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东太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9年4月、7月和10月的调查数据,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围网拆除后东太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调查到鱼类4目10科31属39种,其中鲤形目鱼类占69.23%。按不同生态类型东太湖鱼类主要为定居性鱼类、中上层鱼类以及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鱼类的种类数、渔获量、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监测月份间均差异显著(P<0.05),均为4月 > 7月 > 10月。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鱼类物种多样性处在一般水平。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结果表明,除10月份的1号点和3号点外,各样方间的相似度在46.75%以上。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也表明,4月和10月的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平均相异性为59.41%。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表明,东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冗余分析(RDA)表明,总磷对主要鱼类变化的解释量为21.0%,是重要的解释因子(蒙特卡罗检验P=0.036)。而总磷、pH、溶解氧等是目前影响东太湖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往对湿地鱼类的研究一直相对匮乏,不利于进行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本研究基于2021—2022年期间对海口市典型湿地——五源河湿地公园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湿地公园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鱼类70种,隶属9目28科61属,其中纯淡水鱼类41种,河口鱼类29种;纯淡水鱼类中土著鱼类29种,外来鱼类12种;受威胁鱼类6种,海南特有种2种。湿地公园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层性、定居性鱼类为主;海南似鱎(Toxabramis houdemeri)、齐氏非鲫(Coptodon zillii)、须鲫(Carassioides acuminatus)、豹纹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为该湿地公园的优势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1、5.19、0.59和0.26。结果表明,五源河湿地公园的鱼类多样性较高,但部分河段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和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大,亟需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江清节洲水域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2018年2月对该水域鱼类群落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于5目8科29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68.4%。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鱼类群落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y)、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和刀鲚(Coilia nasus)。按生活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78.9%;在空间上,中上、中下和底层鱼类分布较为均衡,占总种数的比例依次为36.8%,28.9%和34.2%;从食性上划分,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4.7%和39.5%。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分别为0.820~1.711,0.601~0.981,1.640~3.423和0.249~0.59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春夏季与秋冬季的Margalef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数在时间和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鱼类群落呈现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因此,建议加强该水域鱼类资源的监测和保护,以维护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江豚栖息地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4.
陆晓晗  曹宸  李叙勇 《生态学报》2021,41(8):3201-3214
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对山东省日照市付疃河流域中下游大型底栖动物及相应水环境因子进行分季节的监测,并对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底栖动物42种(环节动物14种、节肢动物20种、软体动物8种),广泛分布物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水丝蚓属(Limnodrilus sp.)及摇蚊属(Chironomus sp.);底栖动物总密度呈春季 > 冬季 > 秋季 > 夏季;CC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表明环节动物与COD、TP有显著正相关性,各门类与NH3-N相关性差异较大;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与河流水源结构有关。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标、指示物种水质生物学指标进行水质评价,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评级偏差,Pielou指数评级偏优,而指示物种水质生物学评价(Goodnight-Whitley指数、相对重要性指数及Wright指数)基本一致,整体平均处于中污染,评价过程仍须考虑河流及物种客观属性特征,得到更具适用性的评价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付贵权  秦涛  陈小勇  雷春云  李光华 《生态学报》2021,41(24):9557-9573
根据2018-2020年澜沧江西双版纳段5次鱼类资源调查数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该流域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此次共调查到鱼类119种,隶属于11目28科79属,而历史记录鱼类共179种,隶属于12目34科106属。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土著鱼类种数逐渐增多,但占比却逐渐下降,外来鱼类种数逐渐增多,占比也逐渐升高;本次调查到土著鱼类92种,占鱼类种数的77.31%,占比进一步下降;外来鱼类27种,占鱼类种数的22.69%,占比进一步升高。该区域鱼类优势种为云南吻孔鲃Poropuntius huangchuchieni和少鳞舟齿鱼Scaphiodonichthys acanthopterus,常见种为长臀鲃Mystacoleucus marginatus和宽额鳢Channa gachua。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鱼类5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受威胁鱼类8种。相对于我国其他江河,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有极高水平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其中澜沧江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左、右岸支流较低,左岸支流鱼类多样性高于右岸,罗梭江鱼类多样性高于其他一级支流。虽然澜沧江西双版纳段鱼类物种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土著鱼类占比下降趋势明显,仍面临着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受威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兰州4处滨河公园自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低成本、低养护和野趣自然的园林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在黄河兰州主城区段自西向东选取银滩湿地公园、马滩湿地公园、马拉松主题公园、雁滩公园,通过网格系统取样法共设置344个样方,调查研究滨河公园自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处滨河公园共有44科118属163种;在物种来源中,乡土物种79种(48.46%)、国内外来物种53种(32.51%)、国外外来物种14种(8.58%)、入侵植物有17种(10.42%);4处滨河公园间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银滩湿地公园、马滩湿地公园、马拉松主题公园、雁滩公园的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4.76、4.36、4.064、3.99;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3、0.586、0.56、0.54;丰富度指数R''分别为30.68、29.47、22.80、20.27;平均多度分别为55.43、44.82、50.16、39.40。兰州滨河公园自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在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可合理规划,提高自生植物的应用比例,并根据不同环境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生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7.
