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是结直肠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原代肿瘤组织的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TX)动物模型能较好的复制临床肿瘤患者的特征,其建模方法主要分为异种原位与异种异位种植模型。本文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PDTX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以期为实验建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直肠癌(CRC)在全球范围内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表观调控的一种,基因组印记丢失(LOI)被证明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胰岛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组印迹丢失,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及其发展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法筛选出47名结直肠癌患者的杂合子携带者,采用RT-PCR及PCR-RFLP法检测杂合子患者中IGF2 LOI.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患者体内肿瘤组织中IGF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31例的杂合子中,发现有11例肿瘤组织发生LOI.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等级以及病理分期的比较结果显示,IGF2 LOI的患者与IGF2基因印记正常的患者中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2 LOI的患者相比较,IGF2印记正常的患者更易出现肿瘤的转移(P<0.05).IGF2 LOI患者的IGF2表达量明显高于IGF2印记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本次实验表明IGF2 LOI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结直肠癌伴转移的患者常常表现出IGF2 LOI这一现象.IGF2 LOI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表现遗传学标志,用于临床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转移的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Galectin-3和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8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alectin-3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Galectin-3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9%,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为62.7%。结直肠癌中galectin-3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脉管侵犯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galectin-3的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Galectin-3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高浸润转移能力有关,其可能是通过β-catenin表达异常而促进肿瘤的浸润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增强结合蛋白1(AE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对AEB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EBP1在结直肠正常组织、腺瘤和癌组织中的免疫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AEBP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浸润深度明显相关。基因水平AEBP1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AE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可能是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浸润深度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微环境中有大量M2型巨噬细胞浸润,但CXCL8是否影响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其潜在机制尚未可知。本文旨在探讨CXCL8对结直肠癌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趋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样本中CXCL8表达水平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在临床组织中进行验证。随后Western 印迹及qRT-PCR检测5种结直肠癌细胞株CXCL8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及IL-4诱导THP-1至M2型巨噬细胞后,与HCT116、SW480细胞及过表达CXCL8的HCT116(CXCL8/HCT116)、SW480(CXCL8/SW480)共培养,检测M2型巨噬细胞趋化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处理HCT116、SW480细胞,检测CXCL8表达情况,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分析趋化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癌组织CXCL8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XCL8高表达癌组织中存在更多M2型巨噬细胞浸润;IL-1β作用于HCT116或SW480后,CXCL8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证实,CXCL8趋化M2型巨噬细胞(P<0.05)。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细胞中CXCL8可由IL-1β诱导产生,CXCL8表达增加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趋化,结直肠癌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可能与CXCL8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肝癌微血管浸润相关mRNA(MVIH-ln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MVIH-lncRNA在44例结直肠癌组织、44例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MVIH-lnc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和正常结肠组织(p0.001),并且MVIH-lncRNA的表达在正常结肠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递增趋势(p0.001)。高表达MVIH-lncRNA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不相关;MVIH-lncRNA表达上调患者生存时间更短(p=0.034),其在结直肠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的结果表明MVIH-lncRNA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中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MVIH-lncRNA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理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的多步骤演进模式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经典,在这一过程中,序贯发生的基因突变(或其它遗传事件)是重要的推动力。本文综述了在结直肠癌中检测到的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了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带动下,结直肠癌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结直肠癌组织基因突变的地形图理念对于今后的肿瘤分子诊疗将具有重要意义。肿瘤不仅是基因病,更是信号通路异常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964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肠的分布部位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直肠组(502例)、横结肠组(58例)、降结肠组(213例)和升结肠组(19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切修复交叉补体1(ERCC1)和胸苷酸合酶(TS)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评估四组患者之间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原发性肿瘤和ERCC1表达在四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ERCC1和TS在升结肠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Cox回归分析发现,ERCC1表达(HR=0.318,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RCC1高表达患者相对于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ERCC1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新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并接受原发病灶切除术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2%、67.8%及50.3%;中位生存时间为(22.9±5.5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肿瘤T分期、原发肿瘤N分期、原发病灶手术方式、肝转移时间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等6个临床因素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P0.05)。结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早期明确诊断与手术治疗,并对肝转移灶局部设定合理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2(Cyclin B2,CCN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样本,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CNB2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进一步分析CCNB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CNB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CNB2的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脉管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45例结直肠癌标本中39例表达(+~+++),6例表达(-)。CCNB2蛋白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质中,少量见于细胞核。结直肠癌组织中CCN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肿瘤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分期、浸润程度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CCNB2在结直肠癌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有望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氨肽酶N(APN)的表达,并通过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探讨AP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APN、VEGF和bF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0例结肠癌组织中APN的阳性率达52.5%(21/40),15例转移淋巴组织中达66.67%(10/15),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VEGF与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和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APN与VEGF、bFGF的表达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A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VEGF、bFGF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展,对于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ER2基因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3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肠切除术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ER2在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PER2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资料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R2在结直肠患者肿瘤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减少(P0.001)。与PER2阳性患者相比,PER2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有远处转移(P=0.026)、AJCC分期为IV期(P=0.011)的比例更高。结论:PER2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低表达现象,其对于患者的AJCC分期评价以及了解患者有无远处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网织钙结合蛋白2(RCN2)和伪足富集的非典型激酶1(PEAK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RCN2和PEA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RCN2和PEA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RCN2和PEA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CN2和PEAK1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直肠癌组织RCN2和PEAK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CN2和PEAK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RCN2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PEA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RCN2阳性表达组和PEAK1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均分别低于RCN2阴性表达组和PEAK1阴性表达组患者(P0.05)。结直肠癌组织RCN2和PEAK1表达呈正相关性(r=0.586,P=0.000)。结论:RCN2和PEAK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均与肿瘤恶性进展和不良预后关系密切。RCN2和PEAK1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靶标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4.
