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生物学报》1985,(1):56-56
古贝类学在石油、煤炭、冶金、地质等部门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使有关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古贝类学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将今论古”,以提高研究素质和促进古贝类学的发展,中国贝类学会决定于今年10月在广东湛江市举办古贝类学(双壳、腹足类)培训班,为期20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所、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和高等院校有关专家、教授将讲授贝类形态、基本构造特征、系统分类、生态环境、古生态、国内外研究史、研究动态、地理与地质分布以及与找矿的关系等,并指导海边生态实习。理论与实际结合,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2.
AC—PCR法检测连云港海域贝类HAV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连云港海域贝类甲型肝炎病毒(HAV)污染状况,证实其在本地区甲肝传播中的媒介地位,我们应用抗体捕捉聚合酶链反应(AC/PCR)检测市售贝类的HAV,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贝类样品于1996年春、秋二季采集新浦区、连云区和赣榆县等地水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地带,有大小海岛5000多个,岛岸线长达1.4万余公里,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广阔的滩涂和近岸海域为贝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天然条件。人们喜爱的牡蛎、文蛤、菲律宾蛤仔、蛏子、泥蚶等海洋贝类,我国应有尽有。贝类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更因富含对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一些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小学课外生物小组广泛搜集生物标本中,陆生贝类是最常见的一类。陆生贝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大致可以分为带壳的一类和不带壳的一类,带壳的一类统称蜗牛(俗名叫水牛、天螺、蜒蚰螺等),不带壳的一类统称蛞蝓(俗名叫鼻涕虫,无壳蜒蚰螺、赤膊蜒蚰螺等);目前已知全世界陆生贝类有3万多种,我国陆生贝类资源也很丰富,最大的有成年人拳头大,最小的比小米粒还要小,形态千奇百怪,五颜六色,陆生贝类与人的关系极  相似文献   

5.
贝海拾珍     
何径 《生命世界》2014,(2):4-11
正在动物界中有一个软体动物门,物种数量庞大,适应的环境非常广泛,并且大部分软体动物长有外骨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贝类。人类利用贝类的历史非常长久,在沿海或临近江河的人类早期生活遗迹中都能找到人类利用贝类的证据。而在现代社会中,一方面贝类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贝类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艺术等。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世界》2008,(6):95-95
牡蛎基因组测序项目(OGP)日前在中科院海洋所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开展牡蛎全基因组测序和组学研究,揭示牡蛎各种特异性状的基因组学基础,可以提升贝类和海洋基因组学研究水平,促进发展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中国动物学会学术活动三则△《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会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9月11日—15日在广州举行。会议收到有关贝类分类、生态、古贝类、医学贝类、贝类养殖等方面的论文报告138篇。大会通过交流,总结了建国32年来我国贝类科学研究的概况,进一步肯定了贝类学工作者丰硕成果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会议期间成立了贝类学会,齐钟彦被推选为理事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评估了亚致死浓度的林丹(1/2的60dLC50,0.935mg/L)和阿特拉津(1/2的60dLC50,3.585mg/L)对海洋性贝类影响的生理学反应。林丹和阿特拉津是已被公认的环境污染物质。56d的实验表明,这两种农药在贝类体内具有积累作用,而且在体内各器官的积累程度与其作用的靶器官相一致。林丹在体内的积累浓度(每克干重372μg)比阿特拉津(每克干重137μg)更高。该贝类在林丹中暴露56d,其氧的消耗比对照组降低10%,而在阿特拉津中则比对照组提高了29%。经林丹和阿特拉津暴露后,增加了氨排泄物。但是,两种农药均使贝类的取食率和吸收率下降。林丹会降低贝类的取食率、氧消耗、氨排泄、食物吸收率以及生长范围。在形式上,阿特拉津对贝类的影响与林丹的影响有不同之处,它会降低贝类的取食率和食物吸收率,但与林丹不同的是,它会提高贝类的氧消耗和氨排泄。总之,阿特拉津会明显地减小贝类繁殖净能。因此,阿特拉津暴露与林丹暴露的毒性症状是一致的。结合组织化学分析,贝类的生理学反应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环境监测工具。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分之一的半致死浓度下暴露两个月,不仅能有效地证明林丹和阿特拉津在贝类组织内具有积累作用,而且对这些积累能产生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9.
