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物毛发石蜡切片的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针毛横断面的快速简易的制作方法,从毛发横断面上观察毛发微观结构。方法:取新疆部分哺乳动物(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狍子Capreolus capreolus)的毛发,先将其清洗然后经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一系列过程的研究,得发毛横断面。结果:各动物毛发微观结构差异显著:马鹿塔里木亚种,毛皮质极薄,毛髓质占大多数;藏羚羊,由若干多边行空囊组成,内部中空;野双峰驼,毛皮质与毛髓质所占比例相当;狍子,毛皮质约占2/3,毛髓质约占1/3。结论:为利用哺乳动物毛发进行种属鉴定奠定一定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怎样制作好实验动物病理的石蜡切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关动物实验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文献报告甚少,本文小结了我们十多年来制作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病理组织切片的经验,对必须选用缓冲中性甲醛固定液和控制各类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时间以及动物组织切片的过程特殊处理事宜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石蜡切片制作细胞株免疫组化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和增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治疗有密切的关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治疗肿瘤的新思想之一,增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或抑制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为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因而免疫组化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成为筛选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液对SPF级豚鼠免疫器官的固定效果,为筛选适用于脾脏、淋巴结和骨髓的固定液提供参考。方法:将21只300~350 g雄性SPF级豚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摘取脾脏、肠系膜淋巴结、髂骨骨髓,各组分别使用4 %多聚甲醛溶液、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Bouin''s溶液、Carnoy溶液、Davidson''s溶液、Zenker溶液、Helly溶液固定48 h。髂骨骨髓在固定前浸泡于EDTA脱钙液(pH7.2)中并置于37 ℃孵箱进行脱钙。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从切片龟裂程度、细胞形态、染色效果等方面比较7种固定液对切片质量的影响。结果: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的脾脏未出现龟裂,白髓和红髓着色清晰,淋巴细胞形态易辨。Carnoy溶液固定后的淋巴结生发中心明区暗区分明,红蓝染色适中,淋巴细胞形态清晰。4 %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的骨髓着色适中,清晰可辨。结论:常温条件下对组织固定48 h,经HE染色后想要达到理想的切片质量,建议使用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脾脏,使用Carnoy溶液固定淋巴结,首选4 %多聚甲醛溶液固定骨髓,如果考虑固定的同时完成脱钙建议选择Bouin''s溶液固定骨髓。  相似文献   

5.
石蜡切片法中细长或薄片状材料的包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郑兴峰 《生物学杂志》2003,20(4):43-43,41
石蜡切片法制作细长或薄片状生物材料的横切面切片时,可进行下列简便而有效的石蜡包埋方法:先在包埋纸盒底部倒上少许熔蜡,形成约1mm厚的软蜡层;待软蜡层凝固前,再向纸盒中倒满熔蜡,然后迅速将渗好蜡的材料直立地放入熔蜡中,并将材料轻压在纸盒底部的软蜡层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蚊虫是传播人类多种疾病的重要媒介害虫, 对其组织形态学的认识是开展众多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成虫组织结构及形态, 为媒介蚊虫的抗药性研究及有效防治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改进的石蜡切片法和HE染色, 结合活体内脏器官解剖及光学显微镜观察, 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对致倦库蚊组织结构做详尽展示。【结果】获得结构完整、 染色清晰、 定位准确的消化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等HE染色石蜡切片。【结论】探讨了改进制片和染色过程中一些步骤及注意事项。研究结果为利用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蚊虫体内抗药性基因的准确定位及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石蜡切片法中染色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文 《植物研究》2015,(1):158-160
