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宿主的寄生防御压力下,鸟类巢寄生者通常会进化出一系列有效的寄生行为以提高其自身的繁殖适合度。以往研究发现,部分巢寄生者可能具有类似人类的"放牧"行为,即通过破坏或捕食不适合寄生的宿主巢,促使其重新筑巢以获取新的寄生机会。然而,对于其野外行为事件的报道并不多见。2018年5至8月,在贵州六枝地区,通过对宿主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的巢进行录像监控,首次记录到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对正在孵卵的北红尾鸲的放牧行为。进一步查阅了大杜鹃寄生系统中已有的放牧案例,说明放牧行为很可能是大杜鹃普遍采用的一种寄生策略。  相似文献   

2.
巢寄生行为     
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  相似文献   

3.
多重巢寄生是1只或多只寄生性鸟类在1个宿主巢内产2枚或多枚卵的特殊行为方式。对于雏鸟具有排他性的杜鹃而言,多重寄生被认为是种内个体之间或种间的一种竞争,但相关报道较少。通过野外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我们在北京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确定了一个被东方中杜鹃(Cuculus optatus)多重寄生的冕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巢。  相似文献   

4.
了解杜鹃对其宿主的选择和寄生情况,能为两者间的协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2012和2013年每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鸟巢进行搜索监测,记录到4例中杜鹃(Cuculus saturatus)寄生繁殖现象,其宿主分别是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棕腹柳莺(Phylloscopus subaffinis)和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其中棕腹柳莺和暗绿绣眼鸟是首次记录到被中杜鹃寄生。中杜鹃卵重(2.39±0.14)g(n=3),体积(2.24±0.18)cm3(n=3),通过T检验方法发现中杜鹃卵极显著大于暗绿绣眼鸟和棕腹柳莺卵(P0.001),同时在形状上也与两者极不相似,中杜鹃卵呈明显的长椭圆形,与黄喉鹀的卵在大小上无显著差异(P=0.1)。反射光谱的分析结果发现,寄生于不同宿主巢的中杜鹃卵在背景色和斑点上都具有一定差异,这表明中杜鹃的卵可能存在基因族群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巢捕食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鸟类的主要巢捕食者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对于了解鸟类繁殖成功率、种群增长率及种群数量等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2年,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中繁殖的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沼泽山雀(P.palustris)、大山雀(P.major)和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四种鸟类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共记录到238个繁殖巢(杂色山雀74巢、沼泽山雀21巢、大山雀118巢、白眉姬鹟25巢),其中35巢被捕食,捕食率为14.7%,雏鸟期被捕食占91.4%。巢捕食率在4种鸟类之间无差异(x~2=0.429,df=3,P=0.934)。以锦蛇(Elaphe spp.)为代表的蛇类是该地区小型森林洞巣鸟类繁殖期主要捕食者,占总捕食率的94.3%。对影响巢捕食的22个相关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坡度、地面裸露率、草本盖度对巢捕食具有显著性影响;出雏时间、坡位、距碎石块距离对巢捕食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而巢高、树粗、巢箱年龄、窝卵数、距路距离等对巢捕食无显著影响。因此,处于坡度较陡,坡位较高,草本覆盖率较高,地面裸露率较低,距碎石块距离较近,且出雏时间较晚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相似文献   

6.
张国钢  孙戈  孙静  陆军 《动物学杂志》2017,52(4):664-667
2016年6月2日,我们在对西藏阿里地区班公错鸟岛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了斑头雁(Anser indicus)将卵产于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的巢中,是一种间巢寄生行为。对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初步推测,一种原因可能是繁殖地的巢址和巢材资源短缺,鸟岛上巢材可能无法满足两个鸟种筑巢的需要,个别斑头雁由于巢材短缺,无法顺利筑巢,因此将卵产于棕头鸥的巢中。另一种可能原因是,某些斑头雁由于巢被破坏或卵被捕食,在迁徙之前已没有时间再完成下一轮的繁殖活动,由于斑头雁与棕头鸥食性差异较大,但由于斑头雁为早成鸟,孵出的雏雁不必接受棕头鸥纯肉食的饲喂,也使得这种巢寄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鸟类的巢寄生现象一直被作为生物协同演化的典型模式系统之一。对杜鹃选择宿主及其巢寄生情况进行调查和观测,能够为协同演化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2015年7月,我们在四川省雷波县发现一个被杜鹃寄生的鸟巢。通过野外观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宿主为小鳞胸鹪鹛(Pnoepyga pusilla),而寄生者为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  相似文献   

