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医学微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课程过渡的桥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中关于细菌学的部分是整个微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等。传统的授课模式是在系统讲解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补充细菌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及操作方法,不过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我们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内容的特点,结合其中细菌学研究的历史和规律,系统讨论了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本校2015级、2016级及2017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并试行了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及开放性科研性实验。通过改革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他们交流合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改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 围绕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 构建了适合于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该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思维、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显示出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探索和创新能力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课程设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成绩评价等要素总结了昆明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该课程体系由"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两个模块组成;前者侧重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引导学生建立科研思维方法,后者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医学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实验技术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重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引入企业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企业实践三部分组成,并初步建立和实施了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所助益,有效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人才,增设口腔微生物学实验课。方法根据口腔医学特色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综合、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包括:牙菌斑的采集和处理、致龋菌的分离和培养、致龋菌的鉴定。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两两配对模式。分析2011年度教学的实验结果。结果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加深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35.7%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0.4%的学生表现出专业能力不足,33.9%学生需要提高基础和专业能力。结论口腔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对完善教学、促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麻醉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传统实验教学与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新实验教学模式围绕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增设了综合性与探索设计性实验,研制了实验多媒体课件。结果显示新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实验教学。创建了适合于培养麻醉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陶晶  张湘燕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6):1226-1228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等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学实验不仅综合性和操作性强,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无菌操作技能和生物安全意识。针对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从多方面思考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解剖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突出实验课的重要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别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医学道德,改进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以及配合国际化医学发展,培养留学生的需要等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药卫生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更新,在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主要学习人体正常组织微细结构以及胚胎发生中的形态演变和相关畸形,属于典型的验证性实验。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之一。在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中,应以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标准化为中心,增加和完善动物模型、分子遗传、胚胎工程及转基因动物等理论内容,紧跟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以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改革措施将对改进实验动物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医学院学生的科研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病原生物学PBL模拟病例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PBL课程模式是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BL实施过程中,病例的选择与设计关系到PBL教学的成败。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探讨了原始病例和模拟病例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病原生物学PBL模拟病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以科研辅助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科研辅佐-教学知识传授-临床实践三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实施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遗传学基础教学。5年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 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提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达到了培养厚基础、重能力和高素质的实用性全科医学生目的。  相似文献   

14.
What is the link between art and creativ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art education in creative thinking. A causal-comparative research design was used. Arts and science high school students (N = 162) particip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creative thinking in visual arts students in Grade 10 with high sco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in music and science students; however,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found among students in Grade 11. A main reason for this result in Grade 10 students might be the non-routin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n visual arts education, in which artwork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creative thinking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this resul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ducation disciplines—called education department effect—on creative thinking can b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5.
精准医学是健康卫生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是发展了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医学实践的升级版。本文研究了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的发展趋势,从分子遗传、环境变迁及医疗信息管理等领域,分析和总结了影响精准医学发展的一些因素,提出了精准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一些新思路,希望对精准医学的发展、医学科研实践及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培养临床和科研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生和医疗生涯的关键时期。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临床工作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基本理论的加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科研能力包括文献阅读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等。这样,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仅能够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会思考临床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想办法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本质区别。因此,研究生阶段是医学生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作者所在教研室就生化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获得了很好的实验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An enduring focus in education on how scientists formulate experiments and ‘do science’ in the laboratory has excluded a vital element of scientific practice: the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thinking that generates models and testable hypotheses. In this case study, final‐year bio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invited to create and justify a taxonomy of selected vertebrat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brain organisation, as part of an exercise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While raising a number of issues surrounding the context and methods of comparative zoology, this exercise also invoked a set of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can neither be adequately characterised as role‐play nor critical thinking. By contrast, the act of formulating and justifying taxonomy identifies a style of creative thought that is a prerequisite for hypothesis formation. A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is exercise is that it engages activities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is flexibility in approach may provide a route through to defining what qualifies as a creative teaching exercise in science.  相似文献   

19.
实施“三高”教学,创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卜宁  陶思源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69-172
深化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施“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教学,从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入手,创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性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综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建立微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综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