永宁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其干、支流上共建有20余座小型水坝。为探究梯级水电站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在永宁河流域设置共42个采样点,覆盖干支流及各个水坝,分别于2018年7月、10月和2019年1月、4月进行了四次鱼类资源调查。调查期间通过刺网、地笼、电捕等方法共采集到鱼类69种7332尾,隶属于4目13科54属,其中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3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和易危鱼类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1种。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值较大主要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鲫(Carassius auratus)乐山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kiatingensis)等小型鱼类,29种鱼类的IRI值小于10;平均全长<10cm的鱼类有24种3620尾,平均体重<50g的鱼类有47种6493尾,鱼类规格较小,小型化严重。永宁河干流下游种类最多,多样性最高,干流中游鱼类数量最多。受自然环境以及水坝等的影响,永宁河的鱼类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水坝类型对鱼类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而季节对鱼类多样性影响不显著。无水坝阻隔河段鱼类多样性著高于低头坝和高头坝阻隔河段;夏季的短距离洄游鱼类种数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但由于数量较少对鱼类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影响不明显。各种结果表明水坝阻隔对永宁河鱼类多样性和时空分布存在明显影响,为保护受小型水电站影响河流的鱼类多样性,有必要修复重要鱼类栖息地,适当拆除部分小型水坝,并科学开展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8.
崇明岛内河夏季鱼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岛为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岛内河网水系发达。2018年6月,选择崇明岛内主要代表性河道包括北横引河、南横引河和竖河(庙港、堡镇港、八滧港),设置16个固定站点,对内河鱼类开展了拖网调查,分析了崇明岛内河夏季鱼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4417尾,分属6目9科30种,主要为鲤形目鲤科鱼类;其中,淡水鱼类27种,洄游鱼类2种,近海鱼类1种。从空间分布来看,北横引河记录鱼类20种,南横引河记录鱼类17种,竖河记录鱼类18种,不同河道鱼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共有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部分种类只在特定的河段有记录。北横引河各站点平均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南横引河和竖河,但3类河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优势种鲫、翘嘴红鲌和似鳊平均体长均以北横引河为最大,且在南横引河与北横引河中的个体体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北横引河和南横引河鱼类组成差异较大,而竖河介于两者之间。相似性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南、北横引河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R=0.524,P=0.008),且这两组间鱼类种类组成的平均相异性最高,为43.92%,造成两组间差异的主要物种有10种(贡献率均大于5%)。综合来看,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组成与分布特征不同于一般的内陆河流,而具有河口型岛屿的特点。未来需要在长期监测基础上,综合多种因素,对崇明岛内河鱼类组成、分布、变化趋势及内在机理开展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子彤  张鹗 《生物多样性》2021,29(9):1256-30
赣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淡水鱼类多样性极其丰富, 但是目前对于该河流的鱼类多样性还未有充分的了解。本研究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对赣江鱼类进行了实地调查,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并参考最新的分类学成果, 更新了赣江淡水鱼类名录。结果表明, 赣江共有淡水鱼类180种, 隶属于12目31科93属。其中, 土著鱼类174种, 外来鱼类6种。赣江鱼类以鲤形目为主; 鲤科种类最多, 其次是鲿科。更新的物种名录中, 包含23个新记录土著种, 其中有5个未被描述的新种; 有36个历史资料记载的种类被剔除出物种名录; 25个物种发生了分类地位的变更。此外, 本次调查有28种鱼类未采集到, 说明这些鱼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而这些鱼类分别属于洄游性、流水性和产漂流性卵等独特生态类型, 说明赣江鱼类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干扰。本研究所给出的赣江鱼类的更新物种名录, 可为今后的赣江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众多独立入海的河流形成天然的生物地理屏障,造就了海南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李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leavelli (Herre,1935)〕因利用价值低而未被人工大量养殖驯化,可作为评估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理想物种。本文基于COX1D-loop分子标记,分析了海南岛南渡江、珠碧江、三亚河和陵水河等4条河流中李氏吻虾虎鱼的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4条水系中43尾李氏吻虾虎鱼COX1、D-loop及联合基因中分别检测出8、14、22个变异位点和6、7、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是0.617、0.647、0.649和0.003 9、0.009 4、0.006 3,其中三亚河与陵水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系统发育树结果均显示,李氏吻虾虎鱼4个水系的5个地理种群聚类为2个进化分支,其中三亚河与陵水河种群聚为一支,南渡江、珠碧江种群聚为一支。遗传距离分子方差分析显示,李氏吻虾虎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上述结果表明,海南岛李氏吻虾虎鱼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能因不同水系的隔离效应和李氏吻虾虎鱼较弱的迁移能力导致其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本文为海南岛河流生态系统中鱼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提供遗传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河西走廊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6种生境中进行了定量调查和采集,共获13种标本,隶于6(亚)科9属,其中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种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Margalef在0.6139~1.9689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H′)为1.0695~1.5607,Pielou指数(J′)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0.7242~0.9735和0.2768~0.4683,不同生境的丰富种数量(N1)变化趋势与H′相似,而非常丰富种数量(N2)的变化趋势为:半荒漠灌丛生境>山地草原生境>戈壁荒漠生境>农田生境>森林生境>山地半荒漠灌丛生境。降水对不同生境类型中鼠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起直接的限制作用,同时海拔和人类干扰也是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群  赵辉  赵成章  马敏  唐玉瑞  赵婷婷 《生态学报》2022,42(7):2674-2684