海水经济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贝类育种、育苗对提高重要经济贝类的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多倍体育种作为贝类育种的方法之一,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诱导出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三倍体贝类,以提高群体生长速度,改善经济性状,增强养殖生物的抗逆性。对多倍体贝类的亲贝培育、育种原理、诱导方法、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学性状作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多倍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养殖生产很多贝类,我国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贝类养殖产业,可是贝类人工育苗产业化才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在这一科学和生产领域起到了带头和领先的作用。现在需要建设生态环境优美而又科学合理的贝苗工厂,在贝类人工育苗产业化的基础上,进行选种育种和品种培育,促使贝类养殖的科学和生产再有重大的进步和发展。介绍了我国贝类人工育苗产业化的由来,以及贝类人工育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贝类血细胞及其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贝类由于是开放性系统,不存在特异性体液免疫,贝类的宿主免疫防御包括以血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和体液系统。血细胞能够在体内或体外吞噬各种有机和无机颗粒,清除病原生物和自身损伤或死亡细胞,而且血细胞能够产生各种非特异性体液因子来参与宿主的免疫防御过程。所以贝类的血细胞在宿主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贝类养殖规模的扩大,贝类病害日益严重,给中国的贝类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1,2]。所以研究贝类免疫学,特别是贝类血细胞的免疫防御功能和机制,以解决贝类养殖中发生的病害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就贝类血细胞的分类、结构及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国内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资料。1贝类血细胞结构、分类贝类血细胞的分类一直分歧很大,有人将其分为三类: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也有人将其分为四类: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浆细胞,还有人将其分为八类,甚至几十类,至今无统一命名[3]。关于血细胞的分类,Moore等[4]根据血细胞超微结构和对染色反应的不同,将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血细胞分为两大类,无颗粒的嗜碱性细胞和有颗粒的嗜酸性颗粒细胞...  相似文献   

12.
王大鹏  史贤明 《微生物学报》2011,51(10):1304-1309
摘要:贝类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重要传播载体之一,因食用贝类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贝类食用安全监测与控制成为食品安全研究的重点。近几年,笔者在贝类中主要致病微生物分子检测、累积分布和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贝类中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组织分布、净化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展开论述。综合国内外研究结论发现,分子检测方法已成为贝类中致病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手段。另外,贝类中致病微生物主要累积富集在鳃组织和消化腺(包括肠胃和消化盲囊)中,这为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靶向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光滑蓝蛤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滑蓝蛤(Aloidis laevis)俗称“大米蚬子”、“小白蛤”、“海砂子”等,是一种小型的经济贝类,其粗蛋白质含量为78.8%,对虾对其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97.9%,所以是养殖对虾的优质饵料。为了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种贝类资  相似文献   

14.
贵州寒武纪黔东世杷榔组腕足动物由3属3种组成,其中含2新种,均属舌形贝亚门,包括舌形贝类的Lingulellotreta malongensis(Rong,1974)、博茨傅徒贝类的Diandongia circularis sp.nov.和隐孔贝类的Askepasma transversalis sp.nov.。化石产自黔东地区凯里市、剑河交榜、台江革一等地杷榔组中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Changaspis elongata三叶虫组合带。杷榔组腕足动物组合与云南黑林铺组和乌龙箐组腕足动物组合较为相似,均含有舌形贝类、博茨傅徒贝类和神父贝类的代表。起源于早寒武世筇竹寺期的Lingulellotreta malong-ensis不仅延伸进入了沧浪铺期,还出现在较深水的陆棚斜坡环境,其演化在区域和时代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杷榔组Diandongia circularis sp.nov.的发现是云南早寒武世Diandongia腕足动物辐射演化适应更宽环境的结果。Askepasma Laurie,1986仅见于澳大利亚中部Amadeus盆地Todd河早寒武世白云岩中,杷榔组该属化石的发现,可扩展其地理分布,增加该属动物分类学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探讨了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不同种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各种贝类的栖息环境和生理生活习性有关.贝类养殖环境中处于积累状态(Rx>1)的主要为p-HCH、δ-HCH和γ-HCH;处于降解状态(Rx<1)的主要为α-HCH.α-HCH/γ-HCH的比值≤1.0,贝类养殖环境中的HCH来源于工业品HCH和林丹,大部分HCH为长时间残留,但尚有少量林丹输入.贝类养殖区海水中DDT主要为好氧降解,底质中主要为厌氧降解.海水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E,(DDD+ DDE )/DDTs(p,p-DDE+p,p-DDD+o,p-DDT+p,p-DDT)的比值<0.5;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D,(DDD+DDE)/DDTs的比值>0.5,贝类养殖区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DDT大部分已降解为DDD和DDE,海水中尚有少量新的DDT输入.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异构体降解率的高低顺序存在一定差异,其在贝类养殖生态系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发生了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6.
