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保信先生是公元1932年8月生的,和我同岁。是我二十多年的虫友.记得第一次碰到他是1961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当时来台采集昆虫的白水隆博士(现为日本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在台北怀宁街的三时庄旅馆聊天时,他和另-一个人加入,而白水教授介绍得知他是这次和白水教授一起去采集的张保信先生.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中国生理学会成立六十年之际,我不由想起学会的创始人,我的良师益友林可胜教授。我们认识较早,在一起相处多年,相互有较深的了解,所以,虽然美国著名消化生理学家戴文波特(Davenport)教授及国内孟昭威等都已著文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我仍想就我所知补充几点,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他的性格本质及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澳大利亚学者挖掘出土了最古老的鲫鱼化石。这块鲫鱼化石埋藏在石化了的淤泥层中,鲫鱼骨骼长150毫米。据科学方法测定,其年龄约为4亿8千万年。鱼的头部覆盖着一层坚甲。最先发现者是悉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利奇教授,他把这种鱼称为“阿兰多斯皮士”鲫鱼。学者强调说,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0月 6日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 ,2 0 0 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 (PaulC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得 (PeterMansfield)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1] 。保罗·劳特布尔 192 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小城悉尼 ,196 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 4年间 ,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此期间 ,他致力于核磁共振波谱学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MRS)及其应用的研究。劳特布…  相似文献   

5.
新年前夕,收到老朋友石声汉教授家属送来的一本《石声汉教授纪念集》,非常高兴。我和声汉教授虽可称同行,均是从植物生理学开始,并且也可说是同龄(他只比我晚出生四年:1907和1903),但因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地点上的差异,我们两人虽先后在武汉大学,昆明及北京“共事”过,但实际上在昆明及北京只见过大约三、四次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7.
1932年我从协和医学院得到出国进修的机会。林可胜教授介绍我去瑞士苏黎世大学生理系学习W.Hess教授创造的插入中脑电极的技术。不巧的是,他不做这项工作了。他给我一个研究课题:“肾上腺素对脑动脉的作用”,我写成一篇论文后,即想转移,因为学不到想学的东西。于是冒然给英国的HenryDale写信,毛遂自荐,要求跟他学习半年。出乎意料之外,他竟欣然接受了我的申请。我报到时,他表示欢迎,并给我任务说:“1929年我与Dudley,从马脾提取液中分离出胆碱-乙酰胆碱二氯白金盐(choline-acetylcholine Dichloro-platinate)。如果我们有一专门测乙酰胆碱(ACh)生物鉴  相似文献   

8.
杨秀红 《生理通讯》2009,28(6):139-140
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理学教授,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生理学家姚泰教授对他在生理学界半个世纪生涯的回顾记录。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满腔热忱的投入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对我来说感觉有些遥远的姚泰教授仿佛就在身边,是一个平易近人而健谈的长者在向你叙述他的个人经历。当今,我们年轻的一代又该怎样以老一辈的生理学家为榜样而努力地去工作呢?现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2,31(6):800-801
<正>2012年10月22日,我的恩师,著名真菌学家王云章教授在刚过完他第106个华诞之后便与世长辞了。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真菌学的损失,是他家人的损失,也是我作为学生的损失,我失去了善良宽厚的老师,深感悲痛。王云章教授,字蔚青,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一个农民家庭。教授于1931年毕  相似文献   

10.
马世骏教授在应邀参加“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后,于1991年5月30日下午返京途中,在河北省丰润县境内因交通事故当场罹难殉职了。这一恶耗犹如晴天霹雳,顿然使我失去了相处四十载的良师益友。 5月27日上午10时,我向马老转达了《中国地震报》和《人民中国》杂志社两位记者要求采访写他的传记;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编导希望会见马老,面谈撰写以他和邱式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为主角、以“根除蝗害”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和小说。同时,还转达了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管致和教授两次来函拟推荐马老为美国泰勒奖(Tyler  相似文献   

11.
鲁白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85-186
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冈特 .布洛贝尔(GunterBlobel)教授因发现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运机制 ,而获得 199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和探讨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可以作出诺贝尔奖一级的杰出工作 ,对当今中国的科学研究 ,知识创新计划 ,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认识布洛贝尔教授是 80年代末 ,我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念博士后期间。我参加了一门由他主持的细胞生物学课。那时他已是细胞生物学系的主任 ,工作繁忙 ,但还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准备这门课。他告诉大家 ,要听这门课 ,需经过资格考核。每个人都要先读完一遍Bru…  相似文献   

