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居群(population)概念和方法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依据我们近几年来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居群概念和方法对植物分类学的理论和实际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对我国今后展开植物学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居群"概念,对木鱼坪淫羊藿复合种(Epimedium franchetii species complex)进行了系统的标本查阅,并于花期对该复合种9个居群的野外形态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竹山淫羊藿(E.zhushanense K.F.Wu et S.X.Qian)花瓣为紫红色,易于与其它物种区分;时珍淫羊藿(E.lishihchenii Stearn)在模式产地(江西庐山)的JXLS居群中有1/5的个体根茎为结节状(并非像模式种一样根茎细长),其叶背被毛细长的性状较稳定,且与木鱼坪淫羊藿(E.franchetii Stearn)叶背被粗短伏毛的性状区别明显;JXJA居群(江西靖安)地理分布靠近江西庐山,叶背被毛也与时珍淫羊藿类似,但其典型的粗壮根茎则与木鱼坪淫羊藿一致,因此将其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时珍淫羊藿过渡类型;保靖淫羊藿(E.baojingense Q.L.Chen et B.M.Yang)与木鱼坪淫羊藿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小叶柄、叶柄、茎和节部密被柔毛,尤以节部明显,叶背被细长毛,而木鱼坪淫羊藿小叶柄、叶柄、茎和节部均光滑,叶背被粗短伏毛;HBFX居群(湖北房县)和HBMP居群(湖北神农架)小叶柄、叶柄、茎、节部和叶背均疏被毛,被毛特征介于木鱼坪淫羊藿和保靖淫羊藿之间,因此将HBFX和HBMP居群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保靖淫羊藿过渡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居群可划分为3类,竹山淫羊藿与其它类群种间界限明显,建议将其从木鱼坪淫羊藿复合种中分离出来;木鱼坪淫羊藿与时珍淫羊藿和保靖淫羊藿的关系复杂;保靖淫羊藿与木鱼坪淫羊藿主要是被毛上的差异,地理上存在同域分布,推测其为微生境导致的生态宗,将其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的变种;时珍淫羊藿与木鱼坪淫羊藿地理分布相对隔离,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地理宗,将其处理为木鱼坪淫羊藿亚种。  相似文献   

3.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特点以及该时期代表的分类学家和他们的专著,分析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植物分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真菌亲缘和分类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真菌的亲缘和分类学进展的概况作了简要的叙述。真菌在亲缘上是一个异质的类群,有着不同的起源。而真菌分类学则吸收超微结构特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论据组成综合的分枝学科。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文献、标本鉴定、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将湖北龙胆(Gentiana hupehensis Q.H.Liu)和铺地龙胆(Gentiana wanyuensis T.N.Ho)分别作为深红龙胆(Gentiana rubicunda Franchet)和大颈龙胆(Gentiana macrauchena C.Marquand)的异名处理。探讨了深红龙胆和大颈龙胆的分布及分类历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讨论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H.T.Chang的分类学位置。通过对金花茶C.chrysantha(Hu)Tuyama、亮叶离蕊茶C.nitidissima Chi和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多瓣山茶C.petelotii(Merr.)Sealy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材料的研究考订,确认金花茶的拉丁名称应进一步更正为C.petelolii(Merr.)Sealy.对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和金花茶组的特征性状的比较分析表明,J.R.Sealy[1] 以C.petelotii(Merr.)Sealy为模式建立的古茶组是一个自然类群,金花茶组和J.R.Sealy的古茶组之间分类学特征相同,两组的模式同为一种-C.petelotii, 从而认为金花茶组不能成立,被首次归并到古茶组中。同时认为《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一书改变了古茶组的分类学概念和转移了组的模式是不妥的。通过研究,确认古茶组共有16种和3变种,除原古茶组的7种外,包括连蕊茶组Sect.Theopsis中的C.indochinensis和金花茶组中6种和3变种被转移到本组之中,以及本文提出的两个新种。原金花茶组其余16种(包括未正式发表的4种)、2变种和3个变型均作为相应种或变种的同物异名归并。此外,还讨论了各种错误鉴定和有关分化与分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博白油茶和红皮糙果茶分类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由原产地引种的博白油茶 (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和红皮糙果茶 (C.crapnel-liana Tutcher)成长植株的形态、花、果实以及馆藏相关标本的详细比较和观察 ,认为这两个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博白油茶树皮被灰绿色的粉末 ,红皮糙果茶树皮被砖红色的粉末 ;博白油茶侧脉 9~ 1 0对 ,叶缘具细锯齿 ,叶下偶见微毛 ;红皮糙果茶的侧脉 7~ 8对 ,叶缘具浅细圆齿 ,叶下永远无毛 ;博白油茶花瓣数目 6~ 7枚 ,为倒卵形到宽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花瓣数目常为 8~ 9枚 ,甚至更多 ,为倒卵形到窄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达 4 mm;博白油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达 5~6 mm。因而应该将博白油茶 (C.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看作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8.