8.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是一种专性巢寄生鸟类,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对策,如雏鸟普遍出壳较早等,以更好适应寄生生活。本研究使用恒温自动孵化箱对25枚大杜鹃卵和20枚其宿主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卵进行人工孵化,并对孵卵期的卵重进行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大杜鹃卵的孵化率(76%)极显著高于东方大苇莺(40%)(χ~2=25.144,df=1,P0.01)。尽管大杜鹃的卵鲜重(t=7.447,df=43,P0.01)和卵体积(t=8.817,df=43,P0.01)均极显著大于东方大苇莺,但两种鸟卵的孵卵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06,df=16,P0.05)。  相似文献   

9.
于1999-2009年的鸟类繁殖季(4-8月)对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的强脚树莺(Cettia fortipes)的繁殖进行监测,并采用光纤光谱仪,通过_芏成分分析、反射光谱、罗宾逊投射等方法对强脚树莺的卵色与小杜鹃(Cuculuspoliocephalus)对其寄生的卵色模拟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脚树莺的繁殖成效在不同年份间均尤显著差异,但其巢被捕食率和巢被寄生率都较高,分别为49.26%和9.18%.通过反射光谱分析,表明小杜鹃卵在色调和色度上高度模拟强脚树莺的卵,但其亮度高于宿主卵,而且在人眼无法探测的紫外光部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小杜鹃对强脚树莺的巢寄生及其卵色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CC  Cai Y  Liang W 《动物学研究》2010,31(5):555-560
于1999-2009年的鸟类繁殖季(4-8月)对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的强脚树莺(Cettia fortipes)的繁殖进行监测,并采用光纤光谱仪,通过主成分分析、反射光谱、罗宾逊投射等方法对强脚树莺的卵色与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对其寄生的卵色模拟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脚树莺的繁殖成效在不同年份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其巢被捕食率和巢被寄生率都较高,分别为49.26%和9.18%。通过反射光谱分析,表明小杜鹃卵在色调和色度上高度模拟强脚树莺的卵,但其亮度高于宿主卵,而且在人眼无法探测的紫外光部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7月,利用光纤光谱仪和鸟类视觉模型对海南临高和澄迈2个池鹭(Ardeola bacchus)种群的卵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池鹭卵的反射光谱波峰位于中波区域,最高峰位于绿色光区域,卵色为以绿色为主的蓝绿色,这种卵色可能是对捕食、营巢生境或雄鸟性选择的适应.基于鸟类视觉模型的分析表明,2个种群池鹭的卵在色度、亮度和色调UV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色调RGB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罗宾逊(Robinson)投射分析表明,澄迈种群的池鹭,其卵的色调RGB变异明显大于临高种群,这种变异可能与2个种群的巢寄生压力或营巢生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巢捕食是导致鸟类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年5—7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自动摄像机对鸟类地面巢的捕食者进行了调查。在15个自然巢中监测到7个捕食事件,包括黄鼬(Mustela sibirica)2个(28.6%),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喜鹊(Pica pica)、果子狸(Paguma larvata)、白腹巨鼠(Rattus edwardsi)和王锦蛇(Rattus edwardsi)各1个(占14.3%)。在22个人工巢中共记录到17个捕食事件,其中果子狸11个(64.7%),白腹巨鼠5个(29.4%),红嘴蓝鹊1个(5.9%)。兽类捕食者占83.3%,是鸟类地面巢的主要捕食者。各种捕食者捕食的时间不同,兽类捕食者主要出现在黄昏到凌晨之间,而鸟类和蛇类捕食者主要出现在白天。  相似文献   

13.
14.
马雯  刘迺发  丁未  王亮  包新康 《四川动物》2012,31(1):74-76,2
2010年5~7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3巢荒漠伯劳被大杜鹃寄生,寄生率10.34%.荒漠伯劳产白色和粉红色两种颜色的卵,大杜鹃产白色寄生卵于卵色为白色的宿主巢中.寄生卵均产于6月,当月寄生率达42.86%.大杜鹃雏鸟19日龄离巢,离巢时体重66.24 g.  相似文献   

