意识障碍患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ACH伴意识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予以纳洛酮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4.47%(35/47)(P<0.05)。两组治疗10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超氧歧化酶 (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ACH伴意识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张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血舒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NSE水平变化,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BI)测定,并评定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血舒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NSE、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9月~2022年9月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ysC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其hs-CRP水平。分析血清CysC、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并发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中无不明原因性缺血性卒中(SUE)患者,主要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患者12例、心源性栓塞型(CE)患者31例、其他病因明确型缺血性卒中(SOE)患者4例。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血清CysC、hs-CRP水平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E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LAA组、SAO组、SOE组,LAA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SAO组、SOE组,SAO组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SOE组(P<0.05)。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重度组18例、中度组29例、轻度组37例,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ysC、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的血清CysC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CysC、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84例脑梗死患者伴发医院感染2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3例、肺部感染8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其他2例。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TOAST分型为CE型的人数比例高于未感染组,NIHSS评分及血清CysC、hs-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16分、TOAST分型为CE型及CysC、hs-CRP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E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16分、TOAST分型为CE型及CysC、hs-CRP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小板、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D-D、F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血小板、D-D、Fg水平、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血小板、D-D、Fg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86%、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这可能与其更有效改善改善患者血浆血小板、D-D、F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脑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脑出血组(n=25)、轻度粥样硬化组(n=34)和重度粥样硬化组(n=25)三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颈总动脉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s-CRP与Hb Alc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四组的IMT、TC、TG、HDL、LDL、hs-CRP和Hb A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和Hb Alc水平在单纯脑出血组轻度粥样硬化组重度粥样硬化组(P0.05);IMT与hs-CRP和Hb Alc均呈现正相关(r=0.388、0.420,P0.05);IMT、hs-CRP和Hb Al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65、1.978、1.647,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hs-CRP及Hb Al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清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NSE、MMP-9、M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血清GFAP、S100β、NSE、MMP-9、MBP、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 30.00%,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MMP-9、GFAP、MBP、NSE水平及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未溶栓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未溶栓ACI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41例)和实验组(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41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7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7d后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7 d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未溶栓ACI患者,可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