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全面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第四军医大学在本科教学中实施“精品课程计划”,培育一流师资。笔者成功申报了我校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本次精品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循环系统”,不仅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传授组织学的学习方法和审视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变“应试性教育”为“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浅谈“人体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玲  范少光  王宪 《生理通讯》2005,24(5):138-140
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高等院校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此工作的开展旨在高校建立一系列示范性课程,以点带面,不断深入,扩大影响,争创一流。我系所开设的“人体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首批申请立项,于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项目。  相似文献   

3.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的建设标准,通过多年的建设,2007年我校<人体解剖学>获湖南省精品课程称号.在此过程中,我们围绕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实践.本文对此进行总结,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行的共鸣而促进<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精品课程建设在高等医学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法医病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际出发,对我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护理专业毕业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圆满地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我们加强建设《护理药理学》精品课程,创建一流的教学团队、准确地定位课程、以优化的教学内容、实用的操作技能、适宜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教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质量工程项目之一,结合遗传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遗传学精品改革与建设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加深精品课程内涵的深刻认识,加强对精品课程的指导与建设,有效促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病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例,从提高教学团队素质、提升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总结该门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重要举措,有效应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重点。依托微生物学在线精品课程(浙江省绍兴市),在科学教育2016-2018级尝试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3轮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使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微生物学课程在学院和学校层面已经形成品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通报》2007,42(3):62-62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计划在5年内建设1 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已经评选出1 100多门。入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课件及教学录像等资源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许多课程网站设有BBS。这些课程也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资源,为中学生物学教师的知识拓展提供帮助。本刊筛选了与中学生物学教学密切相关、网络连接速度相对较快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供各位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介绍了我们在微生物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等各个课程建设环节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流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融合式教学是促进一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融合、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融合、多元考核与教学过程融合,不断深化融合式教学改革,并着力打造教学团队、丰富课程资源、编写课程教材、建立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一流课程建设,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12.
我校“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课程获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良线下课程、创新课堂教学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流课程建设的4个核心要素。首先,我们通过开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组建微信群及时交流讨论;组织申报教改项目、撰写教改论文、编写教材、参加教学比赛等活动,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教改愿望强、分工协作好的教学团队。其次,按“金课”标准建设线下课程体系,采用以模块化形式将微生物学实验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课程,形成了“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技术综合性”的特色;线上课程增加拓展性学习内容,提升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学术规范、社会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无痕化融入课程建设中。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和以赛代练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理念与目标陈旧、教学能力与资源不足、信息化融合程度低、局限课堂有限时空和教材有限内容、忽略学生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不适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生物化学课程团队从理念目标、魅力能力、平台资源、知识体系、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了课程的全方位系统性改革,通过树立“全面育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开放共享”教学理念,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与课程优质平台资源,构建“教学+科研+实践”融合式新育人模式、“3+X”复合型新知识体系,教学与育人相融相促新教学模式、多维度过程式新评价体系,使课程凸显出新时代“金课”特征,提升了学生思政素养、课程成绩、综合能力,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协同,并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相似文献   

14.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在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课程是酿酒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培养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学团队深入改革“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通过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设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平台“微生物学”课程线上教学全套资源,构建“夯实基础-解构问题分析训练-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模式,改革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以及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等教学改革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社会储备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工科院校建设一流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微生物学是各类高校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农业、林业、食品等有关专业开设的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国际化和一流学科发展趋势下,全英文授课具有重要意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在如今面向人类生命健康、强调学科交叉的时代,如何结合本学校专业优势,开展微生物学英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将微生物学与医药、农业、环境、健康等充分结合,力争做到以学促研、以学促教,打造出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将有关实践探索与微生物学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实现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重要途径,而且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思政资源。近年来,我们教学团队结合“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特征,开展了颇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明确了课程育人目标,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创新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思政融合策略。思政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巧妙应用收获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三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生物工程专业建立“新工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创新理念,针对课程长期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脱节,学生不能及时地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课程内容陈旧,与行业需求脱节”、“授课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未能有效培养”等痛点问题开展教学改革,重构课程内容。打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科研反哺教学,使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更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动态化和多样化的考核,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校承担着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其中,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简称“三生”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农业高校“三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待加强、学生自主选修空间需扩大、实践教学要强化等问题。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新时代加强“三生”专业建设的举措,如加强情怀教育、重构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加强师资建设、建立质量文化等,以培养高素质的“三生”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培养生物领域高级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课程网站建设、开放式创新性自主实验构建及课程考核等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学课程的系列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促进了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微生物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