15.
了解杜鹃(Cuculus spp.)对不同宿主鸟类的巢寄生,是研究杜鹃与其宿主之间协同进化的重要基础资料。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和家燕(Hirundo rustica)分布遍及全国,且为同域分布,但两者之间的寄生现象尚未有过系统调查。2012年和2014年4~8月,对繁殖于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34°58′44.18″N,126°13′26.83″E,海拔184 m)和海南岛的家燕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家燕种群的寄生率为2.4%(1/42),而在海南岛所调查的1 719个家燕巢未发现杜鹃寄生现象。同时在网络上搜集家燕巢寄生的报道案例,共记录到13巢家燕被大杜鹃寄生繁殖,均发生在北方的家燕种群。  相似文献   

16.
以鸟类视觉模型揭示中杜鹃对冠纹柳莺的卵色模拟(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ang CC  Cai Y  Liang W 《动物学研究》2011,32(4):451-455
于2009年4—7月,采用光谱仪量化卵色和建立鸟类视觉模型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对中杜鹃(Cuculus saturatus)寄生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reguloides)的卵色模拟进行了研究。中杜鹃产白色卵带极少数而微小的棕色斑,明显大于宿主卵,重2.06g,体积1.91cm3。从人眼看,中杜鹃卵对宿主卵在很大程度上是模拟的,但视觉模型表明,两者的卵色在色调和色度上都完全分离,揭示了人眼探测不到的卵色模拟情况。该文首次对中杜鹃的雏鸟特征进行描述,在4日龄以后雏鸟嘴裂中出现三角形黑斑,并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更加明显,这种特征在霍氏中杜鹃(C.optatus)的雏鸟中也存在,但未见于其他种类的杜鹃雏鸟。  相似文献   

17.
雁形目鸟类的种内巢寄生现象十分普遍,但有关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的种内巢寄生现象未见报道。2019年4和5月,从长白山1个中华秋沙鸭人工巢的视频监控发现,1只雌鸭在亲鸟孵卵时强行进入巢箱趴卧约29 min。其后根据该巢窝卵数的增加、超常窝卵数和窝卵不同步孵化3个指标,确认该巢存在种内巢寄生现象。宿主对进入巢内寄生的个体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但对寄生卵未表现出明显的拒卵行为。由于区域内仍有较多巢箱未被利用,中华秋沙鸭的种内巢寄生行为是否源于对有限巢址资源的竞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鸟类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用于解释鸟类卵色的多态性,然而,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文从捕食者、警戒色、太阳辐射和巢寄生角度综述了各种假说和研究,探讨鸟类卵色的进化。  相似文献   

19.
非致命性捕食风险是捕食者对猎物产生的间接的、非致命性的捕食压力,对维持捕食者-猎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鸟类拥有较复杂的反捕食对策,是研究非致命性捕食风险的理想对象。本文综述了非致命性捕食风险对鸟类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者通过多种方法模拟非致命性捕食风险,发现不同鸟类的耐受性不仅会影响个体适合度,也会影响其种群数量动态。鸟类对非致命性捕食压力的行为响应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鸟类自身状态,栖树高度,集群大小等。研究鸟类对非致命性捕食风险的响应,对完善捕食风险权衡理论,建立种群数量预测模型,以及探讨人类与鸟类共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生态旅游中提出合理的接近距离、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保护区内外的白冠长尾雉繁殖生态,2014年3—7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湖北平靖关村利用人工巢试验(以鸡蛋为诱饵)、红外相机技术和栖息地样方调查搜集巢捕食信息,对其巢捕食率、巢潜在捕食者和影响巢捕食的栖息地因子进行研究.两轮试验分别为繁殖期前期3—4月和繁殖期中期5—6月.试验共放置巢149个,其中红外相机监测62个,累计相机日1315个,拍摄照片7776张,视频6950个.结果表明: 保护区外(平靖关)巢捕食率高于保护区内(董寨),繁殖期前期和繁殖期中期保护区内外差异均极显著.平靖关捕食者种类数(11和6种)在繁殖期前期和中期均高于董寨(7和5种),平靖关捕食者比例较高的是啮齿类和鸦科鸟类,董寨捕食比例较高的是貉.平靖关坡度和乔木盖度对巢捕食影响显著,而董寨的落叶盖度对其影响显著.在红外监测的人工巢中共发现野生白冠长尾雉访问人工巢13巢18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