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体基因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锡蕴  田华松  田波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1):42-44,17
抗体基因工程阎锡蕴,田华松,田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自从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疾病治疗方面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绝大多数都来源...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的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俞晓峰,黄策(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与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单克隆抗体Ko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创立的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Ab)的新方法标志着细胞工程抗体时...  相似文献   

3.
张勇 《生物学杂志》2002,19(5):35-37
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大规模地制备能与人相容的单克隆抗体或片段。其中,噬菌体抗体抗库技术可以模拟体内抗体产生和成熟过程,不经细胞杂交,甚至不经免疫制备针对任何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就基因工程抗体及噬菌抗体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一概述 。  相似文献   

4.
5.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o C  Zhu X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4):341-344
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独特的优点(免疫原性低、可按人的意愿加以改造等)正逐渐取代动物源性单抗。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在抗体研制领域的广泛应用,适应不同需要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构建日趋合理化,在体内的生物学效应与日臻完善,使之较天然单抗的治疗效果更好,范围更广,并在初步临床试用中展示了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小鼠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来源稳定、后期易制备、产量高,是免疫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抗体.传统的耗时费力的杂交瘤制备技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文中从抗原设计筛选、B细胞富集与筛选、骨髓瘤细胞的改造、融合技术的改进、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及单克隆抗体性能快速测定中所涉及的快速制备技术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系统化的小鼠杂交瘤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7.
8.
张勇 《生物学杂志》2002,18(5):35-37
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大规模地制备能与人相容的单克隆抗体或片段.其中,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可以模拟体内抗体产生和成熟过程,不经细胞杂交,甚至不经免疫制备针对任何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就基因工程抗体及噬茵体抗体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对抗利尿激素(ADH)有了不少新的认识,特别是它对心肾疾病的发生,对应激反应和神经网络的调节,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某些癌基因的表达,都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抗ADH单克隆抗体(ADH McAb)是上述研究极有用的工具。本实验室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小鼠抗ADH McAb的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分析和初步应用。1 材料和方法 ADH:Peninsula Laboratories Inc产品;聚乙二  相似文献   

11.
孙晓媛  李影  钱爱东 《微生物学报》2008,35(5):0798-0802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 处于此状态的细菌不但丧失了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 而且具有与原菌相似的致病性, 成为可以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 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类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公认的未可培养微生物, 它一直是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 为开发环境中的未可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机遇。其中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宏基因组技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同时, 随着各种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实验室模型已日臻成熟, 这为开发和利用未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处于此状态的细菌不但丧失了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与原菌相似的致病性,成为可以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类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公认的未可培养微生物,它一直是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为开发环境中的未可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机遇.其中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宏基因组技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各种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实验室模型已日臻成熟,这为开发和利用未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信使RNA差异显示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陆玮 《生物技术》1999,9(1):28-32
各种疾病,如肿瘤、遗传性疾病都是一种或多种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寻找、定位疾病相关基因在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Liang等1992年首创了信使RNA差异显示技术(messengerRNAdifferentialdisplay,mRNA...  相似文献   

14.
功能红细胞研究的拉曼光谱技术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在人体新陈代谢和物质运输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无损、快速而灵敏的光谱学检测方法,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详尽评述当前研究功能红细胞中较有优势的拉曼技术—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和光镊拉曼光谱技术,并对其技术的改进做出总结,以期为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红细胞提供较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技术,通常也被称为“病毒拯救”。综述了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狂犬病毒的主要技术体系以及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狂犬病毒致病机理、狂犬病毒疫苗及载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现象,RNAi效应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效性的显著特征,能够在细胞和子代间传递.除诱导同源序列mRNA降解或阻止其翻译而使目的基因表达受阻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外,RNA干扰可通过组蛋白甲基化影响染色质结构、通过DNA甲基化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在翻译水平调节机体发育,并作为基因组的免疫系统,使转座因子或重复序列区域异染色质化,有效抑制了转座子和重复序列之间的同源重组对基因组可能造成的破坏,使生物基因组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遗传的连续性. RNA干扰以阻抑基因的表达来模拟基因敲除技术,为反向遗传学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一种快速和简便的方法.RNA干扰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为人们迅速准确地分析基因功能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工具,同时在临床应用和治疗肿瘤和癌症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体膜片钳是指在整体动物上直接对其中枢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技术,在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常规采用的是盲法记录,最近出现的可视法记录,采用双光子靶向膜片钳(two-photon targeted patching,TPTP)技术,通过基因操作在动物脑内目标神经元中构建特异表达的荧光标志,可以做到对特定神经元亚群的靶向研究.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植物提取物的微生物检测是保证植物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制定严格的植物提取物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特别是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植物源日用化学品等产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对产品的质量及安全保证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植物提取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部分国家植物提取物的微生物限量标准和植物提取物微生物检测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就如何建立植物提取物微生物检测行业标准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我国植物提取业实现新时期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因枪技术在农作物基因转化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枪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转化方法,近来在单子叶植物的基因转化中应用尤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基因枪技术的转化原理、实际应用、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植物提取物的微生物检测是保证植物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制定严格的植物提取物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特别是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植物源日用化学品等产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 对产品的质量及安全保证具有重要作用, 是影响植物提取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部分国家植物提取物的微生物限量标准和植物提取物微生物检测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并就如何建立植物提取物微生物检测行业标准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我国植物提取业实现新时期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