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8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2%(35/48)(P0.05)。两组治疗8 d后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 d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红蛋白(Hb)、人附睾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6)和对照组(n=86)。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Hb、HE4、肌瘤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9.53%(P0.05);治疗后,两组的H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E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95%、1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及Hb、HE4等指标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还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且同期相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情况,并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1年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变血管Vs、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1年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塞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给药不同,将就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结束后,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OD、Hs-CRP及IL-10水平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积压、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Hs-CRP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显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及IL-10水平,增加血清SOD含量,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酮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给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酮酸盐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清hs-CRP、分析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降低的幅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酮酸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序贯血液净化(SBP)对严重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4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以及观察组27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SBP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CVP显著低于对照组,MAP、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BP应用于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蛋白(S-100B)、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血清S-100B、人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NIHS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B、AN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B、AN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S-100B、AN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两组连续治疗14天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ROS、T-AOC、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ROS、T-AO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AOC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ROS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ROS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7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4 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33/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53%(25/34)(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NIHSS评分、NSE和S-100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TG、TC、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HDL-C则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ACI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GF-23、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明确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RR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浆脑钠肽(BNP)及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径(LVESD)、心排血量(CO)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GF-23及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V及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O及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有效提高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FGF-23及BNP水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择期行腰椎全麻手术患者9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给予观察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给予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插管5 min(T2)、拔管后1 h(T3)及术毕(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疼痛及镇静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吗啡使用剂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时刻SBP、DBP水平较T0明显下降,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刻DBP、SBP水平高于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而Ramas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吗啡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镇痛、镇静效果显著,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基多巴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甲基多巴,每次250 mg,每天3次。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妊娠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DBP)和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清蛋白(M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胎盘剥落、子痫前期、羊水栓塞先兆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BP、MAP和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BP、MA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r、BUN水平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β2-MG和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多巴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酚妥拉明治疗,其可以更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1 (interleukin-1,IL-1)、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酶(catalase,CAT)及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protein)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IL-2、IL-6、IL-10、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后桡动脉闭塞(RAO)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与对照组(n=61,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术后7 d时、术后30 d时、术后3个月时RAO发生情况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后心功能[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差异,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术后7 d时,观察组患者RAO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时、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RAO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SV、EDV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R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SV、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BNP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BNP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F、CI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LVEF、CI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减少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后RAO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肌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心益气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VEF、SV治疗后明显升高,而LVEDV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LVEF、SV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而LVEDV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WBC、NEU、肌红蛋白、CRP含量,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丙泊酚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使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同时间血清CRP、PC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简易智能量表(MMSE)、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术中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R、MAP、SBP及DBP水平无显著差异;术中,两组HR、MAP、SBP及DB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中HR、MAP、SBP及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HR、MAP、SBP及DBP水平均较术中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术后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MMSE、VAS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MMSE、VAS评分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MMSE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35%、11.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降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中血清CRP、PCT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并发挥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压、血流动力学及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TIMP-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和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IOP)、昼夜IOP差,并对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睫状后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浆ET-1及房水TIMP-2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IOP、昼夜IOP差、PCA和CRA血流动力学、血浆ET-1及房水TIMP-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两组平均IOP、昼夜IOP差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2周后观察组平均IOP、昼夜IOP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PCA和CRA的PSV、EDV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CA和CRA的PSV、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ET-1和房水TIMP-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浆ET-1和房水TIMP-2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POAG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血浆ET-1、房水TIMP-2水平,并改善患者PCA、CRA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联合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IOP)及中央前房深度(C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IOP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IO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C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IOP及CCT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9例。对照组采用利尿、平衡电解质、扩血管、营养心肌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内皮素-1水平、一氧化氮水平、心率、血压、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和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肱动脉内径和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浆内皮素-1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一氧化氮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心率、血压、肾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美他嗪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