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1.矿质元素与水分进入根细胞的方式不同;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矿质元素的离子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进入细胞。 2.吸收的动力不同:吸收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压力和根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渗透压差;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动力主要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由ATP推动载体做功。 3.吸收数量与外界浓度的关系不同:根细胞吸收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了解植物需要的元素及吸收矿质元素的基本过程。重点掌握根吸收矿质元素需进行离子交换以及由于离子在土壤中存在的状态不同,而交换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教具根进行离子交换的三种方式图解及其剪贴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讲解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植物细胞为什么能从外界吸收水分?(目的是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植物对水分吸收原理的知识;另一方面为明确根吸收离子与吸收水分有别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一株植物要想正常生存,就必须靠根系从土壤中不断吸收生活所必需的水分和矿质营养;靠叶片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这还不够,这些被吸收的和在体内制造的物质还必须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才能满足植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生命活动。那么矿质和有机物质是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样的速度进行交换和运输的呢?运输的动力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弄清,有的至今还未解决,现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运输方式无机离子通过根系吸收后,  相似文献   

4.
研究植物的蒸騰强度,借以及时了解植物的水分代謝和矿质盐在体內运轉速度以及叶面体温状况,对植物生理生态、地植物工作者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用来测定植物蒸腾强度的方法有离体快速称重法、吸收法、氯化鈷紙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存在手續繁杂、  相似文献   

5.
本节教材主要指出了植物生活需要哪些元素;阐述了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及特点;概括性地介绍了矿质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利用。在叙述以上知识中联系了有关生产实际。本节教学除应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以上知识外,还应联系水分代谢、细胞膜等有关知识,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辉  张捷 《植物研究》2007,27(5):636-640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共生现象,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菌根类型就是丛枝菌根,可以增强植物从土壤中获取水分的能力,改善植物根系对磷、镉等矿质元素及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概况。有关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利用,尤其是磷素营养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工作为深入理解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慧欢 《生物学通报》2002,37(10):25-26
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在整个高中《生物》新教材 (试验修订本 )中并不是重点 ,但其内容与生产实践很贴近。学好这一课 ,能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因而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有实用价值 ,是素质教育的好教材。1.2 教学目标分析1.2 .1 知识目标  1 )知道矿质元素的概念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 ,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存在方式和利用特点 ,水培法 ;2 )理解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和有氧呼吸的关系 ,根吸收矿质离子与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根对矿质离…  相似文献   

8.
干旱作为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态造成巨大损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硅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外源硅的施用可以影响气孔导度,改变蒸腾速率,改善植物水分状况;通过调节气孔动力学、合成光合色素,促进光化学反应,从而改善光合作用;此外硅可通过渗透调节以平衡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调节抗氧化防御系统,减轻植物在干旱胁迫中的氧化损伤。总结了硅对干旱胁迫下植物水分利用、光合作用、矿质元素吸收、抗氧化系统、植物激素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及相关生理机制。建议未来从复合逆境胁迫、低硅积累植物等方面进一步揭示硅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农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硅素来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了解植物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理解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吸收矿质元素等生理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本实验从制作透析装置开始到得出实验结果,仅需30分钟。如渗析步骤移至课前,则仅需10分钟。其材料易得、方法简单,在教学中可用于演示实验,也适用于课外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0.
鼎湖山南亚热带地区植物的叶片矿质元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64种植物叶片中1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讨论了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64种植物叶片的19种矿质元素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不同植被型及生活型,子叶数及光合途径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和组成有显著的影响。密林植物含较多P和Mg,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大量元属比;疏林植物含较多Al和Mn;木本型植物缺Mo;草本型植物积集较多的K、Ca、Si、Mg、P和Ti。草本中的双子叶植物平均矿质元素总量高于单子叶,尤以Ca与B较为明显。单子叶中的C_4植物叶片含较多的Na。  相似文献   