内陆河湿地原生植被群落多样性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河岸带原生植物群落的生态适应策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对研究区27个样方的原生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研究河岸带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原生植物有8种生活型,群落类型可分为女贞(Ligustrum lucidum)+野蔷薇(Rosa multiflora)群落、杠柳(Periploca sepium)群落、艾蒿(Artemisia argyi)+狗娃花(Heteropappus hispidus)群落、旋覆花(Inula japonica)+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群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群落和沙棘+红花岩黄耆(Hedysarum multijugum)群落6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整体呈下降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J)呈现增减交替的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C)整体呈增加趋势,土壤粉粒含量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他土壤因子与多样性指数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表明土壤中粉粒含量是影响河流湿地原生植物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之一。内陆河流湿地土壤质地类型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决定河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真菌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多样性特点和丰富的新型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4个采样点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8种筛选培养基(RBM、PDA、CDA、Martin、YM、SDA、ISP2和R2A)分离可培养真菌,根据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价不同采样点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共分离到274株真菌,隶属于2门12纲23目39科52属,其中优势属为枝顶孢属(Acremonium)(20.8%)和青霉属(Penicillium)(11.3%),其次是枝孢属(Cladosporium)(7.3%)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7.3%)。8种筛选培养基中,分离出真菌种属类型最丰富的培养基是RBM,其次是PDA。根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agalef丰富度指数(R)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分析结果,在属的水平上,距海洋的位置越近,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越高,真菌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14.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竞争强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关系会随环境发生变化。为探究上述关系在若尔盖地区的表现形式,于2021年8月对若尔盖地区典型的水生、湿生、湿生-中生和中生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构建了新的植物竞争强度(Competition intensity,CI)公式并进行测算,计算了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度(Niche overlap of species,NOS),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CI和NOS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水生到中生生境,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加趋势(P<0.05);2)湿生-中生生境的CI显著高于湿生生境(P<0.05),湿生生境的NOS高于水生生境(P<0.05);CI与NOS无显著相关性,但在湿生生境中两者呈倒抛物线关系(P<0.05)。3)整体来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CI呈抛物线关系(P<0.05),与NOS无显著关系(P>0.05);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NOS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CI无显著关系(P>0.05);从单个生境看,湿生-中生生境的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CI呈线性负相关(P<0.05),其余生境的上述多样性指数与CI无显著关系(P>0.05);各生境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与NOS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表明,从水生到中生生境,若尔盖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但植物多样性与物种竞争强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关系较复杂。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若尔盖高原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入侵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形成潜在威胁,有待引起足够的关注。为探究城市入侵植物对草本植物种类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深圳市建成区入侵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为例,分析了不同绿地类型中不同程度的单独入侵和共同入侵对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①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入侵植物盖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0.5865 < R2 < 0.9356)。②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和Rao二次熵指数(FDQ)与入侵植物盖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0.0000 < R2 < 0.2211)。③群落的特征加权平均株高(CWMH)与入侵植物盖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0.0716 < R2 < 0.2262)。④与未入侵的样方相比,鬼针草轻度入侵显著提高了物种多样性(P<0.05),鬼针草和南美蟛蜞菊单独重度入侵均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P<0.05),二者各种程度的分别单独入侵及共同入侵都显著提高了群落加权平均株高(CWMH)(P<0.05)。