双壳贝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文涛  高祥刚  李云峰  刘卫东  刘莹  赫崇波 《遗传》2009,31(11):1127-1134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14种海产双壳贝类和2种淡水双壳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 双壳贝类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基因排列顺序均互不相同; 不同目、科和属之间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基因排列方式以及基因种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尤其是基因排列方式没有明显的规律。对16种双壳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编码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分析, 分别得到了不同的聚类结果, 即用基因组全序列聚类时, 16种贝类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地位基本相同; 而将16种贝类的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rRNA基因按照一致顺序排列起来进行聚类时, 所得的系统分类情况与这些贝类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地位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7.
贵州寒武纪黔东世杷榔组腕足动物由3属3种组成,其中含2新种,均属舌形贝亚门,包括舌形贝类的Lingulellotreta malongensis(Rong,1974)、博茨傅徒贝类的Diandongia circularis sp.nov.和隐孔贝类的Askepasma transversalis sp.nov.。化石产自黔东地区凯里市、剑河交榜、台江革一等地杷榔组中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Changaspis elongata三叶虫组合带。杷榔组腕足动物组合与云南黑林铺组和乌龙箐组腕足动物组合较为相似,均含有舌形贝类、博茨傅徒贝类和神父贝类的代表。起源于早寒武世筇竹寺期的Lingulellotreta malong-ensis不仅延伸进入了沧浪铺期,还出现在较深水的陆棚斜坡环境,其演化在区域和时代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杷榔组Diandongia circularis sp.nov.的发现是云南早寒武世Diandongia腕足动物辐射演化适应更宽环境的结果。Askepasma Laurie,1986仅见于澳大利亚中部Amadeus盆地Todd河早寒武世白云岩中,杷榔组该属化石的发现,可扩展其地理分布,增加该属动物分类学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嶝岛海域贝类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厦门大嶝岛海域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潮下带、潮间带和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生产量、养殖贝类的滤水率、有机碳含量和贝类含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等模型参数的调查测定和检测分析,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该海域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生产量,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应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的养殖容量;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适养殖面积,以控制该海域贝类的养殖量和对各种贝类养殖量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3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为35248~39990t(平均37488t),140008~158850×104个(平均148903×104个);适养面积2145hm2,其中牡蛎1900hm2、缢蛏81hm2、泥蚶20hm2、凸壳肌蛤144hm2.2000年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宜养殖面积,应予以削减.  相似文献   

19.
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8月调查了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67种和亚种(含9个未定种),隶属4目19科31属,其中有1新种,即龙潭弯螺(Sinoennea sp.nov.)(另文报道);14种为江西省陆生贝类新纪录种;优势种为长柱倍唇螺(Diplommatina paxillus longipalatalis)、细锥倍唇螺(D.apicina)、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双线巨蓬蛞蝓(Meghimatium bilineatum)。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种类总数的74.14%。阔叶林、灌木丛和农田生境陆生贝类种类较丰富,竹林和苔藓生境种类较少。根据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井冈山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生境类型中陆生贝类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表明,灌木丛生境陆生贝类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苔藓生境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比较,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较丰富,且与江西齐云山陆生贝类物种相似系数较高,与广东南岭物种相似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典型水域贝类和虾类生物多样性,分析外来水生入侵物种的生态风险。【方法】选取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水系以及南水北调蓄水工程沿线等北京地区典型水域,于2020年6、8和10月开展3次监测工作。共设置监测站点48个,涵盖河流、湖泊、水库等不同水体类型。通过对采集样品的分类鉴定,分析北京地区贝类和虾类物种组成、分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对入侵贝类沼蛤的生态风险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贝类和虾类13科27种,其中,贝类11科22种,虾类2科5种。角形环棱螺、纹沼螺、中华新米虾和铜锈环棱螺为各监测站点中的优势物种。从监测时间分析,各监测站点贝类和虾类的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都随着监测时间的延续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生物多样性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从水体类型分析,各监测站点贝类和虾类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同质化趋势明显,而湖泊型水体贝类和虾类的生物量和密度较高。此外,本研究在玉渊潭西湖和龙潭闸2个站点均采集获得入侵贝类沼蛤的活体样品,且在3次监测中沼蛤种群密度均较大,这表明北京地区沼蛤生物入侵风险较大,需持续开展跟踪监测并密切关注其种群发展动态。【结论】北京地区底栖动物尤其是贝类和虾类资源较为丰富,但相关监测调查仍然没有全面覆盖本地贝类和虾类物种,在后续工作中应该加大监测力度,同时应密切关注入侵生物沼蛤的种群动态和入侵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