11.
矿质营养对生长素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矿质元素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矿质营养与植物内源激素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植物营养研究的重要内容。生长素是植物五大内源激素之一,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矿质营养对IAA的量及分布,矿质营养对IAA合成,矿质营养对IAA运输,矿质营养对IAA的转化等方面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矿质营养对生长素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矿质元素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矿质营养与植物内源激素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植物营养研究的重要内容。生长素是植物五大内源激素之一,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矿质营养对IAA的量及分布,矿质营养对IAA合成,矿质营养对IAA运输,矿质营养对IAA的转化等方面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宁夏阿拉善头道湖荒漠地区沙地植物群落的水分状况。通过对三个植物群落中十三种植物的蒸腾强度、绿色部分产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定位研究,得出下列结论: 1.植物蒸腾强度的大小和日进程的规律与植物的形态、生态特征有密切关系。典型旱生植物蒸腾强度很大,日进程变化剧烈,多构成双峰或多峰曲线;肉质旱生植物蒸腾强度最小,日进程变化平缓,多构成单峰曲线;中生植物蒸腾强度中等,日进程变化不甚急剧,多构成单峰或双峰曲线;广中生植物蒸腾强度最大,日进程与中生植物相类似。蒸腾强度的季节变化还受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2.各植物群落和各种植物的蒸腾耗水量不同,这与植物的蒸腾量和绿色部分产量的多寡有关,但主要决定于绿色部分产量的大小。蒸腾耗水量还受土壤湿度、降雨量的影响。 3.从半固定沙地上植物的水分状况看,蒸腾耗水量所支出的水分与土壤湿度所能供给植物利用的水分是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作物矿质元素利用率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矿质元素利用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既重要、又复杂,且认知最少的科学领域。这个科学问题的研究关系到解密或预测陆地植物及农作物矿质胁迫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机理,为将来农业投入提供理论依据,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目前只有少数研究,通过模拟试验,探索性地开展了CO_2浓度或温度升高的环境条件下,矿质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迁移、分布和储存特征的研究。从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CO_2浓度升高环境条件下,小麦和水稻作物籽粒中大量和痕量元素的富集水平一般呈下降趋势。但温度升高情况下,作物各器官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则更为复杂。正由于气候因素与植物矿质元素利用率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解密作物矿质胁迫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科学问题,尚需改进试验方法、手段,从土壤性质、作物生态生理,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中矿质元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过程,全面考察作物矿质元素利用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答:我们首先要从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说起。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般分两步进行:第1步称为交换吸附:在根细胞的细胞膜表层存在着较多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其中主要是H 和HCO3-,这些离子主要是由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与周围环境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H2CO3后,再电离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林木耗水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林木的蒸腾耗水量是造林设计与环境水分研究的重要参数。本文就林木耗水的气孔与非气孔调节机制、木质部空穴和栓塞的发生和恢复机理、树体组织水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它们在树木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意义开展了探讨。目前在蒸腾气孔调节方面,包括,蒸腾午休、夜间蒸腾、气孔振荡和补偿现象等气孔行为的研究工作有待深入。栓塞木质部和空穴化导管恢复的临界条件与重新充注对植物水分运输的重要生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树体组织水容对树木水分传输和耗水的调控机制问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建春 《生物学通报》2003,38(11):39-40
高中《生物》新教材第 6 4页“根对矿质元素吸收”一节中 ,编者改变了旧教材直接陈述事实和结论 (根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 ;根对水分吸收和根对矿质元素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写作方法 ,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 ,步步逼近、层层剥离 ,让学生在“痛苦的思维中”得出“快乐的结论”。笔者认为新教材的这种“令人心动的精彩的”写法不仅完成了旧教材“陈述事实和结论”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 ,渗透逻辑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推理、论证 ,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耐旱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积极的影响,在改善植物水分代谢和提高植物耐旱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MF与植物水分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从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水力导度、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和抗氧化系统等方面说明AMF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从4个方面介绍了AMF提高植物耐旱性的机理:1)菌丝网络增加植物根系吸收范围;2)增强植物保水能力和抗氧化能力;3)稳定和改善土壤团聚体;4)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并提出今后研究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植物对养分吸收的方式分为: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和胞饮吸收三种[1]。在植物体内,几乎可发现所有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元素,这充分说明了被动吸收对植物矿质养分吸收的重要性。在矿质养分被动吸收过程中,溶于水中的离子对,以水为载体进入植物体内。土壤化学称这股荷电的离子为离子流;对植物而言,进入植物体内的这股离子流即营养流[2]。荷电的离子流源源不断地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定向地运往地上部,这个过程表现为可检测出的植物生物电流。由此可见,植物矿质养分的被动吸收,不仅受到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耗水代谢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电磁场、太阳辐射能和月球引力作用--潮汐等大地物理诸因子的影响[4]。因此,研究植物体生物电的变化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较综合地反映植物对矿质养分的总体吸收情况。为此,本试验拟对数种植物生物电流日周期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用严重酸化的挪威云杉林的枯落物和矿质土壤,研究了温度和含水量对有机质分解过程中重量和气态的影响。在为期1a的室内试验期间,没有元素的输入,淋失和植物根系吸收。实验分3个温度处理的4个水分处理,在有利条件下,枯落物未分解层OL的重量损失速率是半分解层OF的2倍和已分解是OH的5-6倍,矿质土壤的损失速率小于枯落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