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基因1(MTUS1)是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编码血管紧张素II AT受体结合蛋白(ATIPs). MTUS1基因表达下调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但MTUS1基因表达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尚不知晓.本文以接受根治性手术、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为材料,探索MTUS1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揭示,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MTUS1 基因表达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MTUS1 蛋白质在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表达下调,并进一步得到免疫组织化学的验证.实验结果提示,MTUS1的表达量与肿瘤的侵润深度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推断抑癌基因MTUS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D-L1/3'-UTR上单核苷酸多态性rs4143815与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首先,测定262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rs4143815的基因型;然后,统计分析基因型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D-L1/3'-UTR上单核苷酸多态性rs4143815与奥沙利铂治疗的疗效显著相关(P=0.028);与C/C型相比,C/G型患者的化疗疗效更好(OR=2.10),而G/G型患者的疗效却更差(OR=0.49)。然而,G/G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OR=0.46)。此外,PD-L1/3'-UTR上单核苷酸多态性rs4143815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显著相关,G/G型患者的肿瘤体积比C/C型患者更小(R=0.08)。结论:rs4143815与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肿瘤大小显著相关,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参考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保存的结直肠癌手术标本174例,采用直接测序技术检测BRAF基因突变情况。174例患者标本中,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仅为4.60%,突变类型主要以Exon15-codon600突变为主(87.50%);低分化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为20.00%,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术前CA199升高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为10.17%,明显高于术前CA199正常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较低,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且与术前CA199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植物杂志》2009,(11):7-7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居癌症死因第3位。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脯氨酸羟基化酶3(PHD3)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肿瘤中PHD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且PHD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级和转移呈负相关。细胞和动物实验显示抑制PHD3表达可以显著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生成。进一步的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经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87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79例(结直肠息肉组)、健康体检者93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情况,比较三组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分析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组、健康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6%(62/87)、5.06%(4/79)、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血管侵犯、神经侵犯无关(P0.05),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1.26%(62/87),高于血清CEA的54.02%(47/87)、CA199的35.63%(31/87)、CA724的33.33%(29/87)、CA125的21.84%(1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呈高表达状态,早期检测甲基化Sept9基因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癌症,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的改变、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均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目前,普遍认为慢性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白介素17主要由T细胞的亚型Th17细胞分泌产生,能够促进肿瘤相关性炎症,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控。已在胃癌、宫颈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肝癌、卵巢癌、黑色素瘤、淋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白介素17呈高表达。现有研究表明,白介素17与肠炎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尽管尚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白介素17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关于IL-17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与结直肠癌的预后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肿瘤型M2-PK、CEA与CA199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检测结果,探讨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评判预后的有效检测手段。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与结直肠癌患者45例,分析肿瘤型M2-PK、CEA与CA199在健康人群与不同结直肠癌分期(Dukes分期)中的改变,并分析肿瘤型M2-PK、CEA与CA199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结果:以上三项肿瘤血清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性(P<0.01),且不同Dukes分期患者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tumor M2-PK检测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显著优于另两项指标(P<0.01,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则显著优于血清tumor M2-PK(P<0.01,P<0.05)。结论:血清tumor M2-PK、血清CEA和血清CA199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血清tumor M2-PK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优于其他两项指标,而三项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敏感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