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永强  彭可君  夏洪娇  刘剑荣  孟芳 《生物磁学》2011,(13):2535-2537,253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法对82例RA患者(RA组)、7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CA和ANA谱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用ELISA法进行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抗髓过氧化物酶(MPO)、ANA谱的定量检测。结果:RA组82例患者中,64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8.08%,其中核周型(PANCA)37例,阳性率为45.1%,胞浆型(CANCA)27例,阳性率为32.9%;非RA组74例患者中有7例ANCA阳性率分别为9.4%;正常对照组50例中没有一例ANCA阳性。利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别能够特异的检测到PR3、MPO、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等抗体、抗ss—A抗体、抗PM—SCL抗体的存在。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活动情况与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三年来慢乙肝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并发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其他肝病和并发其他病毒感染,完善ANCA检测,共有21例患者纳入.根据乙肝患者入院后检测HBV DNA的拷贝水平,将患者分为HBV复制活动组和合HBV复制非活动组,根据ANCA检出情况又可分为ANCA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拷贝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ANCA水平.结果 21例患者中,HBV复制活动组(11例)中pANCA阳性患者6例(55.5%),而HBV复制非活动组(10例)中pANCA阳性患者0例(0%)(x2=5.198,P=0.023).pANCA阳性组(6例)中HBV复制活动患者6例(100%),而pANCA阴性组(15例)中HBV复制活动患者5例(33.3%)(x2=5.198,P=0.023).而两组患者中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和ABO血型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毒活动可能引起血管损害,同时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血管损害并不一定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ANCA)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的方法,检测92例LN患者血清中的P-ANCA及其他自身抗体的水平,并进一步分析P-ANCA与LN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P-ANCA在LN中的阳性率是21.8 %(20/92),P-ANCA阳性组LN患者合并颧部红斑、皮肤血管炎、贫血以及补体C3偏低的频率均显著高于P-ANCA阴性组LN患者(P<0.05).结论:P-ANCA在LN中的阳性率为21.8%,且P-ANCA与SLE特定的临床表现相关,提示P-ANCA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未经治疗的128例RA患者(RA组)、117例其他风湿病人(非RA组)、74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PI、抗CCP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采用魏氏法测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结果:(1)GPI、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1.09%、94.14%,与RF(78.53%)比有显著差异(P<0.01),敏感性分别为75.0%、75.8%,与RF(80.47%)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GPI和RF、抗CCP抗体和RF、GPI和抗CCP抗体两两组合检测,两个指标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4.24%、95.81%、96.34%,与单独检测RF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个指标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85.16%、85.94%、87.50%,与单独检测RF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单独检测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学.(3)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高达98.43%,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P=0.018),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为91.41%,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2,P=0;000,P=0.001).(4)GPI阳性的RA患者关节炎部位数、CRP、ESR水平明显高于GPI阴性RA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抗CCP抗体诊断RA比RF更具特异性,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R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GPI还可作为RA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V)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5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使用贝克曼库尔特Image800双光镜免疫浊度分析仪定量监测类风湿因子(RF),其中包括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5例,非RA组17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结果:抗-CCP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RF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35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阻性率为70.4%,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3.5%,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96.5%。RF的阳性率为63.7%,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14.1%,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7%、81.1%。联合应用抗CCP抗体与RF进行诊断,串联时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7.1%。并联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85.3%。结论:抗CCP抗体和RF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抗RA33抗体、RF、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RF水平为:[(104.51±153.88)KIU/L]与健康对照组[(10.89±2.78)KIU/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CRP[(11.60±23.24)mg/L]与健康对照组[(2.57±2.18)mg/L]比较,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抗RA33抗体水平:[(17.81±35.11)U/mL]与健康对照组[(8.10±8.40)U/m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34.29%,42.86%,62.8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RA33抗体检出的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RA33抗体、ANA、RF、CRP、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珂珂  徐玉梅  郑洁  陆咏  张安 《生物磁学》2014,(13):2480-248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患者98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30例,风湿性多肌痛(PMA)患者1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0例,正常老年健康对照4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并检测其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计算抗CCP抗体、IgM-RF及联合检测两者诊断EORA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EO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中年龄、性别、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ESR、CRP、骨损害的变化,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结果:EORA患者抗CCP抗体和IgM-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略低于IgM-RF,但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及IgM-RF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75.5%和97.1%、62.9%,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49%和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病程、ESR、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x线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损害,预后较差。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EORA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 年 3 月至2011 年3 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 患者98 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30 例,风湿性 多肌痛(PMA)患者10 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0 例,正常老年健康对照48 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抗CCP 抗体 水平,并检测其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计算抗CCP抗体、IgM-RF及联合检测两者诊断EORA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EORA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 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中年龄、性别、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 ESR、CRP、骨损害的变化,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结果:EORA 患者抗CCP 抗体和IgM-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患 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对EORA 诊断的敏感性略低于IgM-RF,但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及IgM-RF对EORA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75.5%和97.1%、62.9%,两者联 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49%和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病 程、ESR、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 抗体水平与DAS28 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x 线分期无明显 相关性(P>0.05)。但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损害,预后较差。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EORA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 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XCR2拮抗剂AZD5069能否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方法:将45只雄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模型组(n=15)、AZD5069组(n=15);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给予牛Ⅱ型胶原蛋白+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记录小鼠关节炎评分。