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977年联邦德国VOLKER RUSCH首先明确提出这门学科的定义,并在德国建立起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该所的主要工作是关于活菌制剂(生理性细菌治疗),如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总的来说是研究生态疗法和生态调整。1985年VOLKER RUSCH提出一个新的定义:“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植物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也可以认为是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及其和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科学技术。有研究估计,人体携带正常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2.
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微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态学与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77年德国VolkerRush博士首次明确提出微生态学(miaroecology)一词,并在德国的赫尔本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他认为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微观层次,从而在198...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这一术语,是德国学者沃尔克·鲁斯(Volker Rusch)博士于1977年首次提出,并于1985年给“微生态学”下定义为“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中国康白教授于1988年在《微生态学》一书中为“微生态学”下定义为“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在微生态学中是最典型、最原始和最明显的微生态学关系。  相似文献   

4.
动物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定居的动物 (包括陆上动物、水生动物、特种动物和实验动物 )内环境相互关系的生命学科分支 ,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当前我国的动物微生态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生产应用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 ,展示强大的生命力。自 1987年国家教委高教司曾批示在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开设微生态学课程以来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在十几所农医类高等院校已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微生态课程 ,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科技成果。我校自 1985年…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学问世30年,发展之迅速出乎人的意料。尤其是对生态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微生态学学科本身尚有不足之处,关于边界不清就是一例。1992年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全球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生态学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研究和揭示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已经成为指导人类行为准则的一门学科。微生态学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但微生态学边界不清,妨碍了学科发展。尤其在植物病理学科界,认识差距较大,微生态学者正在努力,使其早日求得统一。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荣 《生命科学》1993,5(4):23-24
1 微生态学的概念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态学重点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的微观层次,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微生态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研究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7.
迎接微生态学细胞通讯新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新的生命科学分支,已经由个体水平发展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的学科。在过去十年内,科学研究的进步已经把这方面的知识推向了更高的阶段。这些新知识指出,微生物与其宿主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环境中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在这些联系中,细胞通讯是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微生态学 (microecology)是 2 0世纪 70年代才崛起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虽然历史很短 ,但发展速猛 ,对医学影响极大。正如有的专家认为 ,微生态学为医学领域带来一系列的观念革命 ,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尤其是微生态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和古老的中医药学极为相似 ,一脉相通 ;这是现代医学 ,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人们不仅要想 ,为什么一门只有 2 0多年的新兴起的微生态学和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 ,一拍即合呢 ?随着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逐渐深入 ,二者的关系会日趋明确 ,中医药微生态学这门中西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会逐渐…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微生态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欧美国家、日本,微生态学技术及微生态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方面,近年来国内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微生态制剂也有了迅猛的发展。首先应用在肠道病的生态防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口腔,泌尿生殖道、皮肤及呼吸道已相继应用微生态学理论和微生态调节剂,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界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医学微生物学吸收了生态学的基础思想,是与自然界相关的一门生命科学分支。而微生态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是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来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的一种形式,在医学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学在发达国家及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康白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分支,首先是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enal与Lohmann于1964年提出来的。他们于1964年在柏林组织了第一届国际微生态学讨论会(HaemelandL...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也是新兴的边缘科学之一。微生态学侧重面是微生物所寄居的宿主,即对宿主产生的生理效应(微生态平衡)和病理效应(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学应继续进行观念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分支,必须与生命科学的发展相适应。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不断深入的。从个体到细胞的研究,现在又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阐明了核酸遗传信息的意义。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已使二十一世纪必然成为生命世纪变为现实。单克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全国微生态学学术讨论会自 1 981年在大连召开的第一届会议以来到 1 998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七届会议 ,迄今经历了 2 1个年头了。今年 1 0月份又将召开第八届会议。在 2 1年的过程中 ,微生态学从一个新兴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与现代科学相适应的生命科学分支 ,在医学、农学、兽医学各个领域均发挥了重大观念更新和产业上的换代突破 ,在国际上已经达到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在 2 0年的成就基础上 ,在第七届学术讨论会之后 ,我们又涌现了大量科学成果和学术发展。第八届学术讨论会是为了总结 4年来的科研成果和显示微生态学的…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微生态学的发展起步很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魏曦教授就已经认识到了抗生素应用引起的菌群失调。因此,魏曦教授指出:"光辉的抗生素来临之日,应注意其所带来的引起正常菌群的菌群失调的阴影。"这就是在当时中国或国际上对微生态学研究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16.
欧洲是微生态学这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的主要发源地。早在1861年,巴斯德就发现了厌氧菌的生理学功能,并由此创造了简单的厌氧培养方法;随后,在1885年,他首次提出了无菌动物的概念及研究正常菌群与宿主关系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正常菌群对于动物宿主生命的重要性。现代的无菌动物技术诞生于1945年,连续性厌氧培养技术也出现于五十年代,欧洲学者对于这二项技术的完善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这二项技术已成为微生态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6~8日在海口市举行了第四届儿科微生态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从事儿科微生态工作的儿科临床医生、妇幼保健医师、研究生和一些相关企业的科研人员等近60名代表会聚一堂,就儿科微生态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微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丰富生命科学理论及指导人们的医疗和保健将起到重要作用,作者就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微生态学奠基人魏曦教授不幸于1989年5月20日与世长辞。魏教授生前为微生态学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积极提倡成立全国性微生态学学会组织;出版微生态学专著;创办全国性微生态学杂志,现在这些任务均一一实现了。我们为了表达对魏曦教授的深切怀念,特将他生前所发表的有关微生态学的立论在此重新刊出。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相互关系 ,微生态环境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以及建立生态调整和生态防治的一门新的学科。戴用可摘义齿可能引起口腔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促进菌斑的沉积 ,导致龋病和牙周病发病率增加等 ,在口腔修复学中已成为一急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本文就戴用可摘义齿的微生态学问题作一综述。1 正常口腔的微生态环境由于口腔的特殊环境 ,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源以及复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 ,给口腔内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定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不同部位栖息、共存 ,竞争和拮抗 ,与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