卵菌的系统学和分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卵菌Oomycetes生于水中、土内和陆上;淡水比海水中多,静水比流水中多;陆生多为植物寄生菌。腐生、寄生、专性寄生和共生均有。寄生于藻类、蕨类、种子植物、昆虫、鱼类及其他真菌上,引起病害。如水霉危害鱼苗和鱼卵,绵霉引起烂秧,疫霉和腐霉摧毁多种栽培植物,霜霉和白锈为害各种经济植物,病害流行时常造成严重的经  相似文献   

9.
化石介形类分类依据--壳体形态,包括壳体的大小、形状、装饰和诸如毛孔、叠覆、似犁状构造、喙、铰合构造等构造特征都与介形类的栖息环境,包括地理、气候(季节、纬度等)、水体的深度、化学性质和稳定程度,食物的富集程度和群落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以及性别息息相关.因此,正确理解介形类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功能学,不仅能揭示介形类的生活习性,推测化石介形类的生活环境,从而为古环境和古群落生态重建提供依据,而且可以提高化石介形类个体发育、系统分类和演化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澄清异角毛藻和平滑角毛藻的分类学疑问,在广东南澳岛海域建立了单克隆培养株系,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开展了基于生活史的连续形态学观察,发现粗大角毛的延伸方向易变,是不稳定特征,不宜继续赋予分类学价值。对核糖体大亚基编码基因的D1~D3区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异角毛藻和平滑角毛藻的目标基因序列基本一致,仅有1个平滑角毛藻株系存在2个差异碱基。因此,两者具有一致的系统学位置,属于同一物种,平滑角毛藻应该是异角毛藻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1.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实验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应娟  王艇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7,17(2):133-144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系统位置及系统发育关系长期以来都存有争议,本文对此三科在实验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丽 《云南植物研究》1999,21(4):442-448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半夏属( Pinellia ) 部分国产种的基生叶叶表皮与花粉的形态和微形态特征, 发现叶表面有网眼状、斑点状、条纹状纹饰; 表皮细胞形状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气孔器的密度是(0-67 ~1-3) ×102/mm2 , 气孔器大小不一, 保卫细胞形态椭圆形、长椭圆形; 花粉形态近球形和球形, 萌发孔是远极单萌发孔, 有孔盖或无孔盖, 外壁纹饰为刺突, 刺突排列疏密不一。通过对部分国产种块茎中的过氧化物酶分析发现POX 酶谱有6 条带: A带- F带, 其中滴水珠有6 条带, 掌叶半夏4 条带, 秭归半夏有4 条带, 半夏有3 条带。这些特征和特点为属内种的分类和亲缘演化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对该属的分类进行了讨论并写出新的检索表。笔者认为将秭归半夏做为一个独立的种更为合理,它和半夏的亲缘关系较近, 是滴水珠向半夏进化的一个中间过渡类型, 而掌叶半夏和半夏是较特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3.
潘跃芝  赵玉娟  龚洵 《广西植物》2021,41(3):340-350
异叶泽兰属于菊科泽兰属,是该属分布海拔相对较高的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海拔1700~3000 m的地区.该文利用ycf6-psbM和rpl32-trnL两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以及核DNA片段ITS(nITS)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居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14.