石蜡切片是观察动植物组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本实验对水稻品种9311的叶片进行切片并用1%的番红—乙醇染液和1%的苯胺蓝—乙醇染液进行染色,结果显示此改良方法得到的组织比传统石蜡切片更完整,染色的效果比传统石蜡切片更清晰,并且利用此方法对水稻叶片进行制片,可以大量缩短制片后期复水及脱水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树轮气候学及树轮生态学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树轮与气候的响应机制缺乏深入的了解,迫切需要进行以微树芯石蜡切片为基础的树轮生态学研究。形成层活动监测从生理生态学角度出发,广泛用于树轮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机制探讨研究中,然而目前还没有对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作详细的论述和探讨。该文通过对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等5个不同树种微树芯石蜡切片的制作实践,对已有的植物石蜡切片技术进行改进,增加组织软化的步骤,并对其他步骤作了相应的调整,详细介绍了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为树轮生态学、解剖学,以及木材解剖学关于木质化材料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桦树松萝的石蜡切片方法改良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在固定、软化、包埋、染色等具体方法上进行了适合松萝属植物特点的改良。结果表明:采用改良制片方法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完整的桦树松萝切片。桦树松萝地衣体横切面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划分为皮层、藻层、髓层和中轴;皮层是由横向分裂的菌丝交织成类似于高等植物的假厚壁组织,藻层由大量共生藻的藻细胞和菌丝所组成;髓层由疏松的菌丝体组成;中轴由致密的菌丝体组成。  相似文献   

10.
人体及动物组织H.E染色石蜡切片法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惠玲  王青  王蔚魁 《动物学杂志》2004,39(3):42-43,F002
报道人体及动物组织石蜡切片方法的全面革新技术。以组织块的固定、苏木精染色和脱水同时进行为主要技术特征,改进了某些操作细节,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比较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0例新鲜乳腺标本,将其制成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切片,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乳腺肿瘤的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277例,占57.71%,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瘤诊断居多;经石蜡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203例,占42.29%,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冰冻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279例,占58.13%;恶性肿瘤195例,占40.62%;延迟诊断6例,占1.25%。以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冰冻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8.56%(273/277),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5.07%(193/203),假阳性率为0.72%(2/277),假阴性率为2.96%(6/203),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肿瘤的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值为0.965(P0.05)。结论: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肿瘤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术中快速病理检测的手段,但该种切片方式存在少量延迟诊断,多与术者操作经验有关,故术中应注重制片过程,提高冰冻切片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制作大鼠尾巴标本石蜡切片的方法。方法采用盐酸脱钙液运用两种脱钙方法制作大鼠尾巴标本石蜡切片。结果两种方法制作的石蜡切片完整、无破碎,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完整,核浆分明,红蓝适度。结论两种方法都能制作理想大鼠尾巴标本石蜡切片,可保证病理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许双  戴强  张丕珠  郑渝池 《四川动物》2020,39(3):274-280
石蜡切片是量化两栖动物各种皮肤特征的常用技术,但在两栖动物中缺乏取样标准。血管密度等无法直接度量的特性可能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探讨这类特征的取样标准有利于实践工作。本研究对雄性峨眉髭蟾Leptobrachium boringii表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度进行量化,并通过重抽样分析该特征所需样本量。实验获得2只个体10个部位数据,每个部位模拟29种抽样。结果显示,体型较小个体多数部位需接近20条组织或更高的样本量,体型较大个体多数部位所需样本量接近15条或更高。建议在两栖类皮肤石蜡切片工作中对全部有效切片进行制片,以满足不同特征对样本量的要求。表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度与所需样本量呈负相关关系,可能缘于高密度部位的血管分布更均匀。如在其他两栖动物类群中亦观察到该相关性,则有助于在量化该特征时合理选取样本量。  相似文献   

14.