12.
汤彦承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他离世时我正好不在北京,今天依然为未能最后送他一程而感到十分遗憾.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和他接触大多是在他留苏归国以后.他当时风华正茂:出身名校(西南联大,即清华、北大西迁时校名)、留苏,后来还担任研究室主任一职.更重要的是他出众的人品和学识,令同辈人钦佩.当...  相似文献   

13.
亚太细胞生物学会(APOCB)是在1988年成立的,其宗旨是促进亚州、太平洋地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第一届大会,1990年由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主办,在上海举行。第二届大会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细胞生物学会主办,1994年10月16—2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存2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282人。会议主席是澳大利亚生物医学研究所的Judie Walton教授。国际顾问委员会,由亚太地区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细胞生物学家组成。我国有姚金和王亚辉教授被邀参加。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每一个从事古鱼类学和今鱼类学的研究者大概都读过由约瑟夫S.纳尔森教授(osePhS.Nelsoo著述的《世界鱼类>(FishesoftheWorld)。但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亲阅该书的人恐怕不多。早在二年前,纳尔森教授即告诉我,他所著“FishesoftheWorld”的第二版已经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李思忠教授和他的学生陈星玉和陈小平译成中文,并已由台湾省水产出版社接受付印。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盼着这本书的早日问世。近日我欣喜地获悉,中文版《世界鱼类》已于1994年1月10日正式出版了。出于对国内师长和同辈学友的思念,我在读完…  相似文献   

15.
第一届澳洲牙形刺会议简介第一届澳洲牙形刺会议于1995年7月18—21日在悉尼召开。会议由Macquarie大学生态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心、潘德尔学会、澳大利亚古生物协会共同组织,由JohnTalent和RuthMawson教授具体负责,并与Bou...  相似文献   

16.
<正>Webster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看着办公室里摆放着他的照片,不禁让我思绪万千,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起我们的一些点滴往事,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他的笑貌音容犹在眼前耳边!一、初识Webster教授恰好在20年前,我在英国皇家植物园(Kew)作访问研究,是年4月是英国菌物学会百年大庆。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徐仁教授是我的导师,于1992年不幸病故.先生逝世,我深感悲痛,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怀念. 先生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十几年来,我受先生的教诲,终生难忘.他不仅教我如何做学问,而且教我如何做人. 1978年,当我报考徐仁教授的研究生时,大有自不量力之嫌,加之我以前与先生从不相识.初试完毕,先生阅卷后很高兴,并约我到他家里谈话.在书房里初次见面,先生十分和蔼  相似文献   

18.
吕国忠 《菌物研究》2009,7(3):129-131
虽然我尊敬的导师白金铠教授已离开我们100余天了,但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刻展现在我的面前,他那诲人不倦的谆谆教导也时刻在我耳边回荡。作为最受白先生宠爱和受先生言传身教最多的学生之一,我在时刻地鞭策着自己,学习白先生宽厚待人的高尚思想品德,学习白先生孜孜不倦的崇高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最近,收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报(Medicine on the Midway),内有纪念卡尔森(A.J.Carlson)教授的文章。看到他的像片,感到非常亲切,不由令我想起他对于我的培养与爱护。回忆往事,写此短文,以资怀念。1875年Carlson出生于瑞典Bohusland小村,7岁失去父亲,放羊,上小学。16岁时,他想到自己的发展前途,认为在当地不可能得到良好教育,乃移居美国。从1891年到1893年在芝加哥Englewood区当木  相似文献   

20.
田雪萍教授是著名的妇产科老专家。1977年文革刚过,百业待兴。田雪萍教授在日常医院工作的同时,又组建主持隶属于学会的妇产科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我协助田教授工作。多年来常和他工作在一起。那时他已近七十高龄,还骑着自行车。每次工作结束我送他出来时,都要看着他那满头白发,微弯的背脊,以老人特有的蹒跚动作跨上自行车,缓缓骑走,直到他的身影消逝。虽然他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但他坐在自行车上的身影常会浮现在眼前。他热忱认真的工作精神,对同志的真诚、关怀和帮助,在我心中留下了不易淡漠的印象。现在只能借助一支秃笔,将田教授的精神显示给我辈与后辈同道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