杉科的细胞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杉科的核型资料,本文(1)提出“1B”可能是一个新的高等植物核型类型;(2)讨论了各属的有关分类学问题及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进化顺序可能是柳杉属、水松属、落羽杉属、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杉木属(密叶杉属与之近缘)、台湾杉属;(3)支持金松属分立成金松科,它可能比杉科各属原始; (4)红杉(AAAABB)的亲本可能是二个古代种“水杉”和“巨杉”,它们的直接后裔或留下的近缘是水杉和巨杉;(5)杉科存在A和L两条进化路线,前者包括柳杉属、水松属、落羽杉属、台湾杉属;后者包括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杉木属(密叶杉属);(6)提出一个杉科新系统(包括一个新亚科):Ⅰ.柳杉亚科(柳杉属),Ⅱ.落羽杉亚科(水松属、落羽杉属),Ⅲ.红杉亚科(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Ⅳ.杉木亚科(杉木属、密叶杉属),Ⅴ.台湾杉亚科,新亚科(台湾杉属)。本文还对前人的杉科系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山茶科核果茶属、石笔木属和拟核果茶属的分类学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形态学、胚胎学、孢粉学和解剖学4方面探讨了核果茶属(PyrenariaBl.)、石笔木属(TulcheriaDunn)和拟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H.T.Chang)的分类学问题,3属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具有连续性而难以断开,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过程高度相似,均具有皱波状至皱网状的花粉外壁纹饰和大头茶型(Gordoniaeeous-Type)气孔器,几方面的资料提示,核果茶属、石笔术属和拟核果茶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类群,从而以新的证据支持或主张将上述3属合并成1属。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葱属Daghestanica(Tscholok.)N.Friesen组6种植物的花粉与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以揭示该组植物花粉及种子微形态特征的系统分类学意义,为Daghestanica组植物物种间的分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中国葱属Daghestanica组植物花粉形态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圆形,左右对称,花粉大小为(17.84~29.84)μm×(12.23~19.18)μm,花粉外壁纹饰为皱缩网纹纹饰;花粉外壁穿孔在Daghestanica组6种植物之间具有差异性特征。(2)野黄韭的花粉较大,极轴明显长于其余种,金头韭极轴长度最小。(3)中国葱属Daghestanica组植物种子卵形,种皮表面纹饰为梯形;种皮细胞多边形,排列相对疏松,表面具疣突,垂周壁是弧线和直线混合型。(4)种皮细胞的形态、排列以及次级纹饰等在各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中国葱属Daghestanica组花粉和种子微形态学特征可作为该组植物系统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云南西北部德钦标本描述的拟澜沧翠雀花(Delphinium pseudothibeticum W.T.WangM.J.Warnock)与同样根据德钦标本描述的短角萼翠雀花(D.ceratophorum Franch.var.brevicorniculatum W.T.Wang)属于同一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而根据德钦标本描述的磨顶山("磨顶"应为德钦县羊拉乡茂顶,故"磨顶山"实应为"茂顶山")翠雀花(D.motingshanicum W.T.WangM.J.Warnock)和粗距蓝翠雀花(D.caeruleum Jacq.ex Camb.var.crassicalcaratum W.T.WangM.J.Warnock)均与云南西北部颇为常见的宽距翠雀花(D.beesianum W.W.Smith)属于同一植物(磨顶山翠雀花为宽距翠雀花的高大个体),故将磨顶山翠雀花和粗距蓝翠雀花均处理为宽距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18.
艾静  李璐  王艳萍  郭辉军 《广西植物》2021,41(12):2014-2023
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把狭义萝藦科和狭义夹竹桃科合并为广义夹竹桃科,包括5个亚科和25个族,但亚科和族间的亲缘关系较为复杂,亟待多学科证据澄清。本文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马利筋亚科南山藤属中的中国特有植物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 sinensis)的孢子发生和配子体发育,结合已有资料比较了5个亚科的胚胎学特征。结果表明:(1)苦绳的花药由一对侧生并列药室组成,各有一个花粉团。(2)花药壁有6层,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2层药室内壁、中层和2层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模式属于多层型。(3)绒毡层细胞单核,排成2列,为腺质型; 在小孢子四分体形成时期,药室内壁发生明显纤维状加厚; 花药成熟时,位于药室远轴最外侧处的花药壁发生断裂,准备散粉。(4)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 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排列紧密,形成花粉团。(5)雌蕊含有两枚离生心皮,具边缘胎座,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蓼型胚囊。本文观察到的这些胚胎学特征为牛奶菜族提供了新资料。同时,胚胎学特征在5个亚科间的区别和联系,支持广义夹竹桃科的成立。  相似文献   

19.
将康定橐吾(Ligularia kangtingensis S.W.Liu)处理为细茎橐吾[L.hookeri(C.B.Clarke)Hand.-Mazz.]的异名。Senecio ficariifolius H.Lév.Vaniot长期以来被处理为细茎橐吾的异名,但我们检查模式材料后发现其头状花序盘状,与头状花序辐射状的细茎橐吾明显不同,而与头状花序盘状的贵州橐吾[L.leveillei(Vaniot)Hand.-Mazz.]没有区别,故将其处理为贵州橐吾的异名。  相似文献   

20.
将芥形橐吾(Ligularia brassicoides Hand.-Mazz.)、岷县橐吾(L. ianthochaeta C. C. Chang)和半裂橐吾(L. paradoxa Hand.-Mazz. var. palmatifida S. W. L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