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PCR等先进技术虽已用于淋巴系统疾病,尤其是淋巴系统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研究,但是,石蜡切片HE染色仍然是临床病理诊断最常用的有效方法。由于淋巴组织结构复杂,组织处理不当时,常常难以获得理想的切片质量,给准确诊断带来许多困难,有时甚至造成误诊。影响淋巴结石蜡切片质量的因素较多,但我们认为关键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 淋巴结活检石蜡切片的应用淋巴结石蜡切片主要用于活检和穿刺组织的制片,为了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疗效判断和某些研究工作,需要高质量的HE染色切片。诊断…  相似文献   

2.
小白鼠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而对它血象变化的观察,又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我们在1976—1977年期间,进行筛选提高白细胞药物的工作中,累积了一批健康小白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材料,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对四环素具有高度耐药性的厌氧脆弱类杆菌,经口灌注于肠道微生态矢调的小白鼠胃内,以观察肠道微生态失调和脆弱类杆菌感染关系。实验证明:耐药脆弱类杆菌在菌群失调的小白鼠(实验组)体内大量增殖并侵袭入血和肠系膜淋巴结,最后在皮下形成脓肿,而对照组虽也于粪便、血、淋巴结中发现供试菌,但随时间推移迅速减少至消失,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据此可以认为肠道微主态平衡可有效预防脆弱类杆菌感染,即使侵入人体也可使之消灭。本试验为脆弱类杆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ICR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动物,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研究了紫外线对ICR小白鼠的免疫遗传的损伤效应。我们采用了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微核试验、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等方法。通过测定小白鼠血象、血红蛋白含量、胸腺及脾指数;小白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小白鼠PCE的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照射时间及剂量的紫外线引起小白鼠胸腺指数以及脾指数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含量和CAT的含量也都明显下降。红细胞数、白细胞数以及血小板数也明显下降。PCE微核率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上升。结果说明紫外线对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以及遗传物质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经0.1T和0.25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灌小白鼠胃,分别测定它们对小白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0.25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而0.1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活动不明显,实验表明达到一定强度磁场才影响山豆根药液的药效。  相似文献   

6.
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经0.1T和0.25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灌小白鼠胃,分别测定它们对小白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0.25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而0.1T磁场处理山豆根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活动不明显,实验表明达到一定强度磁场才影响山豆根药液的药效。  相似文献   

7.
分离筛选大熊猫正常生理菌—乳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从17只健康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出47株待检菌,通过对其菌体形态和染色性,菌落形态,生化反应,发酵最终产物的气相色谱测定鉴定筛先出13株乳杆菌。并测定了13株乳杆菌对大熊猫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和对小白鼠的急性毒力实验。对大熊猫正常生理菌群微生态制剂的研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观察动物行为,是学习动物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进行小白鼠护仔行为观察。1实验材料甲组小白鼠出生3d,母鼠1只,仔鼠11只。乙组小白鼠出生12d,母鼠1只,仔鼠5只。丙组小白鼠成年公鼠1只。另外准备小豚鼠2只,家猫1只,野鼠2只,录音机、磁带、电吹风和...  相似文献   

9.
同时制备小白鼠五种组织细胞染色体法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有关染色体的实验一般是让学生观察现成的染色体标本或仅做小白鼠的一种组织细胞染色体,几年来,我们在学生实验中用小白鼠同时制备5种组织细胞染色体,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材料所用试剂有:PHA(植物血球凝...  相似文献   

10.
以清洁级ICR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不同剂量乙酸铜对小白鼠的生殖毒性。采用小白鼠精子畸形实验及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以下简称PCE)微核实验等方法。分别对成年小白鼠腹腔每天注射0.25~16.00mg/kg8个剂量的乙酸铜,染毒7天。结果表明:乙酸铜对小白鼠的体重增长及睾丸重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组VI、组VII的最明显。不同剂量的乙酸铜均使雄性小白鼠精子密度(P<0.001)、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各实验组精子畸形率、PCE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或P<0.001),且均随乙酸铜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实验剂量的乙酸铜对ICR雄性小白鼠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脱毛技术。方法:采用人用脱毛膏对常用的实验动物进行脱毛试验。结果:采用人用脱毛膏对常用的4种动物脱毛,小白鼠背部脱毛需10min;大白鼠背部脱毛需15min;家兔脱毛心前区需10min,颈部15min,股部10min;绵羊脱毛颈部需25min,股部20min。结论:显示人用脱毛膏对常用的实验动物的被毛有较好的脱毛效果,并无明显的充血和炎症反应,优于其他去除动物被毛的方法,值得一用。  相似文献   

12.
例1,[第(2)部分第31题]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动物的行为,不仅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而且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所在。本文以小白鼠为实验动物,确立以走迷宫方式探究小白鼠的记忆力,鼓励学生探究小组在参考前人已做实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含迷宫样图), 设计了科学性与可行性兼顾的一则实验。通过我们师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大量事实证明,胸腺是一个与免疫有关的重要器官。动物切除胸腺后,特别是新生动物,其淋巴系统发育受阻,淋巴结、脾脏以及周围血中小淋巴细胞丢失显著。在部分动物,还发生所谓衰弱性疾病(wasting disease)(Miller 1961,Parrott 1962)。切去胸腺的动物对化学致癌物及肿瘤病毒的敏感性也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因动物种属和  相似文献   

15.
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研究发现淋巴系统结构特点是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肿瘤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明确淋巴管生成;肿瘤内和肿瘤旁组织内存在新生淋巴管,淋巴管密度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家族的研究为揭示恶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微转移是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尚处于临床不可探测阶段的微小转移灶,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液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是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目前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寻找不同的检测方法、途径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微转移检测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现就胃癌微转移检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实验室多采用外周血、骨髓和睾丸等为材料来制备SCE,尚未见到利用淋巴器官内的淋巴细胞来制备SCE的报道。小鼠是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作者利用初生小鼠的脾脏细胞体外培养制备SCE,取得了成功。生后3—5天的杂种小白鼠幼鼠,经体表消毒后剖腹取脾脏。除去结缔组织,用Hank's  相似文献   

18.
方仁丽  徐秀菽 《四川动物》1996,15(4):148-152
本实验用长爪沙鼠体内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东乡伊蚊收集感染期幼虫,经腹腔内注射55只小白鼠(昆明种)后,定期抽查小白鼠腹腔液和解剖小白鼠观察丝虫发育情况。在14天、30天、60天、140天和160天时,分别检获了Ⅲ期、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感染率为34.6%(9/26)。91天还查出微丝蚴。实验结果表明:周期型马来丝虫可以在昆明种小白鼠体内发育到成虫并产生微丝蚴。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文 《生物学通报》2004,39(10):46-46
例1,[第(2)部分第31题]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h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答案:(二)实验步骤:(1)确定一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  相似文献   

20.
眼镜王蛇是当今排毒量最大,最毒的一种蛇类,是含神经毒素、血液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等多种混合毒类的毒蛇,使人致死率很高。关于眼镜王蛇毒致实质性器官组织超微变化的实验,国内至今仍未见有报道。本实验通过给小白鼠注射眼镜王蛇毒致死后,观察小白鼠实质性器官的组织微细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