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采自浙江温州落葵Basella rubra上的匍柄霉属Stemphylium一新种,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文中提供了新种的病症及形态图片、拉丁文简介、形态描述及讨论。研究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2.
徐佳  王燕春 《菌物学报》2020,39(2):312-322
桔梗匍柄霉叶斑病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害,病原菌为桔梗匍柄霉Stemphylium platycodontis。为了更好地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本研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为该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产孢温度;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4,而最适合产孢的pH值为8;24h黑暗处理,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都最有利;PCA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而桔梗汁液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最有利;可溶性淀粉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而蔗糖最利于病原菌产孢;乙酰铵对病原菌生长及产孢都最有利;26.8μg/mL氟硅唑对桔梗匍柄霉的抑制效果最好,毒力持效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张修国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2,21(3):324-326
来自山东泰安和安徽合肥匍柄霉属的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棉匍柄霉Stemphylium gossypii和莴苣匍柄霉Stemphylium lactucae.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4.
来自山东泰安和安徽合肥匍柄霉属的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棉匍柄霉Stemphylium gossypii和莴苣匍柄霉Stemphylium lactucae。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5.
来自山东泰安和安徽合肥匍柄霉属的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棉匍柄霉Stemphylium gossypii和莴苣匍柄霉Stemphylium lactucae。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6.
报道匍柄霉属的一新种亚小球匍柄霉Stemphyliumsubglobuliferum和四个中国新记录,小球匍柄霉、蔷薇匍柄霉、名张匍柄霉和番茄匍柄霉。新种除形态学研究外,分析了其与本属和其它相关属种的ITS和gpd(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系统学关系,为新种的确立提供了分子证据。新种的模式标本(HSAUPIII00140)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中国匍柄霉研究Ⅱ一新种及四个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峰  张修国  王勇  王汉忠 《菌物学报》2005,24(3):322-329
报道匍柄霉属的一新种亚小球匍柄霉Stemphyliums subglobuliferum和四个中国新记录,小球匍柄霉、蔷薇匍柄霉、名张匍柄霉和番茄匍柄霉。新种除形态学研究外,分析了其与本属和其它相关属种的ITS和gpd(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序列的系统学关系,为新种的确立提供了分子证据。新种的模式标本(HSAUPⅢ0140)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张修国  张天宇 《菌物系统》2007,26(4):477-483
报道匍柄霉属的四个新种:播娘蒿匍柄霉Stemphylium descurainiae、绣球匍柄霉Stemphylium hydrangeae、豌豆匍柄霉Stemphylium pisi和塔形匍柄霉Stemphylium turriforme。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9.
菠菜Spinacia oleracea在中国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2009年秋天,在甘肃省兰州市郊区观察到由匍柄霉引起的菠菜叶斑病,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其病原菌鉴定为一新种,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J. Li, Y.F. Zhou & Y.L. Guo sp. nov.  相似文献   

10.
张修国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7,26(4):477-483
报道匍柄霉属的四个新种:播娘蒿匍柄霉Stemphylium descurainiae、绣球匍柄霉Stemphylium hydrangeae、豌豆匍柄霉Stemphylium pisi和塔形匍柄霉Stemphylium turriforme。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1.
报道匍柄霉属的四个新种:播娘蒿匍柄霉Stemphylium descurainiae、绣球匍柄霉 Stemphylium hydrangeae、豌豆匍柄霉Stemphylium pisi和塔形匍柄霉Stemphylium turriforme。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2.
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的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 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 d),将双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的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双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种菌易产生充分发育的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的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的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的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红腹柄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红腹柄天牛是阔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戴云山2a发生1代,当年以幼虫、次年以成虫在被害木虫道内越冬。雌成虫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是产卵末期。卵期7—17d。幼虫共8龄,历期约为481d。成虫出孔后即可交配,每雌虫最大产卵量69粒,最少为20粒,在1株树上产卵量4—46粒不等。雌雄性比约为1:1。  相似文献   

14.
吴希禹  付永平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5):646-657
香菇是我国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之一,因其独特浓郁的风味而广受赞誉。然而随着香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各种病害的发生也日趋频繁。近期在浙江省庆元县多个菇棚内发现一种新病害。为了明确致病菌,本研究通过对罹病香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获得纯化菌株QS02,随后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柯赫氏法则的验证,确定该病原菌为树状枝葡霉Cladobotryum dendroides。同时,本文还对该病原菌展开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pH区间为5–6;光照对该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由树状枝葡霉引起的香菇蛛网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发现桔梗匍柄霉叶斑病,该病害在2014-2017年均再次发生。采用单孢分离法在病叶上得到病原菌,于PCA培养基上培养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同时将病原菌的rDNA ITS、gpd和EF-1α的PCR产物测序后做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桔梗匍柄霉Stemphylium platycodontis基本一致。这是国内桔梗匍柄霉叶斑病的首次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6.
胡廷松  黎廷芝  何俊   《广西植物》1988,(3):263-267
青天葵是广西特产药材,过去一直处于野生状态,药源日渐枯竭.供不应求。作者通过调查和研究,掌握了它的生态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实践证明,青天葵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沙地植物柄扁桃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发现柄扁桃具有典型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同时,在生理特征上也与旱生环境相适应。因此,在沙区引种栽培柄扁桃是可行的。柄扁桃的繁殖主要采用播种法,利用沙藏催芽法处理种子,树苗当年可出圃造林。沙地造林采用植前造林法,将株高40—100cm的健壮苗在春季栽植于平缓的沙地、沙丘迎风坡下部或丘间地等风蚀轻、水分条件好的沙地。  相似文献   

18.
诺氏虫疠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诺氏虫疠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菌孢子萌发,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25℃,萌发最适湿度为100%,最适pH为9-10。紫外线对诺氏虫疠霉分生孢子有强烈杀伤作用,照射10分钟,萌发率降低41.9%,不同光照处理间菌落生长差异显,全光照可完全抑制菌落生长,明暗交替最地菌落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影响鸭跖草生防菌叶点霉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表明,PDA培养基和鸭跖草培养基是该菌生长的适宜培养基,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pH为6时生长最快,偏酸偏碱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pH为10时萌发最好。F-3菌株在供试的6种碳源中生长速度相差不大,在不同氮源中差异显著,以硝酸铵为氮源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0.
彭泽鲫卵源致病性水霉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患病的彭泽鲫卵上分离3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丝状真菌JL1对彭泽鲫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生长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JL1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分枝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呈棒状,游动孢子呈多排排列,发育成熟后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并迅速游离;藏卵器呈球形,与雄器同枝或异枝。菌株JL1的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Saprolegnia sp.H(登录号:EF460351)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JL1为水霉菌(Saprolegnia sp.)。此外,菌株JL1在5°C-30°C、pH 4-11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30°C和6-9。同时菌株JL1对NaCl敏感,质量分数为2%的NaCl即可抑制其生长,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