⑤对不同的绿地类型分开计算发现,鬼针草单独入侵和二者共同入侵都显著提高了各种绿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P<0.05),南美蟛蜞菊单独入侵只对部分绿地类型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⑥鬼针草和南美蟛蜞菊之间的生态效应可能为拮抗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植物入侵对城市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提供参考,为有效防治城市外来植物入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21年5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抛网相结合的方法,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0种,隶属于5目7科27属。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群落优势种。与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争夺饵料资源的凶猛性鱼类比例达到2.4%,体长分布显示夹江中存在大量长江江豚无法摄食的大个体鱼类(17.5%)。夹江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分别为1.955~2.181,0.794~0.820,2.952~3.856和0.705~0.730。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平均拥挤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夹江优势种鱼类可能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建议清理鳡(Elopichthys bambusa)、翘嘴鲌、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乌鳢(Channa argus)等凶猛性鱼类及其他与长江江豚争夺饵料的鱼类,及时捕捞全长超过25 cm的鱼类,补充投放鲢、似鳊、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等长江江豚偏好摄食鱼类。  相似文献   

17.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解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作者于2004–2007年间在长江河口湿地设置了33个采样站点, 采用多种调查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23种, 隶属1纲18目46科。结合文献记录, 本地区共有鱼类208种, 隶属2纲22目67科。海鲢(Elops saurus)和印度小公鱼(Sardinella sindensis)为本地区的新记录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和鲈形目为主; 生态型以淡水鱼类最多。长江南支、北支和口门区水域的种类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南支常见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 而北支和口门区以鲈形目鱼类为主。与1990年以前的调查资料相比,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 其中软骨鱼类和鲀科鱼类下降相对较多。一些重要经济种逐渐变为偶见种, 甚至成为濒危物种, 如鲥(Tenualosa reevesii)、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和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等。导致河口湿地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鱼类研究的历史、淡水鱼类的物种组成、整体分布格局、特有性、濒危性, 以及鱼类多样性在黄河上、中、下游等的特点。历史上对于黄河鱼类多样性的研究, 历经了四个阶段, 从最初的零星记录一直到现阶段的深入研究。综合历史记录和野外调查, 已知黄河流域分布的淡水鱼类共计147种, 隶属于12目21科78属, 其中鲤形目种类占据绝对优势。另外, 全流域黄河特有种计有27种, 受危物种24种, 分别占总数的18.37%和16.32%。同中国主要江河相比, 黄河鱼类在高级分类阶元上的多样性较高, 但物种多样性则处在较低水平; 尽管黄河特有鱼类和受危物种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上游特有鱼类和珍稀濒危鱼类的占比很高。目前黄河鱼类多样性大幅降低, 现状调查仅能采获历史记录种类的53.06%。梯级水电开发、水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都是威胁鱼类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但对各河段和支流的影响不一, 应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部署。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也是世界上淡水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三大河流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河流属性, 澜沧江-湄公河淡水鱼类的多样性现状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在近20年调查的基础上, 系统整理了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支流或亚流域的淡水鱼类物种名录, 在此基础上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对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流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共记录了淡水鱼类745种, 分属于2纲17目63科229属, 其中鲤形目鱼类451种, 占物种数的60.5%。分类学多样性指数显示, 从源头到中游, 淡水鱼类在分类阶元上的分布越来越均匀, 亲缘关系越来越远, 分类多样性越来越高。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表明, 当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8.69时,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亚流域可以分为源区、上游和中游3组; 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 各组之间淡水鱼类组成差异显著(R = 0.877, P = 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 analysis, SIMPER)结果表明, 导致3组差异性的鱼类主要是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 且随着地势阶梯的升高出现了科级、属级类群的替代。近几十年来, 随着流域各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鱼类多样性和渔业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未来需加强流域内国家间合作, 在流域尺度上制定科学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20.
大亚湾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7月在大亚湾潮间带4种不同生境(岩石岸、砾石滩、泥沙滩、沙滩)10个样方采集软体动物38种,隶属于23个科。采用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生境软体动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软体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砾石滩、岩石岸(D=4.328~9.378)>泥沙滩 (D=4.328~6.493)>沙滩(D=2.886)。多样性指数也显示砾石滩、岩石岸(H′=0.429~0.842)>泥沙滩(H′=0.315~0.450)>沙滩 (H′=0.182)。对上述样方聚类结果表明,软体动物种类分布及数量受底质、浪击和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