曹政  刘明阳  蒲德永  张志升 《蛛形学报》2010,19(2):87-91,103
运用显微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我们首次对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腹部的5种丝腺的形态进行了分离、拍照和切片观察.研究发现壶状腺腹腔较大,有多根纺管;梨状腺为多细胞腺体、成簇;集合腺有不规则的分支,纺管外附着小结节;葡萄状腺成簇.各类型丝腺腺体细胞明显可见,但未能明显见到不同丝腺腺体细胞的形态区别.同时也发现了几个存疑形态:壶状腺上附着的腺体、壶状腺下导管和壶状腺腺体细胞,它们可能与蜘蛛腺体的退化或发育等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主要器官组织的结构特征,本研究利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1只因胎衣不下死亡的雌性成年赛加羚羊心、肝、脾、肺、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赛加羚羊心肌纤维发达,呈圆柱状,有分支,其胞核位于细胞边缘,各心肌纤维分支末端相互连接构成肌纤维网,闰盘明显。肝组织致密,间质少,肝小叶分界不清,切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脾的被膜较厚,脾小梁由被膜和脾门的结缔组织伸入脾实质形成,相互连接构成脾的粗支架;实质部分可明显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主要分布在脾内小动脉周围,其内部脾小结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红髓主要分布于白髓区周围,其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肺实质导气部主要可见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其中,细支气管的管腔面富含纵行皱襞,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呼吸部可见大量的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泡结构清晰可见。肾为平滑单乳头肾,由被膜和实质构成,实质可明显分为皮质与髓质,皮质内可见大量肾小体和少量结缔组织。总体而言,与其他同类型反刍动物相比较,赛加羚羊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链脲菌素对恒河猴某些常规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链脲菌素 (STZ)对恒河猴摄食、饮水、排尿、体重、血糖及尿糖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积累资料。方法 通过静脉给 7只恒河猴注射不同剂量的STZ。结果 使用不同剂量STZ后 ,7只恒河猴均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出现与人糖尿病相类似的“三多一少”症状 ,同时对糖尿病猴使用不同剂量胰岛素可使其症状减轻。尤其是中、高剂量组的动物症状较为明显 ,而低剂量组体重有一个短时间的增加后又迅速下降。实验组中血糖和尿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以中、高 2个剂量组的动物变化较大。结论 采用中、高剂量组的STZ可诱导类似人类糖尿病的急性动物模型 ,而使用胰岛素治疗或低剂量STZ可使该动物模型疾病病程延长 ,有利于进行其并发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We investigated how gustatory and olfactory inform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preference for dried bonito broth in mice. In the two-bottle preference test, intact mice consumed dried bonito broth in preference to water or an amino acid-nucleotide (AN) solu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amino acids and nucleotides as that in dried bonito broth. It was observed that mice with transected bilateral chorda tympani (CT) nerves, those with transected bilateral glossopharyngeal (GL) nerves, and those that were intranasally administered with zinc sulfate preferred dried bonito broth to water. Zinc sulfate was used to produce a temporary loss of olfaction. In the two-bottle preference test with dried bonito broth and an AN solution, the preference for the former was reduced in mice with transected bilateral GL nerves and in those with an olfactory blockade, but not in mice with transected bilateral CT nerv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ried bonito broth was preferred over the AN solution, and that simultaneous inputs from olfaction and the GL nerve contributed to this preferen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制作一种大鼠爬板实验装置,以使科研工作者能轻松快捷地通过爬板实验检测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并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β4组、PBS组和sham组。分别采用新装置和原装置对3组大鼠进行爬板实验,检测记录术后1~7d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新装置进行检测:Tβ4组和PBS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在逐步平缓下降,5 d后,仍可检测到神经功能缺失;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在3 d后,均可检出。Tβ4组与sham组之间的差异(P〈0.05),前3d均可检出。PBS组与sham组之间的差异(P〈0.05),术后一直可以检出。用原装置进行检测:Tβ4组和PBS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跳跃式下降,5 d后,不再能检出神经功能缺失;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只在第4天时检出。Tβ4组与sham组之间的差异(P〈0.05),只在前2 d检出。PBS组与sham组之间的差异(P〈0.05),只前在前4 d检出。结论新的实验装置制作简单,实验操作便利;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能更好地检测出因实验因素所造成的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