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采取还原糖法对生防木霉菌真菌2号和真菌4号菌株在不同发酵时间产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对其产β-1,3-葡聚糖酶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在不同发酵时间β-1,3-葡聚糖酶活性大小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并均在培养72 h时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最大,在相同发酵时间,真菌2号菌株比真菌4号菌株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要高。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新型纳豆保健品,从发酵豆制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利用该菌株以及市售的3种纳豆中的纳豆菌进行纳豆发酵,比较了4株纳豆菌发酵纳豆的特性,并对纳豆激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号菌株发酵生产纳豆周期短,颜色金黄,具有酱香味,拉丝长度最佳。同时,对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发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至17 h纳豆激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Serratia sp. PS-2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从海洋红树林根泥筛选得到一株产几丁质酶较强沙雷氏菌株Serratia sp. PS-2.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几丁质酶,考察了以几丁质为诱导剂,碳源、氮源、NaCl 浓度、培养温度、时间、培养液酸碱度、通气量和搅拌速度等对产酶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发酵条件.5L发酵罐实验表明,该菌株可在发酵72h内达到产酶高峰,最高酶活力可达到0.68 U/mL.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几丁质酶分离纯化及其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验室筛选的海洋产几丁质酶短芽胞杆菌属(Bacillus brevis sp.)菌株Bspl,经往复式摇床振荡培养96h后,发酵液先后采取了75%的硫酸铵盐析、透析、几丁质亲和层析、SDS—PAGE等方法对几丁质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几丁质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后,经过SDS—PAGE电泳测定该酶的分子量为23ku,其比活力为86.65.纯化倍数为1.707、产率为32.1%。纯化的几丁质酶能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具有广谱性。同时研究了几丁质酶的稳定性,以胶态几丁质为底物,分离的几丁质酶在pH7.5,55.0℃左右具有最大酶活性;Zn^2+、Cu^2+和Hg^2+能强烈抑制几丁质酶活性;Ni^+和EDTA抑制20%-40%;然而5mmol/LCo^2+可以使几丁质酶活性提高1.4倍;Mg^2+、Ca^2+等也能使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哈茨木霉T-23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通过研究哈茨木霉T-23的产几丁质酶的最适发酵条件,并从中找出合理的发酵条件用于几丁质酶的工业化生产。通过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单因素实验培养T-23,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液中的几丁质酶活性。综合各个试验结果,T-23以2%胶体几丁质为碳源,2%蛋白胨为氮源,在250mL三角瓶中50mL装瓶量,6%接种量,初始pH为5,25℃,180r/min,培养4d时,可使发酵液中的几丁质酶活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从汕头海湾养殖区域的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SWCH-6,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确定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茵(Aeromonas hydrophlilla).采用单因素优化方法结合正交实验,得到菌株SWCH-6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发酵条件:胶体几丁质25.0g/L,胰蛋白胨10.0g/L,陈海水1.0L, Ph 8.5,32℃,150 r/min培养72h;在该条件下酶活力达0.39U/Ml.此外,菌株所产几丁质酶的最适催化Ph 5.0;最适催化温度为40℃;Cu2、Fe3及表面活性剂Tween-80能增强该酶的催化活性;Zn2 、Mn2 及表面活性剂SDS、洗衣粉对该酶的催化活性有抑制作用,与其它几丁质酶存在着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7.
芽胞杆菌菌株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采自大连地区24份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芽胞杆菌(Bacillus sp.)B-41,该菌株产几丁质酶最适的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氮源为酵母浸汁,pH7.2,温度42℃,振荡培养4天。  相似文献   

8.
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分泌的几丁质酶对宿主感染致病时的作用,对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并检测了表达产物的活性。【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菌体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多次PCR扩增克隆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全序列,并克隆基因的ORF片段chit1,与载体pPIC9K相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PIC9K-Chit1,转入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中,然后通过1.5mg/L浓度的G418筛选及PCR验证,将阳性转化子进行诱导培养,对发酵液分别进行酶活性测定试验、几丁质酶透明圈验证试验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序列为2756bp(NCBI登录号:EU795711),PCR扩增得到开放阅读框ORF片段chit1为1827bp,其中包含3个内含子,5′端非编码区长76bp,3′端非编码区240bp,编码424个氨基酸的几丁质酶前体,理论信号肽剪切位点在Gly(20)与Leu(21)之间;毕赤酵母重组细胞发酵液中几丁质酶活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h达到最大值482.5U/100μL,透明圈活性验证试验显示,在含1%的几丁质平板上可出现明显的透明圈,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为41.0kDa。【结论】本研究克隆到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其ORF成功重组到毕赤酵母中并表达出有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产物的利用对进一步研究病原真菌染病昆虫的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粘质沙雷氏菌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其产几丁质酶的能力。方法:以实验室保存菌种粘质沙雷氏菌S418为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菌株S418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该菌种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0.2%(w/v)胶体几丁质,1%蛋白胨,0.05%KH2PO4,在28℃、pH7.0、接种量6%,培养72h,酶活达到5.49U/mL。结论:优化后菌株S418产几丁质酶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是白榆的钻蛀性害虫之一,为找到对脐腹小蠹的高致病力虫生真菌菌株。【方法】通过室内喷雾法研究了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脐腹小蠹幼虫的致病力,结合各菌株菌落直径、孢子萌发率、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率4个培养特征,筛选到Bb773和Pc546 2株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2株菌株的几丁质酶、蛋白质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菌株Bb773和菌株Pc546在浓度为1×107孢子/mL悬浮液处理后,10 d的后脐腹小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6.67%和90.00%,致死中时分别为3.61 d和4.18 d。菌株Bb773的几丁质酶、FDA水解酶和蛋白质酶活性在接种后第2~10天均高于菌株Pc546,2株菌株蛋白质酶活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结论】确定了菌株Bb773在脐腹小蠹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