二次免疫后第二天给与药物治疗,治疗3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关节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关节炎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AZD5069组小鼠关节炎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关节炎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相比,AZD5069组小鼠关节炎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小鼠踝关节间隙正常,滑膜无增生,无炎症细胞浸润,软骨面光滑无破坏;模型组小鼠踝关节间隙狭窄,滑膜增生明显,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侵蚀破坏;与模型组相比,AZD5069组小鼠踝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滑膜未见明显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软骨未见明显破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AZD5069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踝关节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AZD5069组小鼠踝关节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明显减轻。结论:CXCR2拮抗剂AZD5069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开发新型治疗RA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质蛋白(AKA)抗体、抗核周围因子(APF)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94例RA患者和69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该4项指标,并将该4种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该4项指标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的敏感度分别为79.79%、45.74%、48.94%、75.53%,特异性分别为95.65%、94.20%、91.30%、79.71%,其中抗CCP与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CCP、AKA、APF和RF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15%、91.49%、88.46%、83.53%。4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任一指标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敏感度为89.36%,4项指标均为阳性即判定RA阳性的特异度高达98.55%,阳性预测值达96.77%。结论 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RA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RA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RAO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TH、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和癌抗原724(CA724)。通过pearsonr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RAOP的影响因素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RAOP的诊断价值。结果:(1)RAOP患者血清PTH、CA125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RA患者(P<0.05),而血清CA724水平显著低于RA患者(P<0.05),并且血清AFP和CEA水平与RA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2)RAOP患者血清PTH与血清PTH水平与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CA724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AFP和CEA水平不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H、CA125、CA199、CA724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TH、CA125、CA199对RAOP具有诊断价值,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86.97%、80.36 %和78.97 %、75.62 %和75.12 %。结论:血清PTH、CA125和CA199在RAOP患者含量升高,是影响RAOP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RAOP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抗角蛋白抗体谱对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早期、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病程≤6个月),分为病例组(抗角蛋白抗体谱阳性组,n=39)和对照组(抗角蛋白抗体谱阴性组,n=43),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分别记录全部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通过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分别记录手足X线正位片、Sharp评分和DAS28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个月后病例组临床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差(P〈0.01);24个月后病例组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角蛋白抗体阳性谱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影像学变化情况较抗角蛋白抗体谱阴性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较差,更易发生关节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05例RA组、51例风湿病组、42例非风湿病组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GPI浓度,其中RA组分为早期组和中晚期组。同时收集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关节炎部位数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GPI对早期RA和中晚期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0.03%,和79.41%;特异性分别为89.89%和90.91%;二者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RA患者中,GPI结果与RF、CRP、ESR、IgA、IgG、关节炎部位数均有相关性(P〈0.05),与c3、C4、IgM无相关性;RF诊断RA的敏感性80.95%,特异性为78.19%,与GPI比较,二者敏感性无显著差异,特异性有差异(P〈0.05),二者同时检测诊断RA的敏感性为69.52%,特异性达93.99%。结论:GPI诊断早期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RF联合检测对RA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且可能成为判断RA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类风湿性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5例RA患者为RA组,其中RA活动期患者93例(RA活动组),RA缓解期患者72例(RA缓解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RF、IgM、IgG、IgA、C3、C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CCP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6(IL-6)、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8(IL-8)。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比较不同组别各检测指标水平,并分析RA患者RF、ANA、CCP抗体、Ig、C3、C4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A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与炎症因子IL-6、IL-8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C3、C4与炎症因子IL-6、IL-8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体内RF、ANA、CCP抗体、Ig及IL-6、IL-8水平明显较高,C3,C4水平明显较低,活动期RA患者更为显著,联合检测可早期辅助诊断RA及判断病情进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总共纳入180例RA患者,同时纳入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检测所有参与者的血清25(OH)D水平及所有RA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同时获取RA患者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乏力视觉模拟表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健康评估量表得分、情绪变化量表得分等。利用RA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评估RA疾病活动度。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43.89±16.28 ng/m L),RA患者的血清25(OH)D明显降低(28.52±8.95 ng/m L)(P=0.000)。RA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越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越多(P=0.043,r=-0.132;P=0.017,r=-0.177),血沉、C反应蛋白越高(P=0.018,r=-0.177;P=0.007,r=-0.200),同时DAS28评分越高(P=0.007,r=-0.201);患者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乏力评分、健康评估量表得分及情绪量表得分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负相关(P=0.043,r=-0.151;P=0.019,r=-0.175;P=0.006,r=-0.205;P=0.048,r=-0.147;P=0.017,r=-0.178)。结论:RA患者血清维生素D普遍缺乏,并且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Glomerulonephritis (GN) is an immunological phenomenon in bacterial endocarditis. These may be pauci-immune/vasculitic GN, post-infective GN, and sub-endothelial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Each type of glomerulonephritis usually occurs in isolation. We report a case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with dual existence of pauci-immune/vasculitic GN and post infective type of GN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风湿免疫科收治的3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侧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15d对两组患者使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PI-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入院15d后,对两组使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PI-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间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治疗有积极明显的作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gelsolin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诊断及疾病活动度评价的意义。方法:采集RA 30名和SLE 47名及健康人群50名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定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gelsolin水平。分析gelsolin蛋白与RA和SLE患者临床表现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RA、SLE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红细胞、血白细胞之间没有显著差异;RA患者出现CRP、转氨酶、RF、CCP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LE患者(P0.05);而SLE患者出现白蛋白、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素氮、ANA、肌酐异常增高的几率高于RA患者(P0.05)。gelsolin蛋白在SLE和RA血清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且RA患者含量更低(P0.05)。gelsolin蛋白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r=0.089,P=0.652),而与SLE的疾病活动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6,P0.05)。gelsolin蛋白正常组RA患者的转氨酶升高、CRP、RF、CC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LE患者(P0.05)。gelsolin蛋白降低组SLE患者的白蛋白、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素氮、ANA、肌酐阳性率显著高于RA患者(P0.05)。结论:gelsolin蛋白滴度检测可作为RA和SLE临床辅助诊断手段,其滴度变化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度进展的预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